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课作为初中学习的一门公共课,起着提高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知识的作用,其在学生今后的人生生涯中更将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分析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当代社会比以往更加丰富多彩,如果通过多角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习效果,本文将浅析一二。
【关键词】历史;多角度;教学
中学阶段,历史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认知历史、培养人文情感价值。然而,由于历史课学生识记内容太多的原因,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感觉学生力不从心,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如何重新界定历史课程教学的途径,开展多角度教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充分运用比较
在所设计的活动中大量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一类是历史上不同国家间同类别事件的比较,如:谁发明了印刷术?这项发明在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的知识传播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因特网有类似的影响吗?为什么?等。另一类是其他地区或国家历史上的同类事物与现代进行比较。如:在唐朝,如果一个妇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今天的中国妇女还会遇到同样的困难吗?对未来的预期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人生的?通过这种比较,学生在深入思考历史情境的基础上,对当代的现实问题有所认识和思考,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纵向或横向比较思维的习惯。
二、重视人文情感
通过生动的情境将一幕幕历史画面展现,让学生以特定的角色进行体验和感受,仿佛亲身经历一番,借用其在过程中的体验,引发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
中华民族丰富的五千年历史,记载了众多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这些生动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都蕴含于不同的历史事件之中,通过描绘不同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环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想象当时的情境,使其融入其中,体会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主导作用,也就是突出了人是驾驭历史社会发展的主体,使其鲜明生动地体现在历史教材教学,赋予其生命力、人情味。这种设计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体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在没有任何说教的情况下,使所有教育的目标,都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得到了落实与升华。
三、在教学中引入道德教育
道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大而言之,道德是一个民族国家对人类贡献了多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进的标杆和榜样,是一个国家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如果缺失了道德,一个民族就会逐渐地衰落和灭亡,也会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小而言之,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仁爱之心、同情之心、行为低下,就会堕落犯罪自我毁灭。因此,历史教学更应加强德育教育。
四、在教学中体现多学科的综合
通过多种手段,包括画图画、绘地图、角色表演、编故事等多种手段来了解历史,感悟历史,在其中注意艺术、数学、戏剧、地理等多学科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如:假如你是一位19世纪的中国农民,你发现一块有甲骨文的骨头。请写一篇日记,描述你的心情和愿望。请记住,你不敢肯定那块骨头上的字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仅懂得了用文字来了解历史,而且还会用其他更有效的手段诠释和表现学生心目中所了解的历史。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良好的协作能力,不但能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更能从争论中获得对历史事件的多视角评价,深入理解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另外,其还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如:在不了解别人意见的情况下,对武则天和慈禧进行评价和比较,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试图说服别人。同这样同学之间通过互相修改和共同制作,使他们将别人的思想融入自己的思想,让别人的灵感引发自己的灵感。
六、多角度观察和思考,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很多历史事件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意义也大不相同,要求学生从不同的时代或以不同的身份,有些甚至是站在两种对立的角度对同一史实人物进行分析、思考,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系统的看待问题。这种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方法的使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如:从明朝皇帝和清朝贵族不同的方面来评论吴三桂。通过不同角度的剖析,可以更加全面的看待一个历史人物,极其在当时环境中所处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重要影响。这样学习起来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拓展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深入的分析能力。这个活动让学生通过故事冲突多方的视角观察、思考问题,旨在提高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从小处切入探究问题
从一个小小的细节切入,然后深入探究,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关注细节,从小处切入探究问题,是这些活动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如:比较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生活背景及人物性格,判断其未来的生活轨迹和发展方向,分析中应列出理由和观点,并一一对应起来。很多历史事件其实在设计活动中很重视细节,而细节恰恰最能反映出当时社会最基本的问题和现象。当然,还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针对其中不起眼之处的发掘,探析出深层次的问题。除了以上特色之外,提供多种选择,给学生充分选择的自由;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使用教学工具;从身边熟知的环境入手,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等特征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活动,始终贯穿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以人文的观点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爱国主义教育也很自然地渗透在这些活动中了。
八、应遵从学生认知规律
人的认知能力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书本知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性的过程。中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也遵循这些规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将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从经济的角度、全球整合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才能减少或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关键词】历史;多角度;教学
