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现代化研究现状及反思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c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对1979年以来我国体育领域现代化研究学术论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体育领域现代化研究以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体育现代化研究为主;体育现代化的定义、内涵和指标体系研究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体育现代化研究还存在理论薄弱、研究内容狭窄等情况。在今后的体育现代化研究中应以我国体育发展现状为起点,抓住我国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重视人在体育现代化研究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体育现代化研究 现状 反思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自1951年6月,在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经济增长委员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文化变迁》杂志编辑部举办的学术讨论会上,与会学者讨论了贫困、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并且首先使用“现代化”一词来描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特征[1],自此现代化研究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开展。现代化研究在中国已经成了受到各个学科重视的“显学” [2],当然这一情况也同样体现在体育研究中。
  文章以我国体育领域现代化研究现状为对象,分析资料主要来源于自1979年以来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的关于体育现代化研究的学术论文。纵观我国体育领域现代化研究30年的历程,学校体育现代化、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和体育现代化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体育现代化研究还是存在着理论基础薄弱、研究内容偏窄、理论研究未能与体育发展现状紧密相联等问题。
  我国体育领域现代化研究概况
  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截至2008年共检索到体育领域现代化研究学术论文191篇。从我国体育领域现代化研究论文发表数量统计情况(见表1)看,我国体育领域现代化研究论文发表数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
  表1 我国体育现代化研究论文发表数量统计
  对研究论文内容进行的分析,可以将我国体育领域现代化研究分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现代化研究、学校体育现代化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研究、体育现代化研究、体育科技和体育情报现代化研究和其他研究。应当强调的是在此分类中体育现代化是作为广义概念来使用的,出于本研究的目的将它与体育领域内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并列。从我国体育领域现代化各类论文发表的数量上来看(见表2),学校体育现代化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研究和体育现代化研究为三个主要的研究方面,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现代化研究则较少。1979至2008年群众体育现代化研究2篇,竞技体育现代化研究3篇。
  表2 我国体育领域现代化研究论文研究内容统计
  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在当今体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关于此两者现代化研究却如此之少这一现象确实令人疑惑。难道是因为群众体育(包括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在我国已经天然地完成了“现代化”,还是因为群众体育(包括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在我国已经得到高度发展而不存在“现代化”问题?这是值得研究者进行思考的地方。
  理论研究是我国体育领域现代化研究中的主要研究方式。现在体育现代化指标和地区体育现代化的研究都从量化的角度探索了我国体育现代化的发展水平(表3),这为我国体育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更为客观的研究结果。
  表3 我国体育现代化研究论文研究内容统计
  我国体育现代化研究视域
  1.对体育现代化概念和内涵的认识
  熊斗寅在1980发表的《现代体育与体育现代化问题初探》一文中最早对体育现代化进行了论述,他认为体育现代化“是否可以说就是体育的科学化,也就是把现代最新的科技成就和理论知识在体育中广泛应用,从而使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几个方面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3]。
  江苏省统计局课题组(2001年)认为,体育现代化是体育发展的理想目标与未来趋势,它是指体育制度、物质、人在某一特定阶段的发展水平和状态,是一种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所进行的高度理性、自觉奋斗的过程。体育现代化的内涵包括体育思想现代化、体育内容现代化、体育条件现代化、体育管理现代化、体育水平现代化及体育队伍现代化[4]。
  李香华(2002)等认为中国体育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既是中国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化并相互结合的过程,也是现代体育不断实现国际化、信息化、产业化、科学化等等的过程,同时,体育现代化又是现代人对现代体育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念和体育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是代表现代社会的体育文明形式[5]。
  厉丽玉(2003)等认为体育现代化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成功地把现代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管理方式、体育运动过程、体育科学理论、体育方法手段和体育场馆设施应用于人类身心健全发展和全面挖掘人类运动能力所能达到的一定水平,也可以理解为以人类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挖掘人类运动能力为目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管理方式、体育运动过程、体育科学理论、体育方法手段和体育场馆设施等方面逐步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动态过程[6]。
  韩会君(2003)等、陈国立(2007)认为体育现代化是指向未来体育发展目标且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动态过程[7][8]。
  张宏(2004)、吕树庭(2004)等认为体育现代化是指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体育朝向一组复杂的,与社会其他组成部分相协调的相对目标集合的动态过程。在他们的研究中将体育现代化的内涵表述为以“生活质量为中心”的第二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推进体育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动力表征,衡量体育现代化发展程度的质量表征,以及判别体育现代化差异程度的公平表征三条基本主线[9][10]。
