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教师能够审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文章作者运用教育生活史的研究方法,从教师身份认同问题、教育实践问题、成长方向问题三个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揭示了一名基础教育思政课教师九年的教育初心与教育使命。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教育初心;教育使命;生活史
“立德树人(育人)”是教育的初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育才)”就是教育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他要求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当前,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文章将通过“我”的真实教育故事,以“我”的视角和思考,揭示思政教师的教育初心。
一、教师身份认同问题——“我”的思政课教育自信从哪里来?(2000—2006年)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笔者由心理健康教师转任教初中二年级思品课程,正式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初中思品课程是中考的课程之一,非专业的我能胜任吗?
在整整17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生涯中,笔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风格,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策略在课堂教育实践中,尤其在青春期心理辅导方面在区和市小有名气,不断受邀到姐妹学校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团体心理辅导,是区心理健康学科中心组成员,多篇论文获市、区的奖项。
每一次耕耘都能结出硕果,这就是笔者能上好思政课的教育自信。
二、教育实践问题——如何建构适合“我”与学生发展的思政课教学观?(2006—2018年)
(一)从挫折中加深对思政课程的理解
由于“非专业”思政教师“先天不足”,所以这类教师的成长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在初中思品课中,健康生活是主要内容,所以笔者还是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策略,但遭遇了思政课的第一次挫折。这一天,区教研室来学校进行教学视导,笔者准备充分,信心满满。由于讲的是思品课中心理健康的内容,加上17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笔者当时上课感觉挺好的,且学生都动起来了,看起来学生很喜欢。但课后评课,教研室教师说:“你的课很受学生喜爱,但我不会评心理课!”笔者整个人一下子蒙了,“原来上的是心理课”。
课后,笔者积极思考了一个问题:心理课和思政课都是育人的,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通过学习和思考,笔者的理解是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注重心理品质教育;有效实施心理品质教育,可以采用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形式。《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思品课程标准》)揭示了思想品德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思政课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为培养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两者重心不同。
随后,笔者立即进行自我诊断:首先,比较自己的课堂录像和网上优秀思政教师的授课视频;其次,放开怀抱,请学校同行进行诊断和向专家权威请教;再次,找学生聊天,了解课堂的效果。
(二)探索适合“我”和学生的思政课教育模式
为构建“我”的思政课教育模式,当时教研员给了一个建议:“找出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在思政课上帮助学生解決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受这句话的启发,辅以团体心理辅导策略,笔者采用了“价值澄清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进行实践。
“价值澄清法”是根据西方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的实际状况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其中,主要策略包括“澄清反应法”、交谈策略、讨论策略、书写策略等,易教易学,实际可行,非常适合思政课中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笔者根据《思品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目标,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有关的教学内容,按选择、珍视、行动三个阶段,分七个步骤来进行课堂教育。
这是《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男生·女生”的课堂实录。
“人生AB剧”
提出问题:角色扮演,即请根据下列情景,扮演角色。
情景一:一个男生在女生生日的那一天送上了一张不寻常的贺卡,并附上字条“请放学后到公园门口”。女生想:该怎样办呢?
情景二:学习成绩优秀的小杰和小丽互有好感……
[主持人] 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家可能遇到与以上情况相似的情景,通过亲身体验,掌握了既保护自己又照顾别人情绪的异性交往行为方式。
选择:小组讨论交流“异性同学应怎样相处?”各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经验。
(突发事件:B组在讨论情景二时,出现讨论过于激烈的情况。笔者见状马上介入,让正、反方先安静,双方思考并写出早恋的利与弊,将学生由偏激带入理性思考状态。最后笔者说了观点:只有到了一定年龄,能正确理解对方、懂得珍惜对方,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指导澄清:[主持人] 同学们都找到了许多异性之间正常交往的方式和方法,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灵活应用,才能使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健康地发展。
采取行动:[主持人] 我们需要异性的友谊,但是在交往中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注意和异性保持一定的距离,把握好交往的“度”。坦诚的友谊并非两人不分彼此,距离是美,淡淡如水的交往才能永恒。
笔者在课上剔除了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中的“放任主义”,通过最后的指导,将学生生活与学习中出现的价值混乱的现象引入符合社会要求的轨道。在此灌输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观,是思政课必不可少的。灌输和澄清的方法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价值澄清法”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和选择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探讨、寻求真知。
经过课堂的实践,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加小组的讨论活动。在角色扮演中的惟妙惟肖,在小组讨论中的真诚对话,在价值澄清中的踊跃发言,笔者看到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和有效思政教育的真实面貌。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教育初心;教育使命;生活史
“立德树人(育人)”是教育的初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育才)”就是教育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他要求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当前,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文章将通过“我”的真实教育故事,以“我”的视角和思考,揭示思政教师的教育初心。
一、教师身份认同问题——“我”的思政课教育自信从哪里来?(2000—2006年)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笔者由心理健康教师转任教初中二年级思品课程,正式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初中思品课程是中考的课程之一,非专业的我能胜任吗?
