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硕士研究生就业心理困惑及其对策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h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趋于严峻,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心理困惑,如对未来的迷茫、深感压力增大、就业期望值高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高校、家庭以及研究生自身的原因,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引导。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就业心理;就业心态
  作者简介:张萍(1979-),女,江苏丹阳人,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吴莉(1987-),女,江苏扬中人,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 镇江 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当前我校研究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对策的研究”(项目编号:1201250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6-0045-02
  
  高校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在当今社会被认为是一个高学历、高层次的特殊群体,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以及全国高校研究生大规模扩招等因素影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也日趋增大。社会选拔人才不再是“唯学历至上”,研究生这群“皇帝的女儿”逐渐成了“行走在尴尬地带的群体”。有学者将硕士研究生形象地比喻为“夹心层”,上有博士研究生压着,下有本科生顶着。对于研究生自身来说,读研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命运,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得部分研究生不能摆正自己的就业心态,甚至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应该看到,在“找工作”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场中,不光是实力的较量,更是对研究生心态的考验。因此,及时发现研究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并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应当成为当前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研究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
  笔者在江苏某高校选取理、工、医、管、文五个学科门类不同年级的研究生,按男女1∶1的比例对“研究生就业心理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研究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未来感到迷茫
  当前,研究生在谈及未来走向时大多感到迷茫,部分研究生表示“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笔者所在高校每学期举行研究生思想动态调查,历次结果都表明对就业问题的困惑是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对“选择读研的目的”的调查中显示,5.5%的研究生“仅仅是为了逃避本科时的就业困难”,2.8%的研究生表示“迫于家长的要求和压力”,甚至还有5.9%的研究生“没有考虑过读研的目的”。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部分研究生并不明确自己选择读研的目的,以至于读研之后对自己想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都不清楚,显得非常盲目和被动,这时候就容易产生焦虑等心理。
  2.深感压力增大
  对未来感到迷茫,从而也导致研究生自身压力很大,这种压力显然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就业压力大。调查显示54.5%的研究生对就业形势持“一般”的看法,24.1%的研究生认为就业形势不乐观。读研的目的是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但目前的就业形势让大部分研究生感到压力很大。其次是来自家庭的压力。研究生放弃本该工作的机会选择继续深造,经济上并没有完全独立,有的还是依赖于父母,因此部分研究生会产生对家人的“愧疚感”,有的甚至后悔选择读研。再次,研究生毕业后大部分人的年龄在25岁以上,其面临的生存、成家、立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必然要比本科生大许多。最后,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大,女研究生的就业压力更大。
  3.就业期望值较高
  在对研究生选择读研目的的调查中显示,81.8%的同学选择读研是“为就业提供条件”。可见,绝大部分研究生对读研还是寄予厚望的,他们把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等同于有比较高的学历,这必然带来对工作的高期望,自我理想与社会现实脱节。很多研究生的“精英”意识仍很强烈,他们认为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必须带来高回报。总体而言,这种就业期望值高表现在:一是“画地为牢”,对工作地域要求过高。大多数研究生想留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工作,不愿意到基层或小城市就业,不愿意到西部服务。在对研究生“是否愿意到基层或到艰苦地区工作”的调查中显示,34.4%的同学表示“不愿意”,另有45.5%的研究生表示“实在找不到工作可以考虑”。二是对就业单位的性质过分看重。许多同学认为进普通企业工作会比较累,而且不稳定,一心想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大型外资企业工作。调查显示是40.3%的研究生首选国营企业,28.1%的同学愿意进外资企业,22.1%的同学选择政府部门,而选择进民营企业和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只占4%和5.9%。三是对薪酬的期望值较高。这一类学生认为自身起点比本科生高,就应该享受比本科生更好的工资待遇。调查显示,30.4%的研究生能接受的工资起点是3000~4000元,甚至还有30.8%的同学能接受的工资起点是4000元以上,殊不知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员工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工作经验,而不是学历。
  二、研究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用人体制不够完善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渗透到了研究生就业领域,双向选择过程中凭关系择业还有一定市场,优生优选的原则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就影响了研究生就业的公平竞争,造成部分研究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在对“求职中最困扰你的问题”的调查中,35.2%的研究生认为“缺乏社会关系”,仅有22.9%的学生将其归结为“个人能力不足”。另外,在对“你认为最有效的求职途径”的调查中显示,41.5%的研究生认为应该“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
