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路上的中国娜拉,走后怎样?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634606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卜生笔下,《玩偶之家》中,曾经对丈夫唯命是从、对家庭任劳任怨、对子女尽职尽责的娜拉,在与丈夫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不求回报的付出在丈夫眼里却一文不值。她觉醒到,自己曾经在父亲面前是个“泥娃娃孩子”,结婚后又变成了丈夫的“泥娃娃妻子”,从头到尾她始终是个玩偶,只是从父亲手里换到丈夫手里而已,不论在谁手里,她永远都逃脱不了被支配和摆布的命运,因而她选择了出走,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她也从一个美丽、活泼、无忧无虑的家庭主妇形象,最后变为一个头脑清醒、向往独立、追求自由和平等,愿为真理而奋斗的性情高尚的女性形象。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像娜拉这样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女性,注定是悲剧的结尾。
  长期以来,中国的女性受制于父权文化的制衡,男权社会中,女性往往依附于男性而生存,没有独立的地位。新文化运动时期,五四文化浪潮让一部分女性看到了争取独立自由的曙光。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为女性“走出去”提供了绝佳的机遇,那么,改革开放路上,走出来的中国娜拉们是否也会如《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一样,离开家庭之后就只能走向命运的深渊呢?通过《电影》照相师,人们可以一窥其径。
  一、《照相师》中的中国娜拉
  电影《照相师》通过祖孙三代的传承故事,展现了深圳从一个偏居一隅的小渔村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跨越式的发展,映射了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的探索发展之路。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年,沧桑巨变。如今,如毛竹厚积薄发式矗立的城市高楼、如枝蔓层叠般延伸的城市轨道,它们无不宣告着深圳这座城市的现代与发达。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了万丈高楼,吹暖了绿树红花,也吹醒了中国的娜拉们。
  影片故事始于蔡安国寻因深夜逃港而下落不明的母亲曾宝莲,曾宝莲受制于认真却老派古板的丈夫蔡祥仁的权威、困苦于眼前生活柴米油盐匮乏的无止境,当传入耳中的繁荣撩动她的心弦时,她选择了逃港出走。抛开当时对国家政策的“背叛”来说,她是勇敢无畏的,她的出走,是对于家庭权威和生活压迫的出走,她正代表着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上第一代娜拉们,敢于改变,勇于尝试,不再是传统观念中屋檐之下、一室之内所谓的贤妻良母。但改变总是伴随着牺牲,在出走的路途上,曾宝莲也代表着牺牲的那一群人,而其中幸运地通过出走通道的人便向着新一代的娜拉陈文娟走去。
  陈文娟出生在革命老区红色家庭,家境不好,读书不多但立志改变命运。她年轻时只身一人在中英街倒卖港货,与蔡安国相遇并一拍即合生下了儿子蔡正雄。陈文娟的成长之路就是一条出走之路,从离开家乡、投机倒货、自由恋爱甚至未婚先孕,她都是在与传统女性的定位相决裂,她见证了深圳股市的跌宕起伏,也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她在深圳改革开放中敏锐地探索到了商机,毅然投入股票市场,却因赌性太重,在股市崩塌中血本无归,这也直接导致她和蔡安国的离婚。但离婚后的陈文娟并没有堕落,反而凭借自己天赋和拼搏让自己的股票事业风生水起。可以说在事业上,她是极其成功的,她凭借自身的努力证明了女性也能走出家庭的屋檐,在社会上拥有一席之地;但在婚姻家庭上,只能说不是那么的完美,残缺的婚姻、儿子的反叛不理解成为她人生的一个遗憾。对于这遗憾,影片在结尾为人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愿景。
