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中国-东盟友好年,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一周年。 广西作为由中央确定的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门户和桥头堡,近些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对广西与东盟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情况的梳理,分析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加快发展所应该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广西经济 影响
一、前言
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世界经济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任何国家和地区已不可能孤立于全球化潮流之外,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在迅速发展。
自由贸易区正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邻近国家和地区通过政府间协定、建立以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宗旨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参加各方逐步降低以致最后取消彼此间的关税,取消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让商品在区域内无碍流通,以促进贸易和经济的增长[1]。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政府与东盟各国展开积极对话,并最终促使成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200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双方领导人达成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意向。2002年11月4日,中国同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下调农产品的关税。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至此,一个覆盖1400万平方公里土地、惠及19亿人口,GDP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同时也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以来,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9.8%降至0.1%,东盟的六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低到0.6%,四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也逐步降低关税并于2015年实现90%商品零关税的目标。2010年1-11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2630.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0.6%,其速度大大超过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增长速度。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1244.5亿美元增长33.6%,自东盟进口1385.6亿美元增长47.5%。由此,东盟已超越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如果再对比同时期的被很多专家称为争端多发年的中美贸易,就更能感到中国东盟贸易的发展及其重要。而广西作为中央确定的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门户、前沿、桥头堡,更是占尽天时地利,近年来,广西自治区充分利用地缘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并加强政治文化交流,无疑已经成为中国受东盟自由贸易区惠及程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广西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广西通过参与自贸区建设,不断扩大对东盟合作,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对外开放水平,而且有力地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东盟已成为广西开放合作的一大亮点。
(一)对广西经济贸易的发展成效显著
1、贸易额不断攀升。
据南宁海关统计,2011年前3季度,广西对东盟进出口68.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8.9%,占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0.5%,高出广西外贸平均增幅30个百分点。最大的亮点表现为进出口额双双攀升,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通过海关的数据分析得知,前3季度广西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规模稳居西部12省区市之首,在全国前10强中排名第9,以68.9%的增长速度摘得增速最快省区市桂冠。其中,边境小额贸易贡献半壁江山,加工贸易成倍增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南宁、防城港、北海、钦州4市成为绝对主力。贸易顺差水平也继续保持稳定状态。
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双方贸易发展均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新阶段,双边贸易额在20年间增长了37倍。其中,今年1-9月份,双边贸易额已达2670.7亿美元。
2、东盟成为广西第二大利用外资来源地
2004年至2009年,广西实际利用东盟资金从2449万美元增长到8257万美元,增长3.3倍,年均增长43.8%。截至2009年底,东盟10国在广西均有投资,成立三资企业累计461家,合同外资额2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全额10.6亿美元。在所有投资广西的国家和地区中,东盟的合同外资金额仅次于香港居第二位,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居第三位。东盟成为广西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3、东盟成为广西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地区
2003年至2009年,广西对东盟协议投资全额由610万美元增至1.25亿美元,年均增长65%;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全额由3367万美元增至1.17亿美元,年均增长23%。截至2009年底,广西企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项目162个,合同投资额3.8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3.2亿美元。重点领域合作也在扎实推进。围绕中国与东盟合作的11大重点领域,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广西与东盟在交通、农业、加工制造、能源资源开发、旅游、文化、教育等重点领域优先推进了一批合作项目,合作的势头越来越好。广西还把积极参与和推动次区域合作作为深化和扩大与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内容,取得了可喜成效。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得到了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廊一圈”合作已经深入开展。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新构想也同样在中国和东盟各方达成共识。
