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冯骥才:感知传统文化魅力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食的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在外。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介子推一直追随着他。有一次,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谎称是麻雀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后来,重耳发现介子推走路一瘸一拐的,才知道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发誓将来一定要报答介子推。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干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端午系丝线的传说
  每年的端午,在苏北农村,都要给孩子扣绒线。这一天,吃过丰盛的午饭,家家让孩子洗个澡,穿上新衣,尔后拿一缕七色绒线,系在小孩子的手腕、脚腕和脖子上。这时,大人才放心让孩子们出门玩耍。
  说起来,这个风俗还跟织女有关。织女原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她有纺织彩锦的好手艺,只因讨厌天宫里的寂寞生活,才偷来人间。她同牛郎婚配以后,男耕女织,日子过得十分美满。织女不但手巧,而且心地善良。她同左邻右舍相处得非常好,哪家缺东少西,都是尽心尽力帮助。
  后来,王母娘娘查问到织女的下落,气得脸发青,骂织女败坏门风,违反天条,咬牙非要惩治织女不可。一天,趁牛郎下田的当儿,王母娘娘亲自来到织女家,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织女拉上云端。牛郎得知这事,急忙赶到家中,披上神牛皮,带着孩子追上天空。不多一会,眼看就要追上织女,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簪子,向后一划,面前陡然出现一条天河,把牛郎挡住。这时,只聽织女呼喊:“牛郎,当心我们的孩子啊!”
  牛郎回到家中,第二天正好是端午节。他发现织女那织彩锦、制龙衣的七色绒线没有带走,触景生情,随手拿起绒线系在儿子、女儿的手腕、脚腕和脖子上。这样做,一来是对织女的留念,二来防止孩子在外面乱跑,被天兵天将带走。乡亲们怀念织女,也都仿效用彩色绒线把自家的孩子系起来,祝愿孩子吉祥、平安。
  从那以后,端午节系绒线的风俗,就广泛地流传开了。
  拜月的传说
  傍晚,后羿回到家,得知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可是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欢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选自冯骥才主编《我们的节日》系列丛书)
  【推荐理由】
  冯骥才,1942年出生于天津,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现任中国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其作品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地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回味。
  寒食节的传说、端午系丝线的传说、中秋拜月的传说,来源于冯骥才主编的《我们的节日》系列丛书。这是一套普及传统节日文化的工具性小书,包括《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共计40余万字,约300幅图片,传统节日的各种知识,神话、传说、风俗、游艺、文艺等内容都有涉及。
  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人们用烟花爆竹,驱邪除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清明,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正是我们心灵安慰与宁静的源泉。冯骥才主编的这一套节日丛书包含了中华民族很多的传统文化内涵,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等都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考热文】
  冯骥才的文章,近年来多次用于中考,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2011山东日照中考,选用《雕花烟斗》(16分)
  2012江苏苏州中考,选用《快手刘》(17分)
  2014内蒙呼和浩特中考,选用《体内的小人》(9分)
  2014黑龙江绥化中考,选用《底线》(16分)
  2015年湖南衡阳中考,选用《雕花烟斗》(10分)
  中考选文题目,着重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重要语句的理解、细节的把握等,同学们在阅读中要注意抓住关键语句,透过人物言行、情节设置等进行分析思考。
  【本月书单】
  本月,你可选读冯骥才的主要作品——
  《我们的节日》《雕花烟斗》《雾里看伦敦》《珍珠鸟》《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神鞭》等。
