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民族关系问题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讲述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关系,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历史教学中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问题非常重要。如果处理不好,学生不但不能正确理解,反而容易形成错误概念,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影响民族感情。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讲述民族关系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讲述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时要实事求是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其他各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有些民族历史非常悠久,例如,西北的羌族、南方的苗族等,今天满族的祖先是西周的肃慎,蒙古族的祖先是商代的东胡,它们曾经十分强盛,并且建立过政权。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十分强大,隔着长城与秦汉帝国对峙。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则更多,而且不少国家还进入中原地区。宋朝时,契丹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党项族建立的夏,就统治了大半个中国。元明清时期,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管辖的范围更广,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统一了中国,成为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封建王朝。满族建立的清朝,疆域扩大,是当时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从经济上看,少数民族对祖国边疆的开发,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东夷族开发了沿海地区,苗、瑶族开发了长江,珠江和闽江流域,藏族开发了青藏高原,彝族开发了西南地区,东胡族开发了东北地区,匈奴、鲜卑、突厥、蒙古族等先后开发了蒙古地区,回纥及西北各族开发了西北地区,高山族开发了台湾岛。正是边疆各族人民对边疆经济的开发,并与中原地区建立了密切的经济交往,才使多民族国家形成了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经济整体。
  至于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方面,各民族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例如清朝时期,东北各族人民反抗沙俄入侵我国东北,西北各族人民支持清军反击大小和卓兄弟等。到了近代,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事例就更多了。
  当然,各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既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他们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其中人数较多而又发展迅速的民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起的作用大些,例如,汉族不论在政治经济上,还是在思想文化上,都起过巨大的作用,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汉族的发展史。中国这个统一的国家,不是由某一个民族缔造的,而是所有的民族,包括历史上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了的民族共同缔造的。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没有少数民族的历史,就不能被称为中华民族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于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要实事求是地讲述。
  
  二、讲述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要用矛盾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中国历史上,既有各民族友好相处、和平发展的统一时期,也有各民族相互对立、彼此征战的分裂时期;既有汉族建立的政权,也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既有汉族内部的战争,也有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既有外族入侵,也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战斗。历史上,多民族的中国存在着统一和分裂的情况。
  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上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分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便不难看出,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在各民族之间,当矛盾的统一性占主要地位时,彼此就友好相处,互相往来,和平发展,国家就表现为统一状态,例如,秦汉的统一、隋唐的统一、元明清的统一等。当矛盾的斗争性占主要地位时,各民族之间就相互对抗,甚至爆发战争,国家就处于战争或分裂状态,例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南北朝的分裂、五代十国的割据状态等。同时,矛盾双方还可以互相转化,比如宋与西夏、辽、金的战争,双方统治阶级几乎动员了各自一方所有的人力和物力,但在战争之后,各民族之间,特别是各民族人民之间,又出现了和平相处的局面。民族战争固然使各族人民遭遇浩劫,千百万人死于非命,经济文化受到破坏,然而,战争也是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历史上每一次战争之后,总有大批被征服民族的人民被迫迁徙到另一个民族的聚居地,各民族杂居、相互融合。东晋十六国时,民族战争经常发生,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蒙古族、满族如果不入主中原,他们就不会有较多的成分融合到汉族之中、至于战争引起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例子历史上更是屡见不鲜。这在客观上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起了促进作用。
  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仇视、屠杀和战争,只是民族关系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历史上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长期进行着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在与共同的阶级敌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相互支持,共同缔造和发展了多民族的伟大祖国,促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这才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本质和主流。
  
  三、分析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要一分为二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怎样的人才算“民族英雄”呢?汉民族把岳飞、文天祥等人当成本民族的英雄,而女真、蒙古族则认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等才足民族英雄。有的人认为,能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有利于祖国统一的人,才能称为民族英雄。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确定呢?笔者认为,对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应当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具体的分析,既不能绝对的肯定,也不能绝对的否定,更不能带着狭隘的民族情绪下结论,而应一分为二地分析民族英雄,热情颂扬他们的历史功绩,对个别有污点的人物,要注意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比如,在讲述岳飞带领“岳家军”抗金斗争的事迹时,面对学生的观点:岳飞镇压过农民起义,不算民族英雄。应及时指出,抗金斗争是岳飞一生中的主要活动,他从军20年,绝大部分岁月是在抗金前线度过的。还有的学生提出:宋当时已是腐朽的政权,当遭到外族的进攻时,必然灭亡,这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岳飞抗金,阻碍了国家的统一,阻碍了历史向前发展,所以,也不能算民族英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要讲清,金军南下是以屠杀、征服为目的的,金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因此,岳飞抗金是正义的,带有反侵略的性质,他的英勇斗争,阻遏了金军南下的进程,保卫了大江南北的各族人民,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虽然岳飞有忠君思想,曾经镇压过农民起义,但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来看,他镇压农民起义的污点同他在抗金斗争中所建立的功绩相比,显然是功大于过,他仍然不愧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对于那些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帝王将相,也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于他们顺应时代发展、对历史进程起推动作用的活动,应该给予客观充分的肯定。而对于那些阻碍历史发展的反面人物,如秦桧、吴三桂等,要向学生讲清他们的罪恶所在,然后给予谴责,使学生从反面受到教育。
其他文献
中国海外交往和贸易起步很早,但是这种交往和贸易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由开放走向保守、由自由走向封闭。而其中能比较清晰体现这种变化的政策当数“海禁”与“闭关锁国”。
本文阐述了奥林匹克思想更新和奥运会发展的成就,分析了奥运会在发展过程中对奥林匹克思想冲突,以便引起我们的反思,使奥运会朝着奥林匹克思想、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民艺学涉及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文艺学、艺术学、美术考古和工艺美术等相关学科,惟其运用哲学思维、美学思维,把各门学科融会贯通,才能使民艺学研究不致陷于孤立,才能对种种民间艺术事象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追根溯源。通过拟建立一种民艺学学科的哲学、关学视角——“物、心、人”三元事象论研究系统,对“牛郎织女”的事象论解读加以阐释,以期对于民艺学科结构的形成和民艺理论起到补白作用。
电子设备随着电子器件的微型化和集成度、精密度的提高,其对雷电的耐受能力越来越差,随着电子系统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的提高,对输电线路防雷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雷击概率
<正> 居斯塔夫&#183;福楼拜(1821—1880)是十九世纪中叶法国最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重要作品反映了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七一年间暴风骤雨时代的风貌,揭露了丑恶鄙俗的资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re the main cause of today&#39;s climate change.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the world is in an era of new round energy transformation, a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在媒体发展格局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应建立以社会、企业为导向,丰富多样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正> 对哈斯宝的研究,首先是受到材料的限制。迄今为止,我们只知道哈斯宝把百二十回《红楼梦》中的宝玉、黛玉的爱情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部分,用蒙文节译成四十回的另一部作品
“时事进课堂”是对初中思品课的一个基本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中穿插时事要闻,或作为教学素材,或作为试题背景.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后思考与讨论等.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也
近年来,各种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节目铺天盖地而来,收视率居高不下,各种正史、野史、戏说、传奇等,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深得人们喜欢,然而,在学生眼里,历史却是枯燥、乏味、繁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