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及《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分析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悲怆》第三乐章是幻想的,自由的,敏感的快板回旋奏鸣曲式,c小调,2/2拍子。它由四部分组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及尾声组成。各乐章的主题很相似,音调庄重严谨,情绪激动,感情高尚,蓬勃而优美的旋律,宽广的节奏,离调的和声,动力性的乐思,使《悲怆》音乐具有蓬勃的气势和力量。罗曼-罗兰称赞:《悲怆》第三乐章是泼辣的回旋,激情重新抬头,音乐中的光明与黑暗之对照,似乎象征着悲苦与欢乐的交替。
  【关键词】贝多芬;浪漫主义时期;悲怆;黑暗势力;回旋曲
   一、贝多芬生活背景
   贝多芬生于一个世袭的音乐家庭,父亲为了把儿子培养成第二个莫扎特,父亲对贝多芬的训练近乎残忍,虽然贝多芬也举行过公开演奏,但却未能象莫扎特那样一鸣惊人。贝多芬在十二岁时遇上了一位精通艺术而又思想先进的老师--聂耶费。他引导贝多芬进入了古典音乐的殿堂。巴赫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力量、富有表现力的音调与严格的结构,亨德尔的音乐风格、肯定生活的世界观、宏伟的结构与音响效果等,这些都为贝多芬所接受并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发扬和更加充分的表现。
   1792年,贝多芬赴维也纳,拜海顿、莫扎特为师,进步很快,从而确定了他作曲家的地位。在为实现自己的追求与理想而斗争时,贝多芬遭到了可怕的考验--耳聋,这对于一个二十八岁的音乐家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他甚至想到了自杀。然而凭着对生活、对艺术坚定的热爱,他打消了轻生的念头。在这个时期,他完成了第二交响曲,又开始了第三交响曲的构思。此后的十年中(1803年-1813年),尽管耳聋病情不断加剧,可是贝多芬却沿着他在创作上开拓的新路,进入创作的成熟和全盛时期,以其全部热情创作出大量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贝多芬不仅在音乐上不倦地充实自己,同时还醉心于古代神话、文学,并研究了席勒、歌德的诗歌和莎士比亚、莱辛、莫里哀等人的作品,他也热衷于哲学,曾入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贝多芬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音樂家,除了他的天才和不屈不挠的刻苦学习精神外,与他那广泛而渊博的文学、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
   二、《悲怆》创作背景
   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这是达到了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曰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本曲的演奏技巧并不太难,因此被演奏的机会也非常之多,更是许多钢琴初学者爱不释手的曲目。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奏鸣曲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关于“悲怆”这个词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性生活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看“悲怆”的谱子时,发现谱子的开始处只记着Grave--重板,音乐中更多的是英雄气概而非“悲怆”。二十八、九岁的贝多芬,正值青春年华,事业蒸蒸曰上,为什么要写上这么一个标题呢?罗曼·罗兰在他著名的《贝多芬传》中回答了我的疑问:“然而痛苦已在叩门;它一朝住在他的身上之后就永远不再退隐。1796年至1800年间,耳聋已开始他的酷刑。”1801年,贝多芬在给韦该勒的信上写道:“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两年以来我躲避着一切交际,因为我不可能与人说话:我聋了。要是我干着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可怕的遭遇啊。我的敌人们又将怎么说,他们的数目又是相当可观!在戏院里,我得坐在贴近乐队的地方,才能懂得演员的说话。人家柔和地说话时,我勉强听到一些,人家高声叫喊时,我简直痛苦难忍,我时常诅咒我的生命。普卢塔克教我学习隐忍。我却愿和我的命运挑战,只要可能,但有些时候,我竟是上帝最可怜的造物。隐忍!多伤心的避难所!然而这是我唯一的出路。”“悲怆”奏鸣曲本身和这封信,揭示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题目《悲怆》,隐藏着生命的磨难,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但音乐的本体,更多的是对不幸遭遇的“隐忍”,对命运的“挑战”和抗争,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定。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可以说是完美的音乐典范----它是日记式的生活状态的反映,而贝多芬在他的音乐声中告诉我们,他已超越了现实,摆脱了尘世的困苦,在精神上他是胜利者。有人曾将这首奏鸣曲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比较,指出在这两部作品中,存在着共同的“青春的哀伤感”。
   三、《悲怆》创作意义
   《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早期创作的作品,构思雄伟,悲壮激昂。表现了沉重的压迫下痛苦的叹惜与呻吟,反映了挑战命运、搏击黑暗势力的决心,宣告了光明战胜黑暗的胜利,充满斗争的力量和热烈的追求,是反抗残酷命运与黑暗势力、追求美好理想和幸福人生的雄伟篇章。《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在这一时期创作中的光辉顶点,标志着其奏呜曲逐渐向浪漫风格迈进,打破了古典奏鸣曲墨守成规的章法。这首奏鳴曲中呈现的苍劲有力、绵密紧凑的表现手法,富有情诗般独特的魅力,洋溢着幻想的诗情。
   通过对这首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的分析与了解,我认为这种悲壮、沉重、阴暗、激情、反抗的情绪体现的是极其生动的,它实质上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第一次有机的使用回旋曲式,并具有与戏剧性相结合的终曲的特点,充满了浓郁的歌唱特色,犹如流行音乐一般。
   四、总结
   在《悲怆》奏鸣曲这一乐章中,忧郁的情绪一直保持到曲终,快乐的情绪始终没有占据上风。贝多芬在这里治疗了内心的创伤,似乎在寻找摆脱生活暴风雨的避难所。贝多芬使这个乐章无论在音调、织体的气氛和写法上都带有与第一乐章相同的性质,充满了戏剧性的矛盾和悲壮的情绪,但并没有正面回答和解决第一乐章所呈示的矛盾,整个音乐那种排山倒海的热情是显而易见的。演奏者应把握住整曲多变敏感幻想的情绪,把贝多芬此时虽悲怆却怀着希望,痛苦却不失斗志的情感在第三乐章里诠释出来。
   《悲怆》奏鸣曲虽然表现的是贝多芬在激烈的变革时代的感受、不幸遭遇中的体验。实际上却反映了当时作者的资产阶级理想和信念,一代变革者的追求和探索,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我们也应保持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时刻保持旺盛的精力,为我们拥有精彩的人生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莱昂·路易斯,叶柳.《贝多芬奏鸣曲再探》[J].钢琴艺术,2011年08期.
