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可以在传授美术基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本文旨在探究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发展,对于小学教学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灌输式教育”是传统美术教育的一个弊病,极大的压抑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顺应教学改革的要求,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实现更为全面的学习和发展。
在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将使得学生受益终生。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往往偏重于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模仿,往往重视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小学美术教师更加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突破传统课堂,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经常是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创新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弊病。在传统课堂中,往往是以模仿为主,学生“依葫芦画瓢”,很少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想象进行创造性的创作,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地开展课堂。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淅沥的小雨”一课的讲授中,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表现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表现力和想象力。由于小学生往往思维灵活,想象丰富,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引导,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符合学生特点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下小雨时往往会有哪些常见的现象,周围的花草树木会有怎样的形象特征,人们在小雨中会有怎样的表现。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将自己脑海中的“小雨”画在纸上。这样,不是给予学生标准模板进行模仿式的绘画,更加重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创作,对于学生创新你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的学习兴趣往往能够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美术往往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建立起一定的具象理解。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有时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启发,帮助学生构造创造性学习的环境和条件。构建教学情境是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学情境的构造可以给予学生更为具象的学习环境,并且更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造。例如,在六年级美术“宇宙之旅”一课中,由于宇宙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较为遥远,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适合的教学情景来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考。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介绍宇宙飞船的课件或视频,让学生对宇宙飞船有一个较为具象的了解;其次,可以通过在教室内放置一些模型摆件或是在黑板上粘贴太空的图片等方式布置教室,为学生创设出“宇宙”之中的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想象在太空中旅行的场景,将会成功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之门,帮助学生在想象和创造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才能围绕学生开展教学,真正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在教学中,要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美术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美术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有利于课堂的良好开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划分学习小组,布置例如黑板报等大作业要求学习小组共同完成。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进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同时,小组分工能够帮助每个学生发挥各自的长处,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积极开展课堂讨论,比如让学生对课堂的主题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发言,向同学们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等等,在鼓励学生积极想象和思考的同时同时给予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最后,教师要适当的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帮助学生更加自信地进行创造性学习,营造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建立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小学生往往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因此往往需要小学老师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这就要求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老师要建立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并且通过合理的评价手段引导学生建立起对美术的兴趣,要善于运用鼓励的方式,通过评语、课堂奖励等小互动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反馈。切忌过于严厉,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合理的评价机制,肯定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培养和发挥创新性思维的能力。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学相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小结: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帮助学生在小学美术学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
參考文献:
[1]苗修琪;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7 (35) :21-21;
[2]程晖;浅析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 2015(3) :176-176.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发展,对于小学教学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灌输式教育”是传统美术教育的一个弊病,极大的压抑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顺应教学改革的要求,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实现更为全面的学习和发展。
在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将使得学生受益终生。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往往偏重于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模仿,往往重视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小学美术教师更加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突破传统课堂,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经常是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创新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弊病。在传统课堂中,往往是以模仿为主,学生“依葫芦画瓢”,很少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想象进行创造性的创作,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地开展课堂。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淅沥的小雨”一课的讲授中,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表现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表现力和想象力。由于小学生往往思维灵活,想象丰富,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引导,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符合学生特点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下小雨时往往会有哪些常见的现象,周围的花草树木会有怎样的形象特征,人们在小雨中会有怎样的表现。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将自己脑海中的“小雨”画在纸上。这样,不是给予学生标准模板进行模仿式的绘画,更加重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创作,对于学生创新你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的学习兴趣往往能够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美术往往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建立起一定的具象理解。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有时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启发,帮助学生构造创造性学习的环境和条件。构建教学情境是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学情境的构造可以给予学生更为具象的学习环境,并且更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造。例如,在六年级美术“宇宙之旅”一课中,由于宇宙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较为遥远,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适合的教学情景来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考。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介绍宇宙飞船的课件或视频,让学生对宇宙飞船有一个较为具象的了解;其次,可以通过在教室内放置一些模型摆件或是在黑板上粘贴太空的图片等方式布置教室,为学生创设出“宇宙”之中的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想象在太空中旅行的场景,将会成功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之门,帮助学生在想象和创造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才能围绕学生开展教学,真正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在教学中,要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美术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美术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有利于课堂的良好开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划分学习小组,布置例如黑板报等大作业要求学习小组共同完成。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进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同时,小组分工能够帮助每个学生发挥各自的长处,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积极开展课堂讨论,比如让学生对课堂的主题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发言,向同学们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等等,在鼓励学生积极想象和思考的同时同时给予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最后,教师要适当的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帮助学生更加自信地进行创造性学习,营造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建立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小学生往往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因此往往需要小学老师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这就要求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老师要建立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并且通过合理的评价手段引导学生建立起对美术的兴趣,要善于运用鼓励的方式,通过评语、课堂奖励等小互动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反馈。切忌过于严厉,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合理的评价机制,肯定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培养和发挥创新性思维的能力。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学相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小结: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帮助学生在小学美术学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
參考文献:
[1]苗修琪;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7 (35) :21-21;
[2]程晖;浅析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 2015(3) :17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