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要突破“共性知识”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q87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纵观当今的语文课堂,我们很容易发现课堂教学设计基本是如此流程,即文章相关知识(主要指向作家、作品常识),文章内容(主要指向文章表达的情感、思想),文章形式与风格(主要指向写作技巧:运思、取材、结章、修辞)。
  我们多次细心听课之后,也很容易发现,语文教师的话语体系有雷同之嫌。如批判了什么、揭露了什么,如语言独特、结构精巧、思想深邃,如崇高品德、伟大人格、纯洁心灵、诗意人生,如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
  这样的教学设计,如此的话语体系,其实折射出我们语文教师长期在“共性知识”圈内徘徊的问题。如“表达了对……的赞美”这一句式,可套在《金岳霖先生》上,说“文章表达了对金岳霖先生的赞美”;可套在《品质》上,说“文章表达了对哥斯拉兄弟品质的赞美”;还可套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上,说“文章表达了对蔺相如机智勇敢、深明大义的赞美”。很显然,“表达了对……的赞美”所表述的内容,是许多写人类文章的共性,即使是小学生,凭直感,也可用这样的句式将任何一篇写人的文章内容概括出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根本不需要动脑筋,但许多语文课堂却常常停留在这些概括上,而这些概括是许多文本的“共性”特征。
  不是说这类“共性知识”不能讲,而是说如果文本解读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时间长了,必遭学生厌弃,同时也丢失了文本解读在语文教育中应承担的其他意义。尤其是如果长期停留在空泛概念的搬弄上,而不真正进入文本去发现文本的独特性,课堂就会少很多新奇的意味,不能引起学生新鲜而真切的感受,反而使学生觉得文本就是那些“套语滥调”,贴上标签,自己就读懂了。
  因此,如何走出文本解读的“共性知识”圈,应当是当前语文课堂文本解读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以为,教师应该立足语言,真诚阅读,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沿着作者思路走一遭,探寻作者心灵密码,发现文本真实意图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表现力”,进而丰盈学生的生命知识。
  为此,笔者将《金岳霖先生》的两个教学设计进行对比,设计思路分别是“围绕‘共性知识’教学的教学设计”与“‘探寻作家的心灵密码’和培养学生的‘文化表现力’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后者不仅能够完全涵盖前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而且在课堂新鲜感、语言敏感点、情感共鸣度、思想深刻性、文化积累量、思维锤炼力等方面,都能达到比前者更好的效果。
  二、基于“共性知识”教学的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二)作者介绍
  (预设目的:掌握文学常识,知人论世。)
  (三)在学课文之前,先扫清字词障碍
  (预设目的: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
  (四)文本研习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其中有个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这核心句中有个词是全文的文眼,请读第一段找出来。
  (预设目的:试图提纲挈领,进入文本。)
  2.金岳霖先生是如何有趣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体现先生有趣之处。
  (预设目的: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3.“有趣”是金先生的主要特色,在其身上,还有重情的一面,试作分析。
  (预设目的:培养学生的概括与筛选能力,力求全面。)
  4.通过以上有关金岳霖先生行事的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预设目的:感悟人物个性并准确概括。)
  5.结合相关语段,讨论本文的语言呈现什么特色。
  (预设目的:体会作者冲淡平实的语言风格。)
  6.探讨文章主旨。
  (预设目的:回顾课本,把握文章主旨。)
  7.作业:写一位曾经生活在你周围而且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要求有概括,有细节。
  (预设目的:学会从细节着手去描写刻画人物,凸显人物形象。)
  这是一次公开课教学设计的实录,它(在实际课堂中有些变体)适应于所有类似文章。对高中学生来讲,除了作者介绍稍有新鲜感,其他基本是“共性知识”,是无数次反复之后的又一次反复,缺乏新鲜感。问题的设置浅表,教学的环节松散,这样的课堂无法在学生的思维深处掀起风暴,也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更不能落实语文教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样设计的课,没有厚度,一节课基本都在平面滑行,久而久之,定会害了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高中起始年级如果忽视学生的智力与心灵来设计语文课堂,这会让学生又一次误会高中语文,认为高中语文就是如此无趣、无力。
  三、基于将“探寻作家的心灵密码”和培养学生的“文化表现力”相结合的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预习:了解汪曾祺创作此文的背景及其文学创作特征
  (预设目的:让学生对汪曾祺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生命体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这一设计涵盖了“基于‘共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第二步,但指向性更明确,且隐含归纳思维的训练。)
  (二)课堂教学