  此外,用人单位招录人才遵循的是“利益最大化”原则,他们总想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如果一份工作本科生可以胜任自然就不会考虑录用研究生,所以即使研究生降低身份与本科生竞争也并不占优势。23.3%的研究生认为与本科生相比,就业情况“相对困难”。另外,用人单位还会考虑年龄、专业技能、经验等,由于研究生培养中研究方向细化,必然造成研究生专业面更窄,加之很多研究生工作经验缺乏,这些都成为就业的瓶颈。
  2.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存有缺位
  目前,高校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存有缺位。虽然绝大多数高校都已设有就业办公室或就业指导中心,但他们的主要工作对象仍然是本科生。相对于本科生较为完备的就业指导体系,专门针对研究生群体的较系统的就业指导尚未完全形成,而对于研究生群体在面对就业时表现出的心理困惑就更缺乏系统引导了。比如,调查中当被问及“对就业具体流程以及应聘技巧是否了解”时,74.3%的研究生表示“不太了解,很希望掌握”。显然,对于就业技巧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研究生诸多就业心理困惑的产生。
  3.家庭期望过高,舆论压力较大
  受传统思想和观念的支配,很多家长或亲人始终认为研究生找工作肯定不成问题,高学历自然要带来高质量的就业结果。这种高期待不仅使得研究生群体背负了巨大的心理包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择业判断,往往使其脱离客观的就业现状,盲目追求不可能实现的就业目标。在舆论压力下,研究生往往一方面对现有的就业形势措手不及,甚至部分相对难就业专业的学生产生了就业自卑心理,另一方面迫于舆论压力,他们仍将择业定位于有限的大中型企业或较稳定的事业单位,结果往往无功而返,并潜在地影响了自身就业的积极性。
  4.研究生未能全面认识自我
  研究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与自身主观因素是分不开的。虽然是高学历的代表,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自我预期较高等因素,许多研究生心理素质欠缺,承受不起挫折与失败。调查中发现,54.5%的研究生认为“缺乏工作经验”是求职过程中最困扰他们的问题。由于部分研究生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从而直接影响到就业,造成求职过程中一些心理障碍的发生。
  三、高校调节研究生就业心态的策略
  1.积极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研究生导师不仅在学习科研方面是学生的指导者,同时也应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有相关的理论研究提出,“导师应担负起研究生学业和就业全程发展的责任,研究生就业须纳入导师是否称职的评价”。[1]导师应引导研究生做好学业及职业规划,为未来就业作准备。目前,部分研究生存在想依靠导师的名望解决就业问题的心理,对此导师应引导研究生消除“等、靠、要”心理。另外,导师还应积极提供研究生参与科研、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机会,增强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身教重于言教,导师自身应该以积极向上的形象来感化和影响研究生对就业、生活等的态度和看法。
  2.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
  研究生能否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此显得尤其重要。为此,首先应完善研究生就业指导机构的设置,如设立研究生就业指导中心具体负责研究生的就业管理和就业服务工作,包括研究生就业事务管理、就业市场服务、就业信息服务、就业网站管理、求职面试培训等。其次,高校应加强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通过职业规划课程、讲座、职业心理测评、工作坊、职业生涯咨询与辅导等方式培养研究生的规划意识。再次,高校应及时关注研究生心理动态,加强研究生的心理疏导,通过热线、网站以及专业教师的指导来解决研究生的职业困惑、就业矛盾心理等问题。
  另外,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围绕研究生就业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理性地对自己进行社会定位;引导和鼓励研究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样既缓解了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又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但有72.7%的研究生表示对这些政策“不太了解”,高校应加大对这些政策的宣传力度。同时,由于硕士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看待问题更加客观成熟,因此,高校可以适当鼓励研究生自主创业。
  3.注重产学研相结合
  高校的专业教师,特别是知名的专家教授与相关的用人单位往往有密切的联系,高校要利用和开发好这个重要资源。学校相关部门应加强与这些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通过定期选派研究生进企业挂职锻炼,一方面使他们对未来要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积累工作经验,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研究生在参与锻炼的过程中,更能正确认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认清就业形势,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定位,避免就业的盲目性和盲从性。[2]
  4.开展朋辈指导
  高校都设有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宗旨的学生社团,这些学生组织让研究生很有“归属感”,朋辈群体在此体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因此,高校应在研究生组织(如研究生会)中成立相应的就业指导部门或协会,培训出一支具有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基本理论知识及辅导技能的学生骨干队伍,使其在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中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以更好地促进研究生就业。另外,高校学生社团可以开展一些与就业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大赛、模拟面试大赛、求职经验交流会等,引导研究生关注就业、模拟就业、学习解决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促进研究生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学会与人交往,更好地社会化。
  5.校友动员
  校友在研究生就业工作中也是很重要的资源,对这一资源的利用不仅有利于促进研究生更好就业,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研究生的心理认同感。广大同学通过了解成功校友的经历和经验,易产生共鸣,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就业。特别是校友中的杰出人士,他们有很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号召力,在为学生就业提供岗位资源的同时也借助个人的巨大魅力吸引在校生以他们为榜样,重振学习和择业的信心,从而成为有效调节研究生就业心理的良方之一。
  总之,如何对研究生就业心理困惑进行调解已然成为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管理的一大重点和难点。管理者应以研究生教育特点为着眼点,从研究生自身调适和学校引导两个方面入手,切实采取措施,确保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徐惠忠.论导师在研究生就业中的责任及作用[J].科技资讯,2008,(16):181-182.
