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27—28日,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在北京共同主办首届“当代世界多边对话会”。此次会议恰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不久之际,会议以“变化的世界与发展的中国”为主题,欧洲委员会前副主席、马达里亚加基金会执行主席德福安、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主席巴蒂亚、埃及外交理事会荣誉主席埃尔瑞迪、玻利维亚总统顾问贾布莱拉等来自近30个国家的7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韩国国立外交院、俄罗斯全球化研究所、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意大利都灵世界事务研究所、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国际危机组织、匈牙利国际事务研究所等国际知名智库派专家学者参会。
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李凤林、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崔立如、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刘建飞、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朱显平、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吴志成等30余位国内知名学者也出席了此次对话会。
国务委员戴秉国为会议发来贺词,强调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全球治理艰难推进,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有增无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十八大后的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致力于国家的和平发展,争取对人类和平、发展、进步事业做出更多更大贡献。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理事会名誉主席、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王家瑞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中国在发展,世界在变化,发展的中国与变化的世界同行,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在开幕式上介绍了党的十八大有关情况,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共十八大描绘了中国未来的美好蓝图,对深化改革开放做出全面部署,就各领域建设提出具体目标,中国并不存在“处于十字路口”的问题。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中外代表围绕“国际格局、全球治理和新兴国家角色”、“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发展”以及“中共十八大和中国发展道路”三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和真诚对话。与會者普遍认为,在当前世界格局显著变革、地区局势加速变化、世界各国努力求变应对挑战的背景下,这类多边对话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关于国际格局、全球治理和新兴国家角色问题,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明显,世界权力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印度洋”转移,但未来国际格局的发展走向仍不明朗,全球治理的挑战更趋严峻。当前,世界正处于旧秩序已死亡和新秩序未能建立的过渡时期,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参与全球治理的主体日益增多,但全球治理缺乏权威、规则和有效性,全球治理应与区域治理相辅相成。全球治理不等于西方治理,也不等于大国治理,全球治理的改革和完善只能循序渐进推动,而且应建立在民族国家的基础上,要坚持以联合国等多边机制为核心,要以公认的国际法、国际关系准则为基础。既要重视新兴国家的作用,也不能过高估计其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要看到这些国家的发展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与会外国代表普遍期待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等。有学者强调,中国应不仅提高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力度,也要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政治、社会、环境、安全等领域的治理,为全球价值和规则的重构做出更大贡献。
关于亚太地区安全和发展问题,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亚太是21世纪最具生机与活力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形势总体稳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但亚太地区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包括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增添该地区不稳定因素,朝鲜半岛局势依旧复杂敏感,日本政治和外交右倾化明显,领土和领海争端日趋升温,合理、包容、有效的地区安全机制缺失,地区国家竞相推动军事现代化,部分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转型国家的政治和社会风险或将外溢等。为促进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发展,需加强大国战略沟通,特别是中美之间要增强互信和协调,推动实现“亚洲协调”。该地区国家需继续推进经济一体化,夯实亚太和平的基础,避免地区合作破碎化、集团化,还应推动地区安全机制的整合,加大对能源、救灾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视。与会者认为,面对美国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要有充分的忧患意识,但也不必过度焦虑。地区国家并不希望看到中美战略对抗加剧,都在极力避免被迫选边站队的不利局面。要看到印度、澳大利亚、韩国等地区国家希望寻求更大的对外战略独立性,不会盲目加入美国遏制中国的包围圈。中国在该地区所具有的地缘战略和地缘经济优势也不是美国能够轻易撼动的。
在“中共十八大和中国发展道路”议题的讨论中,与会者普遍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各国都在探索与时俱进的发展道路,从而在一个高度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界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公正和可持续发展。与会外国代表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给予高度评价,希望中国能进一步与发展中国家分享发展经验,支持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在谈及未来中国发展挑战时,有学者认为中国未来应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平衡发展,加快社会治理改革,高度重视网络和信息化对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进一步提高政治参与度和施政透明度,引导公民社会健康发展。与会代表还提出,中国经济仍将实现相对高速的增长,但面临刺激国内消费、健全市场经济环境、消除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重大挑战,需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扩大对外经济开放,特别是加强与中东欧地区国家、地中海地区国家等经济合作,大力扩展和完善对外经济合作的布局。有学者提出,未来数年,美国将逐步实现能源独立,其对中东地区的兴趣和关注在下降,但该地区对中国的能源供给等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应考虑加大参与中东地区事务的力度,可通过与欧洲加强合作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此外,外国代表纷纷建议中国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转化为国家软实力。欧洲、非洲、拉美地区国家对当代中国的了解极为有限,中国应加强公共外交和对外文化传播。中国还应与外部世界就全球共同价值观构建等进行更多交流沟通,以切实减少和消除中国崛起引发的“中国威胁论”等负面认知。
为使与会外国代表进一步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11月29—30日,会议主办方组织部分外国代表赴山东泰安、济南考察,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工作办公室和泰安市委市政府共同举办“世界智库山东行”配套活动。山东省副省长张建国同志会见代表团一行,欢迎外国专家学者参与和支持山东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代表团在泰安听取了市有关领导对市情和未来发展规划的介绍,实地考察了泰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详细了解当地企业的发展情况,并在泰山脚下共同发表主题为“和平发展、共创繁荣,国泰民安、世界和谐”的《泰山宣言》。代表团一行还在济南与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及该校知名学者就儒家文化与当代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等问题进行交流。
