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想不到的反转

来源 :数学大王·趣味逻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irl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最吸引人的地方,有时候是因为它“难”,“难”到实际情况与表面现象不符,甚至完全相反。正是这样的情况让人不由得想要开动脑筋,一探究竟。
  录取比例引发的争议
  学校新开设了一个艺术社团,同学们纷纷踊跃报名,以致于报名人数远远超出了社团所能容纳的人数。于是,社团采取了选拔录取的方式来控制入社人数。
  选拔结束后,团长葛丽丽拿着名单慌慌张张地来到校长办公室:“校长,不好了,不好了!”
  校长知道葛丽丽平时处事很稳重,诧异地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葛丽丽报告说:“男生说我们的社团选拔本来挺好的,让有特长的同学能更好地学习、发挥,可他们不能容忍社团的性别歧视行为。”
  校长更惊诧了,学校可是公平对待每位学生的,怎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性别歧视?怎么说?”
  葛丽丽继续说道:“某位数学尖子生看了社团的录取名单公示后,说我们社团有性别歧视,女生的录取率是男生的2倍。我们一算,还真是这样。”
  校长虽然不解,但是对这个录取情况更感兴趣了:“哦,还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可是公平、公开、公正地选拔。你把录取情况拿给我看看。”
  葛丽丽将社团录取情况统计表递给校长。
  校长笑着夸奖葛丽丽:“你办事还真是细心,这份表格一目了然!”
  “谢谢校长夸奖!女生的录取率是42%,而男生的录取率仅有21%,这样对男生好像确实不公平。”葛丽丽大着胆子说。
  校长听完后哈哈大笑:“你们啊,都被那位同学带到了一个误区,走进了一个悖论里。”
  葛丽丽听得一头雾水,却又看不出这里有什么不对。
  我看社团确实存在性别歧视,录取的女生明显比男生多。
  别这么轻易下结论,学校对待每位学生都是公平的,哪有什么性别歧视,且听听校长怎么说吧。
  哪支球队实力更强
  校长召集大家开会的消息传开了。听说要解释社团男女生录取比例的问题,那些未被选上的学生,尤其是男生,早早来到操场,都想听听校长怎么说。
  看着黑压压的一大片学生,校长说道:“同学们,大家对艺术的热忱,我都看到了。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人群中一阵骚动,不是说给大家解释社团招新的事吗?怎么变成讲故事了?
  校长缓缓地说道:“故事讲完后,我有个问题需要大家和我一起探讨。”
  一听到要和校长一起探讨问题,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曾经,几位篮球业余爱好者临时组建了一支籃球队,他们想知道自己的实力,于是决定和专业的篮球队进行50场比赛。他们先与高水平球队比赛10场,只胜了1场。随后,他们又与普通球队比赛40场,结果胜了20场。所以,他们总的获胜概率是42%,成绩好像还不错。”
  听到这儿,有人提问了:“如果他们一开始就挑战普通球队,总的获胜概率会不会更高?”
  “可是,当他们挑战高水平球队时,他们会输得很惨吧!”
  校长笑了笑,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这时候,又有另一支业余篮球队组建起来了。他们同样先挑战了高水平球队,连续比赛了40场,胜了6场。随后,他们挑战了普通球队,赛了10场,全胜。所以,他们总的获胜概率是32%。”
  “他们挑战普通球队时是全胜啊,怎么会这样?”
  “是啊,看他们跟高水平球队比赛的情况,也不比第一支球队差。”
  “同学们,你们当中有很多是篮球爱好者,数学也很棒。大家觉得这两支业余球队,谁更厉害?”校长提问。
  “看数据,第一支球队总的获胜率更高。”
  “我感觉第二支球队的水平更高。”
  “第二支球队更厉害啊,都完胜普通球队了。”
  这是怎么回事?明明感觉是第二支球队更厉害,可统计数据却显示第一支球队的获胜概率更高。
  和他们比赛的球队不是都有水平层级吗?条件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当然不一样了。你要好好思考,不可光看这个笼统的统计结果。
  听完大家的议论,校长说道:“按数据显示,确实是第一支球队总的获胜概率要高一些,可光凭这个数据就判定两支球队的水平,显然是不行的。很明显,第二支球队的实力要高于第一支球队。大家看,第一支球队与高水平球队打的场次少,与普通球队打的场次多,所以胜的总场次多。但其实他们与高水平球队打时获胜概率是10%,与普通球队打时获胜概率是50%。而第二支球队与高水平球队打的场次多,与普通球队打的场次少,他们的获胜概率:前者达到15%,后者达到100%。显而易见,第二支球队的实力要远远高于第一支球队。”
  “感觉这个数据和社团的录取情况统计数据有些相似!”葛丽丽突然醒悟道。
  “你们发现了吗?在社团招新中,音乐类和美术类的录取率相差很大,音乐类的录取率很高,而美术类的很低,同时男生女生的申请者分布比重相反。其中申请音乐类的男生录取率为75%,远远大于女生。美术类的录取率虽然都偏低,但男生的录取率同样高于女生,所以我们切不可将两者进行简单地直接汇总,否则大家就掉入一个辛普森悖论的陷阱里了。”校长笑着对大家说道。
  哇!部分和整体竟然有这么大的差别,真是不可用量来衡量质啊!