  1.读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两段,在文末作者写了这样一句话,我对金岳霖先生所知甚少,那么在所知甚少的回忆中,你能读出金先生的什么呢?请快速浏览文本,结合文本,完成这个填空:
  从中我读出了金岳霖的。
  (预设目的:①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探寻作家心灵密码,通过触摸具体的语言文字触摸作者的心灵。②不管读出金岳霖先生的什么特质,学生要有文本语言支撑,还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概括,这是将作者心灵、作品表现的心灵与学生心灵贯通的一种方法。③教师可以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将学生慢慢地引向对“金岳霖先生”的立体把握,从而整体地理解文本、理解作家。这一设计涵盖了“基于‘共性知识’的教学设计”“文本研习”的内容,但其意义远超过第一种设计。)   2.汪曾祺曾经在他的一本书的《自序》中写道:“我的散文大都是记叙文……我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我觉得散文的感情要适当克制。”所以,这些朴实的文字背后,一定还有你还没有读出的金岳霖先生的某些情感、某些性格,或者说作者的某些思想。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中关于他外貌举止描写的若干句子,你还能读出金岳霖先生的什么?
  (预设目的:在第一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是有一定的感受,但这种感受有可能是浅表的。再一次重申第一个问题,看起来重复,其实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深读文字,通过这些“朴素简单”的语言文字向更深处漫溯,将问题思考得充分,解决得充足。这样,学生的思维也会走向深入,也能感受到作家语言的朴实风格。)
  3.文章最后两段说:“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
  A.请你揣摩汪曾祺先生的心声,读出这两个句子蕴含的情感;
  B.请你从作者的角度来思考,为什么要“好好写一写金先生”“好好写一写联大的许多教授”。
  前面通过朗读文本,找出相关的细节,学生基本可以慢慢感受到金先生的有趣,并且意识到怪异的背后是一种孤独,是一种真纯。学生能够慢慢地理解“金岳霖先生”其实是一个群体形象,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为什么要好好写”这一问是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关注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文本意义的追问,也是努力接近作者的心灵真实,体味作者的文化心灵之密码,亦是学习文本的价值体现。
  C.通读全文,找出并朗读文中与金岳霖先生一起出现的那些教授们的细节和介绍王浩的细节,说说写他们这些人是为什么?
  (预设目的:表面看只是抓住一些细节语言的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力,深层次却是加深与文本生命的整体性对话,教授们和王浩等人的交代,是西南联大整体风貌的回忆,是西南联大文化精神的隐形交代。这些语句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汪曾祺个体生命的真实内心,是解开汪曾祺真实内心的密码。学生深入字句后一定会有更多的“恍然大悟”,在对昔日联大文化的理解的同时,也厚实了自己的文化认识。)
  4.金岳霖,今天站在我们面前的绝不仅仅是那个令人哑然失笑又觉得完全可爱的纯粹天性的老头形象,更有他值得我们尊重的更多的东西,而汪曾祺平淡的文字背后,一定也有我们可以反复咀嚼的情感。请大家动手写出你对作者的心灵解码。
  (预设目的:立足文本,感受金岳霖这个大写的人的丰富情感,再次透过金岳霖先生的背影追慕遥远的西南联大精神;形成文字,在作者的心灵密码中掬一把美丽,丰富自己的生命认知。)
  不难看出,这个设计既隐含了文本的“共性知识”,又走出了文本的“共性知识”圈,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进入文本的个性化台阶:它紧紧扣住了文本的具体内容、个性化的情思以及独特的语言形式,非常适应于《金岳霖先生》这一文本;它将“探寻作家的心灵密码”和培养学生的“文化表现力”相结合,既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命脉——贴着语言行走,也找准了语文活动的形式——深情细读。引导学生在语言花园欣赏,从点到面,由浅入深,还不忘花园的守望者。整个设计,从语言感知、情感体验、文化贯通、思维锤炼等诸方面给学生以满足、提升和引导。
  诚然,我们在这里强调文本作者心灵密码的重要性,不是重走“作者中心论”的老路,把作品降格为作者生平的佐证。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表现力”,是想让学生读懂文本,然后充实生命认知。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创造也是需要引导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入研读文本,跳出“共性知识圈”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见识经典”。而教师引导学生的依据、标准是什么,显然文本本身和文本的创作者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落后,相对封闭,面临重重困难,迫切需要国家通过市场和政府对我国经济进行调控和改革。对内,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根据自身国情并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系,由封闭、落后的计划经济体系过渡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对外,我国顺应国际市场的潮流,紧追全球化的脚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在改革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开放的手段加快了改革的速度,从而
