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美国爹”的“宫斗史”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be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咱中国,骂人最狠的话莫过于说人家有一群爹。著名的段子例如郭德纲调戏谦哥的那句名言“太阳下山了,于谦的父亲们陆陆续续地回家了”。不过,这话对于美国人似乎没那么有杀伤力,至少每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那天,美国人都会通过各种形式怀念他们的“founding fathers”,翻译过来就是“国父们”。也就是说,美国人从不忌讳他们国家的爹是论“群”来算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独立日这一天,在“国父们”地位排名第二的“二爹”约翰·亚当斯和“三爹”托马斯·杰斐逊又格外受到重视,原因在于这二位的逝世日期恰好也在7月4日——他们都死于1826年7月4日这一天。按说这二位,不仅是一起干革命的兄弟,最后还闹了个“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应该很是“亲爱精诚”吧?恰恰相反,这俩“美国爹”,生前撕得那叫一个一塌糊涂。
  先说说约翰·亚当斯,此公是美国宪法的主要执笔人、第二任美国总统。按说这么一个人物,想来当年应该是一个以反对英王专制统治为己任的人,但你细扒他的早年历史一定会大跌眼镜。笔者上大学那会儿美国人排了一部美剧,片名就叫《约翰·亚当斯》,在剧中导演可没给这位国父树立什么革命形象,反而一上来就翻他的“反革命”旧账——在独立战争爆发前夕,一名英军士兵在执勤中打死了一名殖民地民众,引发了北美殖民地的群情激愤。然而官司打到法庭上,为英军士兵辩护的那名律师却用他的如簧巧舌摆事实讲道理,逼着法庭作出了无罪判决。庭审结束后,殖民地民众向这位披着“理中客”外衣,行“五毛党”之实的律师投去了愤怒而鄙夷的目光。那么,“可恶的殖民地人民的叛徒”到底是谁呢?早年的约翰·亚当斯是也。
約翰·亚当斯是美国《独立宣言》的四位起草人之一

  是的,律师出身的约翰·亚当斯就是这么一个对法律、规则遵守到近乎刻板的人,而对于普通老百姓,亚当斯似乎从没把所谓“民意”当盘菜。此公甚至留下了不少“反民主”言论,什么“以往所有时代的经历表明,民主最不稳定、最波动、最短命”,什么“记住,民主从不久长,它很快就浪费、消耗和谋杀自己”,甚至“民主很快就会倒退到独裁”。
  你会惊呼,让这样的“反动派”来当执笔人,美国宪法会写成什么样子?的确,很多美国宪法的研究者早已指出,1789年美国宪法的原稿,的确是一部“多共和、少民主”的宪法。翻翻美国宪法,你会发现它更多谈的是联邦和各州之间的权力分配,而对国家与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着墨不多。似乎选民们除了定期选选总统、个人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犯就没啥更多权利可言了。所以很多立国自称“参照美国宪法”的国家最终搞成集权体制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说到底,美国宪法在亚当斯的影响下,其实也不咋“民主”。
  那么美国为什么会搞成后来那个样子呢?这得益于本文另一位主角托马斯·杰斐逊的“从中作梗”。杰斐逊作为美国国父之一,也是独立战争元勋之一,但1879年宪法出台时,他正被派到法国去做大使。在收到宪法草案之后,杰斐逊当场就炸了——与亚当斯坚持“法制”和“精英治国”的理念不同,杰斐逊也许是美国甚至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民主派”政治家。与法律的神圣相比,杰斐逊更强调个人的自由,主张公民随时有起义推翻政府的权利。美国建国之初,一名叫谢斯的军官因为迟迟领不到军饷而拉杆子造反,面对这场名为“起义”实为“武装闹饷”的叛乱,亚当斯等人愤怒地责骂其为叛军,身为驻法大使的杰斐逊却居然表示支持,还说出了那句名言:“自由之树必然时常用爱国者和暴君的血来灌溉。”
  可想而知,推崇公民自由的杰斐逊对这部“多共和、少民主”的宪法是多么不满。但木已成舟,怎么办呢?聪明的杰斐逊想了个法子:搞修正案!美国立国两百年间一共出了27条宪法修正案。而其中前十条,居然都是在1789年宪法颁布当年由杰斐逊提出的,被统称为“权利法案”。在“权利法案”中,杰斐逊不仅确立了“法不禁止即许可”的伟大原则,将宪法未规定的所有权利归还给了人民,还规定了公民有言论、信仰甚至持枪等多项自由。可以说,在杰斐逊的补充下,美国宪法才终于完整了,成为了一部平衡公民与国家权利义务的良法。
  当然,杰斐逊与亚当斯如此迥异的观点,也造成了美国立国后最早的党争。亚当斯所主导的联邦党与杰斐逊的共和党在美国政坛上的酣战,造就了美国后来两党制的雏形。以今人的眼光看来,这两位国父的观点其实都不完善。如果没了杰斐逊的反对,亚当斯梦想中的美国其实不过是一个“少了国王的王国”。而如果不是亚当斯的掣肘,偏激的杰斐逊也许会成为一个早生百余年的托洛斯基。这两位国父和政敌其实成就了彼此,更成就了他们的国家。(阎蕊森摘自《齐鲁晚报》)
