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立地条件特征、治理技术思路、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以及模式成效四方面叙述了巴彦县平原区采用针阔混交、乔灌混交营造农田防护林模式,为条件相似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实体。
[关键词]巴彦县;农田防护林;优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R5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9-0141-01
为了更好地提高巴彦县村屯防护林体系优化水平,通过调查研究总结,筛选出了甘南县村屯综合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为便于推广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立地条件特征
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花江中游北岸,东经126°43′53″~127°42′16″,北纬45°54′28″~46°40′18″。南与宾县隔江相望,西濒漂河与呼兰毗连,东以黄泥河及骆驼砬子山与木兰为邻,北以泥河与绥化、庆安交界。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多雨、炎热,秋季短促、昼夜温差较大,冬季漫长多雪、寒冷。年平均气温2.6℃,≥10℃年积温2650℃,历年平均风速3.8m/S,3~5月出现大风次数最多,平均15d左右,是导致春旱的主要因素之一。年降水量582.2mm;年蒸发量1380mm;5~9月份作物生长期日照1252h,占年总日照46.9%,平均初霜期为9月21日,终霜期为5月12日,无霜期131d,全年结冻期145d,冻层深度1.0~2.0m。
全县共4个地貌单元、9个土类、19个亚类、32个土属,计62个土壤类型。主要土类是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暗棕壤、白浆土、沼泽土、泥炭土、泛滥土、砂土、水稻土类。县境南北长85km,东西宽72.4km,边界周长338km,幅员面积3137.3km2。
全县植物分布界限明显,属小兴安岭植物分区。森林植被的种类较多,地带性植被是以山杨、椴树为主的软阔混交林,局部地方有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纯林,主要树种有杨、桦、椴、榆、柞、“三大硬阔”等,还有以山葡萄为代表的山果植物,以刺玫果为代表的芳香植物,以柞榛为代表的粮油植物,以刺五加为代表的药用植物,以椴、胡枝子为代表的蜜源植物。在江河沿岸和低山丘陵的疏林漫岗上分布有小叶樟沼泽化草甸和疏林灌丝杂草草甸,主要草种有大、小叶樟、败酱草、三棱草、河稗、落豆秧、羊胡草等,为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生产提供了资源优势。
2 治理技术思路
按照国家农田防护林主带5~7行、副带3~5行,500m×500m网格的建设标准,结合巴彦县村屯密度大、道路纵横、沟河较多的特点,因地制宜,结合田带、渠带、路带、村屯、沟河绿化,构造农田防护林网格。实行网、带、片相结合,提高平原区森林覆被率水平,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相结合,增强环境美感和农田防护效益。
3 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3.1 整地
造林前一年秋季进行整地,以利于蓄水保墒,根据立地条件及栽植苗木大小情况,采取坑状或穴状整地方式进行整地。坑状整地,坑径50cm、坑深50cm,挖出的土,放在坑的北侧,以利于坑内的积雪早溶化;穴状整地,穴径50cm、穴深25~30cm,穴略呈丘形,刨穴时打碎土块,捡净根茬、杂物,将土翻回原处。
3.2 苗木处理
在造林前进行圃地检疫、苗木质量检验,达不到造林标准的苗木不准出圃用于造林。营造针叶树种要多选用容器苗,并在苗木运输过程中要做到土坨不散,顶芽完好;用裸根苗造林时,在苗木运输栽植的诸环节中,要做到苗不离水、根不曝光,运输时要打包,栽植前要假植,以保持苗木新鲜与活力。对于生根较难的樟子松等树种,要用ABT—2号生根粉溶液浸泡根部,促使早生根多生根;阔叶苗木造林时,严禁起苗伤根“打茬拐”。苗木运输时,装车前,苗木根部用泥浆或保鲜剂浸沾。装车后,要用苫布覆盖并定时检查,以避免苗木失水干枯,丧失生命力。