  蒋彬(2007)等认为体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存在着发生、发展,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是体育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包含了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的现代化,是不断更新、自我完善的量变过程,其最终目标是现代化的体育[11]。
  周登嵩(2007)等认为体育现代化是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以改善人们体育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目的,并指向未来体育发展目标且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动态发展过程[12]。   王平(2007)认为体育现代化是指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体育朝向一组复杂的、具有时空边界约束的、具有时代内涵的与社会其他组成部分相协调的相对目标集合的动态过程[13]。
  以上对于体育现代化概念的认识均将体育现代化视为体育发展的一种动态过程来看待,并主要是以未来发展作为其指向。除熊斗寅将体育现代化限定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内的科学化并以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其余均是将体育作为复杂系统来看待并不断发展以期达到更高水平的过程,其本质是对体育发展问题的认识。
  研究者之间对体育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存在非常大的分歧,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均不同程度地作为体育现代化的内涵而为学者所理解,更有学者将体育现代化的内涵扩大至与体育相关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体育现代化内涵的理解对体育现代化研究起着方向性的作用,我们在下面关于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的讨论中将会看到因体育现代化内涵差异而导致体育现代化指标和体系的巨大差异。
  2.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
  目前我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主要有苏州市4,浙江省6,广东省10和北京市12四个省市级体育现代化体系研究,甘肃省县级体育现代化测度指标体系14和学习型城市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8,各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见表4。
  表4 各类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通过比较以上几种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指标,可以看到人均占有公共体育场地面积、每万人拥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人均体育消费占人均收入的比重、体育人口、国民体质合格率(良好)、体育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体育组织成员占体育人口的比重、国民体育意识等具有较高的认同度[15]。
  由于研究者和问卷调查专家对体育现代化特别是对其体育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从其基点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以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为例,到底应不应该被列入体育现代化发展指标体系就存在着争议[7]。在以上几种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中,浙江省和广东省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参照了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的研究[6][10],他们认为现代化的本质度量包括三个最基础的内涵识别——现代化动力表征、现代化质量表征和现代化公平表征,并以此为基准构建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其他的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则主要是从对体育系统的划分开始进而构建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由于研究者对体育现代化内涵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很难对已有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比较,而大量指标的差异使这种指标体系的比较更加困难,这当然也与我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刚刚起步有关。
  非等权重综合评价法是目前几种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主要评价方法,通过分类、加权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区间为0-1间的综合指数,通过比较体育现代化指数可以判断体育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高低。通过设定体育现代化实现程度得分可以评定该地区是否已经实现体育现代化或实现体育现代化的程度,如广东省体育现代化的综合实现程度得分在0.85以上可认为基本实现了体育现代化[10]。但是如何对这种指数进行解读仍是一个需要密切注意的问题。首先,该种指数只具有相对性而并不具有绝对性,比如体育现代化指数为0.8的地区其体育现代化状况并非就是体育现代化指数为0.4地区的2倍,另外我们也很难区分体育现代化指数0.85——已经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的地区与体育现代化指数为0.84的地区的差异。其次,在用该种指数进行比较时也应注意比较对象的具体情况,将省和市之间的体育现代化进行比较是不合适的,将不同规模的省与省之间的体育现代化进行比较也是不合适的。再次,各地区体育发展的基础不同形态各异,农村地区与城市体育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不同,少数民族地区与非少数民族地区体育生态差异巨大,如果我们机械地将个人的体育现代化观念加之于其上则必产生谬误。
  对我国体育现代化研究的反思与建议
  1.体育现代化研究理论基础薄弱
  社会发展理论、现代化理论、体育基本理论被普遍采用作为目前我国体育现代化研究的理论基石,但是体育现代化理论的缺乏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我国体育现代化的研究。没有体育现代化理论的支撑,体育现代化研究更多的时候只能攀附着现代化理论和体育理论而开展,其所取得的成果更多的似可称之为现代化理论指导下的体育研究或者是体育在社会现代化中的研究。现代化理论作为社会发展的高度抽象理论对于包括体育在内的各种社会现象均具有指导意义,仅仅用其去解释体育发展其意义必然有限。只有结合体育发展现实提炼出用于指导体育现代化的体育现代化理论才是更重要的工作,不然当现代化理论由经典现代化理论向生态现代化理论、再现代化理论发展时,没有体育现代化理论作为支撑的体育现代化研究将最终只能随着现代化理论的发展而亦步亦趋。
  2.体育现代化研究内容需要扩展
