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经典化”的阐释空间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123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流传千古,名垂后世。在现当代影视文化的视域下,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影视剧作,为《西游记》的经典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本文分别以原著《西游记》与影视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视点,通过对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和性格特征进行阐释和解读,以孙悟空在紧箍咒束缚下所表现出的被动性服从,和他在痛苦迷茫中逐渐成长随而解除佛印后的主动担当作为基础,揭示出孙悟空从“猴性”到“人性”的“再经典化”的过程。
  关键词:《西游记》   《大圣归来》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2-0135-03
   在《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猴性”的一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大闹天宫、不服管教。随着新媒体应用的蒸蒸日上,影视剧对其不断进行改编和翻拍的过程中,孙悟空的形象也在被重塑并试图挖掘其“人性”的一面。关于原著中孙悟空是否心甘情愿護送唐僧西天取经?这二人性格大相径庭,唐僧虽心慈但却愚善,孙悟空善恶分明,机智勇敢。抛开紧箍咒的束缚,基于孙悟空“猴性”的特征之上,他服从意识淡薄且不受人管束。笔者认为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迫于紧箍咒的束缚。有趣的是,在影视剧《大圣归来》中,孙悟空同是在佛印的束缚下法力尽失,不愿再主动去救与自己无关的人,同样是束缚,但他最终能够冲破佛印,积极的承担英雄角色,是因为他内心产生了对江流儿的关爱。这一点正是孙悟空逐渐“人性化”的呈现,在其一度失意、困惑与挣扎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救赎,完整的诠释了“人性”心理活动的全过程。
  一、《西游记》原著与影视剧《大圣归来》中孙悟空形象对比
   原著中,作为一个神话英雄,孙悟空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从最初朝游花果山,不胜欢乐,到忽有一日因不能久注于天地之间而苦求学艺。最后大闹天宫、五行山下,直至唐僧取经。这整个过程中孙悟空从一个只知战天斗地,尽享欢乐的泼猴,到迫于紧箍咒的束缚护送唐僧求取真经,一路上斩妖除魔,尽心尽力。而《大圣归来》从内容和人物形象设计上都做出了创新性的改变。影片中江流儿在打山妖救孩童的途中误打误撞的解封了五行山下法力尽失的孙悟空,这时候的孙悟空不再拥有英雄主义光环、桀骜不驯,而是陷入了迷茫和颓废。但最终在与江流儿相互陪伴的冒险旅程中,慢慢的找回了初心,融化心结、战胜自我。
   (一)外貌特征
   孙悟空最早作为一只石猴,原著中记载为,其五官具备,四肢皆全。菩提师祖言:“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1]并且小说中也常有魔王嘲笑悟空,身躯鄙猥,面容羸瘦,身不满四尺。而在《大圣归来》中,江流儿初次见到孙悟空是在一尊拔地而起的未解封的冰雕里,气势宏伟。以及挣破封印时整个山洞地动山摇,声势浩大,伴随着一道道开裂的蓝光瞬间崩裂。完全可以想象这个出场是对原著中齐天大圣英雄豪杰形象的续写。一头红发,脸型由原来观众心目中的人脸猴像进化到名副其实的猴脸,整个面部造型更加具有“现代感”。色彩上采用了艳丽的红色,红色代表着火焰、愤怒和斗志,一改以往观众心目中天马行空的顽候形象,对角色人性化的设定更加清晰,创造出一个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看破人间善恶美丑的角色,突出了孙悟空人性化的个性特征。
   (二)语言、行动
   《西游记》原著中,只因师父讲到妙音处,所以喜不自胜,颠狂跃舞。这不正是一只天地而生的猴子自然天成的“猴性”。一心要学长生不老之术,对师父所传授的其他“术”一概拒绝,引得祖师恼怒,这便是一心所想,一心所要的“泼猴”。赖在龙王的水晶宫向其索要披挂、将幽冥界文书上猴属一类一概勾之,刁钻古怪、肆意妄为,这便是大自然天造地设的“儿子”,身上集结着浑然天成的自然灵气。去天庭做官后知被藐视,从亲力亲为、尽职尽责到取出铁棒一路解数,这一形象的灵动感甚是让读者们喜爱,这只猴子纵然有它俏皮可爱的一面,但知道自己被戏弄后,大发雷霆、抓耳挠腮,将“猴急”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西游记》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的一章回中,孙悟空将其六贼尽皆打死,剥衣服,夺盘缠,笑吟吟的去找唐僧邀功,不料却被唐僧指责。[1]被气回花果山的猴子再回来时就被骗着戴上了紧箍咒,一气之下便拿出金箍棒向唐僧打去。充分展示了猴子性泼凶顽,不受管教。从猴性的层面去讲,没有师徒之情,只有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天性。
