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一本书。
选择健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一本书。
你选择你的未来,旅途,仕途,前途,宏图。
我干吗?我选择一本书。
理由呢?没有理由。
碗筷洗好了,地板拖干净了,儿子的水果削好了皮,洗衣机里的衣服都挂到晾衣架上了,花浇了一遍,鱼缸也清理完毕,我脱下家庭主妇的围裙,在这个即将结束的夜晚,终于可以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宝贵时刻了!
偷得浮生半日闲?哪有半日那么多,只有表盘上的西北角——从21点到0点之间那么一块时间真正属于我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表盘上的每一格都是一座山头,可怜的我得抓紧时间爬!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找了个最舒服的姿势半躺到床上,伸手去拿床头柜上的书:汤姆·拉伯在《嗜书瘾君子》一书中做了一份“自行检测表”,检测一下“你到底是不是瘾君子”,倒数第二条就是“床头随时搁着起码六本书”,我扫了一眼我的床头:《兔子强尼》、《天堂美术馆》、《窥视厕所》、《第三大道的这间酒馆》、《哈德良回忆录》、《乔布斯:神一样的传奇》,不多不少,刚好是六本书,所以我就是没救的嗜书瘾君子。
如果这几本书同时被我吞下肚,那我的胃一定会乱了套:它们分属小说、传记、随笔、绘本、游记,之间的关系本来是相忌相冲的吧?被我一锅烩进肚里,那滋味……
等等,书是读书人的十字架,面对它一定要诚实,好吧,坦白说这些书躺在我的床头柜上已有一个月之久,我只看完了其中的《天堂美术馆》(因为它几乎都是图片),《哈德良回忆录》看过扉页上那行字“飘忽、温馨的小心灵”便合上了;《兔子强尼》读了十几页;跟着妹尾河童去窥视了几户文明人家的厕所之后,便停止窥视。
被E.B.怀特誉为“天才的小人物速写大师”约翰·麦克纳尔蒂的《第三大道的这间酒馆》,原本想要细细拜读,但自从读了他妻子写的前言,说他写给小儿子约翰尼的文章“有一些可以说是情书,几乎让人读着觉得尴尬,又感人”,我就直接将书翻到最后,读了属于约翰尼系列的那几篇随笔,然后,这本书就被新书压身,淹没,消失……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的残酷现实,也同样摆在书的面前,旧书刚从掌心挪走一点体温,《皮娜·鲍什》、《一点法国》、《让·科克托》、《多田便利屋》等新购得的书,便登堂入室,逐本地压在旧书上,很快,我伸向书的手就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了……
这样囫囵吞枣、喜新厌旧地读书,还怎么好意思向名人学习?!只能和尼克·霍恩比的小说《如何是好》中的女主人公凯特看齐了,她“每天晚上都拿着一册《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沉沉睡去,在尝试了整整六个月之后,还没有读完小说的第一章”,正如凯特所总结的那样,这绝非作者的错,“一切都是我眼皮的错”。
其实翻开每一本书之前,心里都有一个宏大的计划:要跟时针赛跑,要在今天之前读完多少页,然后专心致志,然后心神涣散,然后眼皮怠工,然后字迹模糊,然后遁入梦乡……等到时间的小兔子跑到第二天,我懊恼地醒来,发现一本书仅仅翻过一两页。
用这种乌龟爬行的速度读书,难怪床头柜上未读的书会越积越多。我恨自己的眼皮,怎么就这样没出息?想当年,十几岁时,为了躲过严厉的母亲,藏进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通宵读完《红楼梦》;二十出头,为了不影响同寝室的女孩休息,搬个凳子坐在走廊里,借着读报栏的一点微弱的光,熬夜读完张爱玲的《流言》……而如今,房间宽敞,灯光明亮,万籁俱寂,是最理想的读书时刻,我却许久读不完一本书。
从前不读书睡不着觉,读书是最郑重的睡前仪式;如今捧起书便困意袭来,读书成为真正的催眠工具了,唉!年华老去!