  [2]施莉.从就业能力的视角看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J].教育探索,2009,(1):129.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前期调研掌握的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中小学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模块的培训需求,介绍“威宁-省培计划(2011)”英语学科教师省级集中培训中教育信息技术模块任务设计、培训实施和结果考评过程等实施策略,为同类教师培训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培训;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策略  作者简介:黄威荣(1977-),男,贵州晴隆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贵州贵阳5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
期刊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也时感困惑茫然:很多时候感觉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教学设想和教学目标。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为例,就实际分层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来探讨解决之策,以点带面,达到优化分层次教学改革的效果。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苏耀丽(1977-),女,湖南茶陵人,湖南铁
期刊
摘要:以英语视听说教学为例,分析了话语分析对于口语会话教学的积极作用,指出话语分析是促进学习者提高会话交际能力、培养语用学习自主性的有效手段,同时提出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关键词:话语分析;学习自主性;语用能力;视听说课程  作者简介:徐依依(1989-),女,浙江台州人,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本科生;冯序颖(1971-),女,浙江余姚人,宁波大学外语学院,讲师。(浙江  宁波315211)  
期刊
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校定位不清是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高校改革的浪潮下,许多高校盲目扩张,畸形发展,以致失去其特色,违背其最初设立的目的,这在一些地方院校、高职院校中尤为明显。由此造成大学生培养质量的下降,就业能力的不足。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并加以解决,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高校定位;办学特色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为了克服人才培养条块分割、专业划分过细的弊端,很多高校以举办“实验班”的形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高校实验班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水平的大师级的学术带头人,有其特殊性。因此,实验班导师的工作不仅对学生个人有重要影响,甚至对学校的未来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现主要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阐述解决办法,希望能为做好班导师工作贡献力量。  关键词:班导师;实验班;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王
期刊
摘要:从高校教师义务的定义着手,讨论了教师应该具体履行的六个义务,依次为:遵纪守法、教育教学、思想教育、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权益、提高自身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师;义务;教育教学;思想教育  作者简介:吕建明(1977-),男,江苏常州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机电系,工程师;陈锐(1979-),女,天津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机电系,工程师。(湖北宜昌44300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非传统安全滋生公共危机强化职业情景压力、思想政治教育低效消解自我效能感与畸变的幸福观弱化职业幸福感是导致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从系统的视角消解辅导员职业倦怠需要优化社会支持系统,促进辅导员职业在时间上可延续;依赖角色专门化,促进辅导员职业在深度上可延展;倡导幸福转型提升职业幸福感,促进辅导员职业在内心里可延伸。  关键词:情景压力;效能感;职业模块;幸福转型  作者简介:刘孝菊(1978
期刊
摘要:由于现行文科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加之文科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造成导师与研究生的比例严重失调等原因,我国高校文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严重不足。而SECI 模型是一种知识创造的螺旋模型,给知识的创新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借助当今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持,借助SECI模型的知识创新理念,进而分析该模型对文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启示,从而提高文科研究生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SECI模型;文科研究生;
期刊
摘要: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对教材的选择、教案和讲稿的编制、多媒体教学、课堂的把控、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等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了青年老师在设计一次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案编写;课堂把控;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韩玉芳(1970-),女,山西昔阳人,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学院,讲师;谢士宏(1969-),男,河南信阳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高级工程师。(河北石家庄05
期刊
摘要:结合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在机械大类招生的背景下社会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现有的培养方案进行优化研究,提出了一套与大类招生这种新的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新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大类招生;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王发辉(1978-),男,河南平顶山人,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河南焦作45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