[摘 要:在中职阶段对中职生开展音乐教学是很有其必要性的,对中职生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其音乐素养,而且学习音乐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德育与美育发展,因此,中职生的音乐教学需要是很重要的。现阶段,许多的老师都在探究如何在中职阶段对学生开展音乐教学,这也是许多老师关注的教学热点。本文对中职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进行探讨与分析,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有效途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人们熟悉和喜爱的名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是一句质朴无华的叙述,貌似平淡无奇,且夹在描写桃花源美妙境界的精彩语段中,却与之无甚关联,似乎是不经意之笔,甚至显得“多余”,因而往往被人忽略。然而,仔细思量,又令人颇觉“逆情悖理”。  首先,不合情理。正如《桃花源诗》所云:“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从桃花源人的先世为“避秦时乱”而“来此绝境”
[摘 要:档案管理工作在办公室业务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下,随着信息资源总量不断增加,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不断被细化,这在提升档案管理精细化水平的过程中,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档案管理的工作量,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也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途径,可以说档案管理在信息时代下,面临新的挑战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因此本文主要
[摘 要: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课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总结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研究了具体的培养途径,希望分析能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教学水平,从而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希望有效阐述,能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教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高校学生必备的能力,通过结合计算机教学内容,研究了提高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的对策。作为
先生,我终于走近了您。这是我多年的夙愿。  这次,从扬州返回成都的途中,我特意在南京停留了一天,南京的朋友想陪我多游览些风景名胜,我说:“我哪儿都不去,只想去看看陶行知先生。”  今日的晓庄已属于市区而不是郊外,但一走进晓庄遗址,我仍然感到一种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座崭新的“犁宫”坐落在山坡上,其外观完全依照您和您的学生当年用双手筑成的犁宫造型。这座新犁宫,就是现在的“陶行知纪念馆”。  尽管这犁
[摘 要:我国舞蹈类电视节目的起步相比其他国家而言,时间较晚,起初舞蹈艺术是以伴舞的形式登上电视舞台,没有达到较大的重视程度。随着我国科技进步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的不断增加,舞蹈艺术逐渐的被人们关注,并且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关键词:舞蹈类电视节目;发展]  一、我国舞蹈类电视节目的作用  电视作为媒介对于舞蹈艺术的内容拍摄角度能够完全的保留并还原舞蹈艺术的现场感,与此同时,也非常顺利
摄影作品以其视觉的冲击力和思想的震撼力为广大中学生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教师可以在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凭借敏锐的触觉,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去寻找自己想拍的场景。正如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美的细节,迅速地按下快门,很大程度要靠感觉判断,把摄影之法运用到作文指导中,对写作大有裨益。  一、 学习“特写”镜头,优化细节之美  特写主要是反映被摄对象的局部和细部,
[摘 要:近年来我国始终推行素质教育,强化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全面化提升,特别是当前传统文化再一次兴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不断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保障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学生语文水平的全面化提升。所以本文主要围绕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开展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研究]  引言:对于大多数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理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这句话极言题目对一篇文章的重要性。确实,题目如同一篇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一篇文章的内核。经典的作品之所以令人难忘,往往也正是“题”与“文”互相辉映的结果。我们语文老师在带领学生赏析文章时,如果能利用好文章标题,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介绍三种由题入手的教学策略。  一、 由题入手,辐射全文  部分老师在上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