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对血管缝合器临床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后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AG)和或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并采用徒
【机 构】
: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Department of Cardiology,Bergmannsheil Universitaets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对血管缝合器临床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后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AG)和或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并采用徒手压迫或血管缝合止血的成功率、失败率以及血管并发症等。CAG组仅接受常规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而PCI组接受强化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包括术前使用噻氯匹定或氯吡格雷,术中使用肝素。结果共完成股动脉血管缝合218例,其中CAG组120例,PCI组98例,血管缝合成功率分别高达91.7%和90.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徒手压迫的成功率(P<0.05),而且分别有8.3%和9.2%的失败率,但其血管并发症仅见小血肿伴股动脉感染,发生率仅为1%,甚至低于徒手压迫;而且血管缝合不受是否已用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的制约,可以在CAG和或PCI术后即刻拔鞘,止血方法简便,而且省时省力,患者也易于接受。结论常规或强化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后应用血管缝合器即刻止血有效而安全,其血管并发症与徒手压迫相似甚至更低。
其他文献
不应该仅仅把大学生划为“高风险人群”对他们进行干预,同时也应该让这些年轻人在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等问题上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目的探讨混合式(B-Learning)教学模式在烧伤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校2010级本科临床学生234名,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117名和对照组117名,实验组采用B-Learning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基础理论成绩(75.39±12.04)分,优于对照组的(68.27±12.38)分,实验组临床技能成绩(76.42±11.89)分,优于
目的:了解2011年乌鲁木齐地区腹泻患儿腺病毒(AdV)的感染情况,分析该地区AdV的基因亚型,进行AdV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5岁
目的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β-微管蛋白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标本(观察组),取健康人血液标本30例(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APP和β-微管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不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APP(168.78±13.64)μg/L,β-微管蛋白(124.64±27.08)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
目的研究肠外营养联合化疗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化疗期间未给予特殊处理,观察组在入院后根据胃肠功能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统计4个疗程后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serum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转铁蛋白(thansferrin,TF),免疫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浆中Chemerin的含量,以探讨其在HDC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判断是否可作为HDCP一个新的预测标志物。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
目的分析住院低蛋白血症患者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制定人血白蛋白用药评价标准,调查住院低蛋白血症患者性别、年龄、就诊科室、临床诊断,使用人血白蛋白的种类、给药途径、剂量、疗程、用药目的等情况。结果该院住院低蛋白血症患者人血白蛋白使用率为53.1%,使用例次最多的为20%人血白蛋白(89例),使用最多的科室为呼吸科(70例);人血白蛋白在低蛋白血症患者使用中存在诊断与使用指征不吻合情况(1
目的探讨创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低流量给氧治疗;观察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血气水平变化、一秒用力呼气量(FEV 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及插管率、平均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