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成为高中教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面临网络和游戏等诸多诱惑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讨学习,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就需要教师多动脑筋。下面我想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课堂实践出发,谈谈本人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一、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高中阶段的学生,起初对计算机的学习充满了较高兴趣,但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理论知识的增多且枯燥无味,学生很可能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失去自控而滑向网络和游戏。要想保持或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认为首先要有一个周密的、有目的、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设计。
特别是在新课标下,使用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他们探索和研究的欲望,培养其自主性和创造性。比如在介绍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内容时,可以把整个章节融为一体,为学生设计一个大目标“自制MTV视频”,将事先学习的《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和《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两节汇总应用到《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一节,因为音频和图像都是制作视频的必备素材。而在介绍每个小节时,可以根据情况设计一个切合实际的小任务,例如在学习《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一节时,可以充分让学生参与,自己上网搜索音乐伴奏,使用Cool Edit Pro录制个人演唱并和伴奏进行混响操作,完成《我是音乐制作人》的课堂任务。当然,在课堂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尝试、沟通、探索可以自己得到解决;对于那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讲解和总结,引导他们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体验了探索新知的乐趣,又能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其创新意识。
二、选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1.实践并不意味着纯粹是上机操作
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科目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理论性知识过于抽象。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以理论指导操作,以操作巩固理论。但是实践并不意味着就全是上机操作。
记得在上Word课的那段时间,由于开始时反复强调Word的重要性及实用性,起初同学们听的很仔细、练的很用心。但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学生们慢慢地丧失了继续学好Word的恒心和意志。很多同学一脸疑惑,很无奈地告诉我:“老师,你讲这些操作我都学会了,可是这些操作的实际运用效果是怎么样的呢?我甚至有时都不明白学它到底有什么用?”于是我在一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一份试卷的由来”的室外实践课,让学生全程体验一份试卷的整个制作过程——从Word页面设置、录入、排版、打印输出,到印刷室制版、印刷。这次活动果然收到了意想的效果,很多同学“恍然大悟”,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又重拾起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和信心。
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用的教学方法很多,如讲解演示、模仿练习、任务驱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等,灵活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在这里我只想谈一谈我常用的一些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点滴教学经验。
(1)类比法提高教学效率。类比法是把一些具有特征相似的知识加以归纳、比较和推理,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类比发现新旧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快地接受、理解、掌握新知识,这往往能使教与学这两个方面事半功倍。
比如在讲《文件及其类型》一节中,文件主名和扩展名就可以类比于人的名和姓——文件名类似于姓名中的名字,表示文件的称谓;而文件扩展名类似于人的姓氏,表示它属于“哪一家族”。再如在介绍文件的存储路径时,可以将文件的存储路径类比为“书包/文具盒/钱包/1元钱”——取出这1元钱时,要依次打开书包、文具盒、钱包,才能找到这1元钱;而存放这1元钱时,要依次打开书包、文具盒、钱包,才能将1块钱放到钱包里。这样类比一番之后,可以快速帮主学生理解一些陌生知识,强化学生记忆。如果此时再去讲具体的操作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自然會提高教学效率。
(2)归类法各个击破难点。所谓归类法就是把教学内容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类,以新的体系组织讲解和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适当使用归类法,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接受、理解、掌握新知识,它是一种常用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比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完全可以将剪贴画、图片、自选图形、艺术字、文本框进行归类。先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其中一种图形对象(比如图片)的插入和设置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为学生自主探索其它图形对象的插入和设置方法扫清障碍。在学生掌握前面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其它图形对象的插入和设置方法,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多动脑筋,多动手。最后由每组派出一个或两个代表将各自的学习成果通过操作展示给大家。这样既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学会举一反三,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团结互助精神!
