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鸟类通常把窝搭在树上,可是在世界上却有一个民族同鸟一样,将房子搭建在树木上,这就是热带土族科罗瓦伊人。科罗瓦伊人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伊里安查亚省,位于新几内亚岛的西部,是一个沼泽密布的热带原始雨林地区。科罗瓦伊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眉脊隆起、鼻翼宽阔、嘴唇较厚,是巴布亚人的一个部落。他们生活在一种高大的棕榈科树木上,这种名叫“西谷椰子”的树,高达30~40米。它与科罗瓦伊人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因此被科罗瓦伊人称之为“生命树”。
科罗瓦伊人的房屋建在西谷椰子树的顶部。人们用藤条将屋架和地板固定在4根树干上,然后用树皮来加固墙壁、地板和隔板,并将折叠起来的西谷椰子树树叶固定在屋架上面作屋顶。于是,一个面积约20平方米的房子便建成了。房子再用隔板隔成不同的房间,男人和女人分别睡在不同的房间里,房屋里安放着泥制的炉灶,树枝在其中长年不熄地燃烧着。在房子与地面之间,科罗瓦伊人安装了一个梯子。它既是居住者上下的通道,又有防范外类侵入预警的作用:当有人登梯上屋时,梯子便颤抖,连带整个房屋也会颤抖起来,住在房屋内的人便可以猜测出是朋友光顾还是危险降临。铺在地板上的厚厚的西谷椰子树树叶便是科罗瓦伊人的床,躺在上面睡觉可以避免虱、蚤、臭虫等小虫叮咬的烦恼。另外,屋子里面挂满了装饰品:鸽子羽毛、野猪的颌骨、蛇和鱼的骨架等等。
科罗瓦伊人的饮食也主要来自于西谷椰子树,树的汁液可直接饮用,用树干的髓质制成的面粉可以做成各种科罗瓦伊人喜爱的食品。制作食品一般都由妇女承担。她们身背小孩,用木棒将西谷椰子的树干髓质捣成暗黄色的粉末。这种粉末富含淀粉,但缺乏蛋白质。科罗瓦伊人蛋白质的摄取主要依靠生长在西谷椰子树上的西谷椰虫。每到一年一度的西谷椰虫涌现的时节,科罗瓦伊人的节日便到了。人们用西谷椰子树叶将西谷椰虫包起来放进嘴里,就像吃三明治那样大嚼大咬起来。在这样的节日里,西谷椰虫给科罗瓦伊人补充了大量的蛋白质。
科罗瓦伊人平时赤身露体不穿衣服,只有在接待氏族客人时,全部落的男人才聚集在一起,个个手持黑桂木制成的弓箭,身穿平日不穿的“礼服”——几圈作腰带缠绕在腰间的白藤和一块用来遮挡下部的西谷椰子树树叶。此外,科罗瓦伊人还用西谷椰子树制作各种工具,用西谷椰子树的棘刺制作装饰品。
科罗瓦伊人极少与外界交往,因为他们非常好战,所以曾被怀疑为残忍的食人肉者。1978年,两名荷兰加尔文派传教士第一次与科罗瓦伊人接触,他们用了13年的时间向科罗瓦伊人传教,但终未能让不懂印度语的科罗瓦伊人皈依基督教。这两名传教士在那儿创造的惟一奇迹是:建立了一个村庄,内有一座教堂、一所学校和一个诊疗所。但当这两名传教士离开后,科罗瓦伊人又返回他们原先那种以西谷椰子树为家的生活中去了。
科罗瓦伊人的房屋建在西谷椰子树的顶部。人们用藤条将屋架和地板固定在4根树干上,然后用树皮来加固墙壁、地板和隔板,并将折叠起来的西谷椰子树树叶固定在屋架上面作屋顶。于是,一个面积约20平方米的房子便建成了。房子再用隔板隔成不同的房间,男人和女人分别睡在不同的房间里,房屋里安放着泥制的炉灶,树枝在其中长年不熄地燃烧着。在房子与地面之间,科罗瓦伊人安装了一个梯子。它既是居住者上下的通道,又有防范外类侵入预警的作用:当有人登梯上屋时,梯子便颤抖,连带整个房屋也会颤抖起来,住在房屋内的人便可以猜测出是朋友光顾还是危险降临。铺在地板上的厚厚的西谷椰子树树叶便是科罗瓦伊人的床,躺在上面睡觉可以避免虱、蚤、臭虫等小虫叮咬的烦恼。另外,屋子里面挂满了装饰品:鸽子羽毛、野猪的颌骨、蛇和鱼的骨架等等。
科罗瓦伊人的饮食也主要来自于西谷椰子树,树的汁液可直接饮用,用树干的髓质制成的面粉可以做成各种科罗瓦伊人喜爱的食品。制作食品一般都由妇女承担。她们身背小孩,用木棒将西谷椰子的树干髓质捣成暗黄色的粉末。这种粉末富含淀粉,但缺乏蛋白质。科罗瓦伊人蛋白质的摄取主要依靠生长在西谷椰子树上的西谷椰虫。每到一年一度的西谷椰虫涌现的时节,科罗瓦伊人的节日便到了。人们用西谷椰子树叶将西谷椰虫包起来放进嘴里,就像吃三明治那样大嚼大咬起来。在这样的节日里,西谷椰虫给科罗瓦伊人补充了大量的蛋白质。
科罗瓦伊人平时赤身露体不穿衣服,只有在接待氏族客人时,全部落的男人才聚集在一起,个个手持黑桂木制成的弓箭,身穿平日不穿的“礼服”——几圈作腰带缠绕在腰间的白藤和一块用来遮挡下部的西谷椰子树树叶。此外,科罗瓦伊人还用西谷椰子树制作各种工具,用西谷椰子树的棘刺制作装饰品。
科罗瓦伊人极少与外界交往,因为他们非常好战,所以曾被怀疑为残忍的食人肉者。1978年,两名荷兰加尔文派传教士第一次与科罗瓦伊人接触,他们用了13年的时间向科罗瓦伊人传教,但终未能让不懂印度语的科罗瓦伊人皈依基督教。这两名传教士在那儿创造的惟一奇迹是:建立了一个村庄,内有一座教堂、一所学校和一个诊疗所。但当这两名传教士离开后,科罗瓦伊人又返回他们原先那种以西谷椰子树为家的生活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