“悲哀!真让我为你感到悲哀!”赵本山说。
但最感到悲哀的还是我自己,而感慨有用吗?时间就在我慨叹的时候又带走了几分钟的年华。我要扼住时间这个窃贼的手腕,我要让自己的眼皮不再犯错,但该怎么做呢?——学孙敬头悬梁、学苏秦锥刺股?哎呀,多疼啊,这个方法不可提倡;学车胤囊萤映雪?的确,捉萤火虫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瞌睡虫早被赶光了,可等我捉上几只萤火虫,天早大亮,哪还有时间去读书?这个方法不切实际。
据说脑波在α波-β波之间的波形是人脑记忆最快及最有效的波形,而人在快要睡着的时候,脑波就是很接近α波-β波的波形,所以睡着前的记忆力比较好,所以奥斯特坚持要“睡前读书一刻钟”。
奥斯特是加拿大著名的医学教育家,他曾做过一个统计:就一般的阅读速度而言,人1分钟可读300字,15分钟便可读4500个字,1周可读3.15万字,1个月读完12.6万字没问题。1年下来,就可以阅读151.2万字。如果1本书平均以7.5万字计算,1年就可读20本书。所以,奥斯特坚持每晚睡前读书15分钟,长达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一共读了约1098本书。
细想一下,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不仅仅是睡前的那一段:坚持了睡前一刻钟,就可以尝试车上一刻钟,每次坐在车里等人,都有一大段时间被闲置,车上放一本书,每次读一刻钟,一年又可以多读20本书,此外,还有午餐一刻钟、排队一刻钟、会前一刻钟、浴后一刻钟、如厕一刻钟……
那么多海绵里的水挤出来,那么多边角碎料的一刻钟累积起来,可以兑换回多少本书?一本书一本书连起来,就是延长的人生。这样的交易,值得。
选择健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一本书。
你选择你的未来,旅途,仕途,前途,宏图。
我干吗?我选择一本书。
理由呢?没有理由。
碗筷洗好了,地板拖干净了,儿子的水果削好了皮,洗衣机里的衣服都挂到晾衣架上了,花浇了一遍,鱼缸也清理完毕,我脱下家庭主妇的围裙,在这个即将结束的夜晚,终于可以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宝贵时刻了!
偷得浮生半日闲?哪有半日那么多,只有表盘上的西北角——从21点到0点之间那么一块时间真正属于我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表盘上的每一格都是一座山头,可怜的我得抓紧时间爬!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找了个最舒服的姿势半躺到床上,伸手去拿床头柜上的书:汤姆·拉伯在《嗜书瘾君子》一书中做了一份“自行检测表”,检测一下“你到底是不是瘾君子”,倒数第二条就是“床头随时搁着起码六本书”,我扫了一眼我的床头:《兔子强尼》、《天堂美术馆》、《窥视厕所》、《第三大道的这间酒馆》、《哈德良回忆录》、《乔布斯:神一样的传奇》,不多不少,刚好是六本书,所以我就是没救的嗜书瘾君子。
如果这几本书同时被我吞下肚,那我的胃一定会乱了套:它们分属小说、传记、随笔、绘本、游记,之间的关系本来是相忌相冲的吧?被我一锅烩进肚里,那滋味……
等等,书是读书人的十字架,面对它一定要诚实,好吧,坦白说这些书躺在我的床头柜上已有一个月之久,我只看完了其中的《天堂美术馆》(因为它几乎都是图片),《哈德良回忆录》看过扉页上那行字“飘忽、温馨的小心灵”便合上了;《兔子强尼》读了十几页;跟着妹尾河童去窥视了几户文明人家的厕所之后,便停止窥视。
