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之美;音乐美;结构美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1—0098—01
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是一份宝贵、燦烂的民族文化遗产。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遂的意境,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而且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综合艺术,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古诗之美,从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呢?
一、反复吟诵,品味古诗之语言美
古诗语言精辟含蓄、跳跃灵动,意趣无穷,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1.音乐美。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它的音乐美。古诗诵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音乐感。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中一、二、四句末的晓鸟少押韵,且句内平仄交错,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2.结构美。我国古代诗歌讲究对仗。每首诗像一个个方阵,结构匀称,句子整齐,显示出语言的对称美和均衡美。如,李贺的《马》: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古诗的语言就显示出一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3.风格美。古诗的语言美,也体现在语言风格的多样性上。不同的作品或不同的诗人,体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李白诗风豪放洒脱,杜甫则浓郁深遂,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而陶渊明的诗歌则质朴清淡。4.精确美。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炼美。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中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游动的景象表现出来了。一个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时的形象。谁能将瀑布挂起来呢?这挂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工伟力的赞颂。落字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
二、启发想象,感受古诗之画面美
在中外艺术史上,许多人把诗与画相提并论。我国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后人在谈到诗与画的共同点时,常以苏轼评论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为依据。怎样启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感受到古诗中的画面美呢?首先,可通过直观手段再现画面。直观手段包括教学挂图、教师的简笔画,也可辅以幻灯、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这样,学生对诗中的画面就有了深刻的感受。其次,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如果教师能用贴切、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述出古诗的画面,学生就能从中想象,感受到诗的画面美。再次,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体验,使他们脑子里呈现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景物。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眼、耳、鼻、口等多种感官去感受,学生就能感受到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
三、入情入境,领悟古诗之意境美
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指作者的立意,即思想、情感;境,指作者所描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家残破,在诗人眼中,连盛开的花儿也会落泪,鸟儿的鸣啭也令诗人心悸。可见战争之乱给诗人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这两句诗情景交融,意在言外,构成了风韵天成、含而不露的独特的意境美。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四、鉴赏理趣,探求古诗之哲理美
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古诗,既充满着诗情画意,又闪耀着哲理的光辉。如,李绅的《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它不仅抒发了诗人对不劳而获者无限的愤慨,同情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而且雄辩地道出了一个真理: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教师在教这首诗时,既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感情,又要理解诗中情理交融的哲理美。
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充分挖掘古诗这一艺术宝库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提升古诗素养。
编辑:张慧敏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1—0098—01
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是一份宝贵、燦烂的民族文化遗产。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遂的意境,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而且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综合艺术,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古诗之美,从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呢?
一、反复吟诵,品味古诗之语言美
古诗语言精辟含蓄、跳跃灵动,意趣无穷,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1.音乐美。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它的音乐美。古诗诵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音乐感。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中一、二、四句末的晓鸟少押韵,且句内平仄交错,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2.结构美。我国古代诗歌讲究对仗。每首诗像一个个方阵,结构匀称,句子整齐,显示出语言的对称美和均衡美。如,李贺的《马》: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古诗的语言就显示出一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3.风格美。古诗的语言美,也体现在语言风格的多样性上。不同的作品或不同的诗人,体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李白诗风豪放洒脱,杜甫则浓郁深遂,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而陶渊明的诗歌则质朴清淡。4.精确美。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炼美。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中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游动的景象表现出来了。一个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时的形象。谁能将瀑布挂起来呢?这挂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工伟力的赞颂。落字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
二、启发想象,感受古诗之画面美
在中外艺术史上,许多人把诗与画相提并论。我国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后人在谈到诗与画的共同点时,常以苏轼评论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为依据。怎样启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感受到古诗中的画面美呢?首先,可通过直观手段再现画面。直观手段包括教学挂图、教师的简笔画,也可辅以幻灯、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这样,学生对诗中的画面就有了深刻的感受。其次,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如果教师能用贴切、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述出古诗的画面,学生就能从中想象,感受到诗的画面美。再次,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体验,使他们脑子里呈现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景物。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眼、耳、鼻、口等多种感官去感受,学生就能感受到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
三、入情入境,领悟古诗之意境美
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指作者的立意,即思想、情感;境,指作者所描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家残破,在诗人眼中,连盛开的花儿也会落泪,鸟儿的鸣啭也令诗人心悸。可见战争之乱给诗人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这两句诗情景交融,意在言外,构成了风韵天成、含而不露的独特的意境美。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四、鉴赏理趣,探求古诗之哲理美
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古诗,既充满着诗情画意,又闪耀着哲理的光辉。如,李绅的《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它不仅抒发了诗人对不劳而获者无限的愤慨,同情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而且雄辩地道出了一个真理: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教师在教这首诗时,既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感情,又要理解诗中情理交融的哲理美。
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充分挖掘古诗这一艺术宝库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提升古诗素养。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