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授渔” 课外“得鱼”

来源 :大舞台·教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ong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文阅读在中考中失分情况相当严重,许多学生、家长、教师视现代文阅读题为“畏途”,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的认为,中考现代文不考课内的文章是主要原因,因而在平时的教与学中,教师、学生都有所忽视与懈怠,从而导致了失分多的现象发生。从而达成课内“授渔”,课外“得鱼”的目标!让课内现代文与课外现代文阅读与应试真正实现“无缝对接”。
  【关键词】课内“授渔” 课外“得鱼”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双基”依然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因此,中考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比较重视,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学生对常见的字容易写错,经常出现的词不理解含义,这在平时的考试与作文中就表现明显,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在这方面“夯实”基础,做好“功课”。
  
  二、语言运用能力
  
  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修辞。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修辞有这样几类:排比、比喻、反复、拟人、对比等。对此,要让学生明确每种修辞的基本概念,进而知道运用它能够在表情达意上所起到的具体作用就可以了,因为,修辞的基本功能在句子中是雷同的,只要针对具体的文章内容做灵活说明与处理就行。这样,做起题目来就会成竹在胸了。
  比喻: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某方面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需要注意的是,本体与喻体必须有相似点,比喻要贴切。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如《七根火柴》中“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反复:其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表达作者需要强调的感情,升华文章的主题。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拟人:就是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如季羡林的《清塘荷韵》中“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的淤泥里走动”。就赋予了荷花以人的生命动感。
  对比: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作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表现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与见解。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的对比:“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的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今昔对比可谓泾渭分明啊。
  2、仿写。可能是受高考的影响,仿写题近年来不断出现在中考试卷上,并且所占的分值不少。由于是“新”的题型,特别是它的写作有别于造句、扩写等题目,如果对相关知识与方法不不甚了了,就无法应对。其实,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课文里也是大量存在可资借鉴的实例的。
  3、表现手法。以下几种常常出现:
  象征:象征是文藝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其表达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被象征对象的特点。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就以白杨树象征“战士”。
  托物言志:是借富有特征的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写作者寄情于物,将纷繁复杂的人生感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予以体现,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正所谓“一花一天国,一沙一世界”。如季羡林的《清塘荷韵》,通过记述荷花艰辛的生命历程,表达出对生命顽强、坚韧不屈的歌颂与礼赞。
  伏笔: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人物、事件、时间预先作出暗示,在后面作出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让读者感到巧妙有趣。如林希的《石缝间的生命》就是这样。
  
  三、提取文中有效信息与思辨能力
  
  包括概括段意、文意,判断、选择与写话等。这是有一定难度与区分度的检测题。
  概括段意。要抓住段中的中心句,包括提纲挈领句、承上启下句、总结上文句等。一般来说,概括段意的方法大致有这样几种:直接摘取段中原话——多数出现在该段第一句或末尾一句,少数在段落中间;有的是需要将整段意思用自己的话进行重新“浓缩”与“整合”;有的可以将段中的话与自己的语言相结合。
  概括文意。这是对全文主旨意思的概括,要求必须进行整体阅读、感知。所谓整体阅读,是通过阅读,能从文章的整体上把握语料。概括文意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分析文章题目(有的题目就是中心所在)、小标题与开头、结尾;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分别概括每段的大意,再进行归纳与整合等。同时,对不同文体还有所区别。
  总之,通过以上方法、途径,在平时教学中就落实到位,“真抓实干”, 依照新课标与考纲的精神与要求,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应试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摸索、总结、反思、改进,就能够让课内现代文与课外现代文的阅读与应试实现“无缝对接”,就能够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应对中考现代文,并且获得理想的高分。
  
  (作者单位:河北省馆陶县魏僧寨中学)
其他文献
电解水实验,是初中三年级初学化学时必须要做的一个实验。水电解器目  前有多种多样,简易水电解器装置也五花八门,都各具特色。笔者在拓宽现有仪器使用范围和利用废料制作低成本教具的研究过程中,利用废料又制作了一种简易水电解器。经实验试用,与现行人教版初中三年级化学课本(P48)的装置对比,有好几个优点。因为制作不花钱,实验效果好,所以撰文特作介绍,供同行老师试用并改进完善。    一、教具结构(见图示)
期刊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开展起来的。学生做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效果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主动性,若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浓,热情高,欲望强,那么他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中。英语新课改是以促进
期刊
一堂课成功的课,跟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妙用导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导语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它像一座桥梁,架在学生通向理解课文内容获取知识的必经路上,在必经的路上这座桥梁架宽了,架牢了,學生就能轻松愉悦的到达下一站。    一、创设情境、自然导入    一堂课就是一次演出,演员是老师,观众是学生。演出中,导入新课是第一幕,如何演好第一幕,如何在第一幕中让你的观众被你的台词所吸引,并
期刊
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需要我们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经
期刊
【摘 要】学校要向社会输送多层次合格的人才。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关键词】化学教学 人文教育 渗透    唐代大散文学家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出了为人师者的精髓。按我们现在的话,就是说教师
期刊
近年来,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对深化会计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使会计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电算化使财会人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为更多地参与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可能,促进了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也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为会计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所以会计电算化这门学科变的越来越重要。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组织   
期刊
【摘 要】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导语设计要达到新奇性、艺术性、知识性。导语设计的方法分为两大类型:情境渲染和知识启迪。  【关键词】语文 导语 设计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  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大凡有
期刊
中学历史教学在现代教育的大嬗变中,应重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强化创造意识的渗透, 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创造人格与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富于创造 的实践活动得以成熟和发展。  一、创造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划和解决问题的思 维活动。表现为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程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思
期刊
在初中物理学习调查中,发现约占40%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即一是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二是本物理学科的多次检测或是成绩欠佳,或是有一定下降。对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下面是调查整理后的初中物理学习中的
期刊
一、新课标及高考的新要求    2003年颁布的新课标对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在原《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一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能独立起草简单的报告;能根据图片编写简短的故事;能将课文改编为短剧;能用恰当的语言写便条和简单的信函、问候卡;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能写出语义连贯、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    二、写作教学存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