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市场规则的不成熟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使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活跃的同时又有非常混乱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艺术品市场规则存在的问题和艺术认识的混乱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对的应对政策。
关键词:艺术品市场;规则;艺术认识;混乱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231-1
一、中国艺术品市场规则存在的问题
作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主要规则形式的画廊、拍卖行、艺术博览的出现,艺术品市场的流通更加多元化,但也涌现许多弊端。
(一)画廊业
目前,中国画廊呈现 “散、乱、小”的现状。虽然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属于商品寄卖店,这种交易只是艺术品市场中的低级交易方式,不能代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趋势,也不是艺术品市场的主流。
1、资金的匮乏。画廊对于买断书画家的创作、形成代理关系需要大量资金周转,鉴于画廊与书画家本来就关系松散,很难承担代理宣传画家的职责。画廊只是书画家作品的临时出售点,画廊不得不依靠其他副业来支撑,如通过给作品进行装裱、装画框等行为后再转手将画卖出,从中赚取差价。
2、私人交易带来的冲击。画家对画廊缺乏信任,他们更多地是直接面对买家而非中介者,以为不是所有的画廊都有能力为画家出画册、办画展,这就失去了一些对画家的吸引力。画廊还要一定比例的佣金,使画家有种被盘剥的感觉,宁可价钱低一些直接出售给买家,省去许多税收上、佣金上的麻烦。私人交易的盛行给画廊的货源带来了危机,也使画廊失去了一部分的买家。
3、赝品伪作的泛滥,画廊的信誉受损。
4、画廊发展的不平衡性。目前我国的画廊行业在艺术品市场的功能、作用不明确,鱼龙混杂、档次、层次不分明。
(二)艺术品拍卖业
艺术品拍卖是一种特殊的较高档次的艺术品代销方式。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引入叫价竞争的方式;二是追求最高售价。较大的拍卖行每年举办两次拍卖,每个拍卖行对艺术品的拍卖相对有所侧重。艺术品拍卖行应该遵循诚信交易原则。
我国的艺术品拍卖起步晚,人们能意识到运用和发掘这一国际上通行的经销方式,是一种创新和进步。但在拍卖机构,参加拍卖的艺术家和收藏者对于拍卖的知识、规则和技巧知识少,很多拍卖机构拍卖不足、仓促上阵、急功近利、拼命炒作,使得近几年艺术品拍卖公司的势头猛,有盲目冒进的趋势。
(三)艺术博览会
中国从1993年第一届广州“中国艺术博览会”至今每年都有一次大型的艺术博览会,分别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举行,常常展览与销售并举。近年来的艺术博览会从艺术质量和社会效益上不尽如人意。有些举办者将艺术博览会定位为初级画家进入市场的跳板、艺术的集贸市场、博览会成了中低档的艺术品交易市场,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将弊大于利。
1、参展主体混乱、专业定位不明。曾几何时,艺术博览会被媒体以及业内人士称之为“集贸市场”、“庙会”等。会展上艺术品分类不明,艺术博览会变身为艺术类产品大杂烩,其鄙夷态度可见一斑。
2、藏家群体缺失。每年的艺博会观者如云,成交量低;展位出租火爆,真正高水平的艺术家很少;藏家基础薄弱,高学术含量作品遭市场冷遇。
二、艺术品市场对艺术认识的混乱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给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市场带来了蓬勃生机和某种可能,特别是在当下文化状态浮躁的情况下,很多艺术家在面对市场的情况下对艺术认识有不同的见地。
首先,艺术品市场的诞生为不出名的画家和普通收藏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职业年轻画家迈向市场的第一步。艺术家积极参与艺术市场活动,可以有效地了解市场动向和买家反应,买家把信息反馈给艺术家,使艺术家根据市场的需求创作。艺术家虔诚地面对艺术,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艺术市场。
其次,在当下文化状态浮躁的情况下,很多青年画家为獲得经济效益紧跟着艺术市场的风向标,没有自己的定向和风格。选择坐在电脑旁、照片前,闭门造车、脱离生活、追求数量。作画态度极其不端正,所画事物有形无神、有色无采。画家本人亦难以安于现状,纷纷下海。画家利益熏心,急功近利,自产自销,这将必然会影响画家的自身艺术水平、艺术风格与理念。
三、应对艺术品市场的对策
(一)大力加强艺术品市场建设
积极支持画廊行业发展,鼓励艺术博览会建立以画廊为参展主体的营销模式,深化艺术品市场诚信制度建设。使画廊、拍卖行、艺术博览会身份明确,坚守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积极推动、改善画廊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开发网络营销模式
利用网络虚拟市场,调整旧思路,树立新观念,将网络营销纳入艺术品营销整体营销战略中。网络营销对于传统的市场营销而言,它缩短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商品在流通中经历的诸多环节,消费者可以在网络上搜寻自己需要的商品并可以直接通过点击鼠标完成购买行为。同时要告诫人们投资需谨慎。
总之,艺术品市场化成为每一位艺术家存在的基本方式,市场之外没有伟大的艺术家。艺术品市场是价值观博弈的方向,艺术家想要在市场中成长,就必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红磊.艺术品市场的六大困惑[N].中国文化报,2004.
[2]刘昊.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乱象梳理[J].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12,(04).
[3]刘翔宇.中国当代艺术品交易机制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12,(05).
[4]袁渊.中国艺术品市场网络营销初探[J].鲁迅美术学院学报,2012,(05).
