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学生寄宿制为高校对学生的统一管理提供了便捷,同时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然而,由于受社会、学校及家庭等外部因素和生活习惯差异、生理心理等内部因素的影响,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从影响高校女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因素出发,探讨构建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女生宿舍人际关系方案。
关键词:女生宿舍;关系;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2.084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女大学生宿舍是高校女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成长成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相比男生宿舍更为复杂、敏感和脆弱。关注和研究女大学生宿舍关系问题对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校学生管理质量,进而促进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1 影响高校女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因素
1.1 外部客观因素
1.1.1 社会因素
由于城乡差异、地域差异、文化差异、互联网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等社会因素影响,女大学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等不健康心理状态,从而导致宿舍人际关系淡化、紧张,不利于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
1.1.2 学校因素
由于教育评价的单一化,家长和学校都很重视传授孩子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对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情感教育,导致孩子在情感上敏感、脆弱的同时却又孤独、冷漠。此外,受传统高校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的寝室管理多侧重于生活纪律和卫生情况的考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和人际关系是否融洽不予过多关注,造成管理制度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影响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建设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形成。
1.1.3 家庭因素
女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她们多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照顾别人的感受。有些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越俎代庖,在物质上过分满足与呵护,忽视精神方面的培育和品格的塑造,造成孩子承担压力与抗挫折的能力较弱,遭遇挫折就容易产生强烈挫败感导致心情抑郁,甚至走向轻生或者引发恶性的报复事件。此外,不同的家庭,经济条件、教育方式也各不相同,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了不同的处事方式。
1.2 内部主观因素
1.2.1 生活习惯差异因素
生活习惯的差异是导致宿舍人际关系和谐的主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女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相对单一,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了拥有个人空间,到了高校宿舍,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生活习惯不同,共处一室,摩擦在所难免。此外,学生的性格、家庭背景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密切接触中很容易因为生活琐事、不良竞争、小团体、宿舍条件、宿舍人数等因素产生矛盾与冲突。
1.2.2 生理心理因素
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成绩、社团活动、两性交往、人际关系、情绪调控、前途命运等人生课题中充满困惑和烦恼,出现焦虑、压抑、紧张、不适等消极心理体验。如果这种消极心理体验长期积累,得不到缓解,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轻则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引发寝室人际关系紧张,重则导致心理疾病,影响人格完善,甚至引发刑事案件。
1.2.3 其他个人因素
女大学生易于把同寝室的同学当成竞争对象,妒忌在某方面比较突出的舍友,在宿舍舍员职务、政治面貌涉及切身利益的奖助学金、评优评先、困难补助等方面对舍友产生妒忌和不满情绪, 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2 构建高校女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对策
高校女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不仅关系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而且对女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需要学校、家庭、女大学生自身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2.1 完善外部建设
2.1.1 加大学校管理层面建设力度
高校应加大校园宿舍管理力度,加强相关制度以及条例方面的建设,通过规章制度规范宿舍的日常生活,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化学生和谐相处的意识。 建立奖惩机制及评奖评优机制,对表现良好的个人或宿舍进行奖励。同时鼓励学生在宿舍内部建立适合本寝室特点的规章制度。 高校应改善后勤管理工作,入学之初分宿舍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生源地、家庭条件、性格爱好等差异因素进行宿舍分配, 尽可能从根源上减少宿舍问题的发生,并对宿舍分配状况进行后续追踪。高校应加大宿舍文化建设,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宿舍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宿舍文化的和谐氛围。
2.1.2 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
21世纪的人类社会,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交往方式, 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行为。 高校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建设网络平台,利用微博、微信、 QQ等即时交流手段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对网络信息进行客观、全面正面的疏导。
2.1.3 重视寄宿制生活科学研究
我国高校要适度引导科研人员关注寄宿制生活及管理的研究,以科学研究作为基础,推动学生宿舍服务和管理创新。同时,科研主管部门要通过增加相关科研立项等方式大力支持针对学生寄宿生活的科学调查和研究,科研成果将为寄宿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2.2 夯实内部建设
2.2.1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通过各种方式对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授的教育,解决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及其自我评价、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潜能开发等问题。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计算机网络、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要努力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结合、各专业互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队伍;开设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知识传授、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心理咨询,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狀况。 2.2.2 情感素质教育
