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其三要素。从本质上讲,小说属于叙事文学,叙述有关“人”的事情。我们研究小说,就是要研究“小说说了些什么”,“小说是如何说的”以及“小说为何如此说,而不那样说”。
高考对小说鉴赏考查的选材是很宽泛的,有长篇小说的节选,有短篇小说的节选,当然也有整篇的小小说。其考查能力要求、考查特点与散文阅读的考查大致相同,但也有其不同的方面——主要体现在文体特征方面。
一、分析小说三要素,把握人物性格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人物,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主要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来进行。当然,人物的年龄、身份和地位也要注意。2.分析环境,探究人物的命运与思想性格。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3.分析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的发展变化。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二、分析小说的结构,把握故事情节
小说结构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个部分组成,可据此划分层次。但是,如果运用倒叙,补叙等艺术手法,则要注意。小说的每一个部分一般由相关的情节来体现。情节则是小说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把握情节,大致有两种方法。一是寻找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有时还是矛盾冲突的焦点。通过寻找线索,不仅有利于掌握情节,有时也有利于抓住小说的矛盾冲突,便于把握主题。二是抓住场面。情节是由场面组成的。有的小说情节复杂,有的小说情节不连贯,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场面分析就可以不受情节结构的限制,直接掌握作品的中心事件和主要矛盾。
三、分析环境描写,把握它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有时它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四、鉴赏小说主题,分析思想观点
一般来说,分析鉴赏小说的主题有以下方法:1.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分析。如鲁迅的《祝福》,首先把握住祥林嫂的性格特征——善良、质朴、顽强,却又被压迫、被愚弄以至于被迫害。然后再看祥林嫂生存的环境——封建礼教统治下的鲁镇,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物命运的趋向——一步步被迫害致死。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能得出作品的主题: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2.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去理解小说主题。
五、鉴赏构思技巧,分析写作特色
在分析构思方面的特点;分析文章结尾的特色等类型题时,我们要注意:要了解巧妙的构思方法有抑扬结合、倒叙插叙、设置悬念、误会巧合、思维突转、运用象征、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抖包袱亮底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等。
六、分析表达技巧,品味艺术特色
首先明确表现手法包括对比、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还包括衬托、象征、伏笔、照应、寓庄于谐、误会巧合、欲擒故纵、欲扬先抑等表达技巧;还要明确描写、议论、抒情、记叙、说明这五种表达方式各自包含的内容,记叙描写是画龙,议论抒情是点睛,写景多是为了写人,叙事多是为了说理。
七、品味语言风格,鉴赏表述特点
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其中语言风格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
实战演练
桥畔的老人
[美国]海明威
一个满身尘土,戴着一副钢边眼镜的老人坐在桥畔。
这是一座浮桥。桥上车水马龙,汽车、卡车、男人、女人,还有小孩,蜂拥地渡过河去。一辆辆骡拉的车子靠着士兵推转车轮,在浮桥陡岸上摇摇晃晃地爬动着。而这个老人却一直坐在那里,木然不动。他已经精疲力尽,无法再迈动脚步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了解桥头周围的情况,摸清敌人的动向。这项任务完成以后,我又回到了桥畔。这时,桥上的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寥寥无几;而这个老人还是坐在那里。
“你是从哪里来的?”我上去问他。
“从桑•卡洛斯来的。”他说时,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桑•卡洛斯是他的家乡,所以一提到家乡的名字,他感到快慰,露出了笑容。
“我一直在照管家畜。”他解释着。
“喔。”我对他这句话似懂非懂。
“是呀,”他继续说,“你要知道,我在那里一直照管家畜。我是最后一个离开桑•卡洛斯的呐。”
他看上去既不像放牧的,也不像管理家畜的。我看了看他那满是尘土的黑衣服,看了看他那满面泥灰的脸颊,和他那副钢边眼镜,问道:
“是些什么家畜呢?”
