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值暑假期间,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小患者们比往年增多了。
2015年8月11日下午,在诊断了一例10岁男童病例后,该院内分泌科主任汪伶伶对《财经》记者分析,这名男童的睾丸、阴毛已如成人,但家长还不清楚到底什么时候发生的,其实当睾丸容积≥4毫升就会初步诊断为性早熟。医院通常用专门的睾丸器来测定男孩子的青春期发育情况。
性早熟是一种性发育异常,指男性的睾丸、女性的卵巢功能过早发育、生殖器官发育提前和出现第二性征,即女童表现为乳房增大、骨盆宽大等;男童表现为睾丸增大、喉结突出等。
在儿童的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性早熟会对儿童造成身心伤害,比如,容受诱惑,易发生早恋、早孕等,儿童性早熟已成为一个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国内医学界将性早熟的年龄界定为男童9岁前、女童8岁前。不同人种,儿童性早熟的定制标准也不一样,一般白种女孩在7周岁前,非裔女孩在6周岁前。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會发布的“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15)”指出,国际儿童性早熟发病率约为1/5000-1/10000。这显示相对1975年全世界开始研究性早熟时,如今该病发生率已经是当时的10倍。中枢性性早熟(CPP),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提前了分泌和释放量,导致人体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
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性早熟较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因此,国内儿童发病率情况还不清楚”。浙江大学儿童附属医院副院长傅君芬对《财经》记者说,由于“种族不同、各个国家对性早熟诊断依据不同”,中国在此方面多参考欧洲国家标准。
国内不同地区儿童性早熟发病率及发病年龄存在一定差异。由傅君芬带领的课题组选有地域代表的北京、天津、杭州、上海、重庆和南宁六地区,6岁-18岁中小学生近2万名调查发现,80例儿童诊断为性早熟,女孩43例,男孩37例。其中,北部地区性早熟患病率总体约为0.74%,华东地区总体约0.33%,西南地区仅约为0.28%。总体看,北部地区较西南地区发病率高,华东地区男孩性早熟发病年龄较早。
不但上述调查发现女童发病率高,其他国家数据也显示,女孩性早熟的发病率约为男孩的5倍-10倍。原因之一可能是,目前关心男童睾丸的研究比较少。“乳房比较易观察然后就诊,睾丸不好观察,家长也没有办法测量,比例多少并不清楚。”汪伶伶说。
整体看中国儿童性早熟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营养结构、遗传、地域及环境因素等,皆被认为与性早熟发病相关。
一些研究者将青春提前视为性早熟发病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中华儿科学会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病学组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女孩青春期发育年龄平均为9.2岁,比30年前的12.5岁提前了3.3岁。
自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女孩的体格生长和青春发育正呈现出年代提前的趋势。
8月1日,一对北京母女坐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外候诊,女孩8岁半,“觉得孩子乳房大了,来检查一下”,母亲不无担忧女儿患病。
中华医学会有关青春发育调查发现,中国城区女孩属国际上乳房发育年龄较早的人群之一;中国女孩初潮年龄与亚洲发达国家如日本相似,而后者初潮年龄提前的趋势正在减缓、停滞。这可能与国内近年营养和健康状况的改善相关。
由于营养过剩,肥胖儿童也大幅增多。国际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2013年,4200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或肥胖。一度被视为高收入国家问题的超重和肥胖,如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其是城市环境中,呈上升的趋势。在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世界银行归类为中低收入国家),儿童期超重和肥胖的增长率高出发达国家30%以上。
研究人员发现,性早熟患童肥胖现象比较高,肥胖与性早熟存在正相关性。“从外部因素看,预防儿童性早熟最重要的是控制体重。”傅君芬说。
这意味着,在饮食中要限制完全来自于脂肪和糖类的能量摄入,增加水果、蔬菜以及豆类、全谷类和坚果的食用量。WHO主张,儿童应每天60分钟,定期进行身体锻炼。
汪伶伶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预防营养过剩,建议尽量少吃添加剂、激素等高含量的食品,并且不宜给孩子吃补品。
