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国务院签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特别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学校,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更应发挥其在教育上的主导性。那么,如何依托校园这个主渠道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呢?笔者认为,合理利用校园资源,重视校园文化的构建,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一个好方法。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文化底蕴直接关系到它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谈起北大,大家总是把它和精神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历史的积累,也是一种文化的沉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和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北大精神代代相传,使北大在教育界一直享有盛誉。由此可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可生存、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不仅如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学校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就又与校园文化的建设紧密相连了。在全国第二十三届中学生物理竞赛中,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朱涵宇和夏雨田名列第一、二名。在这优异成绩的背后,我们除了能看到他们的勤奋和努力外,还能更深地体会到“复旦文化”对他们的影响。设想:如果学校没有形成民主自由、科学探究的文化氛围,怎么会有这些学业中的佼佼者?
既然构建校园文化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校园文化?它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二、校园文化的构建内容
所谓校园文化是在校园环境中,由广大师生在教育教学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显著校园特色的,以培养学生和提高学校全员的文化乃至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文化。
校园文化包含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灿烂的传统文化
经历了五千年的沧桑变化,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华夏文明,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人为本的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在这一传统文化的感召下,一代代的仁人志士精忠报国、舍生取义,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国家才能从贫困走向繁荣;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民族才能从软弱走向强大。这些传统文化美德,是塑造华夏儿女品格的基础,是国家人们富强的保证,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延续的根源,因此,值得我们去大力继承和发扬。
(二)丰富的课程文化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进,“课程就是一种文化现象”的观念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在传统的学科文化中,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崇高思想;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力;艺术,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力;体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利用地域文化而开发的校本课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民族、尊重历史文化等思想感情。只要我们深入挖掘这些课程文化里的德育因素,就能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我们的学生培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怡人的环境文化
学校的环境文化首先指的是优美的校园面貌,如:和谐舒适的校园设计,明亮宽敞的教学场地,绿树成阴的校园小路,现代科学的教学设备等。环境幽静,布置得体,书香氛围浓郁,会使学生产一种舒适感,并产生热爱校园,热爱班级体,自觉投入学习的热情。
其次,环境文化还包含着浓郁的育人氛围,如:团结互助的同学关系,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民主科学的学术氛围等。学子们在这样优美、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文化的熏陶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修养、有进取精神的人。
三、构建校园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一)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环境文化
既然,学校环境的美化和教室的布置,对学生的心智起着刺激、启迪和诱发的作用,对学生的意志、性格和情感有着陶冶、熏染和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环境文化呢?
我们在建设校园时,不要只重视“现代”,而轻视“文明”;不要只重视“创新”,而轻视“传统”。对学校环境的布置美化要符合教育的启发因素和心理规律,要充分考虑校园布局的科学性以及教学设施陈列的艺术性,使人产生一种在这样的“天地”里学习和工作的“最佳心理状态”,以保证学习和工作的高效率。这样学生才会有更良好的精神风貌、更热烈的爱校激情,随地丢垃圾、校内溜车等不文明行为自然也会减少。
另外,我们在确立办学理念时,不要只重视“先进”,而轻视“文化”;在传授知识时,不要只重视“分数”,而轻视“能力”。我们要努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平等、和谐”的人际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激发灵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而且可以“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能力,而且可以产生美好的理想以及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
(二)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至关重要。元旦、春节、元宵、重阳等传统节日,建国建党日、红军长征、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以及入队、入团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抓住这些传统文化的载体,整合民族文化资源,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三)以文化育人为教育理念,开发课程文化
英国作家毛姆说过:“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品性的影响,文化的作用在于裨益人生。”文化对塑造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影响深远。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树立“文化育人”的观念,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以培养新一代文化人为目的,结合自身所教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本学科的文化资源,在教学中不忘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文化教育。
(四)以科学观为原则,正确对待现代文化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新一代的文化冲击着未成年人。现代文化是有利于我们学生成长的新科技、新事物,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其中也有影响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糟粕。例如:网络、电脑是人们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交流思想,谈心交友的自由天地。在这里,既有各种学术、各种观点的汇聚,又有色情暴力、欺骗敲诈的上演。青少年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又缺少意志力和自控力,在这些“现代文化”的感招下,他们极容易上网成瘾,从而旷课、出走,造成生理及心理的疾患。
为此,应教育学生以科学观的原则去对待现代文化,让他们懂得去明辨是非,懂得选择与舍弃,懂得继承与发扬。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更应宜疏忌堵,循循善诱地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
(五)以传承性为原则,发扬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构建不是靠一代人就能形成的,而是通过几代人或数代人不断地努力缔造出来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最后才能蕴蓄出浓厚的校园文化。而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后,它就像“遗传基因”一样不会随时代、制度的不同而消失,虽然可能会有所损益,但其文化精神实质是永不变更的。为此,我们就应该以传承校园文化为原则,更好地发扬校园文化。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中大有作为,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其构建,加大建设力度,让它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更深远的作用。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文化底蕴直接关系到它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谈起北大,大家总是把它和精神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历史的积累,也是一种文化的沉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和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北大精神代代相传,使北大在教育界一直享有盛誉。由此可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可生存、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不仅如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学校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就又与校园文化的建设紧密相连了。在全国第二十三届中学生物理竞赛中,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朱涵宇和夏雨田名列第一、二名。在这优异成绩的背后,我们除了能看到他们的勤奋和努力外,还能更深地体会到“复旦文化”对他们的影响。设想:如果学校没有形成民主自由、科学探究的文化氛围,怎么会有这些学业中的佼佼者?