(二)有效利用东盟贸易区的平台,加强了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
作为中国与东盟交流前沿,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已全面开花。广西已成立中国—东盟青少年培训基地、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培训中心,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广西创作管理运营团队与越南、柬埔寨合作建设山水实景演出项目,成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201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和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广西相继开展了中泰友谊歌会、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盛典总决选等多项纪念、交流活动。鉴于广西独特的区位和资源等优势,今后广西将着力发展演艺业、文化旅游业、文物博物业、民族民间文化创意、文化会展和动漫等重点领域,鼓励广西与东盟的文化贸易开放,拓宽文化贸易渠道。
根据广西官方的部署,广西力争至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广西将通过打造文化外宣品牌,构建对话平台、现代化信息交流、文化研究等平台,成为中国—东盟文化融合聚集区。
三、对广西经济的不利影响
广西属于欠发达地区,2010年人均GDP为18348元[3],在全国排名倒数第四位,第二产业在GDP比重较低,因此,广西还处在工业化初期。诚然,自由贸易区会给广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自由贸易区也是一把双刃剑,亦会给广西带来新的历史性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国际市场的外贸出口所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
广西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77.06亿美元,同比增24.3%,东盟连续10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广西出口东盟的主要产品是机电、农产品、矿产品、化纤服装、农用物资、玻璃、陶瓷、中成药等。这些产品的特征表现为二多二少,资源型产品多,新产品开发少;初级产品多,高新技术产品少。如机电产品出口,广西只占30%,而全国达到60%。一方面,由于广西与东盟在自然禀赋,生产传统,技术水平,市场辐射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广西与东盟无论在出口产品结构还是在出口市场结构上都存在很高的相似性,中国与东盟出口产品重复率达60%。这意味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广西在出口市场上遭遇到来自东盟的竞争十分激烈;另一方面,广西主要是中小企业,资源型的初级产品比重较大,出口贸易处于弱势。这些特征说明广西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而且在未来还会遇到更激烈的竞争。
(二)农业面临“早期计划”的冲击
得天独厚的亚热带气候使广西成为中国的“天然温室”,广西目前是全国最大的甘蔗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以及荔枝、龙眼等亚热带水果作物重要产地。而东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亚热带气候,且土地肥沃,有利于各种热带、亚热带农作物生长。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农产品作为首先降低关税的部分,这将有利于东盟国家热带、亚热带农产品以更丰富的品种、更优惠的价格进军中国市场,但是却严重威胁广西农业的国内地位。近年来,越南出口广西的水果增长很快,1997年仅335万美元,到2003年已超过400万美元,这种趋势今后还会增加,广西将受到负面影响。
(三)边贸优势将逐步弱化
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往来中,由于贸易壁垒的存在,广西的边贸曾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1989年中越边境恢复边民互市以来,边境贸易发展很快,从1989年到2001年,年均增长近20%。2003年边境贸易额达到5.35亿美元,分别占广西对越南和东盟贸易额的80.3%和64.8%。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减免关税,边境与内地的各种政策趋于统一,边贸的优惠政策萎缩,边贸和国贸的通关手续、收费标准趋于一致,广西边境贸易的比较优势大大减弱。
四、广西加快发展的策略
(一)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竞争力
1.农业方面,加快农业发展外向型和现代化步伐。广西农业是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受冲击最大也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广西的农产品生产成本在东盟市场竞争力较低,但畜产品、蔬菜、水果、烤烟等具有比较优势。在加强优势产品出口的同时,应与东盟农产品加工较发达的国家开展深层次合作,依靠科技进步,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发展具有高附加值和更具竞争力的优质农畜产品制成品的出口,以满足东盟市场需求。
2.工业方面,重点是改造传统产业。广西工业基础落后,广西工业90%以上是传统产品,虽然有资源优势,但加工层次低,产业互动链短,出口商品的初级化现象明显,产品能耗和成本高。如每亿元工业产值能耗约为1 .2万吨标准煤,电耗1256万度,比全国分别高54%和47%。即使是机械工业,大多数也是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水平。因此,广西提高工业竞争力,除了继续发展有限的资源型优势产业,如铝、纸以外。重点应该放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上。有条件的可以自行改造,而更多的是提倡鼓励以产权为纽带,与国内外强势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实现产业链的对接。在这方面,柳州的许多企业,如柳工、柳化、柳汽、五菱等已经这样做,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蔗糖是广西典型的资源型优势产业,但如上所述,它将面临自由贸易区和WTO的双层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广西蔗糖业不是盲目进行规模扩张,而是进一步整合、改造、提升,把蔗糖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糖厂加工能力、加工深度和加工效益。
