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东欧国家的转型,人们会想到捷克哈维尔、波兰米奇尼克的“公民社会”理念,并将其看作古典自由主义理念的复活,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理念也得益于瓦茨拉夫·本达,一个激进的捷克天主教徒。事实上,东欧的社会变革混合了各种思想,既有社会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因素,也有宗教保守主义的影响。
本达1948年出生于布拉格,曾就读于查理大学哲学系。“布拉格之春”失败后,他被哲学系开除,后来改换专业,成为一名数学家和软件工程师。1978年,他因参与七七宪章运动被捕,在监狱里关了四年。在给妻子的通信中,他写下大量有关宗教、哲学的思考,还为他的孩子写了许多童话故事。他的宗教信仰促使他投身现实政治,宣称“每一个为灵魂的斗争都使寻求真实成为一种明确的政治行为,一种有创造性的行为”。而他基于宗教立场的政治思考,也深刻影响了东欧的反极权运动。
作为一个天主教徒,本达认为捷克共和国尽管建立在无神论基础上,但在向民主转化的现代历史上,教会在政治机制和价值系统方面都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对现代性持强烈批评态度,认为西方的政治是患病细胞,而东方则是恶性细胞,威胁着整个器官。
“布拉格之春”后,胡萨克政权极力推行“正常化”政策,不再宣扬乌托邦的天堂和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口号,而是鼓励民众追求物质享受,远离公共事务,并压制一切批评意见,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公共领域之间的疏离。面对这种社会的原子化,本达在1978年提出“平行政体”概念,主张在文化、教育与经济等领域建立起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平行社会结构,以实现公众的自我管理。在这个自主的社会里,奉行不同的政治原则,拥有公众认可的普遍价值。
在本达看来,七七宪章包含了公民意识,但其中仍存在着某种精神分裂的异质,宪章通过强调道德立场而不是政治立场来对待这种分裂,但由于只有绝对的道德姿态而无积极的方向和行为,因而效果有限。随着社会愈趋冷漠,他发现许多宪章签署者从最初的自由狂喜转向幻灭和怀疑主义。同时,在宪章发言人帕托切克去世后,当局也采用了反对派的武器,将政治问题转化为道德问题。对此,本达告诫反对派,不能靠抗议来改变社会、经济和政治机制,应当寻求社会独立的路径。
事实上,“平行政体”的提法与教会传统有着潜在联系,基督教二元论一直主张,国家是外在的消极的东西,教徒应拥有独立于世俗权力之外的群体生活。正是出于其虔敬的天主教经验,本达看到了一个被近代主权国家观念遮蔽的重要现象,即国家与社会是两个不同的人类机制,极权国家对社会实行全面控制,使得传统的自主社会完全消失,导致价值失范,人心败坏。因此,真正的改变不能寄望于当局,只能寄望于社会的重建。
本达的主张促进了宪章领导者的思考,哈维尔就曾指出,本达的构想体现了“生活在真实中”的原则,“如果反对者的基本任务是为真实服务,为真实的生活服务,这个任务必然发展为捍卫个人及其享受真实自由生活的权利,那么下一阶段的任务,也许是迄今为止最为成熟的阶段,便是瓦茨拉夫·本达所称的平行结构的发展阶段。”在他看来,当时一些地下出版、地下音乐会和讨论会正是本达所说的平行政体的体现。
由于当局的严密管控,平行政体在捷克仅限于“第二文化”出现,但在波兰却发展出政治方面的社会自组织。团结工会的指导者米奇尼克由此提出公民社会的概念,并认为是哈维尔最早复活了这个托克维尔曾予以赞许的古典形式。东欧转型后,“平行政体”与“公民社会”的提法也在这些国家逐渐消失,但西方知识界却从中得到启发,使得国家与公民社會的关系重新成为社会学的热门课题。