“好几种,”他一边说一边摇着头,“没有办法,我是不得不和它们分开的。”
我注视着这座浮桥和这块看上去像是非洲土地的埃布罗三角洲,心里揣摩着还有多久敌人会出现在眼前,也一直留神地听着是否有不测事件发生的联络信号声。而这个老头仍然坐在那里。
“是些什么家畜呢?”我又问他。
“共有三种家畜,”他解释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一定要同它们分开吗?”
“是呀,因为炮火呀!队长通知我离开,因为炮火呀!”
“你没有家吗?”我问的时候,举眼望着浮桥的尽头,现在只有最后几辆车子正沿着河岸的下坡,疾驰而去。
“我没有家,”他回答说,“我只有我刚才说过的那些家畜。当然,那只猫没有问题,它会照管自己的,可是,其他的牲畜怎么办呢?”
“你的政见怎样?”我问他。
“我毫无政见,”他说,“我今年七十六岁,刚才走了十二公里,现在已经寸步难行了呀。”
“这里可不是歇脚的好地方,”我说,“要是你还能走的话,你就到去托尔萨的岔路口公路上,那里还有卡车。”
“我等会再去。那些卡车往哪里去呀?”
“朝巴塞罗那方向去的。”我告诉他。
“那个方向我没有熟人,”他说,“谢谢你,非常感谢你。”
他面容憔悴,目光呆滞地望了望我,似乎要谁分担他内心的焦虑似的,然后说:“那只猫没有问题,我心中有数,不必为它担心。但另外的几只,你说它们该怎么办呢?”
“嗯,它们可能会安然脱险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啰。”我说时,又举目眺望远处的河岸,现在连车影也没有了。
“我是因为炮火,才不得不离开的。而它们,在炮火中怎么办呢?”
“你有没有打开鸽子笼?”我问。
“打开了。”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对,对,它们会飞的。……但另外的牲畜呢?唉,最好还是不去想它们吧。”他说。
“要是你已经歇得差不多了的话,应该走了。”我劝着他,“站起来,走走试试吧!”
“谢谢,”他边说边挣扎着站起来,但身子一个摇晃,朝后一仰,又跌倒在尘土中了。
“我一直在照管那些家畜,”这时,他说话的声音单调、刻板,也不是在对我说,“我一直就是照管家畜的。”
此时此刻,我对他已经无能为力了。那是复活节后的星期天,法西斯军队正朝埃布罗推进。阴霾的天空中,云幕低垂,一片灰暗,连敌人的飞机也无法上天。
猫儿会照管自己,飞机没有上天,这就是那个老人能碰上的全部好运了。
1.文章第2段,第3段两次写老人“坐”在桥畔,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我” 问老人从哪里来时老人布满愁容的脸上露出的“一丝笑容”。
答:__________
3.小说通过“我”这个侦察兵与桥畔老人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请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答:__________
4.小说主要写战争中受害的一个老人,却从“桥”切入,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的理由。
答: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凸显老人筋疲力尽、无法迈步、寸寸难行,同时与人们摇摇晃晃相映衬,以显示人们在战争处境中的艰难。
2.这“一丝笑容”反映了老人内心对故乡的深深的牵挂之情。这“一丝笑容”实际上也道出了千千万万战时的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3.①通过“我”这个侦察兵与桥畔的老人的谈话来展开情节,显得很客观,很冷静,很简约。②通过“我”这个侦察兵与桥畔的老人的谈话来展开情节,可以逐步揭示老人的内心世界,以显示战争对人类的罪恶。
4.①桥是连接战争和家园的桥。老人在战争里,已经无路可走,那桥是他的命运之桥。因为桥连接他的过去和现在、和平与战争。②这是 “以小见大”的小说笔法,用微小展示宏大。战争是一个大主题,作者选择了桥,选择了人们这个必经之地,最能敏感地体现战地的混乱。老人的处境又与战争联系起来,更能衬托出战争的残酷。(言之有理即可)
(作者:朱晓波,江苏张家港)
高考对小说鉴赏考查的选材是很宽泛的,有长篇小说的节选,有短篇小说的节选,当然也有整篇的小小说。其考查能力要求、考查特点与散文阅读的考查大致相同,但也有其不同的方面——主要体现在文体特征方面。
一、分析小说三要素,把握人物性格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人物,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主要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来进行。当然,人物的年龄、身份和地位也要注意。2.分析环境,探究人物的命运与思想性格。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3.分析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的发展变化。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二、分析小说的结构,把握故事情节
