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槛儿是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或长石,是门系统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在门系统中占有显著位置。
古时,门槛儿的最初作用是遮挡污物和避邪,迷信传说鬼腿不会打弯,走路直着向前蹦,古人认为修个高高的门槛儿可以防鬼,后来门槛儿便成了守护神的化身。
门槛儿是家的一道关口,是家里家外的分界。外出归来,迈进门槛儿,会顿生一种回家的温馨。行人在门洞里避雨,只要没越过门槛儿,主人就不理会。
传统习俗认为,门槛儿极为神圣,不能站或坐在门槛儿上(有的地方可以坐),尤其是外人不能踩门槛儿。据说,如果有人誤踏了皇宫门槛儿,要被处死。
旧时,门槛儿高低是显示主人尊贵与否的标志,所以封建贵族或富豪人家,门槛儿都高大气派。那些最有钱有势的大家族,门槛儿还要包上铁皮,希望千年不朽。后来“铁门槛儿”便被用来代指荣华富贵,如宋朝诗人范成大有两句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清朝宣统皇帝溥仪为在宫内骑单车玩耍方便,锯掉了骑车线路上的部分门槛儿,遭到大臣们反对,认为他锯掉了皇家富贵,会导致清朝覆灭。
看破红尘的人称“槛外人”,《红楼梦》里的妙玉拜帖给宝玉,宝玉不知其解,适逢岫烟,道出了天机,说:“妙玉自称看破生死,才故称‘槛外人’。”
封建迷信中的门槛儿还代表所犯罪行,为了赎罪,要到庙里“捐门槛儿”,把象征罪孽的门槛儿烧掉、埋掉或给庙里,所犯罪过就减轻了。鲁迅小说《祝福》中的柳妈就劝祥林嫂到庙里捐个门槛儿,让众人踩踏,消灾解难。
门槛儿分有形与无形,人生有许多无形门槛儿,如金钱、权力、名誉、地位等。时下,有形门槛儿越来越少,离我们越来越远,无形门槛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高。白领与民工,富翁与平民,官员与百姓,城里人与乡下人……中间都隔着一道道高高的门槛儿。为跨过这一道道门槛儿,有人世代奋斗,有人卑躬屈膝,有人洋相百出。
人一生要过许多道门槛儿,从家里门槛儿跨出来,又从学校门槛儿跨过去,再跨进了社会这道大门槛儿……门槛儿经常绊倒人,有时人跌得很重很痛。对于聪明人,每跌倒一次,就醒悟一次,成熟许多。跌倒次数越多,跌得越重,人越聪明。面对各种社会门槛儿,就再也不怕,能从从容容地过去了。
于是,门槛儿便成了一种人生阅历、社会经验和生存本领,如著名作家巴金在评论电影《望乡》时说,自己是75年的门槛儿;茅盾在《子夜》中称社会阅历丰富的人是“老门槛”;林淡秋在《马逢伯》中说老角色“门槛儿很精”。
在怯懦者眼里,门槛儿是一堵高墙,跨越就要碰壁;在勇敢者眼里,门槛儿是一座里程碑,里外风光迥然不同,希望在前面翘首以待。人生变化起点,皆源于跨进门槛儿的瞬间。跨越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痛苦脱俗。
数年前,邻居家有个两岁多男孩儿,刚能扶着墙走路。母亲一忙就把他放在堂屋里。堂屋门槛儿很高,孩子爬不过去,母亲很放心,一忙就是老半天。一次,母亲回来发现孩子在地上哭,头上流着血,原来他翻过了门槛儿。母亲抱起孩子说:你长大了,能过门槛儿了,以后要注意,不小心要跌跤,付出血的代价!
这位母亲似乎道出了门槛儿的真谛。
(一泓秋水摘自《新晚报》2009年3月30日)
古时,门槛儿的最初作用是遮挡污物和避邪,迷信传说鬼腿不会打弯,走路直着向前蹦,古人认为修个高高的门槛儿可以防鬼,后来门槛儿便成了守护神的化身。
门槛儿是家的一道关口,是家里家外的分界。外出归来,迈进门槛儿,会顿生一种回家的温馨。行人在门洞里避雨,只要没越过门槛儿,主人就不理会。
传统习俗认为,门槛儿极为神圣,不能站或坐在门槛儿上(有的地方可以坐),尤其是外人不能踩门槛儿。据说,如果有人誤踏了皇宫门槛儿,要被处死。
旧时,门槛儿高低是显示主人尊贵与否的标志,所以封建贵族或富豪人家,门槛儿都高大气派。那些最有钱有势的大家族,门槛儿还要包上铁皮,希望千年不朽。后来“铁门槛儿”便被用来代指荣华富贵,如宋朝诗人范成大有两句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清朝宣统皇帝溥仪为在宫内骑单车玩耍方便,锯掉了骑车线路上的部分门槛儿,遭到大臣们反对,认为他锯掉了皇家富贵,会导致清朝覆灭。
看破红尘的人称“槛外人”,《红楼梦》里的妙玉拜帖给宝玉,宝玉不知其解,适逢岫烟,道出了天机,说:“妙玉自称看破生死,才故称‘槛外人’。”
封建迷信中的门槛儿还代表所犯罪行,为了赎罪,要到庙里“捐门槛儿”,把象征罪孽的门槛儿烧掉、埋掉或给庙里,所犯罪过就减轻了。鲁迅小说《祝福》中的柳妈就劝祥林嫂到庙里捐个门槛儿,让众人踩踏,消灾解难。
门槛儿分有形与无形,人生有许多无形门槛儿,如金钱、权力、名誉、地位等。时下,有形门槛儿越来越少,离我们越来越远,无形门槛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高。白领与民工,富翁与平民,官员与百姓,城里人与乡下人……中间都隔着一道道高高的门槛儿。为跨过这一道道门槛儿,有人世代奋斗,有人卑躬屈膝,有人洋相百出。
人一生要过许多道门槛儿,从家里门槛儿跨出来,又从学校门槛儿跨过去,再跨进了社会这道大门槛儿……门槛儿经常绊倒人,有时人跌得很重很痛。对于聪明人,每跌倒一次,就醒悟一次,成熟许多。跌倒次数越多,跌得越重,人越聪明。面对各种社会门槛儿,就再也不怕,能从从容容地过去了。
于是,门槛儿便成了一种人生阅历、社会经验和生存本领,如著名作家巴金在评论电影《望乡》时说,自己是75年的门槛儿;茅盾在《子夜》中称社会阅历丰富的人是“老门槛”;林淡秋在《马逢伯》中说老角色“门槛儿很精”。
在怯懦者眼里,门槛儿是一堵高墙,跨越就要碰壁;在勇敢者眼里,门槛儿是一座里程碑,里外风光迥然不同,希望在前面翘首以待。人生变化起点,皆源于跨进门槛儿的瞬间。跨越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痛苦脱俗。
数年前,邻居家有个两岁多男孩儿,刚能扶着墙走路。母亲一忙就把他放在堂屋里。堂屋门槛儿很高,孩子爬不过去,母亲很放心,一忙就是老半天。一次,母亲回来发现孩子在地上哭,头上流着血,原来他翻过了门槛儿。母亲抱起孩子说:你长大了,能过门槛儿了,以后要注意,不小心要跌跤,付出血的代价!
这位母亲似乎道出了门槛儿的真谛。
(一泓秋水摘自《新晚报》2009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