3、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1)加快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广西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自由贸易区冲击最小的产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减少甚至取消区域内各成员国之间人员往来的限制,减少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旅游业合作方面的障碍,为广西旅游国际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2003年8月9日,中日韩和东盟各国旅游部长在北京联合签署了《10+3振兴旅游北京宣言》,要求区域内国家联合开展跨国旅游和旅游促销,并简化手续为本区域内及跨区域旅游提供方便。在中国对外开放旅行社合作后,广西与东盟的旅行社可以合资合作,充分利用东盟旅行社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网络资源,大力发展广西与东盟在旅游业上的全方位合作,实现广西旅游更大的发展。
(2)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广西建成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物流中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可使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经济往来的物流中心。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与东盟之间交通网络的完善和对接,以广西具有的区位优势——国际通道和枢纽、中国与东盟往来的桥头堡和门户,广西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重点是华南、华东)与东盟(重点是中南半岛国家)经济技术合作和经贸往来的物流中心。加强通道的运输组织、中转换装换乘、装卸仓储、公路和水路联运、通信信息、生产服务等功能建设,大大加快广西和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和南亚之间的物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流动速度和效率,成为经贸合作和物流集散的桥梁和枢纽。
(二)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促进双方产业分工
广西与东盟在经济上既有互补性,也有很大的产业雷同性。双方相当一部分产品的出口是相互竞争的,特别是纺织品和服装品及其劳动密集型产品。残酷的竞争可能导致低层次的内耗,最终两败俱伤,而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恰恰有利于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可以将双方的竞争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合作型竞争。积极接纳以东南亚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产业转移,同时加快广西成熟的优势产业向东南亚相关国家的转移步伐,以国际产业转移深化国际贸易。
对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东南亚国家长期以来所依托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产业升级已迫在眉睫,这些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外转移以求新生.而广西在劳动力资源以及基础设施方面所具有的优势非常有利于相关产业向我转移。
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或略低的东南亚国家,广西应意识到有不少产业与这些国家相比较而言具有人才、技术及资金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诸如广西在建材、制糖等产业均已步入成熟期,国内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缩减。为有效地推进产业的升级,并释放出市场空间及资源以接纳新的产业转移,逐步转移及淘汰这些产业已是大势所趋。广西可促成这部分产业主动地走出去,向国外有发展潜力的国家特别是东南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或略低的国家转移,充分利用所在国相对丰裕及便宜的资源来壮大企业实力,还可以绕过或多或少存在的贸易壁垒更深入到广阔的东南亚国家市场,并带动广西相关配套产业的产品出口,深化广西的对外贸易,同时改变广西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单向及被动接受的地位。也为进一步接纳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释放出相对更多的资源,为广西的经济发展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三)加强与周边区域合作
广西属于欠发达省区,光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走向东南亚的,也是难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因此,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虚心学习,加强与兄弟省区的合作,最主要是东靠西联,东靠即靠拢广东,对接珠三角,融入珠三角,西联即联合大西南,特别是要加强与云南的合作。
(四)加快边境城市的建设,带动边境贸易的升级、完善和多样化
在未来的自由贸易区内,桂越边境贸易必须逐步按国际惯例规范化,使小打小闹的边贸发展成为包括易货、转口、加工以及投资等多种形式的大经贸活动。要实现贸易结构升级,边境中心城市的发展极其重要。广西应提高边境城市在未来自由贸易区的竞争力,并以城市作为边贸发展的支撑点。虽然桂越边境地区的交通、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等落后状况有了改进,然而目前广西边境城市经济仍以单纯的流通性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薄。广西应抓住自由贸易区启动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与云南、越南、缅甸合作开发、培育外向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的边境经济区,发挥区域易货中心、物流中心、服务中心的作用。并在边境经济区提供更优质的辅助服务、加快通关速度、免费安排交易翻译人才等。
(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自由贸易格局下,广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力资本,是科技和人才。提高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说是高度重视教育。广西当前最需要发展的重点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加强高层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市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企业家,政府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营造良好的环境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中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其影响[J],学术论坛,2002,06.
[2][3]广西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M].广西统计出版社,南宁,1997-2010.
[4]杨成绪等. 共商合作,共享商机[M].北京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2004.
[5] 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9.
[6]刘伟等.发展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北京,2002.