小说结构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个部分组成,可据此划分层次。但是,如果运用倒叙,补叙等艺术手法,则要注意。小说的每一个部分一般由相关的情节来体现。情节则是小说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把握情节,大致有两种方法。一是寻找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有时还是矛盾冲突的焦点。通过寻找线索,不仅有利于掌握情节,有时也有利于抓住小说的矛盾冲突,便于把握主题。二是抓住场面。情节是由场面组成的。有的小说情节复杂,有的小说情节不连贯,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场面分析就可以不受情节结构的限制,直接掌握作品的中心事件和主要矛盾。
三、分析环境描写,把握它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有时它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四、鉴赏小说主题,分析思想观点
一般来说,分析鉴赏小说的主题有以下方法:1.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分析。如鲁迅的《祝福》,首先把握住祥林嫂的性格特征——善良、质朴、顽强,却又被压迫、被愚弄以至于被迫害。然后再看祥林嫂生存的环境——封建礼教统治下的鲁镇,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物命运的趋向——一步步被迫害致死。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能得出作品的主题: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2.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去理解小说主题。
五、鉴赏构思技巧,分析写作特色
在分析构思方面的特点;分析文章结尾的特色等类型题时,我们要注意:要了解巧妙的构思方法有抑扬结合、倒叙插叙、设置悬念、误会巧合、思维突转、运用象征、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抖包袱亮底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等。
六、分析表达技巧,品味艺术特色
首先明确表现手法包括对比、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还包括衬托、象征、伏笔、照应、寓庄于谐、误会巧合、欲擒故纵、欲扬先抑等表达技巧;还要明确描写、议论、抒情、记叙、说明这五种表达方式各自包含的内容,记叙描写是画龙,议论抒情是点睛,写景多是为了写人,叙事多是为了说理。
七、品味语言风格,鉴赏表述特点
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其中语言风格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
实战演练
桥畔的老人
[美国]海明威
一个满身尘土,戴着一副钢边眼镜的老人坐在桥畔。
这是一座浮桥。桥上车水马龙,汽车、卡车、男人、女人,还有小孩,蜂拥地渡过河去。一辆辆骡拉的车子靠着士兵推转车轮,在浮桥陡岸上摇摇晃晃地爬动着。而这个老人却一直坐在那里,木然不动。他已经精疲力尽,无法再迈动脚步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了解桥头周围的情况,摸清敌人的动向。这项任务完成以后,我又回到了桥畔。这时,桥上的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寥寥无几;而这个老人还是坐在那里。
“你是从哪里来的?”我上去问他。
“从桑•卡洛斯来的。”他说时,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桑•卡洛斯是他的家乡,所以一提到家乡的名字,他感到快慰,露出了笑容。
“我一直在照管家畜。”他解释着。
“喔。”我对他这句话似懂非懂。
“是呀,”他继续说,“你要知道,我在那里一直照管家畜。我是最后一个离开桑•卡洛斯的呐。”
他看上去既不像放牧的,也不像管理家畜的。我看了看他那满是尘土的黑衣服,看了看他那满面泥灰的脸颊,和他那副钢边眼镜,问道:
“是些什么家畜呢?”