作者简介:
李玲,女,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
关键词:艺术品市场;规则;艺术认识;混乱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231-1
一、中国艺术品市场规则存在的问题
作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主要规则形式的画廊、拍卖行、艺术博览的出现,艺术品市场的流通更加多元化,但也涌现许多弊端。
(一)画廊业
目前,中国画廊呈现 “散、乱、小”的现状。虽然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属于商品寄卖店,这种交易只是艺术品市场中的低级交易方式,不能代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趋势,也不是艺术品市场的主流。
1、资金的匮乏。画廊对于买断书画家的创作、形成代理关系需要大量资金周转,鉴于画廊与书画家本来就关系松散,很难承担代理宣传画家的职责。画廊只是书画家作品的临时出售点,画廊不得不依靠其他副业来支撑,如通过给作品进行装裱、装画框等行为后再转手将画卖出,从中赚取差价。
2、私人交易带来的冲击。画家对画廊缺乏信任,他们更多地是直接面对买家而非中介者,以为不是所有的画廊都有能力为画家出画册、办画展,这就失去了一些对画家的吸引力。画廊还要一定比例的佣金,使画家有种被盘剥的感觉,宁可价钱低一些直接出售给买家,省去许多税收上、佣金上的麻烦。私人交易的盛行给画廊的货源带来了危机,也使画廊失去了一部分的买家。
3、赝品伪作的泛滥,画廊的信誉受损。
4、画廊发展的不平衡性。目前我国的画廊行业在艺术品市场的功能、作用不明确,鱼龙混杂、档次、层次不分明。
(二)艺术品拍卖业
艺术品拍卖是一种特殊的较高档次的艺术品代销方式。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引入叫价竞争的方式;二是追求最高售价。较大的拍卖行每年举办两次拍卖,每个拍卖行对艺术品的拍卖相对有所侧重。艺术品拍卖行应该遵循诚信交易原则。
我国的艺术品拍卖起步晚,人们能意识到运用和发掘这一国际上通行的经销方式,是一种创新和进步。但在拍卖机构,参加拍卖的艺术家和收藏者对于拍卖的知识、规则和技巧知识少,很多拍卖机构拍卖不足、仓促上阵、急功近利、拼命炒作,使得近几年艺术品拍卖公司的势头猛,有盲目冒进的趋势。
(三)艺术博览会
中国从1993年第一届广州“中国艺术博览会”至今每年都有一次大型的艺术博览会,分别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举行,常常展览与销售并举。近年来的艺术博览会从艺术质量和社会效益上不尽如人意。有些举办者将艺术博览会定位为初级画家进入市场的跳板、艺术的集贸市场、博览会成了中低档的艺术品交易市场,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将弊大于利。
1、参展主体混乱、专业定位不明。曾几何时,艺术博览会被媒体以及业内人士称之为“集贸市场”、“庙会”等。会展上艺术品分类不明,艺术博览会变身为艺术类产品大杂烩,其鄙夷态度可见一斑。
2、藏家群体缺失。每年的艺博会观者如云,成交量低;展位出租火爆,真正高水平的艺术家很少;藏家基础薄弱,高学术含量作品遭市场冷遇。
二、艺术品市场对艺术认识的混乱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给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市场带来了蓬勃生机和某种可能,特别是在当下文化状态浮躁的情况下,很多艺术家在面对市场的情况下对艺术认识有不同的见地。
首先,艺术品市场的诞生为不出名的画家和普通收藏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职业年轻画家迈向市场的第一步。艺术家积极参与艺术市场活动,可以有效地了解市场动向和买家反应,买家把信息反馈给艺术家,使艺术家根据市场的需求创作。艺术家虔诚地面对艺术,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艺术市场。
其次,在当下文化状态浮躁的情况下,很多青年画家为獲得经济效益紧跟着艺术市场的风向标,没有自己的定向和风格。选择坐在电脑旁、照片前,闭门造车、脱离生活、追求数量。作画态度极其不端正,所画事物有形无神、有色无采。画家本人亦难以安于现状,纷纷下海。画家利益熏心,急功近利,自产自销,这将必然会影响画家的自身艺术水平、艺术风格与理念。
三、应对艺术品市场的对策
(一)大力加强艺术品市场建设
积极支持画廊行业发展,鼓励艺术博览会建立以画廊为参展主体的营销模式,深化艺术品市场诚信制度建设。使画廊、拍卖行、艺术博览会身份明确,坚守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积极推动、改善画廊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开发网络营销模式
利用网络虚拟市场,调整旧思路,树立新观念,将网络营销纳入艺术品营销整体营销战略中。网络营销对于传统的市场营销而言,它缩短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商品在流通中经历的诸多环节,消费者可以在网络上搜寻自己需要的商品并可以直接通过点击鼠标完成购买行为。同时要告诫人们投资需谨慎。
总之,艺术品市场化成为每一位艺术家存在的基本方式,市场之外没有伟大的艺术家。艺术品市场是价值观博弈的方向,艺术家想要在市场中成长,就必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红磊.艺术品市场的六大困惑[N].中国文化报,2004.
[2]刘昊.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乱象梳理[J].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12,(04).
[3]刘翔宇.中国当代艺术品交易机制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12,(05).
[4]袁渊.中国艺术品市场网络营销初探[J].鲁迅美术学院学报,2012,(05).
作者简介:
李玲,女,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