本达的政治主张是不妥协的,又是不宽容的,这可能与天主教徒对于社会公正的激进态度有关,而他的宗教立场也使其作为政治人物不为国外所知。然而,他的保守主义的思想贡献却不可忽视。诸多历史事实证明,在争取自由的斗争中,植根于传统的保守主义者往往会坚持自由是人的本质的先在观念,而不是现代自由主义者的功利观念,因而对自由的信仰更有目标,更为坚定,更具洞见。
作者为南京大学教授
本达1948年出生于布拉格,曾就读于查理大学哲学系。“布拉格之春”失败后,他被哲学系开除,后来改换专业,成为一名数学家和软件工程师。1978年,他因参与七七宪章运动被捕,在监狱里关了四年。在给妻子的通信中,他写下大量有关宗教、哲学的思考,还为他的孩子写了许多童话故事。他的宗教信仰促使他投身现实政治,宣称“每一个为灵魂的斗争都使寻求真实成为一种明确的政治行为,一种有创造性的行为”。而他基于宗教立场的政治思考,也深刻影响了东欧的反极权运动。
作为一个天主教徒,本达认为捷克共和国尽管建立在无神论基础上,但在向民主转化的现代历史上,教会在政治机制和价值系统方面都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对现代性持强烈批评态度,认为西方的政治是患病细胞,而东方则是恶性细胞,威胁着整个器官。
“布拉格之春”后,胡萨克政权极力推行“正常化”政策,不再宣扬乌托邦的天堂和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口号,而是鼓励民众追求物质享受,远离公共事务,并压制一切批评意见,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公共领域之间的疏离。面对这种社会的原子化,本达在1978年提出“平行政体”概念,主张在文化、教育与经济等领域建立起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平行社会结构,以实现公众的自我管理。在这个自主的社会里,奉行不同的政治原则,拥有公众认可的普遍价值。
在本达看来,七七宪章包含了公民意识,但其中仍存在着某种精神分裂的异质,宪章通过强调道德立场而不是政治立场来对待这种分裂,但由于只有绝对的道德姿态而无积极的方向和行为,因而效果有限。随着社会愈趋冷漠,他发现许多宪章签署者从最初的自由狂喜转向幻灭和怀疑主义。同时,在宪章发言人帕托切克去世后,当局也采用了反对派的武器,将政治问题转化为道德问题。对此,本达告诫反对派,不能靠抗议来改变社会、经济和政治机制,应当寻求社会独立的路径。
事实上,“平行政体”的提法与教会传统有着潜在联系,基督教二元论一直主张,国家是外在的消极的东西,教徒应拥有独立于世俗权力之外的群体生活。正是出于其虔敬的天主教经验,本达看到了一个被近代主权国家观念遮蔽的重要现象,即国家与社会是两个不同的人类机制,极权国家对社会实行全面控制,使得传统的自主社会完全消失,导致价值失范,人心败坏。因此,真正的改变不能寄望于当局,只能寄望于社会的重建。
本达的主张促进了宪章领导者的思考,哈维尔就曾指出,本达的构想体现了“生活在真实中”的原则,“如果反对者的基本任务是为真实服务,为真实的生活服务,这个任务必然发展为捍卫个人及其享受真实自由生活的权利,那么下一阶段的任务,也许是迄今为止最为成熟的阶段,便是瓦茨拉夫·本达所称的平行结构的发展阶段。”在他看来,当时一些地下出版、地下音乐会和讨论会正是本达所说的平行政体的体现。
由于当局的严密管控,平行政体在捷克仅限于“第二文化”出现,但在波兰却发展出政治方面的社会自组织。团结工会的指导者米奇尼克由此提出公民社会的概念,并认为是哈维尔最早复活了这个托克维尔曾予以赞许的古典形式。东欧转型后,“平行政体”与“公民社会”的提法也在这些国家逐渐消失,但西方知识界却从中得到启发,使得国家与公民社會的关系重新成为社会学的热门课题。
本达的政治主张是不妥协的,又是不宽容的,这可能与天主教徒对于社会公正的激进态度有关,而他的宗教立场也使其作为政治人物不为国外所知。然而,他的保守主义的思想贡献却不可忽视。诸多历史事实证明,在争取自由的斗争中,植根于传统的保守主义者往往会坚持自由是人的本质的先在观念,而不是现代自由主义者的功利观念,因而对自由的信仰更有目标,更为坚定,更具洞见。
作者为南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