  [2]周丽.《论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3]黄洁.《浅论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文指导是一个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通过下列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内在潜质,为学生搭建快乐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逐步提高作文水平:一、游戏激趣,快乐入门;二、借助范文,读写结合;三、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四、体验成功,分享快乐。  【关键词】搭建;学生;快乐写作;桥梁   我国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
期刊
【摘 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面临的困境: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师工作负担重,责任心不强;办学条件差等原因。提出了农村小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农村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加强对农村小学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也势必会有所改进。因此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积极更新观念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新课标理念下开展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以此提出了一些提升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以应对新时代的教育变化。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美术;课堂教学   高中美术教学是
期刊
【摘 要】父母的离异给子女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经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村小学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逐渐凸显为自卑、孤僻、怯懦和粗暴等特征,对凸显出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农村小学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遏制这些心理问题发展漫延。  【关键词】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子女是指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正常家庭环
期刊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写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是,很多学生都怕写作,这就要求我们农村英语教师要针对教材和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对语言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写作;语言表达   一、英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能力和品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   首先,教师要具有高尚的师德,热爱教育事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像春风随风潜入夜,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价值多元化快速发展,由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屡屡发生。面对新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旧药难治新症”等困境。从人际互动角度,尤其是师生人际互动角度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幾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互动;教育   一、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社会关注度大,但解决问题的理论缺乏系统创新和有效评估。从古至今
期刊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从在我国第一次提出这一概念至今已有十五年左右的时间了。这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以实践为学习背景,以问题研究为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开放性的思维模式,在探索研究中使学生增进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应用做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  
期刊
【摘 要】情境教学盛行的新课程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课堂铺垫?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本文着重通过教学实例探讨了铺垫在新时代的必要性与具体的操作策略,并对教学中的铺垫进行了意义上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铺垫;迁移;知识生长点   课程改革多年,数学教学的很多理念得到了较好落实,但在欣喜之余,我们不无遗憾地地看到部分教师由于过份追求形式上的“新理念”而以“新旧”论“好坏”的现象,比如认为
期刊
【摘 要】小学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语文教学则是小学教育阶段核心内容,更是必考科目,在小学生人文精神、文学素养、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基本停留在传统单一教育模式中,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想要转变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应构建新型教育模式,弥补传统教学缺陷,进行模式改革创新。本文将针对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期刊
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的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中职学生具有个性解放、争强好胜、虚荣心强、偏执和叛逆等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必须切入中职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   一、中职语文教学问题设计现状   (一)教学问题设计没有考虑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提问分层性不够,针对性不强,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