  目前我国体育现代化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对体育现代化的概念、内涵等基本内容的论述与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上,而对于体育现代化的动力、目标、途径、阶段等方面的研究仍处于空白。体育现代化的认识过程固然重要而且非常必要,但是体育现代化的推进过程更值得研究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因为体育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一个需要实践并加以实现的过程。在北京奥运会后,我国提出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发展战略,体育现代化研究也应该抓住这一战略转变的时机开拓体育现代化研究思路、拓展体育现代化研究内容。
  3.体育现代化研究应以我国体育发展现状为起点
  已经走过240年[16]历程的世界现代化已呈全球“现代化”之势,中国社会亦是如此,在我国社会的宏观“现代化”背景下我国的任何事业都具有了“可现代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与社会现代化具有其自身的历史跨越起点相比,产生和发展历史较为短暂的现代体育在实现其现代化时绝不可忽视其跨越起点的问题。在上文中也提到过研究者们都将体育现代化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既然是动态过程必然有其历史起点才能有现代化。体育发展现状应当是作为我国体育现代化研究的一个历史起点,没有对我国体育发展现状和特征的总体把握也就难以对我国体育现代化的发展作出进一步正确的判断。我国体育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是差异性,这种差异的产生有其自然、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多种因素,能否在这种差异性背后对我国体育发展现状进行抽象化是我国体育现代化研究的重大挑战。   4.体育现代化研究应当抓住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在现代化研究中以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调程度作为其研究主线是一种主要的研究思路,通过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从而提出了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进而信息社会整体发展趋势。本人认为在体育现代化研究中也应当以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作为其研究的主线,没有这条主线我们就不知道体育是否需要现代化、体育现代化的进程和目标在哪。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于体育资源与人的体育需要之间的矛盾,在过去体育资源缺少但是人的体育需要也相对较低所以矛盾并不明显,现代社会体育资源增加但是人们对于体育的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在增长,于是矛盾凸显,体育现代化的要求也应运而生。只有抓住体育资源与人的体育需要之间的矛盾这条我国体育发展的主线才能够解答体育现代化的一系列问题。
  5.体育现代化研究应重视人的主体地位
  体育的主体是人,离开人谈体育则体育成了无本之木,体育现代化也离不开人——无论是人作为体育现代化的构建者或者体育现代化被用来发展人,离开人也就不需要也不会有体育的现代化。而当前我国体育现代化研究更似为离开人而谈体育现代化,这至多只能被认为是“体育事业”现代化的研究,虽然体育事业现代化是我国体育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体育现代化的内容绝不止于体育事业现代化。既然人作为体育现代化的主体,那么人对于体育的看法、观点、需求就应当成为体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高和满足人的体育需求应当被作为体育现代化的目标。只有这样体育现代化研究才不会出现只有“体育”而不见“人”的状况。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0.
  [2]尹保云.什么是现代化概念与范式的探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
  [3]熊斗寅.现代体育与体育现代化问题初探[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0(1):9.
  [4]江苏省统计局.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进程评价[J].江苏统计.2001,(7):21.
  [5]李香华.中国现代体育与体育现代化[J].体育学刊,2002,9(5):20-22.
  [6]厉丽玉,林可,胡烈钢.浙江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J].体育文化导刊, 2003, (5):17-18.
  [7]韩会君,肖焕禹.实现体育现代化的理性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7(8):31-33.
  [8]陈立国.学习型城市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1):13-15.
  [9]张宏,吕树庭,王玉昕.体育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内涵——兼论广东省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2):16-18,23.
  [10]吕树庭,张宏,王玉昕.广东省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 24(4):1-5.
  [11]蒋彬,梁田.科学主义——中国体育现代化的羁绊[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7,22(3):2.
  [12]周登嵩,余道明.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581-585.
  [13]王平. 中国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制定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思路[J].社科纵横,2007,22(10):161.
  [14]范宏伟,秦椿林,王阳春.甘肃省县级体育现代化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4):461-463.
  [15]余道明,周登嵩.体育现代化测度指标体系理论研究述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3):27.
  [16]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运动系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想教好自己的学生,就得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
新的化学课程要求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以反映和指导课程的实施.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积极倡导多元化
针对基本蚁群算法的缺点,提出了蚂蚁回退、蚂蚁相遇、带交叉点的路径交叉的改进算法.通过随机数引入和状态转移概率的应用,平衡了各路径信息素,从而有效地进免陷入局部优化,
美国Exelon公司和Southwire公司进行了一项为期2年的新型智能输电导线自测温技术现场试验。该技术将通信光纤并入传统的ACSR(钢芯铝绞线)导线,进行动态温度测量。这种光纤输电导线(FOTC),可精确掌握导线温度变化曲线,从而增大输电线路的容量,提高输电线路的可靠性。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环节之一,它承担着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等项任务.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规范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培养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