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是指通过师生的合作与互动,共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并把两者统一于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氛围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在运用数学方法一一破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
如在导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笔者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甲、乙两村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小学,但两村却在学校选址的问题上产生了争议。为了交通方便,甲村希望建在A处,乙村希望建在B处。你们认为建在哪处好?”这种导入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学生的激烈讨论中,笔者顺势引出教学内容:“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以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学。
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理念,有效运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重组、补充、加工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并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从而把数学引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教师不能简单地照搬例题,而可以结合“黄金周”这个热点话题,设计例题:“今年五一,父母打算带你和几个亲戚家的小孩去旅游。在咨询价格时,一个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说:‘如果你们买一张全票,其余人可享受半价优惠。’另一个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可以购买团体票,按原价的2/3。’而两家旅行社全票的价格均为100元。你知道哪家旅行社更优惠吗?”这道题目不仅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围绕学生的活动经验,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来组织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真实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愿望,还能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
如在教学“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图案设计活动。有的学生联想到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先将一张纸对折,在折痕的一侧剪下一块,打开即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纸片;有的学生想到用墨迹,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在纸的一侧滴上一滴墨水,将纸打开、铺平,所得的图案就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想到扎眼……虽然学生们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经验出发,得到了不同的轴对称图形的图案,但实现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四、强化生活化的教学应用
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如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时,笔者让学生讨论:“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不断地讨论解决方法。有的学生说,直接测量一下就行;有的学生说,运用同一时刻影长与物体高度成正比的原理来计算。笔者表扬了学生的积极发言,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同一时间影长与物体的高度成正比,这运用了什么原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加深了对相似图形的理解,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从生活中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不仅能使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而且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深刻理解了数学的价值,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洪亮.对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教育学,2013,(10).
(作者单位:江西省全南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是指通过师生的合作与互动,共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并把两者统一于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氛围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在运用数学方法一一破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
如在导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笔者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甲、乙两村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小学,但两村却在学校选址的问题上产生了争议。为了交通方便,甲村希望建在A处,乙村希望建在B处。你们认为建在哪处好?”这种导入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学生的激烈讨论中,笔者顺势引出教学内容:“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以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学。
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理念,有效运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重组、补充、加工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并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从而把数学引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教师不能简单地照搬例题,而可以结合“黄金周”这个热点话题,设计例题:“今年五一,父母打算带你和几个亲戚家的小孩去旅游。在咨询价格时,一个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说:‘如果你们买一张全票,其余人可享受半价优惠。’另一个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可以购买团体票,按原价的2/3。’而两家旅行社全票的价格均为100元。你知道哪家旅行社更优惠吗?”这道题目不仅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围绕学生的活动经验,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来组织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真实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愿望,还能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
如在教学“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图案设计活动。有的学生联想到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先将一张纸对折,在折痕的一侧剪下一块,打开即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纸片;有的学生想到用墨迹,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在纸的一侧滴上一滴墨水,将纸打开、铺平,所得的图案就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想到扎眼……虽然学生们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经验出发,得到了不同的轴对称图形的图案,但实现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四、强化生活化的教学应用
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如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时,笔者让学生讨论:“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不断地讨论解决方法。有的学生说,直接测量一下就行;有的学生说,运用同一时刻影长与物体高度成正比的原理来计算。笔者表扬了学生的积极发言,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同一时间影长与物体的高度成正比,这运用了什么原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加深了对相似图形的理解,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从生活中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不仅能使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而且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深刻理解了数学的价值,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洪亮.对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教育学,2013,(10).
(作者单位:江西省全南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