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爱情又具有私密性与复杂性的特点,这就意味着教育者在实施爱情教育的过程中如果纯粹说教,过于直白,不但教育的效果不好,还可能增加他们的叛逆性,甚至起到推进作用。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审美性,体验性使得爱情教育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语文教材中又有大量语言优美,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的爱情作品,通过教师课堂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我通过研究有关的爱情文学作品,探究爱情到底是什么,文本中的人物如何对待爱情,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爱情,明确爱情作品的教育意义是通过赏读爱情作品之美,让学生体会爱情的纯洁、高尚、美好,通过爱情作品中人物的爱情观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关键词:爱情教学;爱情观;中学生;责任
一、 爱情教学的必要性
(一) 爱情的含义,爱情教学的内涵
千百年来,人们对爱情的赞美与讴歌数不胜数。爱情是美好的,值得我们为之付出。爱情是人人所向往追求的,不分年龄,不分男女,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包括中学生在内,我们不能鄙视他们的爱情,也不能强制他们的爱情,但我们可以引导他们为爱情而做好准备,理智选择,从而走向幸福的人生。
那么客观理智的爱情是怎样的呢?有人已经给出,我们不妨借鉴来。“爱情是指经济独立,人格成熟的两个异性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彼此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建立起来的持久的亲密的关系。”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确定真正的爱情产生于成人之间,有独立的经济基础,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同时还揭示了爱情的持久性。这正是我们进行爱情教育的方向。它涉及审美教育,比如完善自我;也涉及道德教育,比如责任心;也有人格方面的完善,比如追求自由平等、自尊。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爱情教育的内涵:爱情教育作为一种深层次的人文关怀,是一种高雅的审美教育。通过鉴赏感受作品中那美好纯洁的感情,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和品味,使之趋向一种健康,高尚,优美的生活境界。
(二) 爱情教学势在必行
高中阶段是个敏感而又缺乏清醒认识的阶段,稍不注意,就会坠入“爱河”,而且还可能陷得很深,无法自拔。再加上社会环境中爱情因素的催熟,加速了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过早成熟。家庭中父母要么打压要么放纵,结果总是带来很多问题。
因此,爱情教育刻不容缓。语文教材中爱情篇目的选入,就是为了让学生对于爱情有所认识,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评价标准。
二、 语文教材中的爱情题材作品
(一) 语文教材中爱情题材作品及其特点
语文教材中,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选有表现了爱情的经典文学作品。仅举高中的语文教材:诗歌有:《长相思》《醉花阴》《声声慢》《雨巷》《长恨歌》《再别康桥》《氓》《关雎》《迢迢牵牛星》《鹊桥仙》《雨霖铃》《无题》《锦瑟》《孔雀东南飞》等;小说有:《边城》《林黛玉进贾府》等;戏剧有:《雷雨》等。可见,教材中一直不缺乏爱情的内容,利用这些教材,我们足可以让学生从中了解和体会到爱情的各种滋味了。
这些古今中外描写爱情题材的优秀篇目,語言精美,情感真挚,像一支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非常适合审美教学。同时,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爱情题材作品,符合当代学生身心发展,符合新课程理念,能顺应时代发展。
这些作品形式多样,内容纷呈。有的表现爱情的美好纯真,比如《边城》《涉江采芙蓉》《林黛玉进贾府》《关雎》等;有的表现爱情的忠贞,如《孔雀东南飞》《长恨歌》;有的表现爱情的责任感,如《氓》《雷雨》;有的表现爱情需要付出和等待,如《无题》《迢迢牵牛星》等,文中人物的爱情观,爱情语言,爱情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我们老师加以适度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而稳定的爱情观。
(二) 爱情题材作品的教育意义
1. 爱情作品之美,让学生体会爱情的纯洁、高尚、美好。