2015年8月11日下午,在诊断了一例10岁男童病例后,该院内分泌科主任汪伶伶对《财经》记者分析,这名男童的睾丸、阴毛已如成人,但家长还不清楚到底什么时候发生的,其实当睾丸容积≥4毫升就会初步诊断为性早熟。医院通常用专门的睾丸器来测定男孩子的青春期发育情况。
性早熟是一种性发育异常,指男性的睾丸、女性的卵巢功能过早发育、生殖器官发育提前和出现第二性征,即女童表现为乳房增大、骨盆宽大等;男童表现为睾丸增大、喉结突出等。
在儿童的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性早熟会对儿童造成身心伤害,比如,容受诱惑,易发生早恋、早孕等,儿童性早熟已成为一个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国内医学界将性早熟的年龄界定为男童9岁前、女童8岁前。不同人种,儿童性早熟的定制标准也不一样,一般白种女孩在7周岁前,非裔女孩在6周岁前。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會发布的“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15)”指出,国际儿童性早熟发病率约为1/5000-1/10000。这显示相对1975年全世界开始研究性早熟时,如今该病发生率已经是当时的10倍。中枢性性早熟(CPP),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提前了分泌和释放量,导致人体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
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性早熟较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因此,国内儿童发病率情况还不清楚”。浙江大学儿童附属医院副院长傅君芬对《财经》记者说,由于“种族不同、各个国家对性早熟诊断依据不同”,中国在此方面多参考欧洲国家标准。
国内不同地区儿童性早熟发病率及发病年龄存在一定差异。由傅君芬带领的课题组选有地域代表的北京、天津、杭州、上海、重庆和南宁六地区,6岁-18岁中小学生近2万名调查发现,80例儿童诊断为性早熟,女孩43例,男孩37例。其中,北部地区性早熟患病率总体约为0.74%,华东地区总体约0.33%,西南地区仅约为0.28%。总体看,北部地区较西南地区发病率高,华东地区男孩性早熟发病年龄较早。
不但上述调查发现女童发病率高,其他国家数据也显示,女孩性早熟的发病率约为男孩的5倍-10倍。原因之一可能是,目前关心男童睾丸的研究比较少。“乳房比较易观察然后就诊,睾丸不好观察,家长也没有办法测量,比例多少并不清楚。”汪伶伶说。
整体看中国儿童性早熟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营养结构、遗传、地域及环境因素等,皆被认为与性早熟发病相关。
一些研究者将青春提前视为性早熟发病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中华儿科学会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病学组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女孩青春期发育年龄平均为9.2岁,比30年前的12.5岁提前了3.3岁。
自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女孩的体格生长和青春发育正呈现出年代提前的趋势。
8月1日,一对北京母女坐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外候诊,女孩8岁半,“觉得孩子乳房大了,来检查一下”,母亲不无担忧女儿患病。
中华医学会有关青春发育调查发现,中国城区女孩属国际上乳房发育年龄较早的人群之一;中国女孩初潮年龄与亚洲发达国家如日本相似,而后者初潮年龄提前的趋势正在减缓、停滞。这可能与国内近年营养和健康状况的改善相关。
由于营养过剩,肥胖儿童也大幅增多。国际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2013年,4200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或肥胖。一度被视为高收入国家问题的超重和肥胖,如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其是城市环境中,呈上升的趋势。在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世界银行归类为中低收入国家),儿童期超重和肥胖的增长率高出发达国家30%以上。
研究人员发现,性早熟患童肥胖现象比较高,肥胖与性早熟存在正相关性。“从外部因素看,预防儿童性早熟最重要的是控制体重。”傅君芬说。
这意味着,在饮食中要限制完全来自于脂肪和糖类的能量摄入,增加水果、蔬菜以及豆类、全谷类和坚果的食用量。WHO主张,儿童应每天60分钟,定期进行身体锻炼。
汪伶伶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预防营养过剩,建议尽量少吃添加剂、激素等高含量的食品,并且不宜给孩子吃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