既然构建校园文化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校园文化?它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二、校园文化的构建内容
所谓校园文化是在校园环境中,由广大师生在教育教学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显著校园特色的,以培养学生和提高学校全员的文化乃至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文化。
校园文化包含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灿烂的传统文化
经历了五千年的沧桑变化,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华夏文明,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人为本的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在这一传统文化的感召下,一代代的仁人志士精忠报国、舍生取义,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国家才能从贫困走向繁荣;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民族才能从软弱走向强大。这些传统文化美德,是塑造华夏儿女品格的基础,是国家人们富强的保证,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延续的根源,因此,值得我们去大力继承和发扬。
(二)丰富的课程文化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进,“课程就是一种文化现象”的观念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在传统的学科文化中,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崇高思想;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力;艺术,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力;体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利用地域文化而开发的校本课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民族、尊重历史文化等思想感情。只要我们深入挖掘这些课程文化里的德育因素,就能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我们的学生培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怡人的环境文化
学校的环境文化首先指的是优美的校园面貌,如:和谐舒适的校园设计,明亮宽敞的教学场地,绿树成阴的校园小路,现代科学的教学设备等。环境幽静,布置得体,书香氛围浓郁,会使学生产一种舒适感,并产生热爱校园,热爱班级体,自觉投入学习的热情。
其次,环境文化还包含着浓郁的育人氛围,如:团结互助的同学关系,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民主科学的学术氛围等。学子们在这样优美、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文化的熏陶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修养、有进取精神的人。
三、构建校园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一)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环境文化
既然,学校环境的美化和教室的布置,对学生的心智起着刺激、启迪和诱发的作用,对学生的意志、性格和情感有着陶冶、熏染和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环境文化呢?
我们在建设校园时,不要只重视“现代”,而轻视“文明”;不要只重视“创新”,而轻视“传统”。对学校环境的布置美化要符合教育的启发因素和心理规律,要充分考虑校园布局的科学性以及教学设施陈列的艺术性,使人产生一种在这样的“天地”里学习和工作的“最佳心理状态”,以保证学习和工作的高效率。这样学生才会有更良好的精神风貌、更热烈的爱校激情,随地丢垃圾、校内溜车等不文明行为自然也会减少。
另外,我们在确立办学理念时,不要只重视“先进”,而轻视“文化”;在传授知识时,不要只重视“分数”,而轻视“能力”。我们要努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平等、和谐”的人际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激发灵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而且可以“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能力,而且可以产生美好的理想以及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
(二)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至关重要。元旦、春节、元宵、重阳等传统节日,建国建党日、红军长征、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以及入队、入团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抓住这些传统文化的载体,整合民族文化资源,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三)以文化育人为教育理念,开发课程文化
英国作家毛姆说过:“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品性的影响,文化的作用在于裨益人生。”文化对塑造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影响深远。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树立“文化育人”的观念,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以培养新一代文化人为目的,结合自身所教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本学科的文化资源,在教学中不忘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文化教育。
(四)以科学观为原则,正确对待现代文化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新一代的文化冲击着未成年人。现代文化是有利于我们学生成长的新科技、新事物,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其中也有影响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糟粕。例如:网络、电脑是人们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交流思想,谈心交友的自由天地。在这里,既有各种学术、各种观点的汇聚,又有色情暴力、欺骗敲诈的上演。青少年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又缺少意志力和自控力,在这些“现代文化”的感招下,他们极容易上网成瘾,从而旷课、出走,造成生理及心理的疾患。
为此,应教育学生以科学观的原则去对待现代文化,让他们懂得去明辨是非,懂得选择与舍弃,懂得继承与发扬。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更应宜疏忌堵,循循善诱地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
(五)以传承性为原则,发扬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构建不是靠一代人就能形成的,而是通过几代人或数代人不断地努力缔造出来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最后才能蕴蓄出浓厚的校园文化。而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后,它就像“遗传基因”一样不会随时代、制度的不同而消失,虽然可能会有所损益,但其文化精神实质是永不变更的。为此,我们就应该以传承校园文化为原则,更好地发扬校园文化。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中大有作为,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其构建,加大建设力度,让它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更深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