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利用红色文化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时代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容纳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我国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将红色教育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挖掘;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发挥“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为研究内容,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涵盖了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广人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人革命精神及载体。非物质的“红色文化”包括在革命战争年代凝结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精神,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精神蕴涵着爱国亲民、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不畏牺牲、敢于胜利等精神内涵,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更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的精神动力。而物质性的“红色文化”是反映非物质文化的载体,包括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和纪念场所(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因其形象直观,所以具有较强的渲染性和实践教育性。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发展措施
(一)挖掘教材资源,关注红色教育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渗透红色教育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材中虽然没有直接表现出红色教育,但是却通过革命先辈的事例,无形中将红色教育渗透进了课文中。例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文《十六年的回忆》,课文以回忆录的形式将作者父亲李大钊同志遇害前的经过写得很详细,无形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自己,坚韧、无私的高尚品格,这也正是红色革命精神的体现。
随着祖国的强大,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认识革命,尊重革命,欣赏革命,让学生在语文教材中,关注红色教育,感受红色教育,学习红色教育。向革命先辈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红色教育的途径,滋养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红色教育
红色教育是触及价值观的教育,是滋养灵魂的教育。在语文课上,除了阅读课文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景表演、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方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感受在“革命战争”中革命先辈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慷慨激昂和视死如归。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让学生理解革命先辈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如在教学课文内容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组织一次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工具,观看或阅读红色经典故事,然后在课堂中分享自己的感受。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课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观看《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红色题材的电影,运用口、耳、心去学习红色教育、感受红色精神。
(三)加强习作教学,渗透红色教育
学生通过阅读,确实可以获得真实的感受和真挚的情感,但是若没有及时地将其表达出来或凝结成文字,在短时间内,就会消解、淡化。而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通过表达、练笔将这种体验、感悟积淀下来,久而久之就凝结成了学生的思想,化成行为能力。众所周知,文章是传情表意的,歌颂正义,赞扬善良美好,是文学作品的主题。小学作文的训练,也应围绕这一些来进行。在作文教学中,引人红色教育题材,可以促使学生感受红色精神,从中体会祖国的伟大、和平的可贵、革命的可敬,体会革命的意义。
写作中的红色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做文章。例如:写一位你最尊敬的人或英雄人物,我们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查找资料,同桌互相交流的方法,去了解自己尊敬的人或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三、总结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教授文中的“硬性”知识之外,也要在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北师大版小學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着小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感受其文化内涵,让红色文化的所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程东旺,黄伟良.“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J].河南广播电视人学学报,2006(1):19-21.
[2]侯慧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探究[J].学园,2015(13):23-24.
关键词:挖掘;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发挥“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为研究内容,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涵盖了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广人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人革命精神及载体。非物质的“红色文化”包括在革命战争年代凝结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精神,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精神蕴涵着爱国亲民、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不畏牺牲、敢于胜利等精神内涵,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更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的精神动力。而物质性的“红色文化”是反映非物质文化的载体,包括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和纪念场所(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因其形象直观,所以具有较强的渲染性和实践教育性。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发展措施
(一)挖掘教材资源,关注红色教育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渗透红色教育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材中虽然没有直接表现出红色教育,但是却通过革命先辈的事例,无形中将红色教育渗透进了课文中。例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文《十六年的回忆》,课文以回忆录的形式将作者父亲李大钊同志遇害前的经过写得很详细,无形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自己,坚韧、无私的高尚品格,这也正是红色革命精神的体现。
随着祖国的强大,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认识革命,尊重革命,欣赏革命,让学生在语文教材中,关注红色教育,感受红色教育,学习红色教育。向革命先辈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红色教育的途径,滋养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红色教育
红色教育是触及价值观的教育,是滋养灵魂的教育。在语文课上,除了阅读课文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景表演、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方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感受在“革命战争”中革命先辈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慷慨激昂和视死如归。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让学生理解革命先辈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如在教学课文内容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组织一次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工具,观看或阅读红色经典故事,然后在课堂中分享自己的感受。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课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观看《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红色题材的电影,运用口、耳、心去学习红色教育、感受红色精神。
(三)加强习作教学,渗透红色教育
学生通过阅读,确实可以获得真实的感受和真挚的情感,但是若没有及时地将其表达出来或凝结成文字,在短时间内,就会消解、淡化。而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通过表达、练笔将这种体验、感悟积淀下来,久而久之就凝结成了学生的思想,化成行为能力。众所周知,文章是传情表意的,歌颂正义,赞扬善良美好,是文学作品的主题。小学作文的训练,也应围绕这一些来进行。在作文教学中,引人红色教育题材,可以促使学生感受红色精神,从中体会祖国的伟大、和平的可贵、革命的可敬,体会革命的意义。
写作中的红色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做文章。例如:写一位你最尊敬的人或英雄人物,我们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查找资料,同桌互相交流的方法,去了解自己尊敬的人或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三、总结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教授文中的“硬性”知识之外,也要在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北师大版小學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着小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感受其文化内涵,让红色文化的所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程东旺,黄伟良.“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J].河南广播电视人学学报,2006(1):19-21.
[2]侯慧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探究[J].学园,2015(1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