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推行,广大教师努力践行新的课程标准,把握新的课程理念并应用于自己的日常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但部分教师对“自主学习”的实质把握不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生物教师应积极寻求克服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以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
一、自主学习的实质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可见教师的科学指导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实现自主性发展是自主学习的目的和本质要求。
二、高中生物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物新课程实践中自主学习存在以下问题:①重形式提问,轻启发思维提问。一些教师误认为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就是主动学习,启发式教学演化成“一问一答”的机械模式。况且大多数问题直接指向学生的认知活动,很少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②重教师提问,轻学生质疑。教师习惯采用“问题式”教学,但基本上都是教师问学生答,很少有学生“质疑”的环节,即使有,也是一、两个简单的问题。③重教法,轻学法。教师备课只注重教法的研究,对学生学习活动如何安排很少考虑。课堂上讲授的方法多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或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同位素示踪法、假说演绎法等,对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很少涉及。④重学习,轻反思。据调查很少学生经常反思学习,即使有反思也是下意识的、不自觉的。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何时反思,怎样反思,反思什么。
三、高中生物自主学习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 指导学生阅读,学会提取信息
许多生物教师认为阅读能力是语文老师培养的,所以很少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殊不知生物阅读与语文阅读有很大的差异,高中生物教材不仅内容抽象,而且实验和图表数量多、种类也多,这不是语文阅读能解决的。如图表,有结构图、形态图、概念图、模型图、坐标图、柱形图、实验装置图、操作流程图等,有的要按顺序阅读,有的要抓住主要特征阅读,有的要前后对比阅读,有的要整体阅读。这需要经过教师的分类指导,学生才能读懂图,并提取信息。例如:我指导学生抓住染色体变化的特征,对比细胞有丝分裂图与减数分裂图,学生将二者的区别概括为“联会、四分体,肯定是减一;单点(着丝点单数)、无同源(染色体),肯定是二减”。概括相当精炼、准确。学习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学生能自觉绘出操作流程图,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2. 推敲问题设置,启发积极思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以问题展开的。弗莱雷对教师提问提出的要求是:“要提出能激起思考的提问;要能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学生不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会对答案提出疑问。”可见,作为现代教师,不仅会“解惑”,更重要的是会“布惑”,要反复推敲提炼问题,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大胆质疑。例如:在学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我设计如下问题:①怎样证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怎样分布?②为什么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它已经完美无缺了吗?学生有的根据教材的探索历程回答问题;有的根据有机大分子的鉴定回答问题;有的问怎样证明脂质的流动性;有的问还有那些模型;有的问流动镶嵌模型还有哪些不足。足见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如果这样设计问题:①膜的成分是什么?它的结构特点是什么?②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效果肯定截然不同。
3. 教给质疑方法,增加质疑环节
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只有“教师问,学生答”,没有学生质疑、解疑的环节,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还要加强对学生提问技巧的点拨。我教给学生从以下方面质疑:寻因究果法——知其然,求证所以然;外延探究法——从重点内容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质疑;异同关联法——从相近内容的区别与联系处质疑;实验联系法——从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中质疑;联系实际法——从理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中发现问题。并经常帮助学生整理思绪,使他们能具体清晰地表达疑问。多次训练,效果明显。例如:学习细胞质遗传,学生问基因一定在染色体上吗;学习RNA病毒,学生问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是基因吗,这是用概念外延法质疑。学习基因工程,学生问转基因的大肠杆菌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如何合成分泌蛋白胰岛素,这是寻因究果法质疑。学习胚胎工程,学生问有精子的冷冻保存,为什么不进行卵细胞的冷冻保存,这是联系实际法质疑……
4. 培养反思习惯,促进知识迁移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把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经常反思,才能掌握有效学习策略和方法,并灵活迁移运用,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归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同样的问题,学生一错再错;同样的知识,换个情境,学生就束手无策,都是缺乏反思的结果。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常反思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和习惯,部分学生逐步养成了反思习惯。例如:学习高中生物必修2(人教版)“孟德尔的杂交试验二”,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2,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解题过程。模仿型学生用棋盘法先写出F2的基因型、表现型,再求出答案。类比型学生把本题中的两对相对性状与孟德尔杂交试验中的两对性状进行类比,把矮杆看做绿色,把抗病看做圆粒,很快做出答案。规律型的学生说他找到了规律,F2中双显型占9/16,单显型占3/16,双隐型占1/16,题中要求的是单显型,所以很快做出答案。创新型学生先用分离定律分别求出F2中矮杆和抗病的概率,再乘积得出答案。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熟优熟劣,争论不休。我并不急于简单地用语言评价,而是及时给出几个类似题目,再次引导学生尝试、讨论。最终他们明白了模仿型费时费力,类比型和规律型有适用条件,创新型优势明显,并有利于解决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问题。学生通过反思,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境,筛选最佳方法,而且还能迁移运用到新情境。
