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业佘网球赛面面观

来源 :网球俱乐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exLiuN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网球人口的迅猛增长,业余网球赛事就成了很多商家企业推广的最佳载体。这次,TCM会客厅将—起聊聊中国网球业余赛事的现状。
  许旸:赛事组织者代表(“中国业余网球大师杯”赛事筹划人,天行网球会员制俱乐部&永丰天行网球乡村俱乐部总经理)
  石晓健:球员代表(原北京网球队队员,京城著名网球教头)
  张楠:赞助商代表(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体育市场部助理经理)
  TOM:从主办方的角度,如何评判一个业余赛事的成功与否?
  首先,应该是一个一呼百应的活动,很多球友愿意参加并且向往,现场气氛热烈。比如我们举办的中国网球业余大师杯,6年以前就可以做到售票给观众的高度。如果一个业余的网球推广活动能做到所有观众凭票入场,并且坐满就是成功的而且是很不容易的。第二,赞助商的呼声。他们是否会给你最忠实、最热烈的肯定,并且对未来的活动抱有更大希望。再次网球推广活动应该是良性循环的,如果活动超出了良性范围,常年运作下,即使表面再风光,对于真正网球意义的推广也没有长期有效的作用。
  TCM:举办业余比赛一般采取什么比赛方式,能合理地兼顾球友水平和体力?
  许:业余比赛目前非常流行的是8局先胜制,8-8时抢七决胜。这是目前看来比较合理而且大家普遍认可的方式。
  


  TCM:业余赛由于赛程短,经常一天多赛的情况,业余选手会不会比职业选手还要累?
  石晓健:我觉得赛制很正常。毕竟国内业余比赛不太规范,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一切按组委会安排走,对大家都是公平的。比赛肯定是要有胜负的,这跟你平时练习有关系,最好的人肯定要得到最高的奖励。
  TCM:对于兼项的选手更辛苦吧?
  石:肯定不会,累只是一时的。一场比赛可能就45分钟左右,如果连这点体力都没有,那奖金拿不拿就无所谓了。量力而行,如果觉得蒹项累,你可以只选一项擅长的。
  许:我觉得业余选手心态也很重要,来打比赛就是以健身为目的,为什么叫业余选手、业余赛事呢,就是抱着娱乐自己,锻炼身体的目的。
  石:赛制方面,选手可以有异议,但如果凌驾于任何人之上,不服从安排的话,那我觉得这才是业余,完全没有职业赛事的组织性可言了。  许:对啊,谁让你头一天拿不下对手。
  TCM:国内目前业余比赛的硬件设施情况怎么样?  石:比很多ITF的环境都要职业。
  我们提供的场地都能符合专业水平运动的要求,人家ITF都在这边打,业余选手当然也可以打。业余选手参赛的人里面已经有些人偏离这个参赛的主题了,不是跑这边健身来的,是跑这边实现你一辈子梦想的。  我觉得硬件不是问题,心态还是关键。一个好的参与心态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在参与前就想得到什么,这肯定会产生很多的想法。
  组委会给业余选手提供的是一个健身娱乐的环境,而不是提供一个绝对职业化,绝对公平,具有超级服务的环境。你自身的球技和水平也不能要求组委会做到那个程度。因为业余选手自身缺乏一个人带动几千人几万人来看球的影响力。组委会给你搭起这个平台是满足你健身娱乐交友的要求,而不是拿到超额奖金。我们有时会在比赛中发现少数几个心态扭曲的,他们有些人的要求甚至超过国际大牌球星的标准。拍照不拍,改赛程不肯改,人家费德勒在上海大师杯还要等抽签结果呢。
  TCM:国内业余比赛奖金设置怎么样?  许:业余大师杯是我们重要的推广活动之一,我们希望它的重要程度可以激起足够的市场关注,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这个思想前提指导下,我们提供了国内业余比赛的最高额奖金,至今没有其他赛事可以超越,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比赛的价值。对于赛事主办方来说,如果力图将比赛规模办大、档次办高,保证选手们的竞技质量,扩大赛事的影响力,那么往往绝对不会在奖金问题上有丝毫吝惜的。
  另外,市场推广,赞助商的利益也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不是关注选手拿多少钱,而是关注它的影响力。实际上,奖金高低的设置在每个活动中都有不同的标准。比如像年初的初级赛,球员见面会,大家只是来互动的,这也是网球推广活动,但是绝对没有奖金,因为活动需求不一样。像中国业余网球大师杯是一个特例,是每年中国业余网球的一个评价、一个盘点。
  


  我觉得确实也挺矛盾的。大家业余圈的人,打了一年球了,最后跟过年一样需要点鼓励,另一方面,比赛的业余性质决定了,大家最重要的还是参与。这奖金的问题,有点矛盾,正因为这种高额奖金使选手心态发生了变化。所以采取尽量限制退役职业选手参加,尽量把水平阶段分得细点,以示公平。
  TCM:一些业余赛事有针对参赛对象的限制,比如不允许注册过的选手参加,你们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许:石晓健原来在北京队是主力,虽然退役那么长时间,但业余比赛的大门对他还是封着的。从水平来说,这些退役球员会比业余选手高很多,如果他们参加的话对业余选手会冲击比较大。但是未来一段时间里应该会细分水平阶段,让所有愿意打比赛的人都能打上比赛。  现在网协对这方面规定不太明确,而且赛事也不跟网协一块走,所以参赛选手就会考虑—个行不行的问题,怎么个侧重。
  以后会越来越明确的,现在先推广网球,先把市场做大,未来各种级别的选手怎么参加以后都会有发展的,就是一点点往前走。
  TCM:赞助商是如何考虑赞助的可能性和回报性的?
