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吧!我们的诗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peng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诗词大会》火了,霸占了收视率第一的宝座,武亦姝也刷爆了朋友圈,圈了不少的粉丝。这时,举国上下大大小小的诗人也按捺不住了,各种各样的诗意层出不穷,形成了一阵诗词文化的狂潮。在狂热之余,我不禁想:为什么它会这么火?
  近年来,随着传统诗词文化回归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中华诗词大会》应运而生。且不说播出时间安排在新春佳节,单是这节目场面,就让人仿佛置身于诗歌的海洋中,令人震撼。
  面对这么丰盛的文化大餐,观众的表现也稍有不同。
  有这么一类人,他们眼中的诗歌大会就犹如一场赌球比赛,惊险中还带有一种刺激。在茶余饭后,就会成为一种谈资,这样,它就被这些“看客”定义为一种娱乐,只不过这种娱乐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他们所关心的是输赢,所追捧的是竞赛而非诗词本身的魅力。至于诗词背后的文化,在他们看来只是一种用完便可丢弃的表演道具罢了。
  相比之下,更多的是另一类人。他们中不乏知识渊博的老师,履历丰富的社会精英,他们知道诗词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趣的是,《中华诗词大会》在他们眼中与其说是一档节目,倒不如说是一场考试。他们通过它来检测自己的语言素养,并在题中获得提升,这不失为一种理性的做法。但是,这也恰恰表现出他们对诗词文化的冷漠。诗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以修身养性,明志立德,若光是停留在功用层面上就会丧失原有的光辉。
  至于其真正热爱的人,他们的爱并非麻木的爱,他们的爱超越了诗词本身,他们喜欢吟诵诗词,对诗集更是爱不释手。这次节目就好像创造了一个氛围,一个他们与诗词“朋友”久别重逢的氛围,大有李白与故知重聚时“额头已把光阴记,千言万语不忍谈”的感觉,把人间的友情上升到了化境。
  所以,我们需要诗词文化。外国媒体常常无端地讽刺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我觉得,我们可以,也应该像热爱诗词的人一样,把诗词文化当成一种信仰一般去对待。当今社会是一个缺乏诗词信仰的社会,更确切地说,是缺乏诗词这种表达方式。许多时候,人们一时兴起想吟一首,结果却无从下口,只能通过“蓝瘦,香菇”来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因为,他们每天过着单一机械的生活,甚至为了生活而生活,难以像古代诗人一样豪放与洒脱。如果有人问,他们这些现代人与古代人谁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一定会回答是古代人,因为他们的心是被博大的诗词文化浸泡过的。
  所以,在你深受現实生活冲击时,何不拿起一本诗集细细品读?你会从诗词海洋中看到李白那乘风破浪的“云帆”,感受到杜甫那饱受战乱的痛苦,仍想大庇天下寒士的“草堂”之心,苦闷和沮丧自然就会冰释,而代之以振作。在你蒙受尘世喧嚣的折磨时,何不拿起陶诗认真聆听?你会从字里行间听到竹林里清脆的泉水声,深山中婉转的鸟鸣,心中的浮躁自然就会掠去。它就像一台净化器,可以净化我们在尘世中被欲望所蒙蔽的心灵。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投入诗词文化的怀抱中呢?
