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宏观经济整体趋势看,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困难期,这个困难期,不是简单周期性的困难,而是内外因素交织,长期短期矛盾结合引发的一次“总清算”。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其中三季度7.4%的增长创下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中国季度增长新低,同时,7.4%的数字也低于7.5%的年度增长目标。
因为在数据公布前一天,相关媒体已经提前发布了高层对前三季度经济形势的“标准解读”,因而7.4%的数据并没有引发市场的恐慌,按照高层的判断:“三季度的经济形势应该说比较好。现在可以有信心地讲,中国经济增速基本趋于稳定,并且继续出现积极的变化。随着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中国经济还会进一步企稳。”因为对未来趋势的乐观估计,市场对7.4%这个数据的负面效应很快给予乐观的解读,上证指数在18日上涨逾1%。
实事求是地讲,有关方面对三季度经济形势的乐观,绝非主观层面打气的需要。从一些重要指标看,中国经济在三季度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软着陆”的迹象:第一,经济增速下滑逐渐趋稳。三季度7.4%的增速虽然创下14个季度以来的新低,但从前三个季度的趋势看,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二季度增速比一季度回落了0.5个百分点,三季度增速比二季度回落了0.2个百分点,而且增长速度回落的幅度比上个季度收窄了0.3个百分点。第二,从实体经济的景气指数和具体表现看,9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8%,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是该指数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现回升。第三,三驾马车里面,除了投资增速回升比较明显外,超出预期的是9月的外贸数据,9月出口1863.5亿美元,增长9.9%,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增速远超预期。第四,就业形势没有出现恶化。虽然经济持续下滑,但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完成了全年目标的114%;同时,无论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民纯收入都超过了GDP增速,城镇居民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以后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以后实际增长速度是12.3%。
但是,这些数据只能认为是出现了趋稳的信号,并不能由此推断整个经济探底的过程已经完成。就宏观经济整体趋势看,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困难期,这个困难期,不是简单周期性的困难,而是内外因素交织,长期短期矛盾结合引发的一次“总清算”。不要期待一下子可以走出来,更不要期待经济很快就会回到8名以上的增长,在寒冷的冬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曙光,但我们仍然处于寒冬。比如,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以钢铁企业为代表的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PPI已经连续7个月下滑,并且创下35个月以来最大的跌幅,都预示着企业对未来前景依旧不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不应该急于寻找底部,而应该立足于解决长期的结构性的问题。中国经济目前的困难和将来都要面对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在产能过剩,企业盈利下滑,总体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应该告别“货币政策依赖症”,用改革和减负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比继续释放货币刺激经济更好的,当然是继续为企业减负,为产业的复苏创造宽松的税收环境,继续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继续开放民间投资,并且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将大量的财政盈余用于弥补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欠账,来提振民众的消费欲望,只有用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办法来应对,经济增长才会具有可持续性,舍此别无他途。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其中三季度7.4%的增长创下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中国季度增长新低,同时,7.4%的数字也低于7.5%的年度增长目标。
因为在数据公布前一天,相关媒体已经提前发布了高层对前三季度经济形势的“标准解读”,因而7.4%的数据并没有引发市场的恐慌,按照高层的判断:“三季度的经济形势应该说比较好。现在可以有信心地讲,中国经济增速基本趋于稳定,并且继续出现积极的变化。随着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中国经济还会进一步企稳。”因为对未来趋势的乐观估计,市场对7.4%这个数据的负面效应很快给予乐观的解读,上证指数在18日上涨逾1%。
实事求是地讲,有关方面对三季度经济形势的乐观,绝非主观层面打气的需要。从一些重要指标看,中国经济在三季度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软着陆”的迹象:第一,经济增速下滑逐渐趋稳。三季度7.4%的增速虽然创下14个季度以来的新低,但从前三个季度的趋势看,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二季度增速比一季度回落了0.5个百分点,三季度增速比二季度回落了0.2个百分点,而且增长速度回落的幅度比上个季度收窄了0.3个百分点。第二,从实体经济的景气指数和具体表现看,9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8%,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是该指数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现回升。第三,三驾马车里面,除了投资增速回升比较明显外,超出预期的是9月的外贸数据,9月出口1863.5亿美元,增长9.9%,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增速远超预期。第四,就业形势没有出现恶化。虽然经济持续下滑,但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完成了全年目标的114%;同时,无论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民纯收入都超过了GDP增速,城镇居民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以后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以后实际增长速度是12.3%。
但是,这些数据只能认为是出现了趋稳的信号,并不能由此推断整个经济探底的过程已经完成。就宏观经济整体趋势看,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困难期,这个困难期,不是简单周期性的困难,而是内外因素交织,长期短期矛盾结合引发的一次“总清算”。不要期待一下子可以走出来,更不要期待经济很快就会回到8名以上的增长,在寒冷的冬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曙光,但我们仍然处于寒冬。比如,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以钢铁企业为代表的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PPI已经连续7个月下滑,并且创下35个月以来最大的跌幅,都预示着企业对未来前景依旧不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不应该急于寻找底部,而应该立足于解决长期的结构性的问题。中国经济目前的困难和将来都要面对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在产能过剩,企业盈利下滑,总体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应该告别“货币政策依赖症”,用改革和减负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比继续释放货币刺激经济更好的,当然是继续为企业减负,为产业的复苏创造宽松的税收环境,继续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继续开放民间投资,并且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将大量的财政盈余用于弥补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欠账,来提振民众的消费欲望,只有用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办法来应对,经济增长才会具有可持续性,舍此别无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