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导向型环境类课程教学与实践模式探讨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xy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不同高校环境学科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因而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模式。当前中国环境类人才的培养,即使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仍然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实习实践为辅,培养的人才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再度学习和职业培训。以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和广州大学环境类课程为例,对两校环境类课程的设置、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组成结构、学习过程管理、学习资源、国际化程度、学业进程、毕业要求、毕业生质量保证等教学与实践的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实际问题—理论学习—实践应用—职业规划”的能力导向型的环境类课程教学与实践模式。
  [关键词] 环境类课程;教学与实践;能力导向;模式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广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项目“基于能力导向的环境类课程教学与实践模式探讨”(2017-130)
  [作者简介] 付善明(1977—),男,贵州六盘水人,博士,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环境科学与环境教育研究;常向阳(1967—),男,陕西咸阳人,博士,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环境地球化学与环境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X322
其他文献
[摘 要] 植物学实验是生物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基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改革,建立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贯穿全课程的教学模式,完善了考核评价体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监督和考核学生整个学习过程,采取融入态度考核、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植物学实验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
[摘 要] 仪器分析实验是农学类、生物类、药学等专业大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实验方法、操作技术,掌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技能,從中获得的操作、分析技能可以在茶叶生理生化的检测和土壤检测中得到应用。该课程在开设过程中通常面临教学课程枯燥难懂、仪器设备配置数量短缺(大型设备)及操作时间不够等问题,导致学生难以熟练掌握相
[摘 要] 新工科教育的产出导向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采用线上多平台辅助混合教学模式,提高专业课程产出效果,实现课程目标,最终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是高校教师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程,其抽象较难理解的特征使得课程教学难度较大。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例,结合新工科教育要求,对线上
[摘 要] 农业资源与环境分析技术实验是一门操作性及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是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学科的核心组成部分。掌握实验相关技术,对农业环境保护和粮食安全具有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实验课程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且考核方式不科学。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需求,以解决农业资源与环境分析技术实验课程传统教学的不足、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加强实践操作、提升动手能力为目的,从转变教学理念、改进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