作者简介:
舒锡慧(1979-),女,云南大理人,河池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旅游。
陈鹏(1980-),男,湖北武汉人,广西大学2010级工商管理硕士。
雷耀宗(1981-),男,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2010级工商管理硕士。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广西经济 影响
一、前言
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世界经济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任何国家和地区已不可能孤立于全球化潮流之外,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在迅速发展。
自由贸易区正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邻近国家和地区通过政府间协定、建立以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宗旨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参加各方逐步降低以致最后取消彼此间的关税,取消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让商品在区域内无碍流通,以促进贸易和经济的增长[1]。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政府与东盟各国展开积极对话,并最终促使成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200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双方领导人达成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意向。2002年11月4日,中国同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下调农产品的关税。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至此,一个覆盖1400万平方公里土地、惠及19亿人口,GDP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同时也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以来,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9.8%降至0.1%,东盟的六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低到0.6%,四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也逐步降低关税并于2015年实现90%商品零关税的目标。2010年1-11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2630.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0.6%,其速度大大超过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增长速度。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1244.5亿美元增长33.6%,自东盟进口1385.6亿美元增长47.5%。由此,东盟已超越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如果再对比同时期的被很多专家称为争端多发年的中美贸易,就更能感到中国东盟贸易的发展及其重要。而广西作为中央确定的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门户、前沿、桥头堡,更是占尽天时地利,近年来,广西自治区充分利用地缘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并加强政治文化交流,无疑已经成为中国受东盟自由贸易区惠及程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广西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广西通过参与自贸区建设,不断扩大对东盟合作,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对外开放水平,而且有力地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东盟已成为广西开放合作的一大亮点。
(一)对广西经济贸易的发展成效显著
1、贸易额不断攀升。
据南宁海关统计,2011年前3季度,广西对东盟进出口68.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8.9%,占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0.5%,高出广西外贸平均增幅30个百分点。最大的亮点表现为进出口额双双攀升,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通过海关的数据分析得知,前3季度广西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规模稳居西部12省区市之首,在全国前10强中排名第9,以68.9%的增长速度摘得增速最快省区市桂冠。其中,边境小额贸易贡献半壁江山,加工贸易成倍增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南宁、防城港、北海、钦州4市成为绝对主力。贸易顺差水平也继续保持稳定状态。
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双方贸易发展均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新阶段,双边贸易额在20年间增长了37倍。其中,今年1-9月份,双边贸易额已达2670.7亿美元。
2、东盟成为广西第二大利用外资来源地
2004年至2009年,广西实际利用东盟资金从2449万美元增长到8257万美元,增长3.3倍,年均增长43.8%。截至2009年底,东盟10国在广西均有投资,成立三资企业累计461家,合同外资额2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全额10.6亿美元。在所有投资广西的国家和地区中,东盟的合同外资金额仅次于香港居第二位,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居第三位。东盟成为广西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3、东盟成为广西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地区
2003年至2009年,广西对东盟协议投资全额由610万美元增至1.25亿美元,年均增长65%;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全额由3367万美元增至1.17亿美元,年均增长23%。截至2009年底,广西企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项目162个,合同投资额3.8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3.2亿美元。重点领域合作也在扎实推进。围绕中国与东盟合作的11大重点领域,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广西与东盟在交通、农业、加工制造、能源资源开发、旅游、文化、教育等重点领域优先推进了一批合作项目,合作的势头越来越好。广西还把积极参与和推动次区域合作作为深化和扩大与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内容,取得了可喜成效。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得到了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廊一圈”合作已经深入开展。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新构想也同样在中国和东盟各方达成共识。