  张楠:克球包括其他领域都是顶级赞助,耐克策略就是要走尖端行列。网球领域包括费德勒、纳达尔、莎拉波娃都是超一流球员,我们还全力赞助中国女网。我们企业的理念就是,拿最好的产品去服务世界上所有最好的运动员。从产品销售来说,中国是全世界除北美外第二大市场,中国占亚太区网球销售的一半以上。耐克的网球市场战略是,在不同阶段占领最好的资源。从竞技方面来讲,赞助国家队最好的运动员李娜、郑洁、晏紫等,再往下到草根阶层,其实这也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个。我们选择的宗旨就是要跟最专业或者竟按性最强的赛事合作,我们看重的是团队能力是否可以把比赛打造成一流的顶级盛宴。
  TCM:就是要门当户对,好马配好鞍。
  张:对有影响力,娱乐性。网球运动的推动和发展也是有人带动的。费德勒、纳达尔的服装可以引起潮流,业余选手也可以通过良好的成绩影响身边的人。所以高水平的比赛层次是我们所看重的。业余大师杯就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最好的业余选手参加最高水平的业余比赛,这不仅是个嘉年华还是一个竞技性很强的大师杯。执行的竞技程度,比赛的定位还有比赛的地域性,都是我们看重的。
  许:把我们所有的问题都给回答了,哈哈。其实你这些选择方法如果今天不谈,我可能都比较模糊。
  张:其实这些还是很简单的思路,顶尖球员加一流赛事。耐克下—代新星是德尔·波特罗。
  石:这个身高参加职业赛寿命长不了。欧美选 手还是180-190cm最理想,效果最好。
  许:网球市场越做越大,从我的角度很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把推广活动做到更好,希望大家接受起来也带着享受的心态。小比例的业余球手在享受比赛的同时也带着正确的心态,也方便我们把推广活动做好、做大。
  TCM:目前中国业余比赛里女子选手占多少?业余大师怀会有女子比赛么?
  许:女子人少的时候是跟男子一起参赛,甚至出现过水平高的,能打进8强,现在,因为打球的女士多了,我们会单独立项,以适合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而达到效果。
  石:业余球员中还是男的占大多数吧。
  许:对不过09年我们会加入好部分。
  TCM:业余大师杯有了女子比赛,会对赞助商更有吸引力吧?
  张:女选手打球的心态跟男的不一样,女子在网球装备上花费是很显著的,所以她们消费欲望比较强烈。
  TCM:可以打得不好,但是一定要穿得漂亮。
  石:对,像我们男选手考虑的可能是成绩更多一点。
  张:我们搞过品牌调查,女性的消费心理更强烈一些。  TCM:现在余赛事的主力形式一般是什么样?
  许:一般器材商来办活动很难做到特别顶尖又长期运营。对于他来说,负担太大了,波力、王子、维尔胜啊,一年、两年都会渐渐淡出市场,转而加盟其他赛事,作为赞助商之一出现,整合赞助商资源。其他企业,建行之类的企业……
  


  TCM:龙卡业余大师杯。
  许:对,它如果做网球推广,以自身的实力,应该是能保证每年的良性循环,还有上海123,只要不受到大的经济冲击,还是可以保证的。像雪佛兰,做得挺好,但是近两年还是规模变小了,08年经济危机,直接导致比赛时间后推。
  TCM:业余赛事通过什么方法给赞助商提供最优秀的宣传?还有,之前的一些赞助回馈情况如何?