高校要重视对学生精神的培育和提升,开设人际交往等相关课程,使学生了解女大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等差异,帮助学生提升人际关系认知、人际交往技巧及压力应对方式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不可能孤立存在,必须通过与他人、社会的沟通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情感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情感教育的人文关怀、注重学生情感素质的评估将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为构建和谐寝室关系以及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开辟广阔的空间。
2.2.3 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离不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在增进大学生人际和谐和心理和谐、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及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个性等方面。大学生人际和谐与心理和谐教育,既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目标,也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时代重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2.2.4 法制纪律教育
某些不良社会影响对学生思想的侵蚀以及不良宿舍人际关系的存在成为违法犯罪活动滋生的温床,对此,高校要加强宪法、法律、紀律教育,建立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学生成为懂纪知法、遵纪守法的公民,把纪律要求和法制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以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2.5 自我教育
女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提高集体主义意识,凡事不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关心他人,学会理解宽容以及换位思考。 女大学生应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以正确的态度和诚恳的心境去积极处理化解矛盾,保持和平和的心境,不为难自己、为难他人。
2.2.6 家庭与社会层面教育
在家庭教育层面,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注重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以及团结、包容等优秀品质,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层面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对新闻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观的监管。
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休闲的主要场所,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对她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影响。预防和解决女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冲突,培养女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离不开学校、家庭和女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竞文.试论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及教育对策[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44-46.
[2]麦玮琪.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试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2):65-70.
[3]许中美.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经济与社会科学研究,2016,(1):461.
[4]杨雅芳.女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成因及其对策探析[J].高教高职研究,2011,(9):227-229.
[5]张鹏.女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心理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决策探索,2016,(7):50-51.
[6]栗红侠,侯英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发展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
关键词:女生宿舍;关系;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2.084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女大学生宿舍是高校女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成长成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相比男生宿舍更为复杂、敏感和脆弱。关注和研究女大学生宿舍关系问题对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校学生管理质量,进而促进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1 影响高校女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因素
1.1 外部客观因素
1.1.1 社会因素
由于城乡差异、地域差异、文化差异、互联网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等社会因素影响,女大学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等不健康心理状态,从而导致宿舍人际关系淡化、紧张,不利于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
1.1.2 学校因素
由于教育评价的单一化,家长和学校都很重视传授孩子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对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情感教育,导致孩子在情感上敏感、脆弱的同时却又孤独、冷漠。此外,受传统高校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的寝室管理多侧重于生活纪律和卫生情况的考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和人际关系是否融洽不予过多关注,造成管理制度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影响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建设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形成。
1.1.3 家庭因素
女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她们多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照顾别人的感受。有些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越俎代庖,在物质上过分满足与呵护,忽视精神方面的培育和品格的塑造,造成孩子承担压力与抗挫折的能力较弱,遭遇挫折就容易产生强烈挫败感导致心情抑郁,甚至走向轻生或者引发恶性的报复事件。此外,不同的家庭,经济条件、教育方式也各不相同,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了不同的处事方式。
1.2 内部主观因素
1.2.1 生活习惯差异因素
生活习惯的差异是导致宿舍人际关系和谐的主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女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相对单一,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了拥有个人空间,到了高校宿舍,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生活习惯不同,共处一室,摩擦在所难免。此外,学生的性格、家庭背景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密切接触中很容易因为生活琐事、不良竞争、小团体、宿舍条件、宿舍人数等因素产生矛盾与冲突。
1.2.2 生理心理因素
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成绩、社团活动、两性交往、人际关系、情绪调控、前途命运等人生课题中充满困惑和烦恼,出现焦虑、压抑、紧张、不适等消极心理体验。如果这种消极心理体验长期积累,得不到缓解,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轻则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引发寝室人际关系紧张,重则导致心理疾病,影响人格完善,甚至引发刑事案件。