  当然,诗词也是需要创新的。若只是一味背诵诗词,不去理解其中深意,也不去发现、创作和创新,那么,这潭诗词文化之水就会缺了源头,将会变得浑浊不堪。我们不能做一只只会学舌的鹦鹉,要往诗词中不断加入新的元素,让其成为自己的注解,这样做才能让这潭水既清又香,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去参与其中。因此,我多么期待诗词能够出现在我们的作文、日记、书信,甚至高考作文命题之中,而不是“除诗歌之外,文体不论”这种无情的排斥。
  杜鹃啼春,我们纵情呼唤:回来吧,我们的诗歌!激发吧,我们赤子般的诗心!回归吧,伟大的中华诗词文化!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天,蓝蓝的,水洗过一般;风,轻轻的,在耳边絮语。  四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正好,不浓不淡,风儿拂过,很是惬意。菜花的香味在空气中氤氲飘散,醉倒了行人,放慢了时光。 远远的,金色一片,仿佛是大自然发出的邀请函,若不去坐坐,便觉得辜负了这美好春光。  兴化垛田,尘世中的桃花源,在地图上可能找不到它的坐标,可它却拥有万亩菜花地。远远看去,便被壮观的金色深深吸引,那是怎样的一幅巨毯呀!河道纵横,碧绿的河水是
期刊
陶弘景有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晴湖飞湍,晓寒烟草,竹林鸟语,雪覆空山,这山川间的景致,令多少文人雅士穷尽一生笔墨也难言其中真意。  “予生平以山水友朋为性命。”廖燕一袭素衣,安然悠游于山林泉壤之间,与天地之元气独往还。落落白云,萧萧竹声,蝉鸣鹤唳,深溪蓄翠。帘外青山,帘内自有风与月,浮世荣辱事,尽付山外。廖燕转身,拂去一纸诏书,踏入这一方山水画意。红尘喧嚣困不住他,袍笏加身亦留他不住,月来如
期刊
作家沈大成写过一篇极有意思的短篇小说:文中的人们在后颈处都有一个旋钮,他们通过后天的学习来使用这旋钮,在应当理性的场合,就悄悄地将旋钮扭转到让自己理智的地方,反之亦然。这当然只是一种看起来无法实现的构想,并且我认为这样的社会也不会太好。这种让自己的情绪始终处于控制之下的行为,本身就已足够理智。而我想,人生在世,如茶般清醒固然无可指摘,只是少了啜饮那半两清酒的乐趣,总会令人觉得遗憾。  人这一生最不
期刊
我性格内向,平时在人前很少说话,最近看国学书籍《增广贤文》,读到这样的句子——“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暗自为自己很少说话感到庆幸。  为什么逢人只说三分话呢?  话说得多,话说得满,这样的人往往没有深思熟虑,没有深思熟虑而说出的话,不一定是对的,更有可能无意中得罪人。得罪君子不要紧,君子宽宏大量,但得罪小人就要被穿小鞋了,即使不被穿小鞋,但你的话被小人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三人成虎,人言
期刊
悠扬的乐声萦绕耳畔,清澈而空灵的天籁激荡着内心的涟漪。阳光透过半掩的窗帘洒进房间,微风拂过,吹皱一池心湖,照亮了我心中的山水。  就像春雨润物般无声无息,刘珂矣的声音甜润而不失清越,悄然沁人我的心。第一次听她的这首《半壶纱》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两个女同学唱了这首歌,清丽温婉。第一次听,我便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首歌。还记得当初找到原唱时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高兴了好久,之后便天天循环播放这首优雅清美的古
期刊
期刊
烛龙者,人面蛇身而赤。  玄鸟者,鸿前麐后之象。  龙飞凤舞,原始混沌的天地间,别是一番风景。  氏族图腾,这个由宗教、巫术发展而来的独特产物,几千年来,其魅力何曾因时间流转而消逝。它不仅是简单的图像表达,更是将一种原始的、神秘的、淳朴的大美呈现在千万为之拜倒之人面前,让他们甘愿为它虔诚地伏地叩首,为它疯狂,为它超脱,为它建立起久远悠长、笼罩在氏族大地上的远古图腾活动,这其中闪耀着的人文光彩无疑是
期刊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介入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搜集本院肝移植术后因血管并发症行DSA造影检查或介入治疗的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操作均
王国维划读书“三境”,我以为忙闲之间也有境界三重。  “偷”,谓之第一境也。百忙之中偷得小闲,《浮生六记》中沈复埋头经书时芸娘沏上一杯茶,端来一碟子脆萝卜,只抬头相视之暇,便不觉疲累忙碌,而心闲之了。或许只是囿于案牍时,偶尔抬头望见梅花落满南山,于是寒烟远黛皆入我心,得以闲之。  而“情之所钟,虽忙无嫌”,第二境也。“古筝怡人,古琴怡己”,何以怡己?情钟于此,而以此为闲。古琴只有七弦,指法力道最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