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一工具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教学之中。由于信息技术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这一技术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本文将结合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试着分析一下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教学;应用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中,作为中心的一般都是教师或者是教材,这种封闭式的“灌输”教育已渐渐不再能适应如今的教学要求。因此,自新课改之后,教育界便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所谓的将信息技术应用进教学中,其实是指将以网络通信和计算机多媒体作为基础的现代化的技术应用进平时的教学之中,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将信息技术应用进教学中的优势有很多,它既可以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又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接下来,本文将以人教版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为例,来探讨一下应该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进初中生物的教学之中。
一、 将信息技术应用进生物教学中的注意要点
在将信息技术应用进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这个问题。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也是日新月异。伴随着这一技术的发展,教师如果想要使它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最需要做的便是对这一技术的操作原理和功能要熟练的掌握,对“科技兴教”这一意识要有所增强。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定要将“科学合理”作为出发点,然后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找到这一技术切入点。
例如,以“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这个小节的教学内容为例。在教学这个小节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对“嘴也可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何区别”这个问题产生疑惑。为了解疑,也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看见这一过程。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然后用它来控制画面,然后便将呼吸这一过程清晰的呈现给学生观看,使得学生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心里对于生物学习更加的积极。
当然,除了要将“科学合理”使用作为出发点外,教师还需要借助计算机来体现出素质教育精神。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进教学中,并且在媒体的引导下,学会认知生物基础知识,学会操作一些生物实验,并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互帮互助,这才是这种教学方式的真正有益之处。
二、 将信息技术应用进生物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一)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想要使这个民族、国家有所发展,就一定要对青少年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将信息技术运用进平时的生物教学中,可以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那么,应该如何来培养呢?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发散他们的思维想象以及观察力。
例如,以“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个小节的内容为例。在教学这个小节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整个作用过程以及其中的一系列的物质转化了解清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一个实验。即可以梨和桔子腐烂的过程用多媒体呈现出来,以此来显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放映这些图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一个问题,即“同学们,我们如果站在人类的角度上看,细菌使食物腐烂变质是不好的,但是如果我们是从大自然角度看呢?”在提出这样的问题后,便创设出了一个问题情境。而学生便可以结合图片以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来交流、分析、探讨。在学生汇报了答案之后,教师可以接着引导,即“同学们,你知道生物的遗体被谁分解了吗?在这些生物的遗体被分解后,会产生什么物质?”或者是“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是以怎样的方式生活的呢?”通过这样的一些问题,来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并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来提出他们独特的见解。当然,除了培养思维能力,还有一个目的,即优化生物实验过程。因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所需的时间太长了,如果将教学时间拿去观看作用过程,可能会得不偿失。而且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发生作用的时间是很长的,如果只是短时间内其变化是很细微的,肉眼有的時候无法清晰的感觉。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需借助信息技术来将这个实验过程加速放映出来,如此学生便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其中的一些变化。
(二) 借助信息技术优化生物教学内容
在生物教学中,很多地方都会涉及要使用信息技术,这也是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一种优势。由此,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一种优势,来使用信息技术因地制宜的为生物教学创设出数字化的生物环境。生物教材中,会有很多的人们平时或者是肉眼无法看见的现象,为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这一事物,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助工具。
例如,以“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这个小节的内容为例。在教学这个小节知识的时候,很多同学可能乍一听见腔肠动物以及扁形动物,没有能够及时的反应过来。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形象的认识这两种动物,教师可以事先在网上去搜集一下这两种类型动物的生活区域以及大致有哪些,然后将与之相关的图片或者是视频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如“水螅、涡虫”之类的。在将这些动物的图片以及生活习性播放给学生观看后,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来对这种动物做一个小结,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一般都生活在水里,而且它们的身体大多都是呈辐射对称。其体壁是由两个胚层构成,此外,它们的体表有刺细胞,且有口无肛门。关于“扁形动物”,教师也可以照着“腔肠动物”的教学方式来教学。如此,学生既可以吸收到这节课所要传递的知识,还可以对这样的一些生物有所了解,并且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 结语
总的来说,将信息技术运用进生物教学中是极为可行的。教师只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然后在采取一些措施,如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优化生物教学内容,如此便可以使得学生的生物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小全.论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7(27):144-145.
[2]阿苏阿芝.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心得体会[J].小作家选刊,2015(19):212.
