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化的语言,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更注重于造句子、背文章,依靠教师满堂灌,强压学生做大量练习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但是这种高压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厌学情绪大增,甚至可能变得叛逆起来,在素质教育提倡以来,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也日益被人们关注了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语文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在文学创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是我们表达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所以,学好语文知识,对我们的自身发展至关重要。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播放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带表情和动作朗读,让学生想象自己来到海底,看到了什么样的珊瑚?什么样的海参?怎样的大龙虾?并把他们的动作表演朗读出来,这样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质疑问难能力。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从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这需要教师的一个引导过程。
1、审题激质疑:关键字句是题目的“窗户”,透过“窗户”才能领略内涵,引导学生读题、审题,围绕题目提出问题,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更能迅速地掌握题目的脉络和内容。比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可这样设问:“岛”是什么意思?“群岛”又是什么意思? “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富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对“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分析探究抓住了本文的中心線索或内容。
2、身边小事启质疑:除了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质疑能力之外,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身边日常事务提高质疑问难的能力。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思维总是指向解决某项任务的。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掌握,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去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师引导: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1:“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生2:“富饶”是什么意思?生3: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生4:西沙群岛的什么富饶?……学生所提的问题,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就能顺利地感悟文中所描写的内容了。
四、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
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例如:学习《秋天的雨》一文,分析秋天的雨有哪些颜色,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勾画,再体会,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学生依同样的方法自学下一段,秋天的雨有哪些气味。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后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有法可依的。
六、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理解,增强学生自信,做到更准确,更恰当,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高潮迭起,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课堂上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课外积累来帮助理解课文时,我就这样评价:“你的课外积累可真丰富!能将课外积累与我们的课堂紧密联系,真了不起!”当学生自己品悟出课文中文字背后的内涵时,我会说:“你能联系上下文来学习,真会读书!”学生朗读十分用情时,我这样称赞他们:“你仿佛走进了作者心中。”“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激情。”……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堂自然很喜欢了。
应对学生的创新表现予以及时的激励,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燃起来,并开设各种奖项,如“进步奖”、“创意奖”等。专门鼓励表现有特色、有创意的学生。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成功,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这种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实际是对学生创新活动的一种肯定,更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语文课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恰当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诚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进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语文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在文学创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是我们表达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所以,学好语文知识,对我们的自身发展至关重要。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播放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带表情和动作朗读,让学生想象自己来到海底,看到了什么样的珊瑚?什么样的海参?怎样的大龙虾?并把他们的动作表演朗读出来,这样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质疑问难能力。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从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这需要教师的一个引导过程。
1、审题激质疑:关键字句是题目的“窗户”,透过“窗户”才能领略内涵,引导学生读题、审题,围绕题目提出问题,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更能迅速地掌握题目的脉络和内容。比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可这样设问:“岛”是什么意思?“群岛”又是什么意思? “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富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对“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分析探究抓住了本文的中心線索或内容。
2、身边小事启质疑:除了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质疑能力之外,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身边日常事务提高质疑问难的能力。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思维总是指向解决某项任务的。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掌握,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去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师引导: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1:“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生2:“富饶”是什么意思?生3: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生4:西沙群岛的什么富饶?……学生所提的问题,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就能顺利地感悟文中所描写的内容了。
四、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
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例如:学习《秋天的雨》一文,分析秋天的雨有哪些颜色,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勾画,再体会,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学生依同样的方法自学下一段,秋天的雨有哪些气味。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后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有法可依的。
六、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理解,增强学生自信,做到更准确,更恰当,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高潮迭起,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课堂上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课外积累来帮助理解课文时,我就这样评价:“你的课外积累可真丰富!能将课外积累与我们的课堂紧密联系,真了不起!”当学生自己品悟出课文中文字背后的内涵时,我会说:“你能联系上下文来学习,真会读书!”学生朗读十分用情时,我这样称赞他们:“你仿佛走进了作者心中。”“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激情。”……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堂自然很喜欢了。
应对学生的创新表现予以及时的激励,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燃起来,并开设各种奖项,如“进步奖”、“创意奖”等。专门鼓励表现有特色、有创意的学生。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成功,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这种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实际是对学生创新活动的一种肯定,更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语文课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恰当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诚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进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