   在《大圣归来》中,孙悟空的语言情绪起伏跌宕、个性化突出,对其人物的塑造和设定更贴近人类,一改原著中猴的视角。与江流儿的对话中有凶煞、暴躁、不屑回答也略有天真和幼稚、有老实巴交又无可奈何、也有悠哉乐哉的享受被夸奖,为人设的成型和丰富的性格特征增添了十足的趣味,也彰显出人性中所涵盖的善恶美丑。当孙悟空与混沌魔王第一次交手后挫败感逐渐滋生时,暴躁的大喊:“我都说了我管不了”。这时的孙悟空不再是法力无边,也不再勇往直前,相反在《西游记》原著中,纵使这只顽猴没有法力,也会跋山涉水数十年头去拜师学艺,而这个时候他却退缩了,这不正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吗?正是人性的弱点让他不再是故事里完美的英雄主义,而是有思想有变化的主观体。
  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典型环境是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环境。典型性格是指这个人物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和外貌特征,包括他特有的语言、行为、心理、气质。孙悟空是闻名于世的典型人物形象,作为一个典型人物从顽劣泼猴到爱憎分明,从不屑神佛等统治权威到在紧箍咒的制服下皈依佛门。从孙悟空“猴性”的一面出发,偷蟠桃、饮御酒、盗仙丹、无拘无束、天马行空,从来都拒绝接受命运的安排,拒绝主动承担责任。那么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形成了这种典型的人物性格?他是天造地设,生于石头,不知三界规则,自当随心所欲,任性不羁。作为典型人物其性格的饱满度突出在其“猴性”的一面。艺术是不断再现的表达,艺术中的再现,就是效仿和模仿,将客观存在与人物真实的一面完整的呈现在艺术作品中。《大圣归来》中,孙悟空的人设不断被艺术家的创造情感根据客观存在进行改编和完善,让它更加贴近人的真实性和复杂性,展现出其“人性”的一面。原著中,齐天大圣是盖世英雄,是东方不败的神话,而《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形象打破原有的传统概念,完美的诠释了善恶与美丑,传承了人的本性和与生俱来的天性,塑造出一位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影视剧《大圣归来》中,仍然有胳膊上的佛印在限制着他,与原著中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妥协,而是从起初的拒绝见义勇为到战胜了落魄潦倒的自己。与江流儿在共同冒险的旅程中,逐渐萌生了似父子,又似伙伴的深厚感情,展现出其“人性”的光芒。正是对江流儿的关爱、担心和复仇这一复杂的心理过程不断的发酵、升华,最终让他冲破了佛印的束缚,成长和经历的过程赋予了他“人性”的特点。山石瞬间崩塌,当悟空再次用目光寻找江流儿的时候,只看到从他手中掉落的齐天大圣玩偶,这时候孙悟空的情绪是完全失控的,也是这一刻他冲破了佛印的束缚,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孙悟空人性的一面正是江流儿用真挚的感情浇筑而成的,他会为了他关爱的人征战沙场、重新找回自我,已经是一个完全具备“人性”的猴子了。
  三、结语
  “人性”这一概念,很难用一个范畴界定之,人性具有可变性、复杂性和选择性。从《西游记》原著到影视剧《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我们见证着孙悟空这一角色形象所折射出的不同性格特点,是从“猴性”到“人性”的一个过渡。刻在所有读者心目中的孙悟空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但也是盖世英雄,扶危救难,在紧箍咒的束缚下与唐僧西天取经,而演变到《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是一个不愿意义无反顾的去救与自己不相关的人,这完全打破了传统原著中孙悟空的英雄主义。但如果没有紧箍咒的束缚,作为一只具备着“天然猴性”的猴子是不愿与一个和自己价值观完全不同的和尚徒步十万八千里去西天取经的。在《大圣归来》中,起初孙悟空纵然显现出不愿去救人,但也正好彰显其具有复杂的“人性”。他是通过与那个颓废潦倒的自己做斗争,从而冲破了佛印,主动承担英雄角色,这恰好也是“人性”成长的一面。
  参考文献:
  [1][明]吴承恩.西游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要:“形式”与“内容”作为音乐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过去二者的二元对立造成主客体的分裂。阿多诺用“素材”成为其联系的中介,这也是他音乐美学的核心观点。但是,由于他对概念本身的批判,并未就“素材”自身进行明确性的鉴定与解释。由此,笔者以阿多诺的“非同一性”理论为根据,对“素材”范畴的内核进行梳理与解读。  关键词:阿多诺 形式 内容 “素材”  中图分类号:J60-0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2019年4月24日《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在中国内陆正式上映。这部影片是由此前三阶段的21部电影合力汇聚之作,超级英雄为逆转灭霸的所作所为恢复宇宙秩序再次集结。在漫长的11年里,属于我们的超级英雄时代终于迎来最后的高潮。本文从超级英雄形象塑造和IP保护历史渊源谈起,结合《复仇者聯盟》系列电影,简要分析漫威对超级英雄的形象IP的保护方法,并结合该系列电影展开具体评价,使观者能够了解电影之外