作者简介:
林志松,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教学;应用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中,作为中心的一般都是教师或者是教材,这种封闭式的“灌输”教育已渐渐不再能适应如今的教学要求。因此,自新课改之后,教育界便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所谓的将信息技术应用进教学中,其实是指将以网络通信和计算机多媒体作为基础的现代化的技术应用进平时的教学之中,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将信息技术应用进教学中的优势有很多,它既可以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又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接下来,本文将以人教版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为例,来探讨一下应该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进初中生物的教学之中。
一、 将信息技术应用进生物教学中的注意要点
在将信息技术应用进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这个问题。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也是日新月异。伴随着这一技术的发展,教师如果想要使它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最需要做的便是对这一技术的操作原理和功能要熟练的掌握,对“科技兴教”这一意识要有所增强。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定要将“科学合理”作为出发点,然后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找到这一技术切入点。
例如,以“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这个小节的教学内容为例。在教学这个小节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对“嘴也可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何区别”这个问题产生疑惑。为了解疑,也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看见这一过程。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然后用它来控制画面,然后便将呼吸这一过程清晰的呈现给学生观看,使得学生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心里对于生物学习更加的积极。
当然,除了要将“科学合理”使用作为出发点外,教师还需要借助计算机来体现出素质教育精神。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进教学中,并且在媒体的引导下,学会认知生物基础知识,学会操作一些生物实验,并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互帮互助,这才是这种教学方式的真正有益之处。
二、 将信息技术应用进生物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一)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想要使这个民族、国家有所发展,就一定要对青少年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将信息技术运用进平时的生物教学中,可以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那么,应该如何来培养呢?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发散他们的思维想象以及观察力。
例如,以“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个小节的内容为例。在教学这个小节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整个作用过程以及其中的一系列的物质转化了解清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一个实验。即可以梨和桔子腐烂的过程用多媒体呈现出来,以此来显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放映这些图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一个问题,即“同学们,我们如果站在人类的角度上看,细菌使食物腐烂变质是不好的,但是如果我们是从大自然角度看呢?”在提出这样的问题后,便创设出了一个问题情境。而学生便可以结合图片以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来交流、分析、探讨。在学生汇报了答案之后,教师可以接着引导,即“同学们,你知道生物的遗体被谁分解了吗?在这些生物的遗体被分解后,会产生什么物质?”或者是“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是以怎样的方式生活的呢?”通过这样的一些问题,来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并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来提出他们独特的见解。当然,除了培养思维能力,还有一个目的,即优化生物实验过程。因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所需的时间太长了,如果将教学时间拿去观看作用过程,可能会得不偿失。而且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发生作用的时间是很长的,如果只是短时间内其变化是很细微的,肉眼有的時候无法清晰的感觉。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需借助信息技术来将这个实验过程加速放映出来,如此学生便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其中的一些变化。
(二) 借助信息技术优化生物教学内容
在生物教学中,很多地方都会涉及要使用信息技术,这也是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一种优势。由此,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一种优势,来使用信息技术因地制宜的为生物教学创设出数字化的生物环境。生物教材中,会有很多的人们平时或者是肉眼无法看见的现象,为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这一事物,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助工具。
例如,以“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这个小节的内容为例。在教学这个小节知识的时候,很多同学可能乍一听见腔肠动物以及扁形动物,没有能够及时的反应过来。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形象的认识这两种动物,教师可以事先在网上去搜集一下这两种类型动物的生活区域以及大致有哪些,然后将与之相关的图片或者是视频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如“水螅、涡虫”之类的。在将这些动物的图片以及生活习性播放给学生观看后,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来对这种动物做一个小结,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一般都生活在水里,而且它们的身体大多都是呈辐射对称。其体壁是由两个胚层构成,此外,它们的体表有刺细胞,且有口无肛门。关于“扁形动物”,教师也可以照着“腔肠动物”的教学方式来教学。如此,学生既可以吸收到这节课所要传递的知识,还可以对这样的一些生物有所了解,并且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 结语
总的来说,将信息技术运用进生物教学中是极为可行的。教师只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然后在采取一些措施,如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优化生物教学内容,如此便可以使得学生的生物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小全.论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7(27):144-145.
[2]阿苏阿芝.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心得体会[J].小作家选刊,2015(19):212.
作者简介:
林志松,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