我们总希望在学生心灵洒下真善美的种子:大自然是美好的,我们教学生去领略;社会是美好的,我们教学生去热爱;而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事物,我们何不也坦然教学生去欣赏呢?通过生动的形象,优美深远的意境,铿锵有劲的韵律,多变畅达的手法,去欣赏文中所蕴含的意境美,人情美,进而领会爱情之美。让学生明白爱情就像阳光,就像鲜花,它不可怕,更不可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正是健康心态的表现。
2. 通过赏析爱情作品中人物的爱情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没有人生来就懂爱情。正因为不懂得爱,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所以才更需要开展爱情教育。爱情题材作品中人物的爱情观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性,在教师的引领下,更容易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林黛玉追求纯真自由的爱情,让人向往。翠翠那种朦胧、动人、质朴、无邪的爱与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的心是那么贴近;氓对爱情的三心二意,引来学生的鄙视与不耻;《关雎》写“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求之不得时,“辗转反侧”的苦恼,以及求之既得的喜悦,是一种很理想很“规矩”的爱情;《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专一让人敬佩;《雷雨》中的乱伦之情引人深思……
这些主人公对爱情的态度经过师生共同探讨和教师的引导,孰是孰非便很明了,一种正向的爱情观导向注入学生心中。
3. 通过教师引导,培养责任意识。在学生的“情感浪潮”即将到来或正在到来之际,通过爱情教育向他们传达正确的认识,可以避免学生随意支配自己的感情,也就避免了为情所困或因情起性的冲动,我们要教育学生真正的爱意味着关心、尊重、责任和了解。
在学习《氓》这首诗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氓这个人物的看法,思考诗中女主人公的做法有没有不妥之处?学生谈到了责任的问题,也说到了女主人公在爱情方面失去了自我,在探讨过程中每个人心中都支起了一杆天平。
4. 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平等自尊的种子,等待收获平等自尊的爱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信》中所揭示的爱情观:相互爱慕、彼此忠诚、生死不渝,无论何时都应该是值得追求的爱情最高境界。《孔雀东南飞》中的主人公之所以令人们念念不忘,一方面是他们对爱情的忠贞,另一方面便是女主人公追求爱情婚姻的平等自尊,令人敬佩。《氓》中女主人公就成了爱情的奴隶,最终被抛弃。通过这些作品的赏读,学生平等自尊的爱情观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南伟萍,陕西省渭南市,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铁中。
我通过研究有关的爱情文学作品,探究爱情到底是什么,文本中的人物如何对待爱情,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爱情,明确爱情作品的教育意义是通过赏读爱情作品之美,让学生体会爱情的纯洁、高尚、美好,通过爱情作品中人物的爱情观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关键词:爱情教学;爱情观;中学生;责任
一、 爱情教学的必要性
(一) 爱情的含义,爱情教学的内涵
千百年来,人们对爱情的赞美与讴歌数不胜数。爱情是美好的,值得我们为之付出。爱情是人人所向往追求的,不分年龄,不分男女,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包括中学生在内,我们不能鄙视他们的爱情,也不能强制他们的爱情,但我们可以引导他们为爱情而做好准备,理智选择,从而走向幸福的人生。
那么客观理智的爱情是怎样的呢?有人已经给出,我们不妨借鉴来。“爱情是指经济独立,人格成熟的两个异性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彼此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建立起来的持久的亲密的关系。”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确定真正的爱情产生于成人之间,有独立的经济基础,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同时还揭示了爱情的持久性。这正是我们进行爱情教育的方向。它涉及审美教育,比如完善自我;也涉及道德教育,比如责任心;也有人格方面的完善,比如追求自由平等、自尊。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爱情教育的内涵:爱情教育作为一种深层次的人文关怀,是一种高雅的审美教育。通过鉴赏感受作品中那美好纯洁的感情,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和品味,使之趋向一种健康,高尚,优美的生活境界。
(二) 爱情教学势在必行