期刊
摘要:赵梁作为中国现代“独立编舞”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善于运用“非限定性形态”的“形式自由”,结合多种元素寻找自己独立人格的“编码方式”。他的作品承载着“寻根”的文化主体意识,通过意识形态的外化呈现灵魂与欲望的多维纠缠,禅意和哲思在不可方物的“诗化”写意舞台上渲染开来。  关键词:赵梁 传统文化 禅意 欲望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期刊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不利于课程推进的方面,通过对课程特点的研究找到一些适合学生掌握和喜爱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从而对本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课程教学 新探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9-0092
期刊
摘要:本文是以体态律动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应用研究为主要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为体态律动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范围。第二部分为小学各学段学生的群体特点以及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引入体态律动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为体态律动在《瑶族舞曲》中的具体运用。第四部为体态律动在小学高年级学段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希望通过该文章的分析研究,对我国小学高年级学段引入体态律动尽一份绵薄的贡献。  关键词:体态律动 群体特点 创新音乐教学
期刊
摘要:如今,舞蹈事业繁荣发展,逐渐呈现出传统文化回归及民间文化传承觉醒的艺术文化趋势。作为一名舞蹈工作者,如何创作表演传统民间舞蹈,探寻民间舞蹈感动人心的本质,传习民族文化等等亟待思考与探究。本文则以胡明珠创作的湘西土家族舞蹈《刮麻》《踩瓦泥》为表演研习对象,对湘西舞蹈文化底蕴进行探究,结合自身的文化学养积累,理论基础、专业学习表演及工作经验,利用创作表演湘西土家族情景舞段《湘·土·乡》的实践体会
期刊
摘要:“舞蹈诗剧”或曰“舞剧的交响诗化”,是舞剧艺术本体探索与传统舞剧“相揖别”的“分水岭”。①本文所列举的范东凯、张建民的《长城》和张守和及其同班学友的《无字碑》,他们的创作理念都受到肖苏华教授所传授的“交响编舞法”的影响。“舞蹈交响化”这一编创的理念,引起“舞蹈诗”的转变,这种逐渐淡化情节转变是“舞蹈交响织体”所导致的结果,是“诗化舞剧”与“舞蹈诗剧”的一种探索。  关键词:交响编舞 舞剧 诗
期刊
摘要:佟睿睿作为舞蹈界高产、高质量的七零后编导,她谙熟于舞蹈编创、艺术表达、题材选取上的运用与创新,在近期上演的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舞剧《记忆深处》,是一部现实主义革命题材的民族舞剧,是编导从创作者和旁观者的视角陈述的历史史实。它已不同于12年前通过线性结构叙事、场景铺排而成的舞剧《南京1937》,本文从编导佟睿睿在舞剧编创和叙事上所采用的不同手法对此部舞剧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编创的现实意义与价
期刊
摘要:《花笺记》是广州粤剧院于2018年初创排并成功首演的新编剧目。有别于以往粤剧新编戏多由题材、内容、表现形式方面进行贴近时代审美的创新,《花笺记》针对传统程式进行细化、系统化处理“修旧如旧”,甚至故事也来自于一个400年前的古老文本。这样“传统的”新编戏自问世以来不仅受到观众及行内专家一致肯定,更创造了市场奇迹,这不由得令我们再次思考,粤剧新编戏的创新路向究竟在何方?  关键词:粤剧 花笺记
期刊
摘要: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其精神的内涵包括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它是舞剧《井冈井冈》的艺术创作源泉,也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贯穿意义所在。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 赣南采茶戏 蒙太奇 对比  中图分类号:J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9-0151-03   九月的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