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荟萃荧屏。作为艺术工作者的我们,除了收获精彩的视、听、享受之外,还应考虑到这种形式是否有利于艺术文化的传播教育作用,是否更容易激发正能量,如何更好地引领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对选秀节目到底要保持何种态度,很多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音乐选秀节目;流程化生产;构建人文精神;创新机制;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55-1
音乐能带给人的益处我想大概有三类:1、以纯净优美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2、令人产生情感共鸣,深受感动,激发自身之激情,3、引人之想象,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之事物。正因如此,选秀节目深受观众喜闻乐见。
目前大量的节目正占据了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播出时段。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再到《中国新声代》,纷纷亮相屏幕,让观众眼花缭乱、充分领略到了音乐的魅力。这几档音乐节目的成功,看似是“选秀”这种形式的胜出,实则是音乐本身的感召力。虽然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鲜花与掌声,但其中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选秀节目不能只为名利来,适不适合自己才最重要
选秀节目的冠名费节节走高,从《中国好声音》的2亿元、《星光大道》的3.4亿元,再到《中国最强音》的5亿元……选秀节目的身价令业内一片哗然。音乐选秀节目遍地开花,点燃了大家唱歌的热情,好像也提高了大家唱歌的水平,于是海选场面人山人海,电视画面精彩不断。音乐选秀节目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呢?我觉得带给年轻人成就梦想这个冠冕堂皇理由背后的是名利和欲望。我们的时代到底该鼓励些什么,那些能够不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坚守自己的纯音乐理念,不违背自己的音乐良心坚持做音乐,难道不是更高的做音乐境界吗?
让我们来看个例子,《中国梦之声》第一站上海的试音会,8号选手梁紫,曾是2006年《非常6+1》的冠军,当时在小县城轰动一时,家人、家乡人对她寄予厚望,可是几年过去了,她没什么成就,所以一上台就告诉评委,我要重拾辉煌!她一张嘴没唱几句,就被评委叫停,说她唱得太做作了。接下来的对话,让我们明白,这是一个被选秀节目害了的姑娘。我们不敢指望一个小姑娘在巨大的荣誉光环里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我们只能说制造光环的选秀节目,以巨大的影响力把小姑娘从地上拔到了半空。选秀节目勾引了无数人内心的名利之心。但到底适合不适合自己坚定地走下去,值得我们思索。
二、选秀节目要真情实感,不是流程化生产,需要坚持不懈的付出
黄晓明在《中国梦之声》中留下了很多的经典语录,为节目增色不少,深受观众欢迎,可是要知道黄晓明的经典语录其实是专门团队事先准备好的,什么时候该说,就用手机微信和短信提示,咳!如此怎能不经典啊!
一个好的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唱,往往需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寂寞精神,非认真和坚韧不能成就好的作品,只有体现真诚创作和歌唱的音乐作品才能首先感动作者自己。当年陈琳演唱的《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曾创下唱片销售的一个奇迹,但又有几个人知道,她当年录这首歌时,被制作人逼到几近疯狂的地步?那种没日没夜泡在录音棚的境况,丝毫不亚于马俊仁在高原地区开着面包车拿着秒表逼王军霞跑步的残酷样。
三、选秀节目需要渗透文化,构建人文精神,而不只是编故事
如今的音乐选秀节目,将音乐和文化进行了区隔,少有将文化素养和文化符号融入选秀,音乐的人文教育性被严重忽视。其实除了选秀PK,炒话题,还有很多有关文化的符号和内涵可以有机镶嵌进音乐中。如果音乐选秀能够多些文化内涵,不仅能够极大丰富音乐选秀的文化性,更能够提升音乐选秀的文化档次。
音乐是体现真善美的艺术,音乐选秀节目要多些纯粹性,少些经济性;多些随机性,少些程序性;多些内涵,少些外形;多些真实,少些造假,多些作品,少些炒作;多些创新,少些模仿;多些原创,少些山寨!让我们的音乐多和灵魂来些对话,让我们感受到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去体验音乐选秀的泡沫。
四、选秀节目亟待创新,选拔机制有待改进
去年《中国好声音》的一枝独秀引来了今年各大卫视的争相模仿,《中国梦之声》《中国最强音》等10多档同类节目同时段竞放银屏。如今在中国电视银屏火爆的音乐选秀节目,大多是《美国偶像》《The Voice》《The X Factor》这样已经在欧美火爆的音乐选秀节目的翻版。它们进驻的原因显然不是为了繁荣发展中国的音乐艺术,而是为了抢占中国的娱乐市场。
节目创新不够,在选拔选手对缺乏原创型选手,大都比声音的音色和技巧,大多数选手唱的都是经典老歌或者欧美流行歌曲,有些歌手对经典歌曲略加改编后还惹上了版权的麻烦。选拔草根不足,都是一些老面孔,他们精心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和故事,并在节目中充分展示,不少还赢得了导师和观众的认可。
音乐个性与其他任何一门自然学科要求的高度一致性和精准性不一样,艺术是一个处处彰显和呼唤个性的门类,尤其在音乐领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述甚至是它永久生命力的有力保障。
任何娱乐节目如果供过于求,必然面临走下坡路和行业危机,保质保量才能求得发展。唯有真实创新才能谋出路!我们在此呼吁,我们希望看到创新型的歌手,创新型的机制,创新型的比赛,否则审美疲劳在所难免。语言穷尽之处,音乐可以表达;思维无法触及之处,音乐能够揭示心灵深处的情感。中国的音乐选秀节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作者简介:
贾春梅,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市文化馆公共教育科。
关键词:音乐选秀节目;流程化生产;构建人文精神;创新机制;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55-1
音乐能带给人的益处我想大概有三类:1、以纯净优美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2、令人产生情感共鸣,深受感动,激发自身之激情,3、引人之想象,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之事物。正因如此,选秀节目深受观众喜闻乐见。
目前大量的节目正占据了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播出时段。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再到《中国新声代》,纷纷亮相屏幕,让观众眼花缭乱、充分领略到了音乐的魅力。这几档音乐节目的成功,看似是“选秀”这种形式的胜出,实则是音乐本身的感召力。虽然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鲜花与掌声,但其中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选秀节目不能只为名利来,适不适合自己才最重要
选秀节目的冠名费节节走高,从《中国好声音》的2亿元、《星光大道》的3.4亿元,再到《中国最强音》的5亿元……选秀节目的身价令业内一片哗然。音乐选秀节目遍地开花,点燃了大家唱歌的热情,好像也提高了大家唱歌的水平,于是海选场面人山人海,电视画面精彩不断。音乐选秀节目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呢?我觉得带给年轻人成就梦想这个冠冕堂皇理由背后的是名利和欲望。我们的时代到底该鼓励些什么,那些能够不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坚守自己的纯音乐理念,不违背自己的音乐良心坚持做音乐,难道不是更高的做音乐境界吗?