高中阶段是个敏感而又缺乏清醒认识的阶段,稍不注意,就会坠入“爱河”,而且还可能陷得很深,无法自拔。再加上社会环境中爱情因素的催熟,加速了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过早成熟。家庭中父母要么打压要么放纵,结果总是带来很多问题。
因此,爱情教育刻不容缓。语文教材中爱情篇目的选入,就是为了让学生对于爱情有所认识,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评价标准。
二、 语文教材中的爱情题材作品
(一) 语文教材中爱情题材作品及其特点
语文教材中,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选有表现了爱情的经典文学作品。仅举高中的语文教材:诗歌有:《长相思》《醉花阴》《声声慢》《雨巷》《长恨歌》《再别康桥》《氓》《关雎》《迢迢牵牛星》《鹊桥仙》《雨霖铃》《无题》《锦瑟》《孔雀东南飞》等;小说有:《边城》《林黛玉进贾府》等;戏剧有:《雷雨》等。可见,教材中一直不缺乏爱情的内容,利用这些教材,我们足可以让学生从中了解和体会到爱情的各种滋味了。
这些古今中外描写爱情题材的优秀篇目,語言精美,情感真挚,像一支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非常适合审美教学。同时,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爱情题材作品,符合当代学生身心发展,符合新课程理念,能顺应时代发展。
这些作品形式多样,内容纷呈。有的表现爱情的美好纯真,比如《边城》《涉江采芙蓉》《林黛玉进贾府》《关雎》等;有的表现爱情的忠贞,如《孔雀东南飞》《长恨歌》;有的表现爱情的责任感,如《氓》《雷雨》;有的表现爱情需要付出和等待,如《无题》《迢迢牵牛星》等,文中人物的爱情观,爱情语言,爱情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我们老师加以适度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而稳定的爱情观。
(二) 爱情题材作品的教育意义
1. 爱情作品之美,让学生体会爱情的纯洁、高尚、美好。
我们总希望在学生心灵洒下真善美的种子:大自然是美好的,我们教学生去领略;社会是美好的,我们教学生去热爱;而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事物,我们何不也坦然教学生去欣赏呢?通过生动的形象,优美深远的意境,铿锵有劲的韵律,多变畅达的手法,去欣赏文中所蕴含的意境美,人情美,进而领会爱情之美。让学生明白爱情就像阳光,就像鲜花,它不可怕,更不可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正是健康心态的表现。
2. 通过赏析爱情作品中人物的爱情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没有人生来就懂爱情。正因为不懂得爱,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所以才更需要开展爱情教育。爱情题材作品中人物的爱情观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性,在教师的引领下,更容易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林黛玉追求纯真自由的爱情,让人向往。翠翠那种朦胧、动人、质朴、无邪的爱与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的心是那么贴近;氓对爱情的三心二意,引来学生的鄙视与不耻;《关雎》写“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求之不得时,“辗转反侧”的苦恼,以及求之既得的喜悦,是一种很理想很“规矩”的爱情;《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专一让人敬佩;《雷雨》中的乱伦之情引人深思……
这些主人公对爱情的态度经过师生共同探讨和教师的引导,孰是孰非便很明了,一种正向的爱情观导向注入学生心中。
3. 通过教师引导,培养责任意识。在学生的“情感浪潮”即将到来或正在到来之际,通过爱情教育向他们传达正确的认识,可以避免学生随意支配自己的感情,也就避免了为情所困或因情起性的冲动,我们要教育学生真正的爱意味着关心、尊重、责任和了解。
在学习《氓》这首诗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氓这个人物的看法,思考诗中女主人公的做法有没有不妥之处?学生谈到了责任的问题,也说到了女主人公在爱情方面失去了自我,在探讨过程中每个人心中都支起了一杆天平。
4. 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平等自尊的种子,等待收获平等自尊的爱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信》中所揭示的爱情观:相互爱慕、彼此忠诚、生死不渝,无论何时都应该是值得追求的爱情最高境界。《孔雀东南飞》中的主人公之所以令人们念念不忘,一方面是他们对爱情的忠贞,另一方面便是女主人公追求爱情婚姻的平等自尊,令人敬佩。《氓》中女主人公就成了爱情的奴隶,最终被抛弃。通过这些作品的赏读,学生平等自尊的爱情观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南伟萍,陕西省渭南市,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