与会中外代表普遍认为,首届“当代世界多边对话会”特色突出、主题鲜明,会议倡导和践行了“相互尊重、相互倾听;改变成见、放弃偏见;包容发展、合作共赢”的“对话精神”,它的成功召开将进一步深化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将成为“荟萃中外战略思想精华,深入辨析世界发展趋势,全面探讨中国国际角色和站位”的重要平台。
(作者单位: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魏银萍)
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李凤林、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崔立如、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刘建飞、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朱显平、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吴志成等30余位国内知名学者也出席了此次对话会。
国务委员戴秉国为会议发来贺词,强调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全球治理艰难推进,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有增无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十八大后的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致力于国家的和平发展,争取对人类和平、发展、进步事业做出更多更大贡献。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理事会名誉主席、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王家瑞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中国在发展,世界在变化,发展的中国与变化的世界同行,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在开幕式上介绍了党的十八大有关情况,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共十八大描绘了中国未来的美好蓝图,对深化改革开放做出全面部署,就各领域建设提出具体目标,中国并不存在“处于十字路口”的问题。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中外代表围绕“国际格局、全球治理和新兴国家角色”、“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发展”以及“中共十八大和中国发展道路”三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和真诚对话。与會者普遍认为,在当前世界格局显著变革、地区局势加速变化、世界各国努力求变应对挑战的背景下,这类多边对话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关于国际格局、全球治理和新兴国家角色问题,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明显,世界权力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印度洋”转移,但未来国际格局的发展走向仍不明朗,全球治理的挑战更趋严峻。当前,世界正处于旧秩序已死亡和新秩序未能建立的过渡时期,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参与全球治理的主体日益增多,但全球治理缺乏权威、规则和有效性,全球治理应与区域治理相辅相成。全球治理不等于西方治理,也不等于大国治理,全球治理的改革和完善只能循序渐进推动,而且应建立在民族国家的基础上,要坚持以联合国等多边机制为核心,要以公认的国际法、国际关系准则为基础。既要重视新兴国家的作用,也不能过高估计其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要看到这些国家的发展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与会外国代表普遍期待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等。有学者强调,中国应不仅提高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力度,也要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政治、社会、环境、安全等领域的治理,为全球价值和规则的重构做出更大贡献。
关于亚太地区安全和发展问题,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亚太是21世纪最具生机与活力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形势总体稳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但亚太地区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包括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增添该地区不稳定因素,朝鲜半岛局势依旧复杂敏感,日本政治和外交右倾化明显,领土和领海争端日趋升温,合理、包容、有效的地区安全机制缺失,地区国家竞相推动军事现代化,部分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转型国家的政治和社会风险或将外溢等。为促进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发展,需加强大国战略沟通,特别是中美之间要增强互信和协调,推动实现“亚洲协调”。该地区国家需继续推进经济一体化,夯实亚太和平的基础,避免地区合作破碎化、集团化,还应推动地区安全机制的整合,加大对能源、救灾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视。与会者认为,面对美国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要有充分的忧患意识,但也不必过度焦虑。地区国家并不希望看到中美战略对抗加剧,都在极力避免被迫选边站队的不利局面。要看到印度、澳大利亚、韩国等地区国家希望寻求更大的对外战略独立性,不会盲目加入美国遏制中国的包围圈。中国在该地区所具有的地缘战略和地缘经济优势也不是美国能够轻易撼动的。
在“中共十八大和中国发展道路”议题的讨论中,与会者普遍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各国都在探索与时俱进的发展道路,从而在一个高度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界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公正和可持续发展。与会外国代表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给予高度评价,希望中国能进一步与发展中国家分享发展经验,支持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在谈及未来中国发展挑战时,有学者认为中国未来应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平衡发展,加快社会治理改革,高度重视网络和信息化对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进一步提高政治参与度和施政透明度,引导公民社会健康发展。与会代表还提出,中国经济仍将实现相对高速的增长,但面临刺激国内消费、健全市场经济环境、消除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重大挑战,需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扩大对外经济开放,特别是加强与中东欧地区国家、地中海地区国家等经济合作,大力扩展和完善对外经济合作的布局。有学者提出,未来数年,美国将逐步实现能源独立,其对中东地区的兴趣和关注在下降,但该地区对中国的能源供给等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应考虑加大参与中东地区事务的力度,可通过与欧洲加强合作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此外,外国代表纷纷建议中国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转化为国家软实力。欧洲、非洲、拉美地区国家对当代中国的了解极为有限,中国应加强公共外交和对外文化传播。中国还应与外部世界就全球共同价值观构建等进行更多交流沟通,以切实减少和消除中国崛起引发的“中国威胁论”等负面认知。
为使与会外国代表进一步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11月29—30日,会议主办方组织部分外国代表赴山东泰安、济南考察,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工作办公室和泰安市委市政府共同举办“世界智库山东行”配套活动。山东省副省长张建国同志会见代表团一行,欢迎外国专家学者参与和支持山东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代表团在泰安听取了市有关领导对市情和未来发展规划的介绍,实地考察了泰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详细了解当地企业的发展情况,并在泰山脚下共同发表主题为“和平发展、共创繁荣,国泰民安、世界和谐”的《泰山宣言》。代表团一行还在济南与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及该校知名学者就儒家文化与当代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等问题进行交流。
与会中外代表普遍认为,首届“当代世界多边对话会”特色突出、主题鲜明,会议倡导和践行了“相互尊重、相互倾听;改变成见、放弃偏见;包容发展、合作共赢”的“对话精神”,它的成功召开将进一步深化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将成为“荟萃中外战略思想精华,深入辨析世界发展趋势,全面探讨中国国际角色和站位”的重要平台。
(作者单位: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魏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