三、重视课堂评价、增强学生信心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有效的课堂评价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课堂体现和谐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这种做法会让学生有成功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而对于那些操作范了错的学生,教师应该耐心加以指导,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改掉错误、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或者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合作评价、相互评价,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足,同时也能够吸取别人的长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这一环节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高中阶段的学生,起初对计算机的学习充满了较高兴趣,但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理论知识的增多且枯燥无味,学生很可能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失去自控而滑向网络和游戏。要想保持或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认为首先要有一个周密的、有目的、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设计。
特别是在新课标下,使用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他们探索和研究的欲望,培养其自主性和创造性。比如在介绍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内容时,可以把整个章节融为一体,为学生设计一个大目标“自制MTV视频”,将事先学习的《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和《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两节汇总应用到《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一节,因为音频和图像都是制作视频的必备素材。而在介绍每个小节时,可以根据情况设计一个切合实际的小任务,例如在学习《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一节时,可以充分让学生参与,自己上网搜索音乐伴奏,使用Cool Edit Pro录制个人演唱并和伴奏进行混响操作,完成《我是音乐制作人》的课堂任务。当然,在课堂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尝试、沟通、探索可以自己得到解决;对于那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讲解和总结,引导他们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体验了探索新知的乐趣,又能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其创新意识。
二、选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1.实践并不意味着纯粹是上机操作
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科目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理论性知识过于抽象。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以理论指导操作,以操作巩固理论。但是实践并不意味着就全是上机操作。
记得在上Word课的那段时间,由于开始时反复强调Word的重要性及实用性,起初同学们听的很仔细、练的很用心。但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学生们慢慢地丧失了继续学好Word的恒心和意志。很多同学一脸疑惑,很无奈地告诉我:“老师,你讲这些操作我都学会了,可是这些操作的实际运用效果是怎么样的呢?我甚至有时都不明白学它到底有什么用?”于是我在一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一份试卷的由来”的室外实践课,让学生全程体验一份试卷的整个制作过程——从Word页面设置、录入、排版、打印输出,到印刷室制版、印刷。这次活动果然收到了意想的效果,很多同学“恍然大悟”,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又重拾起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和信心。
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用的教学方法很多,如讲解演示、模仿练习、任务驱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等,灵活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在这里我只想谈一谈我常用的一些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点滴教学经验。
(1)类比法提高教学效率。类比法是把一些具有特征相似的知识加以归纳、比较和推理,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类比发现新旧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快地接受、理解、掌握新知识,这往往能使教与学这两个方面事半功倍。
比如在讲《文件及其类型》一节中,文件主名和扩展名就可以类比于人的名和姓——文件名类似于姓名中的名字,表示文件的称谓;而文件扩展名类似于人的姓氏,表示它属于“哪一家族”。再如在介绍文件的存储路径时,可以将文件的存储路径类比为“书包/文具盒/钱包/1元钱”——取出这1元钱时,要依次打开书包、文具盒、钱包,才能找到这1元钱;而存放这1元钱时,要依次打开书包、文具盒、钱包,才能将1块钱放到钱包里。这样类比一番之后,可以快速帮主学生理解一些陌生知识,强化学生记忆。如果此时再去讲具体的操作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自然會提高教学效率。
(2)归类法各个击破难点。所谓归类法就是把教学内容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类,以新的体系组织讲解和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适当使用归类法,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接受、理解、掌握新知识,它是一种常用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比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完全可以将剪贴画、图片、自选图形、艺术字、文本框进行归类。先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其中一种图形对象(比如图片)的插入和设置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为学生自主探索其它图形对象的插入和设置方法扫清障碍。在学生掌握前面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其它图形对象的插入和设置方法,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多动脑筋,多动手。最后由每组派出一个或两个代表将各自的学习成果通过操作展示给大家。这样既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学会举一反三,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团结互助精神!
三、重视课堂评价、增强学生信心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有效的课堂评价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课堂体现和谐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这种做法会让学生有成功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而对于那些操作范了错的学生,教师应该耐心加以指导,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改掉错误、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或者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合作评价、相互评价,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足,同时也能够吸取别人的长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这一环节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