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乐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
1 在生活实践中写作
传统作文教学存在许多弊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已成为众人的共识。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分数这根指挥棒的淫威下,学生个个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又如何去接触生活,体验生活!
新课程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语文教师消除了应试教育时代留下的一些顾虑。于是一方面,笔者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野游,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实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只有留心观察生活,发现事物的特点,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美的所在,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写出蕴含丰富的文章。
2 创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修改作文,使学生在评议中获得启发,最后再一次自觉修改自己的作文。在这样的学生自由畅谈的氛围中,学生就会通过自评、互评的方法,在选词、用词、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不知不觉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消除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主动参与到评改作文的活动中。学生写完作文后,不是由笔者带到办公室进行逐一修改,到下次作文时再把“成果”返还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把作文本放在班级内设置的作品展示台上,每个学生自找时间在下次写作文之前把所有同学的作品欣赏一遍,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评改的积极性。
3 让学生广泛阅读积累作文素材
给学生一片静心的天地,让学生快乐读书。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
为此,班里成立“小书虫”俱乐部,学生把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成为班内所有学生的公共读物,让学生尽可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专门拿出2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为学生创造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建立诵读课程、名著课程、浏览课程三级阅读课程体系:诵读课程即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名著课程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师进行对话;浏览课程即对时事新闻、报纸杂志、网络的阅读。目前,一股争读书、爱读书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4 让学生体验写作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其途径与方法主要有:1)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2)把好作文录音后放给学生听或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3)办手抄报,刊登好作文向全校发行;4)把优秀作文推荐给报刊,争取发表机会;5)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班里学生的作文时有在省级、市级、县级比赛中获奖。这些做法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现在他们千方百计找素材,争着写,个个都想成为大作家。
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绚丽的浪花,每一位语文工作者应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起来,写出自己的、自然的作文。若能如此,笔者相信写作教学肯定能发生质的飞跃,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地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实用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东北联合小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乐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
1 在生活实践中写作
传统作文教学存在许多弊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已成为众人的共识。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分数这根指挥棒的淫威下,学生个个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又如何去接触生活,体验生活!
新课程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语文教师消除了应试教育时代留下的一些顾虑。于是一方面,笔者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野游,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实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只有留心观察生活,发现事物的特点,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美的所在,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写出蕴含丰富的文章。
2 创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修改作文,使学生在评议中获得启发,最后再一次自觉修改自己的作文。在这样的学生自由畅谈的氛围中,学生就会通过自评、互评的方法,在选词、用词、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不知不觉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消除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主动参与到评改作文的活动中。学生写完作文后,不是由笔者带到办公室进行逐一修改,到下次作文时再把“成果”返还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把作文本放在班级内设置的作品展示台上,每个学生自找时间在下次写作文之前把所有同学的作品欣赏一遍,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评改的积极性。
3 让学生广泛阅读积累作文素材
给学生一片静心的天地,让学生快乐读书。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
为此,班里成立“小书虫”俱乐部,学生把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成为班内所有学生的公共读物,让学生尽可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专门拿出2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为学生创造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建立诵读课程、名著课程、浏览课程三级阅读课程体系:诵读课程即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名著课程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师进行对话;浏览课程即对时事新闻、报纸杂志、网络的阅读。目前,一股争读书、爱读书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4 让学生体验写作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其途径与方法主要有:1)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2)把好作文录音后放给学生听或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3)办手抄报,刊登好作文向全校发行;4)把优秀作文推荐给报刊,争取发表机会;5)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班里学生的作文时有在省级、市级、县级比赛中获奖。这些做法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现在他们千方百计找素材,争着写,个个都想成为大作家。
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绚丽的浪花,每一位语文工作者应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起来,写出自己的、自然的作文。若能如此,笔者相信写作教学肯定能发生质的飞跃,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地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实用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东北联合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