被E.B.怀特誉为“天才的小人物速写大师”约翰·麦克纳尔蒂的《第三大道的这间酒馆》,原本想要细细拜读,但自从读了他妻子写的前言,说他写给小儿子约翰尼的文章“有一些可以说是情书,几乎让人读着觉得尴尬,又感人”,我就直接将书翻到最后,读了属于约翰尼系列的那几篇随笔,然后,这本书就被新书压身,淹没,消失……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的残酷现实,也同样摆在书的面前,旧书刚从掌心挪走一点体温,《皮娜·鲍什》、《一点法国》、《让·科克托》、《多田便利屋》等新购得的书,便登堂入室,逐本地压在旧书上,很快,我伸向书的手就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了……
这样囫囵吞枣、喜新厌旧地读书,还怎么好意思向名人学习?!只能和尼克·霍恩比的小说《如何是好》中的女主人公凯特看齐了,她“每天晚上都拿着一册《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沉沉睡去,在尝试了整整六个月之后,还没有读完小说的第一章”,正如凯特所总结的那样,这绝非作者的错,“一切都是我眼皮的错”。
其实翻开每一本书之前,心里都有一个宏大的计划:要跟时针赛跑,要在今天之前读完多少页,然后专心致志,然后心神涣散,然后眼皮怠工,然后字迹模糊,然后遁入梦乡……等到时间的小兔子跑到第二天,我懊恼地醒来,发现一本书仅仅翻过一两页。
用这种乌龟爬行的速度读书,难怪床头柜上未读的书会越积越多。我恨自己的眼皮,怎么就这样没出息?想当年,十几岁时,为了躲过严厉的母亲,藏进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通宵读完《红楼梦》;二十出头,为了不影响同寝室的女孩休息,搬个凳子坐在走廊里,借着读报栏的一点微弱的光,熬夜读完张爱玲的《流言》……而如今,房间宽敞,灯光明亮,万籁俱寂,是最理想的读书时刻,我却许久读不完一本书。
从前不读书睡不着觉,读书是最郑重的睡前仪式;如今捧起书便困意袭来,读书成为真正的催眠工具了,唉!年华老去!
“悲哀!真让我为你感到悲哀!”赵本山说。
但最感到悲哀的还是我自己,而感慨有用吗?时间就在我慨叹的时候又带走了几分钟的年华。我要扼住时间这个窃贼的手腕,我要让自己的眼皮不再犯错,但该怎么做呢?——学孙敬头悬梁、学苏秦锥刺股?哎呀,多疼啊,这个方法不可提倡;学车胤囊萤映雪?的确,捉萤火虫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瞌睡虫早被赶光了,可等我捉上几只萤火虫,天早大亮,哪还有时间去读书?这个方法不切实际。
据说脑波在α波-β波之间的波形是人脑记忆最快及最有效的波形,而人在快要睡着的时候,脑波就是很接近α波-β波的波形,所以睡着前的记忆力比较好,所以奥斯特坚持要“睡前读书一刻钟”。
奥斯特是加拿大著名的医学教育家,他曾做过一个统计:就一般的阅读速度而言,人1分钟可读300字,15分钟便可读4500个字,1周可读3.15万字,1个月读完12.6万字没问题。1年下来,就可以阅读151.2万字。如果1本书平均以7.5万字计算,1年就可读20本书。所以,奥斯特坚持每晚睡前读书15分钟,长达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一共读了约1098本书。
细想一下,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不仅仅是睡前的那一段:坚持了睡前一刻钟,就可以尝试车上一刻钟,每次坐在车里等人,都有一大段时间被闲置,车上放一本书,每次读一刻钟,一年又可以多读20本书,此外,还有午餐一刻钟、排队一刻钟、会前一刻钟、浴后一刻钟、如厕一刻钟……
那么多海绵里的水挤出来,那么多边角碎料的一刻钟累积起来,可以兑换回多少本书?一本书一本书连起来,就是延长的人生。这样的交易,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