  二、中国娜拉走向何处?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少有破镜重圆的情况。陈文娟事业上的风生水起与婚姻家庭上的支离破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落差实际揭示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女性拥有了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女性可以走出家庭婚姻的桎梏,可以和男性一样承当社会角色,获得独立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但是,在走出来的这条路上,女性仍然无法避免在家庭和事业中徘徊,在两难的选择之中面临艰辛的处境。女性可以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看似获得了更多的权益,但实质上承受得更多,一方面要面对走出社会中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因性别特点也无法避免地受制于生儿育女的责任。来自社会和家庭双重的的压力如奔涌的浪潮向女性袭来。时下,女性就业问题、产假问题等不断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也正体现了社会对女性出走家庭和坚守家庭之间矛盾的关注。
  五四时期,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揭示了娜拉的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春风下,中国娜拉们进一步萌发了觉醒的意识,也拥有了更好的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条件,她们没有堕落,正如陈文娟年轻时勇敢地独自离开原生家庭,结婚后离开丈夫打拼自己的事业,虽然经历亚洲金融风暴但仍然能顽强不倒,东山再起。她们也没有回来,曾宝莲虽然牺牲在那片海里,但只是不幸地没有渡过那片海,她那觉醒和追求经济独立的心早已乘风破浪。春风化雨,滋润万物,改革开放路上在风险中前行的中国娜拉们,走后不再是堕落或回去,而会穿过荆棘走向广阔的世界。
  现当代女性依然在路上,虽然传统旧俗社会观念无法被根除、现实中家庭与社会事业难以调和与兼顾,但是新时代的中国娜拉们需要且必须出走,因为走出去才能看到蔚蓝星宇、浩瀚星辰,一居之内终究只能成为井底之蛙。选择离开家庭需要勇气,前行在出走路上则需要坚定的毅力,出走之路绝不是一条容易的路,追求事业、追求经济独立也需要像勇士一样披荆斩棘,路上还会半路杀出来自家庭的拦路虎,甚至自己也会在前行的路上摇摆不定。因此,出走之时就首先要在心中建造一座悬崖,要有不惧万丈深渊的勇气与豪迈。同时,也应看到荆棘之中也有繁花似锦,暗香浮动。
  三、结语
  影片《照相师》的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样滚烫的人生。”这是影片中三代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各自在人生路上奋斗的写照,也是当时的中国在改革开放探索中謀求发展的呐喊,我想,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新时代背景下选择“走出去”的中国娜拉们的心声。中国娜拉们,拥有了更开放的社会平台和社会条件,走向何处并不是最重要的,选择走出去,真正走在路上的过程才是最值得思考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我故乡的老屋是一座木屋,最初建于1964年的冬天,后来又在1974年扩建过。算起来,老屋已经在风雨中经历了近六十个春秋了。带着岁月的沧桑,老屋的瓦片由原来的靛蓝色变成了青黑色。以前光滑圆亮的檐柱,外表已经有了腐化的痕迹,变得黯然失色、粗糙不平。正堂两边的大装木板和前面照壁上的木板都已发黄变脆,看上去好像有一层细细的木屑要掉下来。老屋就像一位老人,脸色逐渐变得枯黄,额头和眼角都布满了皱纹。我知道,老
期刊
叶广芩是当代陕西文坛有一定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三秦厚土的滋养使她的文学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魅力。最值得称道的是,她以陕西秦岭的动物植物、山势地貌为创作素材,写出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动物题材小说以及一些关涉秦岭生态面貌的纪实性文学作品,以崭新的视角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尊重生命的生态意识。本文从叶广芩秦岭文化作品中的生态观、中国传统文化及家族环境的浸染、巍巍秦岭的直接熏陶等几个方面,探源叶广芩秦岭文化