(二)有效利用东盟贸易区的平台,加强了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
作为中国与东盟交流前沿,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已全面开花。广西已成立中国—东盟青少年培训基地、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培训中心,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广西创作管理运营团队与越南、柬埔寨合作建设山水实景演出项目,成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201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和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广西相继开展了中泰友谊歌会、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盛典总决选等多项纪念、交流活动。鉴于广西独特的区位和资源等优势,今后广西将着力发展演艺业、文化旅游业、文物博物业、民族民间文化创意、文化会展和动漫等重点领域,鼓励广西与东盟的文化贸易开放,拓宽文化贸易渠道。
根据广西官方的部署,广西力争至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广西将通过打造文化外宣品牌,构建对话平台、现代化信息交流、文化研究等平台,成为中国—东盟文化融合聚集区。
三、对广西经济的不利影响
广西属于欠发达地区,2010年人均GDP为18348元[3],在全国排名倒数第四位,第二产业在GDP比重较低,因此,广西还处在工业化初期。诚然,自由贸易区会给广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自由贸易区也是一把双刃剑,亦会给广西带来新的历史性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国际市场的外贸出口所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
广西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77.06亿美元,同比增24.3%,东盟连续10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广西出口东盟的主要产品是机电、农产品、矿产品、化纤服装、农用物资、玻璃、陶瓷、中成药等。这些产品的特征表现为二多二少,资源型产品多,新产品开发少;初级产品多,高新技术产品少。如机电产品出口,广西只占30%,而全国达到60%。一方面,由于广西与东盟在自然禀赋,生产传统,技术水平,市场辐射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广西与东盟无论在出口产品结构还是在出口市场结构上都存在很高的相似性,中国与东盟出口产品重复率达60%。这意味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广西在出口市场上遭遇到来自东盟的竞争十分激烈;另一方面,广西主要是中小企业,资源型的初级产品比重较大,出口贸易处于弱势。这些特征说明广西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而且在未来还会遇到更激烈的竞争。
(二)农业面临“早期计划”的冲击
得天独厚的亚热带气候使广西成为中国的“天然温室”,广西目前是全国最大的甘蔗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以及荔枝、龙眼等亚热带水果作物重要产地。而东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亚热带气候,且土地肥沃,有利于各种热带、亚热带农作物生长。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农产品作为首先降低关税的部分,这将有利于东盟国家热带、亚热带农产品以更丰富的品种、更优惠的价格进军中国市场,但是却严重威胁广西农业的国内地位。近年来,越南出口广西的水果增长很快,1997年仅335万美元,到2003年已超过400万美元,这种趋势今后还会增加,广西将受到负面影响。
(三)边贸优势将逐步弱化
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往来中,由于贸易壁垒的存在,广西的边贸曾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1989年中越边境恢复边民互市以来,边境贸易发展很快,从1989年到2001年,年均增长近20%。2003年边境贸易额达到5.35亿美元,分别占广西对越南和东盟贸易额的80.3%和64.8%。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减免关税,边境与内地的各种政策趋于统一,边贸的优惠政策萎缩,边贸和国贸的通关手续、收费标准趋于一致,广西边境贸易的比较优势大大减弱。
四、广西加快发展的策略
(一)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竞争力
1.农业方面,加快农业发展外向型和现代化步伐。广西农业是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受冲击最大也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广西的农产品生产成本在东盟市场竞争力较低,但畜产品、蔬菜、水果、烤烟等具有比较优势。在加强优势产品出口的同时,应与东盟农产品加工较发达的国家开展深层次合作,依靠科技进步,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发展具有高附加值和更具竞争力的优质农畜产品制成品的出口,以满足东盟市场需求。
2.工业方面,重点是改造传统产业。广西工业基础落后,广西工业90%以上是传统产品,虽然有资源优势,但加工层次低,产业互动链短,出口商品的初级化现象明显,产品能耗和成本高。如每亿元工业产值能耗约为1 .2万吨标准煤,电耗1256万度,比全国分别高54%和47%。即使是机械工业,大多数也是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水平。因此,广西提高工业竞争力,除了继续发展有限的资源型优势产业,如铝、纸以外。重点应该放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上。有条件的可以自行改造,而更多的是提倡鼓励以产权为纽带,与国内外强势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实现产业链的对接。在这方面,柳州的许多企业,如柳工、柳化、柳汽、五菱等已经这样做,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蔗糖是广西典型的资源型优势产业,但如上所述,它将面临自由贸易区和WTO的双层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广西蔗糖业不是盲目进行规模扩张,而是进一步整合、改造、提升,把蔗糖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糖厂加工能力、加工深度和加工效益。
3、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1)加快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广西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自由贸易区冲击最小的产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减少甚至取消区域内各成员国之间人员往来的限制,减少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旅游业合作方面的障碍,为广西旅游国际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2003年8月9日,中日韩和东盟各国旅游部长在北京联合签署了《10+3振兴旅游北京宣言》,要求区域内国家联合开展跨国旅游和旅游促销,并简化手续为本区域内及跨区域旅游提供方便。在中国对外开放旅行社合作后,广西与东盟的旅行社可以合资合作,充分利用东盟旅行社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网络资源,大力发展广西与东盟在旅游业上的全方位合作,实现广西旅游更大的发展。