让我们来看个例子,《中国梦之声》第一站上海的试音会,8号选手梁紫,曾是2006年《非常6+1》的冠军,当时在小县城轰动一时,家人、家乡人对她寄予厚望,可是几年过去了,她没什么成就,所以一上台就告诉评委,我要重拾辉煌!她一张嘴没唱几句,就被评委叫停,说她唱得太做作了。接下来的对话,让我们明白,这是一个被选秀节目害了的姑娘。我们不敢指望一个小姑娘在巨大的荣誉光环里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我们只能说制造光环的选秀节目,以巨大的影响力把小姑娘从地上拔到了半空。选秀节目勾引了无数人内心的名利之心。但到底适合不适合自己坚定地走下去,值得我们思索。
二、选秀节目要真情实感,不是流程化生产,需要坚持不懈的付出
黄晓明在《中国梦之声》中留下了很多的经典语录,为节目增色不少,深受观众欢迎,可是要知道黄晓明的经典语录其实是专门团队事先准备好的,什么时候该说,就用手机微信和短信提示,咳!如此怎能不经典啊!
一个好的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唱,往往需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寂寞精神,非认真和坚韧不能成就好的作品,只有体现真诚创作和歌唱的音乐作品才能首先感动作者自己。当年陈琳演唱的《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曾创下唱片销售的一个奇迹,但又有几个人知道,她当年录这首歌时,被制作人逼到几近疯狂的地步?那种没日没夜泡在录音棚的境况,丝毫不亚于马俊仁在高原地区开着面包车拿着秒表逼王军霞跑步的残酷样。
三、选秀节目需要渗透文化,构建人文精神,而不只是编故事
如今的音乐选秀节目,将音乐和文化进行了区隔,少有将文化素养和文化符号融入选秀,音乐的人文教育性被严重忽视。其实除了选秀PK,炒话题,还有很多有关文化的符号和内涵可以有机镶嵌进音乐中。如果音乐选秀能够多些文化内涵,不仅能够极大丰富音乐选秀的文化性,更能够提升音乐选秀的文化档次。
音乐是体现真善美的艺术,音乐选秀节目要多些纯粹性,少些经济性;多些随机性,少些程序性;多些内涵,少些外形;多些真实,少些造假,多些作品,少些炒作;多些创新,少些模仿;多些原创,少些山寨!让我们的音乐多和灵魂来些对话,让我们感受到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去体验音乐选秀的泡沫。
四、选秀节目亟待创新,选拔机制有待改进
去年《中国好声音》的一枝独秀引来了今年各大卫视的争相模仿,《中国梦之声》《中国最强音》等10多档同类节目同时段竞放银屏。如今在中国电视银屏火爆的音乐选秀节目,大多是《美国偶像》《The Voice》《The X Factor》这样已经在欧美火爆的音乐选秀节目的翻版。它们进驻的原因显然不是为了繁荣发展中国的音乐艺术,而是为了抢占中国的娱乐市场。
节目创新不够,在选拔选手对缺乏原创型选手,大都比声音的音色和技巧,大多数选手唱的都是经典老歌或者欧美流行歌曲,有些歌手对经典歌曲略加改编后还惹上了版权的麻烦。选拔草根不足,都是一些老面孔,他们精心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和故事,并在节目中充分展示,不少还赢得了导师和观众的认可。
音乐个性与其他任何一门自然学科要求的高度一致性和精准性不一样,艺术是一个处处彰显和呼唤个性的门类,尤其在音乐领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述甚至是它永久生命力的有力保障。
任何娱乐节目如果供过于求,必然面临走下坡路和行业危机,保质保量才能求得发展。唯有真实创新才能谋出路!我们在此呼吁,我们希望看到创新型的歌手,创新型的机制,创新型的比赛,否则审美疲劳在所难免。语言穷尽之处,音乐可以表达;思维无法触及之处,音乐能够揭示心灵深处的情感。中国的音乐选秀节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作者简介:
贾春梅,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市文化馆公共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