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而且能让他们接触到更多优秀作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朗读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得到学校、教师的重视,竭力提高朗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本文针对小学低段朗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现状;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中低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世间万物都有着一颗好奇的心,在这个阶段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与能力是最佳的,能够让其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在各种各样优秀作品的熏陶下成长,从而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朗读、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从中领悟出道理,并能学到知识,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的营造出朗读的氛圍。朗读是一门艺术性的语言,要掌握其中的技巧,才能准确的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小学中低段朗读教学的现状
(一)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对于朗读的重视程度仍然没有提高,认为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没有必要浪费课堂时间来开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显然就是,教师没有意识到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没有发现其带给学生的好处,导致学生错过了培养良好朗读、阅读习惯的黄金期。学生得不到科学的指导,在朗读的过程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产生堆积,让学生对其失去的期待值。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也没有意识到朗读的作用之处,几乎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严重缺乏了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即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朗读环节,但是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是十分差强人意的,所以说重视程度决定了其质量问题。
(二)朗读的范围过于狭窄
一般的语文教学课堂都是只有四十分钟左右,教师不会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朗读上,也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对课外文章进行朗读,导致了朗读的范围被局限于教材之中。朗读教学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形式化,遇到大段的文字就让学生集体朗读,不对内容进行筛选,让学生接受的朗读内容变得复杂化,其根本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在枯燥乏味的教学中,学生逐渐的对朗读失去了激情,他们渴望教师能带领自己朗读更多著名的作品。就算有通过“点名”来展示朗读课文的机会,教师也是选择把它留给了成绩较好的学生,致使班级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一般的学生接受朗读的范围变得少之又少,视野得不到开阔,语文知识长进的程度十分微小。
二、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
大声朗读能够让学生充分地释放能量,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大声朗读可以让性格内向、说话小声的同学变得敢于出声,跟随集体大声朗读,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因此,教师更加重视朗读教学的开展,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朗读。首先,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好“课前三分读”这段时间,让学生有目的性的朗读,可以选择读一些生字词、小短文、古诗等。其次,要合理安排好课堂中的朗读时间,在学习新文章时,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朗读中找到与作者共鸣的地方,去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积极响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最后一点就是要抓好课下朗读的机会,比如:开展朗读比赛、亲子朗读活动、演讲比赛等,营造一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爱上朗读,并在其中体验到乐趣、成功。
(二)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
朗读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如何才能富有感情的朗读一篇优美的文章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朗读所要掌握的技巧性问题。首先,学生要根据所读的内容来调控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语调的运用要自然,不要故作姿态、油腔滑调。朗读技巧具体地说它包括停连、重音、语调、节奏、语速等,常用的停连技巧有以下几种:第一、扬停强收,用于表达雄壮、自豪、坚定的相关文章。第二、落停缓收,适用于情景交融的文章,突出意味深长的效果。第三、停后紧连,用来表达此时此刻紧张情势、急遽变化的情形。重音有三种类型:语法重音、情感重音和逻辑重音。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九课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用的就是情感重音,其中第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重音部分就是“独”与“异”,通过重读音来表达作者孤独一人身在他乡的惆怅之情。语调是指一句话中能够表达说话人感情和态度的声音形式,通过快慢、高低、长短、强弱、虚实等各种声音形式来表现。朗读中的节奏是十分关键的,主要有要轻快型、低沉型、凝重型、舒缓型、紧张型、高亢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的内容进行选取,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三)健全有效的朗读评价体系
学生通过自我评判在朗读的过程中选用了某个技巧后,教师需要对此进行评价,对好的地方进行表扬,把存在错误的地方指出来,并对学生给予解决的方法。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驱使其向前进步。如果教师只是形式上的开展朗读教学,而没有从根本上来发挥它的价值,那大可不必开展这一个环节来浪费课堂时间。评价的方式有很多,但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对于小学中低段的学生来说,应该采用鼓励为主的评价体系,让他们在鼓励中改变自我、成长自我。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中低段开展朗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增强语感。众所周知,朗读是具备技巧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好学生朗读的时间,加强技巧的训练,健全有效的朗读评价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瑶.再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2019:1.
