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nger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一工具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教学之中。由于信息技术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这一技术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本文将结合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试着分析一下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教学;应用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中,作为中心的一般都是教师或者是教材,这种封闭式的“灌输”教育已渐渐不再能适应如今的教学要求。因此,自新课改之后,教育界便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所谓的将信息技术应用进教学中,其实是指将以网络通信和计算机多媒体作为基础的现代化的技术应用进平时的教学之中,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将信息技术应用进教学中的优势有很多,它既可以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又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接下来,本文将以人教版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为例,来探讨一下应该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进初中生物的教学之中。
  一、 将信息技术应用进生物教学中的注意要点
  在将信息技术应用进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这个问题。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也是日新月异。伴随着这一技术的发展,教师如果想要使它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最需要做的便是对这一技术的操作原理和功能要熟练的掌握,对“科技兴教”这一意识要有所增强。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定要将“科学合理”作为出发点,然后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找到这一技术切入点。
  例如,以“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这个小节的教学内容为例。在教学这个小节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对“嘴也可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何区别”这个问题产生疑惑。为了解疑,也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看见这一过程。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然后用它来控制画面,然后便将呼吸这一过程清晰的呈现给学生观看,使得学生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心里对于生物学习更加的积极。
  当然,除了要将“科学合理”使用作为出发点外,教师还需要借助计算机来体现出素质教育精神。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进教学中,并且在媒体的引导下,学会认知生物基础知识,学会操作一些生物实验,并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互帮互助,这才是这种教学方式的真正有益之处。
  二、 将信息技术应用进生物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一)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想要使这个民族、国家有所发展,就一定要对青少年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将信息技术运用进平时的生物教学中,可以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那么,应该如何来培养呢?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发散他们的思维想象以及观察力。
  例如,以“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个小节的内容为例。在教学这个小节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整个作用过程以及其中的一系列的物质转化了解清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一个实验。即可以梨和桔子腐烂的过程用多媒体呈现出来,以此来显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放映这些图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一个问题,即“同学们,我们如果站在人类的角度上看,细菌使食物腐烂变质是不好的,但是如果我们是从大自然角度看呢?”在提出这样的问题后,便创设出了一个问题情境。而学生便可以结合图片以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来交流、分析、探讨。在学生汇报了答案之后,教师可以接着引导,即“同学们,你知道生物的遗体被谁分解了吗?在这些生物的遗体被分解后,会产生什么物质?”或者是“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是以怎样的方式生活的呢?”通过这样的一些问题,来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并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来提出他们独特的见解。当然,除了培养思维能力,还有一个目的,即优化生物实验过程。因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所需的时间太长了,如果将教学时间拿去观看作用过程,可能会得不偿失。而且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发生作用的时间是很长的,如果只是短时间内其变化是很细微的,肉眼有的時候无法清晰的感觉。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需借助信息技术来将这个实验过程加速放映出来,如此学生便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其中的一些变化。
  (二) 借助信息技术优化生物教学内容
  在生物教学中,很多地方都会涉及要使用信息技术,这也是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一种优势。由此,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一种优势,来使用信息技术因地制宜的为生物教学创设出数字化的生物环境。生物教材中,会有很多的人们平时或者是肉眼无法看见的现象,为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这一事物,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助工具。
  例如,以“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这个小节的内容为例。在教学这个小节知识的时候,很多同学可能乍一听见腔肠动物以及扁形动物,没有能够及时的反应过来。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形象的认识这两种动物,教师可以事先在网上去搜集一下这两种类型动物的生活区域以及大致有哪些,然后将与之相关的图片或者是视频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如“水螅、涡虫”之类的。在将这些动物的图片以及生活习性播放给学生观看后,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来对这种动物做一个小结,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一般都生活在水里,而且它们的身体大多都是呈辐射对称。其体壁是由两个胚层构成,此外,它们的体表有刺细胞,且有口无肛门。关于“扁形动物”,教师也可以照着“腔肠动物”的教学方式来教学。如此,学生既可以吸收到这节课所要传递的知识,还可以对这样的一些生物有所了解,并且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 结语
  总的来说,将信息技术运用进生物教学中是极为可行的。教师只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然后在采取一些措施,如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优化生物教学内容,如此便可以使得学生的生物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小全.论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7(27):144-145.
  [2]阿苏阿芝.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心得体会[J].小作家选刊,2015(19):212.
  作者简介:
  林志松,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及新课标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进行,愈来愈多的教师意识到一味沿袭过往传统陈旧教学理念对于眼下时代发展进步而言是不相适应的,打破束缚局限从而改革创新刻不容缓,学生德、智、体、美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应当成为教育界的核心内容。教育部门的体育工作者应制定相关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案,根据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身体特点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便每个学生都能
摘要:核心素养中对于体育的概念性理解是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者之间对于学生的塑造和培养,而体育在培育和健全学生们的人文精神和人格魅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这一点却在体育后进生中普遍被人们忽视甚至是无视,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学科后进生和体育后进生的双向影响。  这也是落实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后进生;转换策略  体育的核心素养而言,则是着重围绕学生的运动能力、
摘要:自学和互学是两种基本的课堂学习方式,在小学阶段的课堂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自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互学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与同学的互动中取得进步。本文将基于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自学与互学,探讨提升小学数学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与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自学;互学;有效性;高效课堂  自学与互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比较广泛,虽然二者
摘要:健美操拓展性课程的开展给学生带来身体的健康、肌肉的匀称、体态的高雅、动作的优美,以及各种表演、比赛带来成功的喜悦,欢快的情绪,美的体验。但整个社会背景下健美操只在各大高校进行和开展,健美操运动在中学的普及程度仍然不高,特别是很多的师资条件落后的地区,健美操依然是被列为中学体育的边缘课程或辅助课程。开设健美操拓展性课程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团;健美操;训练开展  一、 前言  拓展性
摘要: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实践活动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进一步加大,当代中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已经迫在眉睫。紧扣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构建多元评价,重视学习效果等都是提高中学信息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我们日常的
摘要:小学体育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虽然小学体育之中也包含了体育技法的教授,但小学体育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技法,而是想要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体育教学没有兴趣,体育教育的作用难以发挥,体育教育实效性难以保证。情境教学法的出现可以有效的解决现阶段体育教学的不良问题,因而广大小学体育教育者应该重
摘要:新课改之下,师生互动的模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这种良性互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两大主体发挥各自的能量,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整个教学水平,让课堂质量出现了质的飞跃,同时构建了新课改的教学新模式,堪称课堂生命力的救心丸。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只是冰山一角,却也值得研究,更因信息技术课堂的特色而独具风格。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互动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通过各方面的实践结果和研究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