中学阶段,历史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认知历史、培养人文情感价值。然而,由于历史课学生识记内容太多的原因,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感觉学生力不从心,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如何重新界定历史课程教学的途径,开展多角度教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充分运用比较
在所设计的活动中大量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一类是历史上不同国家间同类别事件的比较,如:谁发明了印刷术?这项发明在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的知识传播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因特网有类似的影响吗?为什么?等。另一类是其他地区或国家历史上的同类事物与现代进行比较。如:在唐朝,如果一个妇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今天的中国妇女还会遇到同样的困难吗?对未来的预期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人生的?通过这种比较,学生在深入思考历史情境的基础上,对当代的现实问题有所认识和思考,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纵向或横向比较思维的习惯。
二、重视人文情感
通过生动的情境将一幕幕历史画面展现,让学生以特定的角色进行体验和感受,仿佛亲身经历一番,借用其在过程中的体验,引发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
中华民族丰富的五千年历史,记载了众多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这些生动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都蕴含于不同的历史事件之中,通过描绘不同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环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想象当时的情境,使其融入其中,体会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主导作用,也就是突出了人是驾驭历史社会发展的主体,使其鲜明生动地体现在历史教材教学,赋予其生命力、人情味。这种设计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体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在没有任何说教的情况下,使所有教育的目标,都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得到了落实与升华。
三、在教学中引入道德教育
道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大而言之,道德是一个民族国家对人类贡献了多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进的标杆和榜样,是一个国家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如果缺失了道德,一个民族就会逐渐地衰落和灭亡,也会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小而言之,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仁爱之心、同情之心、行为低下,就会堕落犯罪自我毁灭。因此,历史教学更应加强德育教育。
四、在教学中体现多学科的综合
通过多种手段,包括画图画、绘地图、角色表演、编故事等多种手段来了解历史,感悟历史,在其中注意艺术、数学、戏剧、地理等多学科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如:假如你是一位19世纪的中国农民,你发现一块有甲骨文的骨头。请写一篇日记,描述你的心情和愿望。请记住,你不敢肯定那块骨头上的字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仅懂得了用文字来了解历史,而且还会用其他更有效的手段诠释和表现学生心目中所了解的历史。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良好的协作能力,不但能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更能从争论中获得对历史事件的多视角评价,深入理解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另外,其还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如:在不了解别人意见的情况下,对武则天和慈禧进行评价和比较,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试图说服别人。同这样同学之间通过互相修改和共同制作,使他们将别人的思想融入自己的思想,让别人的灵感引发自己的灵感。
六、多角度观察和思考,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很多历史事件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意义也大不相同,要求学生从不同的时代或以不同的身份,有些甚至是站在两种对立的角度对同一史实人物进行分析、思考,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系统的看待问题。这种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方法的使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如:从明朝皇帝和清朝贵族不同的方面来评论吴三桂。通过不同角度的剖析,可以更加全面的看待一个历史人物,极其在当时环境中所处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重要影响。这样学习起来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拓展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深入的分析能力。这个活动让学生通过故事冲突多方的视角观察、思考问题,旨在提高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从小处切入探究问题
从一个小小的细节切入,然后深入探究,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关注细节,从小处切入探究问题,是这些活动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如:比较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生活背景及人物性格,判断其未来的生活轨迹和发展方向,分析中应列出理由和观点,并一一对应起来。很多历史事件其实在设计活动中很重视细节,而细节恰恰最能反映出当时社会最基本的问题和现象。当然,还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针对其中不起眼之处的发掘,探析出深层次的问题。除了以上特色之外,提供多种选择,给学生充分选择的自由;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使用教学工具;从身边熟知的环境入手,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等特征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活动,始终贯穿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以人文的观点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爱国主义教育也很自然地渗透在这些活动中了。
八、应遵从学生认知规律
人的认知能力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书本知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性的过程。中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也遵循这些规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将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从经济的角度、全球整合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才能减少或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