3.3 造林
严格执行省造林技术规程,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春季造林根据土壤解冻情况,在苗木萌动前,抢前抓早、适时顶浆造林。针叶树小苗、容器苗4月初可以造林。阔叶树大苗4月上旬基本可以造林。一般苗木在圃地能起下来时,即可马上造林。造林密度按省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初植密度表进行设计施工。栽植针叶裸根苗每隔10行加密1行,栽植容器苗要在造林地头培育造林地块总株数的5%,做备用苗,留做雨季补植。在植苗的过程中,除常规方法外,要注意巴彦县春季少雨多旱的特点,推广使用高能抗旱保水剂等新技术、新工艺,以确保造林成活率。
3.4 补植
针叶裸根小苗和容器苗在雨季补植,时间以7~8月份为补植最佳时期,苗木从造林地备用苗中带土坨移栽。阔叶树,特别是杨、柳等大苗应在秋季补植,时间以树叶落下,树液停止流动,土壤封冻前为宜。
3.5 混交
针、阔块状混交,即:主带杨树、副带云杉或主带樟子松、副带杨树;乔灌行间混交,即:主带栽植3~5行乔木,间植2行灌木,副带栽植2~3行乔木,间植1~2行灌木。
3.6 抚育
苗木栽植后,在3年内要按2、2、1的方式进行抚育。即第一年抚育二遍,扩穴、培土、踏实、扶正、除草,营造杨、柳树林,要适时进行抹芽和修枝;第二年抚育两遍,即除草、松土;第三年抚育一遍,即除草。
3.7 管护
在造林地块的管护上,坚持“三分造、七分管”,从造林到成林始终落实管护责任,做到树进地、人到位,严格依法治林,严禁人、畜破坏,防治病、虫、鼠害,具体做到五落实,即地块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
4 模式成效
实现农田林网化后,巴彦县平原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为农业稳产、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单位面积粮食可增產20%左右。同时,林木经济效益可观,按一个经营周期测算,每公顷林木蓄积可达150m3,每公顷可出材98m3,每立方米按300元计算,每公顷产值可达3万元。
作者简介
刘爽(1986-),男,汉族,山东省蓬莱人,大學,助理工程师,现从事林业资源管理工作。
[关键词]巴彦县;农田防护林;优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R5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9-0141-01
为了更好地提高巴彦县村屯防护林体系优化水平,通过调查研究总结,筛选出了甘南县村屯综合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为便于推广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立地条件特征
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花江中游北岸,东经126°43′53″~127°42′16″,北纬45°54′28″~46°40′18″。南与宾县隔江相望,西濒漂河与呼兰毗连,东以黄泥河及骆驼砬子山与木兰为邻,北以泥河与绥化、庆安交界。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多雨、炎热,秋季短促、昼夜温差较大,冬季漫长多雪、寒冷。年平均气温2.6℃,≥10℃年积温2650℃,历年平均风速3.8m/S,3~5月出现大风次数最多,平均15d左右,是导致春旱的主要因素之一。年降水量582.2mm;年蒸发量1380mm;5~9月份作物生长期日照1252h,占年总日照46.9%,平均初霜期为9月21日,终霜期为5月12日,无霜期131d,全年结冻期145d,冻层深度1.0~2.0m。
全县共4个地貌单元、9个土类、19个亚类、32个土属,计62个土壤类型。主要土类是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暗棕壤、白浆土、沼泽土、泥炭土、泛滥土、砂土、水稻土类。县境南北长85km,东西宽72.4km,边界周长338km,幅员面积3137.3km2。