责任编辑潘孟良
一、自主学习的实质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可见教师的科学指导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实现自主性发展是自主学习的目的和本质要求。
二、高中生物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物新课程实践中自主学习存在以下问题:①重形式提问,轻启发思维提问。一些教师误认为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就是主动学习,启发式教学演化成“一问一答”的机械模式。况且大多数问题直接指向学生的认知活动,很少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②重教师提问,轻学生质疑。教师习惯采用“问题式”教学,但基本上都是教师问学生答,很少有学生“质疑”的环节,即使有,也是一、两个简单的问题。③重教法,轻学法。教师备课只注重教法的研究,对学生学习活动如何安排很少考虑。课堂上讲授的方法多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或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同位素示踪法、假说演绎法等,对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很少涉及。④重学习,轻反思。据调查很少学生经常反思学习,即使有反思也是下意识的、不自觉的。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何时反思,怎样反思,反思什么。
三、高中生物自主学习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 指导学生阅读,学会提取信息
许多生物教师认为阅读能力是语文老师培养的,所以很少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殊不知生物阅读与语文阅读有很大的差异,高中生物教材不仅内容抽象,而且实验和图表数量多、种类也多,这不是语文阅读能解决的。如图表,有结构图、形态图、概念图、模型图、坐标图、柱形图、实验装置图、操作流程图等,有的要按顺序阅读,有的要抓住主要特征阅读,有的要前后对比阅读,有的要整体阅读。这需要经过教师的分类指导,学生才能读懂图,并提取信息。例如:我指导学生抓住染色体变化的特征,对比细胞有丝分裂图与减数分裂图,学生将二者的区别概括为“联会、四分体,肯定是减一;单点(着丝点单数)、无同源(染色体),肯定是二减”。概括相当精炼、准确。学习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学生能自觉绘出操作流程图,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2. 推敲问题设置,启发积极思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以问题展开的。弗莱雷对教师提问提出的要求是:“要提出能激起思考的提问;要能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学生不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会对答案提出疑问。”可见,作为现代教师,不仅会“解惑”,更重要的是会“布惑”,要反复推敲提炼问题,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大胆质疑。例如:在学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我设计如下问题:①怎样证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怎样分布?②为什么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它已经完美无缺了吗?学生有的根据教材的探索历程回答问题;有的根据有机大分子的鉴定回答问题;有的问怎样证明脂质的流动性;有的问还有那些模型;有的问流动镶嵌模型还有哪些不足。足见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如果这样设计问题:①膜的成分是什么?它的结构特点是什么?②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效果肯定截然不同。
3. 教给质疑方法,增加质疑环节
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只有“教师问,学生答”,没有学生质疑、解疑的环节,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还要加强对学生提问技巧的点拨。我教给学生从以下方面质疑:寻因究果法——知其然,求证所以然;外延探究法——从重点内容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质疑;异同关联法——从相近内容的区别与联系处质疑;实验联系法——从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中质疑;联系实际法——从理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中发现问题。并经常帮助学生整理思绪,使他们能具体清晰地表达疑问。多次训练,效果明显。例如:学习细胞质遗传,学生问基因一定在染色体上吗;学习RNA病毒,学生问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是基因吗,这是用概念外延法质疑。学习基因工程,学生问转基因的大肠杆菌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如何合成分泌蛋白胰岛素,这是寻因究果法质疑。学习胚胎工程,学生问有精子的冷冻保存,为什么不进行卵细胞的冷冻保存,这是联系实际法质疑……
4. 培养反思习惯,促进知识迁移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把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经常反思,才能掌握有效学习策略和方法,并灵活迁移运用,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归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同样的问题,学生一错再错;同样的知识,换个情境,学生就束手无策,都是缺乏反思的结果。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常反思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和习惯,部分学生逐步养成了反思习惯。例如:学习高中生物必修2(人教版)“孟德尔的杂交试验二”,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2,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解题过程。模仿型学生用棋盘法先写出F2的基因型、表现型,再求出答案。类比型学生把本题中的两对相对性状与孟德尔杂交试验中的两对性状进行类比,把矮杆看做绿色,把抗病看做圆粒,很快做出答案。规律型的学生说他找到了规律,F2中双显型占9/16,单显型占3/16,双隐型占1/16,题中要求的是单显型,所以很快做出答案。创新型学生先用分离定律分别求出F2中矮杆和抗病的概率,再乘积得出答案。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熟优熟劣,争论不休。我并不急于简单地用语言评价,而是及时给出几个类似题目,再次引导学生尝试、讨论。最终他们明白了模仿型费时费力,类比型和规律型有适用条件,创新型优势明显,并有利于解决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问题。学生通过反思,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境,筛选最佳方法,而且还能迁移运用到新情境。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