期刊
平儿,“平”又“不平”。“平”在她不卑不亢,不温不火;“平”在她进退有度,周全妥帖。“不平”在她色才德兼备,真善美并存;“不平”在她命运不平顺,其命薄“比黛玉尤胜”。作为一个没有判词的丫头,作者曹雪芹仍用大量的情节来描写她,被四次写入回目,可见作者对她的喜爱。有关他的行事、品格贯穿于小说始终,显出一个完整的形象,可见平儿是作者有意突出的一個特殊人物。虽没有判词,但曹雪芹还是给了平儿一个字:“俏”。
期刊
余华并不是一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以精致见长。笔锋刚劲有力,独树一帜的语言系统构造出一系列荒诞、怪异、隐秘的文本。余华的作品中“父亲”的形象屡屡可见,他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全面地塑造出各种“父亲”形象,如荒诞无耻的“父亲”、丑恶异化的“父亲”、苦难艰辛的“父亲”、正直无私的“父亲”、善良温存的“父亲”,尽管每一部作品中“父亲”的道路迥异,但最终都走向了一个结局。  余华作为先锋派小说的领军人物,
期刊
《八骏图》是沈从文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一个内涵丰富、具有独特性的文本。在浅层次上,《八骏图》可以看作是作家对“都市—乡村”对立景观的建构,而其更深的意蕴则体现在潜藏于文本中的作家个人的隐秘心理、价值追求以及技法尝试等方面,人们从中可以窥见沈从文创作成熟阶段较为复杂的创作动机。  发表于1935年的《八骏图》是沈从文都市题材小说的代表作。通常认为,小说是通过对包括主人公达士先生在内的八位教授的状貌
期刊
作为先锋作家登上文坛的苏童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转型,在“红粉”系列小说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作为男性作家的苏童,他塑造的女性形象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喜欢以女性形象结构小说,比如《妻妾成群》中的颂莲,《红粉》中的小萼,也许是因为女性更令人关注,也许我觉得女性身上凝聚着更多的小说因素。”苏童擅长写女性,被誉为表现女性的“圣手”。本文探讨的是他小说中书写的女性形象,
期刊
《失掉的好地狱》以梦境的方式表现了“人类”比“魔鬼”更可怕的主题,是一篇带有预言性质的散文诗,其中的各种意象隐晦地象征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派别。这些意象之间的转换也渗透着鲁迅的历史哲思和他对人民大众“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大悲悯、大同情。  《失掉的好地狱》是鲁迅《野草》中比较难理解的篇目之一。由于这篇散文诗用了许多比较隐晦的意象对当时的黑暗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理性的预测,所以要理解这篇散文诗
期刊
人生,其实是一次单程的旅行。在这次旅行中,或许遇到风遇到雨,也有可能跌倒,头破血流,甚至心灰意冷。而漫过低谷,走向阳光的日子里,折射的光线在清晨光圈里随着时光打转,一份人生向上的美以一种咖啡升腾的味道直逼心肺,让人生旅途中积郁已久的抑郁随着升腾的唯美,慢慢缱绻在诗意的人生中。  诗,是一个人生活阅历和灵魂的独白,是融合一个诗人的视角和人生观的全部写照。诗意的格局在每一行堆积的文字里或隐或现,或明或
期刊
在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中,爱国是一个经久不变的主题,是土家族人对于祖国的自觉认同和热爱,是土家族人为人处世的重要素质和规范,广泛表现在土家族的传统生产生活、征战史、教育、礼仪、道德风俗和文学现象中。其中,流传于贵州省印江县的《辞行歌》便是这样一首反映土家族爱国传统精神的民间叙事诗。  《辞行歌》是一首说唱民歌,主要用于土家族过赶年时诵唱,用以纪念土家族先人保家卫国的光辉业绩。过赶年是土家族的传统习俗,
期刊
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政治意识坚冰逐渐消融,使这一时期身心皆被束缚的女性得以喘息,女性意识获得觉醒和解放,新时期女性文学踏上了新的征程。九十年代女性作家陈染的《私人生活》《与往事干杯》等都极具代表性,她以独特的女性体验和细腻的文笔,对当时的女性写作起了一种先锋引领作用,在当代文坛上大放异彩。陈染在创作中有很多新的开拓,本文从性别角度切入,以同时期男作家创作为参照,对其作品进行分析。  一、向日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