全县植物分布界限明显,属小兴安岭植物分区。森林植被的种类较多,地带性植被是以山杨、椴树为主的软阔混交林,局部地方有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纯林,主要树种有杨、桦、椴、榆、柞、“三大硬阔”等,还有以山葡萄为代表的山果植物,以刺玫果为代表的芳香植物,以柞榛为代表的粮油植物,以刺五加为代表的药用植物,以椴、胡枝子为代表的蜜源植物。在江河沿岸和低山丘陵的疏林漫岗上分布有小叶樟沼泽化草甸和疏林灌丝杂草草甸,主要草种有大、小叶樟、败酱草、三棱草、河稗、落豆秧、羊胡草等,为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生产提供了资源优势。
2 治理技术思路
按照国家农田防护林主带5~7行、副带3~5行,500m×500m网格的建设标准,结合巴彦县村屯密度大、道路纵横、沟河较多的特点,因地制宜,结合田带、渠带、路带、村屯、沟河绿化,构造农田防护林网格。实行网、带、片相结合,提高平原区森林覆被率水平,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相结合,增强环境美感和农田防护效益。
3 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3.1 整地
造林前一年秋季进行整地,以利于蓄水保墒,根据立地条件及栽植苗木大小情况,采取坑状或穴状整地方式进行整地。坑状整地,坑径50cm、坑深50cm,挖出的土,放在坑的北侧,以利于坑内的积雪早溶化;穴状整地,穴径50cm、穴深25~30cm,穴略呈丘形,刨穴时打碎土块,捡净根茬、杂物,将土翻回原处。
3.2 苗木处理
在造林前进行圃地检疫、苗木质量检验,达不到造林标准的苗木不准出圃用于造林。营造针叶树种要多选用容器苗,并在苗木运输过程中要做到土坨不散,顶芽完好;用裸根苗造林时,在苗木运输栽植的诸环节中,要做到苗不离水、根不曝光,运输时要打包,栽植前要假植,以保持苗木新鲜与活力。对于生根较难的樟子松等树种,要用ABT—2号生根粉溶液浸泡根部,促使早生根多生根;阔叶苗木造林时,严禁起苗伤根“打茬拐”。苗木运输时,装车前,苗木根部用泥浆或保鲜剂浸沾。装车后,要用苫布覆盖并定时检查,以避免苗木失水干枯,丧失生命力。
3.3 造林
严格执行省造林技术规程,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春季造林根据土壤解冻情况,在苗木萌动前,抢前抓早、适时顶浆造林。针叶树小苗、容器苗4月初可以造林。阔叶树大苗4月上旬基本可以造林。一般苗木在圃地能起下来时,即可马上造林。造林密度按省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初植密度表进行设计施工。栽植针叶裸根苗每隔10行加密1行,栽植容器苗要在造林地头培育造林地块总株数的5%,做备用苗,留做雨季补植。在植苗的过程中,除常规方法外,要注意巴彦县春季少雨多旱的特点,推广使用高能抗旱保水剂等新技术、新工艺,以确保造林成活率。
3.4 补植
针叶裸根小苗和容器苗在雨季补植,时间以7~8月份为补植最佳时期,苗木从造林地备用苗中带土坨移栽。阔叶树,特别是杨、柳等大苗应在秋季补植,时间以树叶落下,树液停止流动,土壤封冻前为宜。
3.5 混交
针、阔块状混交,即:主带杨树、副带云杉或主带樟子松、副带杨树;乔灌行间混交,即:主带栽植3~5行乔木,间植2行灌木,副带栽植2~3行乔木,间植1~2行灌木。
3.6 抚育
苗木栽植后,在3年内要按2、2、1的方式进行抚育。即第一年抚育二遍,扩穴、培土、踏实、扶正、除草,营造杨、柳树林,要适时进行抹芽和修枝;第二年抚育两遍,即除草、松土;第三年抚育一遍,即除草。
3.7 管护
在造林地块的管护上,坚持“三分造、七分管”,从造林到成林始终落实管护责任,做到树进地、人到位,严格依法治林,严禁人、畜破坏,防治病、虫、鼠害,具体做到五落实,即地块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
4 模式成效
实现农田林网化后,巴彦县平原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为农业稳产、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单位面积粮食可增產20%左右。同时,林木经济效益可观,按一个经营周期测算,每公顷林木蓄积可达150m3,每公顷可出材98m3,每立方米按300元计算,每公顷产值可达3万元。
作者简介
刘爽(1986-),男,汉族,山东省蓬莱人,大學,助理工程师,现从事林业资源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