“好几种,”他一边说一边摇着头,“没有办法,我是不得不和它们分开的。”
我注视着这座浮桥和这块看上去像是非洲土地的埃布罗三角洲,心里揣摩着还有多久敌人会出现在眼前,也一直留神地听着是否有不测事件发生的联络信号声。而这个老头仍然坐在那里。
“是些什么家畜呢?”我又问他。
“共有三种家畜,”他解释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一定要同它们分开吗?”
“是呀,因为炮火呀!队长通知我离开,因为炮火呀!”
“你没有家吗?”我问的时候,举眼望着浮桥的尽头,现在只有最后几辆车子正沿着河岸的下坡,疾驰而去。
“我没有家,”他回答说,“我只有我刚才说过的那些家畜。当然,那只猫没有问题,它会照管自己的,可是,其他的牲畜怎么办呢?”
“你的政见怎样?”我问他。
“我毫无政见,”他说,“我今年七十六岁,刚才走了十二公里,现在已经寸步难行了呀。”
“这里可不是歇脚的好地方,”我说,“要是你还能走的话,你就到去托尔萨的岔路口公路上,那里还有卡车。”
“我等会再去。那些卡车往哪里去呀?”
“朝巴塞罗那方向去的。”我告诉他。
“那个方向我没有熟人,”他说,“谢谢你,非常感谢你。”
他面容憔悴,目光呆滞地望了望我,似乎要谁分担他内心的焦虑似的,然后说:“那只猫没有问题,我心中有数,不必为它担心。但另外的几只,你说它们该怎么办呢?”
“嗯,它们可能会安然脱险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啰。”我说时,又举目眺望远处的河岸,现在连车影也没有了。
“我是因为炮火,才不得不离开的。而它们,在炮火中怎么办呢?”
“你有没有打开鸽子笼?”我问。
“打开了。”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对,对,它们会飞的。……但另外的牲畜呢?唉,最好还是不去想它们吧。”他说。
“要是你已经歇得差不多了的话,应该走了。”我劝着他,“站起来,走走试试吧!”
“谢谢,”他边说边挣扎着站起来,但身子一个摇晃,朝后一仰,又跌倒在尘土中了。
“我一直在照管那些家畜,”这时,他说话的声音单调、刻板,也不是在对我说,“我一直就是照管家畜的。”
此时此刻,我对他已经无能为力了。那是复活节后的星期天,法西斯军队正朝埃布罗推进。阴霾的天空中,云幕低垂,一片灰暗,连敌人的飞机也无法上天。
猫儿会照管自己,飞机没有上天,这就是那个老人能碰上的全部好运了。
1.文章第2段,第3段两次写老人“坐”在桥畔,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我” 问老人从哪里来时老人布满愁容的脸上露出的“一丝笑容”。
答:__________
3.小说通过“我”这个侦察兵与桥畔老人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请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答:__________
4.小说主要写战争中受害的一个老人,却从“桥”切入,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的理由。
答: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凸显老人筋疲力尽、无法迈步、寸寸难行,同时与人们摇摇晃晃相映衬,以显示人们在战争处境中的艰难。
2.这“一丝笑容”反映了老人内心对故乡的深深的牵挂之情。这“一丝笑容”实际上也道出了千千万万战时的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3.①通过“我”这个侦察兵与桥畔的老人的谈话来展开情节,显得很客观,很冷静,很简约。②通过“我”这个侦察兵与桥畔的老人的谈话来展开情节,可以逐步揭示老人的内心世界,以显示战争对人类的罪恶。
4.①桥是连接战争和家园的桥。老人在战争里,已经无路可走,那桥是他的命运之桥。因为桥连接他的过去和现在、和平与战争。②这是 “以小见大”的小说笔法,用微小展示宏大。战争是一个大主题,作者选择了桥,选择了人们这个必经之地,最能敏感地体现战地的混乱。老人的处境又与战争联系起来,更能衬托出战争的残酷。(言之有理即可)
(作者:朱晓波,江苏张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