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不同高校环境学科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因而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模式。当前中国环境类人才的培养,即使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仍然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实习实践为辅,培养的人才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再度学习和职业培训。以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和广州大学环境类课程为例,对两校环境类课程的设置、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组成结构、学习过程管理、学习资源、国际化程度、学业进程、毕业要求、毕业生质量保证等教学与实践的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实际问题—理论学习—实践应用—职业规划”的能力导向型的环境类课程教学与实践模式。
[关键词] 环境类课程;教学与实践;能力导向;模式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广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项目“基于能力导向的环境类课程教学与实践模式探讨”(2017-130)
[作者简介] 付善明(1977—),男,贵州六盘水人,博士,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环境科学与环境教育研究;常向阳(1967—),男,陕西咸阳人,博士,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环境地球化学与环境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X322
[关键词] 环境类课程;教学与实践;能力导向;模式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广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项目“基于能力导向的环境类课程教学与实践模式探讨”(2017-130)
[作者简介] 付善明(1977—),男,贵州六盘水人,博士,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环境科学与环境教育研究;常向阳(1967—),男,陕西咸阳人,博士,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环境地球化学与环境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X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