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之我见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q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个教师不断探索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教与学结合的结晶。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之内,高效率、高质量、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全面、优质、高效ρ发展。那么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高效课堂
  自从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我们在不断摸索符合学生、符合语文教学发展、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方式。应该说,伴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研究走过了这样一条探索之路:原先的“低效语文课堂”向“有效语文课堂”转变,由“有效语文课堂”提升到了“高效语文课堂”。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世界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具有生命力。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能达到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自主学习,注重引导
  皮亚杰说过,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刺激学生的欲望。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要真正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关键在于引导。
  1.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确定学习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学习目标对于学习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但传统教学的学习目标多数不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而是教师提出来的,所以往往不被学生认同。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就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2.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书,要让学生自己读。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和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让学生带着情感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问,要让学生自己提。在自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
  二、优化提问与问题的设置
  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课堂提问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1.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课堂教学提问不应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導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和形式,问题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所提的问题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教师应在提问前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生实际。教师对课堂中所提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
  3.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课堂教学是千百万化的,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等。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等待或追问学生。
  三、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昧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
  总之,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认真备课,创新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面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湛蓊才 著《课堂教学艺术》.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第一版。
  [2]《小学语文教学》。
  [3]《教师基本功训练》。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改革有史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所关心关注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与实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逐渐上升,教师成为授课的辅助客体。这种改变被广泛运用到了初中地理教学中。本文的中心内容就是探讨如何让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 学生 主体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领先时代,区别于旧时代的社会现状,现在的社会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因此,在语文教育中,积极地践行这些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毕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创设情境才能使我们
期刊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我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不管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有没有价值,都给予鼓励,引导学生从敢问、善问过渡到“会问”,从而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下面谈一谈我的教学实践:  一、激起学生情感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
期刊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的又一次“断乳期”,因此,家园配合,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搞好幼小衔接,是我们大班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做好幼儿学习态度方面的准备  首先,帮助孩子理顺对小学的认识。我们要求家长配合我们带领孩子参观小学生的一日学习活动,鼓励孩子与小学生共同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参观小学生的成绩展,或通过听大哥哥大姐姐讲小学的学习故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以新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材料来源,开发和利用课堂内外、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的价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逐步养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激发情感。这样才能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引发兴趣 多元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将得到的知识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越小开始培养越能养成习惯。它能做到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现如今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存在什么问题呢?文章从三方面进行了简单阐述。一年级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四个方面。  关键词:合作交流 小学数学 有效 一年级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
期刊
摘 要:作者以自己多年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探索出了“课堂分组教学”新模式,以学生小组内的“自主合作探究”和小组间的“竞争互动评价”等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践行了“建构主义”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真正实现了“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快乐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分组 应用探索  在当前初中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