其他文献
母猫族和公猫族对人的感情是非常不同的,两种我都非常倾心,无可拣择。公猫无论年紀通常一旦确认你对他是无害的,甚至是可以提供他食宿的,就把整颗心整个身体交给你,绝不逊于一个男子在盛年爱恋时对你所做的;母猫族则可能是须养育后代的强烈责任感使她显得保守谨慎多了,她时时刻刻暗暗替你打分数,并相对释出等量的信任和感情,我从来不曾得到母猫像公猫那样的摊着肚皮及要害睡瘫在膝上任人摆布,但有谁会像一只对你动了感情的
我曾经有个朋友,“父亲”这个词对他犹如禁区,他自己不提,我们也不敢说,要是谁不小心说起自家老爸,他脸上立即呈现出显而易见的寂寞。  后来我听说,他父亲是个画家,浪子,他打小就不怎么能见到父亲,却能听到关于父亲的各种传言,那些传言如同流矢,将他整个童年刺得千疮百孔。  待到他长大成人,父亲已经老得无法继续浪子生涯,他们之间的格局变了。父亲开始想靠近他,眼神里总是恋恋的,这给了他复仇的可能,他凌厉地切
《露營帐篷里的惊人一幕》参考答案  帐篷里燃烧着用来取暖的柴火,门帘、窗帘却紧闭着,这样很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同时,窗帘的缝还被人贴上了胶带纸,更加密不透风,这肯定是有人故意这样做的。这样说来,那人是利用同伙的无知或疏忽,巧妙地布置了现场,找机会卷走所有的宝石。因为他担心被神探小子们碰巧摄入了镜头,日后被追踪,他干脆假戏真做,真的去取水。这样即使找上他,他也可以推说此事纯属意外。图中散落的宝石共
清晨,我做了个梦。在梦里我变成了老婆婆,光着身子,自顾自地哭喊:“好孤独啊,好孤独啊。”我身边居然还有一个光着身子的老头,也哭喊着:“好孤独啊,好孤独啊。”我们俩就这样一起哭喊着,眼泪都变成了棉花糖,越来越多……哭着哭着,我渐渐疲惫,老头也倦了,我们就躺在棉花糖的海洋里睡着了。  昨天姐姐出嫁了,在教堂穿着婚纱举行婚礼,之后还在饭店摆了酒席。姐姐穿着暗红色的晚礼服,头上戴着白色的蔷薇花。虽然美丽,
五年前的一个早晨,你拖着行李箱走出火车站。阳光照在你身上,你觉得这太阳就是为你升起,心中暗自呐喊,北京,我来了!  早听闻北京房租高,你并没慌,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肯努力,还怕找不到合适的房子?  果然,很快发现一个小区交通便利,价钱也不算贵。你想,租房不也挺简单的吗?于是你兴冲冲去看房,进门才发现所谓的三居其实是隔断。中介劝你,这个房子很好了,你看顶层视野多棒。  你搬进来之后明白了一个道
每次一回到老家,我的第一反应都是怒从心头起。年迈的父母把两居室的空间堆得满满当当,几乎无法下脚,家里到处是大大小小各种废弃纸箱、纸袋、不同形态的塑料包装、旧报纸及广告印刷品,捡回来的木板等装修垃圾,酒瓶奶瓶饮料瓶一个都不能少,还有囤积的卫生纸等各种日用品。家里如同垃圾站。打开冰箱,不知吃了多少天的剩饭剩菜都裹着保鲜膜,塞得满满当当。亲友送来的过期食品饮料俯拾皆是,因为从不舍得打开吃喝。  我先是摇
从1997年到2017年,这二十年,恍如白驹过隙。《视野》已然从蹒跚学步的稚子,长成明眸皓齿的翩翩少年。而今弱冠之年,灿若桃李,当是人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候。  这二十年,《视野》饱含着醇厚的人文底蕴,用新锐独特的视角,保持着对世界、对人生的敏锐洞察,不断呈现着多样化并存的世间百态。犀利而不刻薄,从容而不世故,纯粹而不矫饰,坚定并勇于突破。在沉渣与浮沫掩人耳目敷衍人心的时代,《视野》默然俯身,用心采
我从小到大长相都很普通,就是个子比较高、脸比较大,还算得上醒目。  我妈长得漂亮。她常安慰我她小时候也不好看,等长开了就好了。直到过了18岁,我才知道原来基因真的会突变——我没有延续她的变美之路,上大学后噌噌胖了十斤,脸肿得别人都以为我得了腮腺炎。  丑姑娘没有青春可言。我永远在小桃心情结中充当着背景板,五分钟内就能把这一生乏善可陈的故事讲完,但又不甘心。看了几本书,心里就没来由地滋生出了文艺少女
一位友人说:“在香港,夫妻各有各的工作及应酬,见面的时间并不多。待移民之后,朝夕相对,才发觉没话说。”听到这里,我发表意见:“我的情况比较好。”为避免人家误会,我连忙续了下一句:“我们在香港也无话可说。”  其實没话说不要紧,几十年相伴,总不能日日情话绵绵,讲个不停。有些人诚然谈笑风生,话语玲珑,讨人欢喜,可惜我不是,他也不是。这也不要紧,把生活中的大问题搞妥,家庭一样完整。  多年来,我每日写作
假如真的是上帝创造了人类,那么,上帝最精彩也最残忍的一笔,就是让人类脸上有着各种表情。先别谈只有聪明人才会的假表情,什么是真情?那就是心中的情一动,无论快乐、悲哀、得意、沮丧,只要这么轻轻一动念,面上的眉、眼、鼻、嘴,噢!该说每个毛孔,每个细胞,都立刻配合起来,挤出一个表情。除非是瞎子,或是粗心的傻瓜,才看不出人的“心”!  我们爱看快乐的表情,但忘记了是谁教我们喜欢看的;我们怕看悲哀的表情,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