在整整17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生涯中,笔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风格,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策略在课堂教育实践中,尤其在青春期心理辅导方面在区和市小有名气,不断受邀到姐妹学校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团体心理辅导,是区心理健康学科中心组成员,多篇论文获市、区的奖项。
每一次耕耘都能结出硕果,这就是笔者能上好思政课的教育自信。
二、教育实践问题——如何建构适合“我”与学生发展的思政课教学观?(2006—2018年)
(一)从挫折中加深对思政课程的理解
由于“非专业”思政教师“先天不足”,所以这类教师的成长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在初中思品课中,健康生活是主要内容,所以笔者还是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策略,但遭遇了思政课的第一次挫折。这一天,区教研室来学校进行教学视导,笔者准备充分,信心满满。由于讲的是思品课中心理健康的内容,加上17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笔者当时上课感觉挺好的,且学生都动起来了,看起来学生很喜欢。但课后评课,教研室教师说:“你的课很受学生喜爱,但我不会评心理课!”笔者整个人一下子蒙了,“原来上的是心理课”。
课后,笔者积极思考了一个问题:心理课和思政课都是育人的,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通过学习和思考,笔者的理解是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注重心理品质教育;有效实施心理品质教育,可以采用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形式。《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思品课程标准》)揭示了思想品德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思政课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为培养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两者重心不同。
随后,笔者立即进行自我诊断:首先,比较自己的课堂录像和网上优秀思政教师的授课视频;其次,放开怀抱,请学校同行进行诊断和向专家权威请教;再次,找学生聊天,了解课堂的效果。
(二)探索适合“我”和学生的思政课教育模式
为构建“我”的思政课教育模式,当时教研员给了一个建议:“找出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在思政课上帮助学生解決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受这句话的启发,辅以团体心理辅导策略,笔者采用了“价值澄清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进行实践。
“价值澄清法”是根据西方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的实际状况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其中,主要策略包括“澄清反应法”、交谈策略、讨论策略、书写策略等,易教易学,实际可行,非常适合思政课中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笔者根据《思品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目标,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有关的教学内容,按选择、珍视、行动三个阶段,分七个步骤来进行课堂教育。
这是《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男生·女生”的课堂实录。
“人生AB剧”
提出问题:角色扮演,即请根据下列情景,扮演角色。
情景一:一个男生在女生生日的那一天送上了一张不寻常的贺卡,并附上字条“请放学后到公园门口”。女生想:该怎样办呢?
情景二:学习成绩优秀的小杰和小丽互有好感……
[主持人] 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家可能遇到与以上情况相似的情景,通过亲身体验,掌握了既保护自己又照顾别人情绪的异性交往行为方式。
选择:小组讨论交流“异性同学应怎样相处?”各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经验。
(突发事件:B组在讨论情景二时,出现讨论过于激烈的情况。笔者见状马上介入,让正、反方先安静,双方思考并写出早恋的利与弊,将学生由偏激带入理性思考状态。最后笔者说了观点:只有到了一定年龄,能正确理解对方、懂得珍惜对方,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指导澄清:[主持人] 同学们都找到了许多异性之间正常交往的方式和方法,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灵活应用,才能使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健康地发展。
采取行动:[主持人] 我们需要异性的友谊,但是在交往中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注意和异性保持一定的距离,把握好交往的“度”。坦诚的友谊并非两人不分彼此,距离是美,淡淡如水的交往才能永恒。
笔者在课上剔除了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中的“放任主义”,通过最后的指导,将学生生活与学习中出现的价值混乱的现象引入符合社会要求的轨道。在此灌输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观,是思政课必不可少的。灌输和澄清的方法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价值澄清法”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和选择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探讨、寻求真知。
经过课堂的实践,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加小组的讨论活动。在角色扮演中的惟妙惟肖,在小组讨论中的真诚对话,在价值澄清中的踊跃发言,笔者看到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和有效思政教育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