  读一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他文献
“因为我刚好遇见你,留下十年的期许,如果再相遇,我想我会记得你。”  这首老歌我每天都能听见,但是我不会厌烦,因为我是公元2030年的保安机器人,我没有感情。我只剩下最后3天的生命,而我不会悲伤。我只需做好自己该做的——巡逻,维护社会安定。  6月10日下午2点,我从书店抓到一个小偷。店主十分感激,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塞到我手里,我没有反应,径直离开书店。  天上满是星星,风轻轻吹着,树影在摇动,夜
期刊
我睁开眼,发现自己身处天堂,一位天神带领我来到了一个广场。天神說:“请你选择你想去的那个家庭,你有两次体验机会。”眼前立刻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屏幕,每一个屏幕里都是一对夫妻和他们的家。我要开始选择了。  各种各样的家庭,选哪一个好呢?我有点纠结。不知怎地,我很快就中意了一个家庭,可是我没选择它。第一次体验我选择了一个很富有的家庭,选完,摁下确认键,我钻入屏幕。当我睁开眼睛时,我在一个华丽的病房里被护士
期刊
【课文分析】:在人物描写中,心理描写是唯一能直击人物内心和灵魂的描写方法,它往往能毫不掩飾地展现出人物独一无二的内心情感和思想。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心理描写出彩的不胜枚举。比如《学会看病》这篇课文,孩子生病妈妈特别心疼,但身为医生的妈妈却让孩子自己去看病,因为她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然而话是这么说,儿子走后,妈妈的心是这样的——  儿子摇摇晃晃
期刊
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诺米姐姐笔下,精灵王杜伦·佩尔的复仇之路徐徐展开……亲爱的读者,如果你对诺米姐姐的故事有任何想法、感受或建议,都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少年博览阅写联盟”上留言给书虫小编。书虫小编将在文字之外,为你和作家搭起一座从奇幻通往现实的桥梁!  十、勇闯坎特拉斯  庞贝一向负责战备,对尼尔大陆的地形最为熟悉。他在一张羊皮地图上标出一个骷髅标记,向大家介绍道:“这里,就是坎特拉斯古堡,也就是拉戈
期刊
那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滨湖湿地公园钓龙虾。  我们来时,好多人都已在钓龙虾了,有的人已钓了半桶了。我迫不及待地准备好器具,跃跃欲试。爸爸说:“今天的晚餐就靠你了。”我信心满满地说:“没问题,你们就等着吧。”我把食饵拴在绳子上,扔到水里,定定神,静静地看着水面的反应。我还没来得及看周围的风景,就感觉绳子有一点下沉,我立马拽着钓竿往上一抬,竟然是一大一小两只龍虾!那只大一点的龙虾紧紧地抓住那只
期刊
我是一片海洋,  一片唯一用树叶织成的海洋。  清风悄悄地对我说了句话,  我便涌起了优美的海浪;  星星调皮地对我眨了眨眼,  我便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雨滴轻轻淋在我的身上,  我便奏出美妙的乐章。  一片叶子,就是一升水,  不知将多少美丽的生命滋养;  一根叶脉,就是一滴甘露,  让新苗茁壮成长,  让万物闪闪发光。  我聚集众多的叶子,  来完整我这小小的海洋。  在我们身上,  有风雨
期刊
传,是个多音字。读“六艺经传”的传(zhuàn)时,它总与历史、文学有关,要么是古籍注释体例之一,要么是一种记述史实或以史实为根据的文学形式。读“传道授业”的传(chuán)时,它的含义要广泛得多,如传递、传授、留传、传播、传导、表达、召来等。  小编今天要说的“传(chuán)”,与它另外一种读音的意思有那么一点儿稀薄的亲戚关系,那就是传承的“传”:作为动词,它可以表示传授和继承;作为名词,它能
期刊
在中考写作题中,记敘文写作一直占据很大的比重。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考查记叙文写作,就是考查我们讲故事的能力。而写一篇好的记叙文,往往需要我们具备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  “我在____中得到了快乐”“难忘那____的眼神”“师生之间”“在我们这个年龄”……这些中考作文题,都是让我们说出身边的故事。故事,是生活的比喻,我们活着
期刊
蔡智敏老师是语文报社的社长兼总编辑。在日前我社承办的中国少儿报刊协会七届3次常务理事会议期间,小编有幸采访了这位语文报刊、语文教育界的专家,并代表我们广大少年读者与蔡总就“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一场非常有意义且愉快的问答。  大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  近年来,我们常常听到“大语文”这个词。我们的新课标体现了“大语文”,我们面临的考试正不断靠近“大语文”,各种“大语文”教育实验也如雨后春笋……它
期刊
作为中国人联结情感纽带的精神家园,传统诗词到底有多美?让我们来听一听93岁高龄的诗词泰斗叶嘉莹先生的倾情解读。  学诗词不只是要“入乎耳,出乎口”  要想把中国诗词学好,应该要背诵;但背诵还不够,要学会吟唱,才能够真正体会其中的微妙之处。  如果能够让小朋友有一种游戏和比赛的兴趣,不是枯燥死板地背诵,也许更能够提高他们的兴趣。而且我提倡,不要死记硬背地背诗词,而要学习有平仄调子地吟唱诗歌。  荀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