  张:超出预期,比赛吸引的人群,都是想找一个最合适的平台,还有赞助商的投入大小。08年借奥运东风,相比前几年效果更是显著,执行方的一些环节设置也让赞助商很惊喜。不是硬性的枯燥广告,像这次采用的是郑洁拍卖战靴的形式,为汶川地震进行爱心回馈,这其实不仅是优秀的软性广告,而且还是真情实感的体现,对品牌文化内涵也做了很好的诠释,所以我们对结果还是很满意的。
  许:赛场牌子什么的曝光太直白了。我们每次都是推陈出新,想最优秀的点子去做最好的效果。一个活动满足多个赞助商利益,社会责任感跟企业形象结合起来。
  TCM: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许:对,这是一种不露痕迹的结合。
其他文献
对我来说,网球在生命中的意义是不断变化的,它就像一个魔方在不停变换,你可能永远不知道如何才能完美地让同色方块都聚在一面,但过程中付出的努力终会收获惊喜。    从懵懂到热爱    国小4年级下学期,网球第一次闯入我的生活。这并不是类似一见钟情的浪漫,而是我当时就读的国小开办了网球校队,同时我妈妈也是学校的老师,所以相对有一些便利。当时网球在台湾还算是贵族运动,妈妈告诉我说打网球有利于社交,就这样,
期刊
在篮球场打网球,整辆自行车权当球王,脚踩满是沥青补丁的球鞋这样的日子很艰苦,却别有乐趣。  我打网球始于1985年。因为我本身从事体育运动,体育部有些在解放前就开始打球的老先生,但是网球这个事物还是很新鲜的。看到那些老先生们打,自己就产生了也尝试一下的兴趣。我当时喜欢到什么程度呢,举例说吧,当时国内网球教学课本很少,几乎没有。有一次我好不容易看到一本从香港带过来的网球教学课本,只用了一个晚上,我就
期刊
网球发展应该感谢那些退役在队员,他们成为教练或陪练后,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当年内心与网球的那个约定。今天、这个圈子能越来越大,这项运动能这么入人心,他们功不可没。但是,他们却很少听到赞扬。石晓健张扬、自信,网球的领域里他不服任何人,如果当初教练慧眼识才,或许就没有了今天北京网坛的大腕“石教练”。是他身体力行,让无数普通人成为了网球人。也许他并不耐心,但相信不久你就会感受到他的良苦用心。对于网球,他直言
期刊
20多年前,第一次接触网球,我就被迷住了,后来我成了业余球手、网球教师和网球裁判。现在,对于我,网球不仅仅是兴趣,更是一种使命,让其他人也能体会到这个黄绿色小球的魅力。2008年的最后一天,我领着记者’慢慢逛完全校室内、室外37片网球场后,突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早在三十年前,整个学校没有一块像样的网球场地,而今,每一片网球场都印有我训练、教学的足迹。最老的那片场地,也将近三十岁了吧。    用钓鱼
期刊
从1985年读大学一年级时第一次拿起网球拍,到2009年春节前夕在上海卢湾网球中心的办公室里筹划新一轮的网球推广计划,24年间,李耀完成了从—个普通的网球爱好者到网球运动推广人的人生角色转变。    有钱难上网球场    我出生在一个体育世家,从小就在运动氛围中长大。小时候,我家对面就住着上海网球队的教练。但以前我专攻篮球,真正喜欢上网球还是在上了大学以后。  有件事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大约是二十
期刊
网球专卖店开的开,关的关,当年差不多和我一起开店的,如今只剩下四家了。我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让人欣喜的是,作为全北京第一家私营网球专卖店,目前仍在运营中,老板还是我。    穿弦激发开店灵感    我在海军大院长大,楼下有四片网球场地。14岁那年,父母买了一副航空牌的木头拍,他们打了一次觉得没意思,就把拍子丢在家里不玩了。周末,哥哥总是约一大帮同学到院里打求。我玩过一次就上瘾了,甚至逃课回家打球。高
期刊
一见钟情    1989年,张德培夺得法国公开赛冠军,我还在大学校园。那时候每个月的生活费是70元:为了购买第一把网球拍,我花费了99元巨资。有了球拍之后,上球场打球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那时候,我会先到学校露天舞台对墙打上几次,在觉得自己取得明显进步之后,才会约上在我影响下也开始打网球的几位同学,到学校的网球场上实践一下练球的成果。  我当年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校园分为南园和北园北园是教学区南园
期刊
从零做起    年轻时,我喜欢打羽毛球,服兵役时我在航海学校做教官,一个星期只教十个小时课程,所以有很多时间打羽毛球,每天至少打球两三个小时。  1983年我退伍之后做回老本行——船员,虽然我很喜欢航海但是考虑到家庭因素,在半年多后舍弃航海这个高薪资的行业,经同学介绍去一家做网球拍的工厂——波力公司做事,从最基层的仓库管理员做起,做到业务员,不到一年做到业务经理,再升任仓管经理,最后到产销经理。虽
期刊
在万物枯萎的冬季,那片绿油油的网球场让人心驰神往,沉醉在绿色幸福中的是莘格中学的学生们。网球正在向孩子们蔓延……    幸福角的蔓延    你一定知道上海有一个美丽的莘庄,你有可能还知道那儿有一个莘格中学,但你也许不知道在这所普通的中学里还有一片绿油油的网球场。而正是这片人工草地的网球场,让这所中学与全国不计其数的中学格外不同。挥舞网球拍的不再只是白领、老总,而是稚气未脱的高中生,球场边回荡着朗朗
期刊
掐指一算,我担任央视网球节目主持和解说足有16个年头了。2006年和它挥手告别时,依依不舍中带着些许满足。不舍,是与网球解说的深厚情感;满足,源自16年的点滴积累,看着网球在中国发展壮大,如同看着自家小婴儿长成俏姑娘或帅小伙,感慨良多。    法网找上门    故事得从1989年说起。那年,中央电视台买下了1990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男单决赛的转播权。当时中国大陆很少有人知道网球是怎么回事,也几乎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