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的科学课教学研究与探索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blecle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深厚基础。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两份文件都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构建新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科学教育主要侧重培养学生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而人文教育则是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情感。而对于人的发展而言,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犹如鸟的双翼,缺一不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做起,那么小学的科学教学应该如何将科学与人文进行巧妙融合?
  一、确定载体,推动科学与人文在知识上的融合
  课程是实施科学与人文融合教育的关键载体,通过系统的科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在学习科学知识,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实现“科学达于深处即人文”的思想。
  在原有科学教科书中选择与传统文化中有联系的内容进行融合,优化课程内容和结构,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加强知识间的交叉和知识的关联,笔者将小学1~6年级的科学教科书中能够渗透人文思想的课例,进行了认真的剖析、研究。苏教版《叶和花》一课中,了解“花的传粉”时,适时引入“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帮助学生理解有些植物的花虽然没有漂亮的花瓣,但是花粉的本身质量较轻,所以靠风力来传播花粉;青岛版《植物向哪里长》一课学习植物的向光性时,用“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引入,既有科学现象的呈现,又有浪漫的诗词渲染,自然且富有感染力;苏教版《一切都在运动中》一课中,学习“参照物”时,引用“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教学是小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日后的学习,都会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在小学科学的学习过程中,课堂上的“趣味教学”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对小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意义重大。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小学科学课堂上的“趣味教学”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具体趣味教学实施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提升小学科学课堂上趣味教学的质量,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水平。  在小学阶段培
组”的推动,我园一直在图画书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方面进行着推进性的研究,特别是在主题背景下图画书的有效运用,区域活动中图画书资源的无痕渗透、融合,让图画书更好支持幼儿发展方面进行了尝试。本文从环境、区域等方面,分析如何运用图画书作为载体推进园所课程的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图画书(绘本)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图画书的魅力及其自带的教育价值毋庸置疑。一本好的图画书能直接引起孩子的兴趣,
城市生态绿地水景的水量保障问题对于水景观的建设与运行至关重要,应用水量平衡分析可以将雨水利用与水景建设统筹考虑,指导水景的规划设计,寻求合理的水景规模、高效的水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