1.2.3 其他个人因素
女大学生易于把同寝室的同学当成竞争对象,妒忌在某方面比较突出的舍友,在宿舍舍员职务、政治面貌涉及切身利益的奖助学金、评优评先、困难补助等方面对舍友产生妒忌和不满情绪, 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2 构建高校女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对策
高校女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不仅关系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而且对女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需要学校、家庭、女大学生自身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2.1 完善外部建设
2.1.1 加大学校管理层面建设力度
高校应加大校园宿舍管理力度,加强相关制度以及条例方面的建设,通过规章制度规范宿舍的日常生活,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化学生和谐相处的意识。 建立奖惩机制及评奖评优机制,对表现良好的个人或宿舍进行奖励。同时鼓励学生在宿舍内部建立适合本寝室特点的规章制度。 高校应改善后勤管理工作,入学之初分宿舍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生源地、家庭条件、性格爱好等差异因素进行宿舍分配, 尽可能从根源上减少宿舍问题的发生,并对宿舍分配状况进行后续追踪。高校应加大宿舍文化建设,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宿舍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宿舍文化的和谐氛围。
2.1.2 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
21世纪的人类社会,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交往方式, 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行为。 高校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建设网络平台,利用微博、微信、 QQ等即时交流手段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对网络信息进行客观、全面正面的疏导。
2.1.3 重视寄宿制生活科学研究
我国高校要适度引导科研人员关注寄宿制生活及管理的研究,以科学研究作为基础,推动学生宿舍服务和管理创新。同时,科研主管部门要通过增加相关科研立项等方式大力支持针对学生寄宿生活的科学调查和研究,科研成果将为寄宿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2.2 夯实内部建设
2.2.1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通过各种方式对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授的教育,解决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及其自我评价、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潜能开发等问题。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计算机网络、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要努力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结合、各专业互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队伍;开设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知识传授、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心理咨询,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狀况。 2.2.2 情感素质教育
高校要重视对学生精神的培育和提升,开设人际交往等相关课程,使学生了解女大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等差异,帮助学生提升人际关系认知、人际交往技巧及压力应对方式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不可能孤立存在,必须通过与他人、社会的沟通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情感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情感教育的人文关怀、注重学生情感素质的评估将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为构建和谐寝室关系以及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开辟广阔的空间。
2.2.3 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离不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在增进大学生人际和谐和心理和谐、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及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个性等方面。大学生人际和谐与心理和谐教育,既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目标,也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时代重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2.2.4 法制纪律教育
某些不良社会影响对学生思想的侵蚀以及不良宿舍人际关系的存在成为违法犯罪活动滋生的温床,对此,高校要加强宪法、法律、紀律教育,建立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学生成为懂纪知法、遵纪守法的公民,把纪律要求和法制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以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2.5 自我教育
女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提高集体主义意识,凡事不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关心他人,学会理解宽容以及换位思考。 女大学生应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以正确的态度和诚恳的心境去积极处理化解矛盾,保持和平和的心境,不为难自己、为难他人。
2.2.6 家庭与社会层面教育
在家庭教育层面,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注重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以及团结、包容等优秀品质,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层面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对新闻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观的监管。
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休闲的主要场所,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对她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影响。预防和解决女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冲突,培养女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离不开学校、家庭和女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竞文.试论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及教育对策[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44-46.
[2]麦玮琪.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试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2):65-70.
[3]许中美.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经济与社会科学研究,2016,(1):461.
[4]杨雅芳.女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成因及其对策探析[J].高教高职研究,2011,(9):227-229.
[5]张鹏.女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心理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决策探索,2016,(7):50-51.
[6]栗红侠,侯英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发展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