[2]徐雯.基于“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8,27:12-14.
[3]何世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12:56.
关键词: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现状;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中低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世间万物都有着一颗好奇的心,在这个阶段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与能力是最佳的,能够让其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在各种各样优秀作品的熏陶下成长,从而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朗读、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从中领悟出道理,并能学到知识,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的营造出朗读的氛圍。朗读是一门艺术性的语言,要掌握其中的技巧,才能准确的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小学中低段朗读教学的现状
(一)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对于朗读的重视程度仍然没有提高,认为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没有必要浪费课堂时间来开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显然就是,教师没有意识到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没有发现其带给学生的好处,导致学生错过了培养良好朗读、阅读习惯的黄金期。学生得不到科学的指导,在朗读的过程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产生堆积,让学生对其失去的期待值。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也没有意识到朗读的作用之处,几乎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严重缺乏了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即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朗读环节,但是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是十分差强人意的,所以说重视程度决定了其质量问题。
(二)朗读的范围过于狭窄
一般的语文教学课堂都是只有四十分钟左右,教师不会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朗读上,也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对课外文章进行朗读,导致了朗读的范围被局限于教材之中。朗读教学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形式化,遇到大段的文字就让学生集体朗读,不对内容进行筛选,让学生接受的朗读内容变得复杂化,其根本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在枯燥乏味的教学中,学生逐渐的对朗读失去了激情,他们渴望教师能带领自己朗读更多著名的作品。就算有通过“点名”来展示朗读课文的机会,教师也是选择把它留给了成绩较好的学生,致使班级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一般的学生接受朗读的范围变得少之又少,视野得不到开阔,语文知识长进的程度十分微小。
二、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
大声朗读能够让学生充分地释放能量,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大声朗读可以让性格内向、说话小声的同学变得敢于出声,跟随集体大声朗读,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因此,教师更加重视朗读教学的开展,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朗读。首先,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好“课前三分读”这段时间,让学生有目的性的朗读,可以选择读一些生字词、小短文、古诗等。其次,要合理安排好课堂中的朗读时间,在学习新文章时,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朗读中找到与作者共鸣的地方,去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积极响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最后一点就是要抓好课下朗读的机会,比如:开展朗读比赛、亲子朗读活动、演讲比赛等,营造一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爱上朗读,并在其中体验到乐趣、成功。
(二)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
朗读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如何才能富有感情的朗读一篇优美的文章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朗读所要掌握的技巧性问题。首先,学生要根据所读的内容来调控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语调的运用要自然,不要故作姿态、油腔滑调。朗读技巧具体地说它包括停连、重音、语调、节奏、语速等,常用的停连技巧有以下几种:第一、扬停强收,用于表达雄壮、自豪、坚定的相关文章。第二、落停缓收,适用于情景交融的文章,突出意味深长的效果。第三、停后紧连,用来表达此时此刻紧张情势、急遽变化的情形。重音有三种类型:语法重音、情感重音和逻辑重音。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九课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用的就是情感重音,其中第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重音部分就是“独”与“异”,通过重读音来表达作者孤独一人身在他乡的惆怅之情。语调是指一句话中能够表达说话人感情和态度的声音形式,通过快慢、高低、长短、强弱、虚实等各种声音形式来表现。朗读中的节奏是十分关键的,主要有要轻快型、低沉型、凝重型、舒缓型、紧张型、高亢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的内容进行选取,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三)健全有效的朗读评价体系
学生通过自我评判在朗读的过程中选用了某个技巧后,教师需要对此进行评价,对好的地方进行表扬,把存在错误的地方指出来,并对学生给予解决的方法。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驱使其向前进步。如果教师只是形式上的开展朗读教学,而没有从根本上来发挥它的价值,那大可不必开展这一个环节来浪费课堂时间。评价的方式有很多,但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对于小学中低段的学生来说,应该采用鼓励为主的评价体系,让他们在鼓励中改变自我、成长自我。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中低段开展朗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增强语感。众所周知,朗读是具备技巧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好学生朗读的时间,加强技巧的训练,健全有效的朗读评价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瑶.再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2019:1.
[2]徐雯.基于“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8,27:12-14.
[3]何世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