(2)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广西建成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物流中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可使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经济往来的物流中心。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与东盟之间交通网络的完善和对接,以广西具有的区位优势——国际通道和枢纽、中国与东盟往来的桥头堡和门户,广西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重点是华南、华东)与东盟(重点是中南半岛国家)经济技术合作和经贸往来的物流中心。加强通道的运输组织、中转换装换乘、装卸仓储、公路和水路联运、通信信息、生产服务等功能建设,大大加快广西和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和南亚之间的物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流动速度和效率,成为经贸合作和物流集散的桥梁和枢纽。
(二)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促进双方产业分工
广西与东盟在经济上既有互补性,也有很大的产业雷同性。双方相当一部分产品的出口是相互竞争的,特别是纺织品和服装品及其劳动密集型产品。残酷的竞争可能导致低层次的内耗,最终两败俱伤,而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恰恰有利于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可以将双方的竞争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合作型竞争。积极接纳以东南亚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产业转移,同时加快广西成熟的优势产业向东南亚相关国家的转移步伐,以国际产业转移深化国际贸易。
对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东南亚国家长期以来所依托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产业升级已迫在眉睫,这些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外转移以求新生.而广西在劳动力资源以及基础设施方面所具有的优势非常有利于相关产业向我转移。
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或略低的东南亚国家,广西应意识到有不少产业与这些国家相比较而言具有人才、技术及资金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诸如广西在建材、制糖等产业均已步入成熟期,国内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缩减。为有效地推进产业的升级,并释放出市场空间及资源以接纳新的产业转移,逐步转移及淘汰这些产业已是大势所趋。广西可促成这部分产业主动地走出去,向国外有发展潜力的国家特别是东南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或略低的国家转移,充分利用所在国相对丰裕及便宜的资源来壮大企业实力,还可以绕过或多或少存在的贸易壁垒更深入到广阔的东南亚国家市场,并带动广西相关配套产业的产品出口,深化广西的对外贸易,同时改变广西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单向及被动接受的地位。也为进一步接纳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释放出相对更多的资源,为广西的经济发展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三)加强与周边区域合作
广西属于欠发达省区,光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走向东南亚的,也是难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因此,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虚心学习,加强与兄弟省区的合作,最主要是东靠西联,东靠即靠拢广东,对接珠三角,融入珠三角,西联即联合大西南,特别是要加强与云南的合作。
(四)加快边境城市的建设,带动边境贸易的升级、完善和多样化
在未来的自由贸易区内,桂越边境贸易必须逐步按国际惯例规范化,使小打小闹的边贸发展成为包括易货、转口、加工以及投资等多种形式的大经贸活动。要实现贸易结构升级,边境中心城市的发展极其重要。广西应提高边境城市在未来自由贸易区的竞争力,并以城市作为边贸发展的支撑点。虽然桂越边境地区的交通、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等落后状况有了改进,然而目前广西边境城市经济仍以单纯的流通性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薄。广西应抓住自由贸易区启动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与云南、越南、缅甸合作开发、培育外向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的边境经济区,发挥区域易货中心、物流中心、服务中心的作用。并在边境经济区提供更优质的辅助服务、加快通关速度、免费安排交易翻译人才等。
(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自由贸易格局下,广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力资本,是科技和人才。提高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说是高度重视教育。广西当前最需要发展的重点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加强高层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市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企业家,政府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营造良好的环境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中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其影响[J],学术论坛,2002,06.
[2][3]广西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M].广西统计出版社,南宁,1997-2010.
[4]杨成绪等. 共商合作,共享商机[M].北京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2004.
[5] 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9.
[6]刘伟等.发展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北京,2002.
作者简介:
舒锡慧(1979-),女,云南大理人,河池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旅游。
陈鹏(1980-),男,湖北武汉人,广西大学2010级工商管理硕士。
雷耀宗(1981-),男,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2010级工商管理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