  终于明白了吧!以后可要好好学数学,别再闹出大笑话了。简单直接汇总分组数据,是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的。为了避免辛普森悖论的出现,我们可以根据重要程度让各分组数据乘以一个分数。如果两组数据同等重要,那么它们都乘以1/2,否则所乘分数将不同,但两个分数之和为1,以此消除各分组数据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其他文献
经过暴风式训练,你的“控数”功力增加了几成?想知道你能打败全国多少位数独玩家吗?关注微信公众号,回复“数独9”,跟全国的玩家一起参加变型数独11月挑战赛吧!  克隆数独:在满足标准数独规则的前提下,两处涂色区域的每个对应位置的填数必须是一样的。  骨灰级 難度系数:★★★★★  用时:
辩论时,正面交锋是最考验辩手反应能力的,双方辩手你一言我一语,既紧张又刺激。但是,正是这样紧张的气氛,容易让你的大脑短路,有时竟一不留神让对方辩手把你的观点带偏了,让你欲哭无泪。那他们都使用了什么招数,于无形中带偏你的观点呢? 先去“无人可辩聊天群”看看。消息(10)无人可辩聊天群  今天辩论赛初战告捷,明天集体庆祝!  可是明天台风天,出不了门吧!最讨厌台风天啦!  我自小就很喜欢台风天。  你
寝室里共住着六个人,平时,大家习惯了按年纪从大到小排列地称呼“老大”到“老六”,回到寝室后,相互间就不叫名字了。这一天,老六要过生日了,其他五个室友凑钱为老六买了一个生日蛋糕。可是,老六有事出去了,还没等到老六回来,就有同学想吃蛋糕了。等到老六回来后,他看到大家为他买的蛋糕,高兴极了,可是再一看,蛋糕已经被人吃掉一部分了。老六问:“到底是谁吃的?”他得到了下面的回答。  老大说:“老三说,我的四个
喜欢旅游吗?想要领略不同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文化吗?想要体验不同的生活吗?那就赶快收拾行装,和贝卡一起出发,去看看这个五彩缤纷、奇妙的大千世界吧!  要过年了,听说北京的年味儿重,贝卡打扮好自己,准备去北京逛哒逛哒!  地坛庙会是北京民俗味儿最浓、大家最喜欢去的春节庙会之一,贝卡迫不及待地就赶来凑热闹。贝卡还从来没有逛过庙会呢!  什么是庙会?  古代每逢过节的时候,大小庙宇均向游客开放,在庙内和门前
编辑部的午休时间,也是烧脑不停歇的时刻。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成为答题王?反应要机智过人,逻辑要清晰明了。话不多说,开始出题!  出题人:阿木老叔  难度:★★☆  答题人:众小编  小明的邻居是一位年岁已大的老妇人,她非常不喜欢别人问她的年龄,更不喜欢别人说她老。这天,不知情的小明却冒犯地问了她的年龄。这位老妇人当着众人的面,又不好意思拒绝回答,想了一下,说:“我和我妹妹的年龄加在一起才96岁。”小
本期参考答案  《亞马孙之旅》答案  汽油危机:能,消耗15升汽油。  奇怪的动物:一条鱼长了翅膀,一只蝴蝶的触须是天线,一条蛇长出了手,一只猴子长了鸟的尾巴,一只鸟有着人的脸。  稀有的花:左下角的黄色的花。  捕鱼:  花蛇:21个。
在梦幻海洋世界里,生活着一只聪明勇敢的小海豚蓝蓝和一只凶恶的鲨魔王。这一天,鲨魔王和它的手下盯上了小海豚……  游戏规则  1. 需两人一起玩,一个人扮演小海豚,一个人扮演鲨鱼。两人轮流下棋。鲨鱼方下第一步棋,两人轮流行动(下棋)。  2. 新一局开始时,小海豚出现在这里。  3. 小海豚有一颗棋,每次可向相邻的泡泡面移动一格,接着轮到鲨鱼下棋。小海豚顺利走到最边缘的泡泡即获胜。  4. 鲨鱼有很
李小明和爸爸回乡下老家玩,看到村口有六个小孩在玩,他也想加入。爷爷说:“你想和他们玩,得先知道人家的名字,这样比较礼貌。听你爸爸说,你很爱推理,那我就考考你吧!”说完,爷爷给出了一些线索——  村口玩耍的六个小孩,小名分别叫:大壮、二胖、三毛、乐乐、慧慧、露露。 他们的姓氏分别是张、王、李、赵、陈、吴,其中:  ① 大壮和姓张的孩子最喜欢钓鱼;  ② 慧慧和姓陈的孩子最喜欢折纸;  ③ 三毛和姓王
有一天,王小二突发奇想在理发店门口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了一則声明——最近生意太忙,特此声明:我只为那些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望大家谅解!  老板,你平时给自己刮胡子吗?  刮啊,平时我都会给自己刮胡子。  但是,你现在可不能给自己刮胡子了哟!  为什么呀?我白天再忙,晚上没有客人时也可以给自己刮胡子呀。  老板,我说你不能给自己刮胡子,可不是说你没有时间,而是因为你店门口的声明。你若平时给自己
今天是李师傅负责少年宫跆拳道馆学生的接送工作,上车的是五名花园小学的学生:李亮、张磊、朱平、钱进和孙伟。  一上车,他们便开始兴奋地聊起了刚学的跆拳道新招式。  李师傅也是体育爱好者,便问:“听说最近跆拳道馆来了一位新教练,你们知道吗?”  “知道。” 五人异口同声地说。  李亮抢先说:“听说这是位女教练,姓王,26岁,杭州人。”  张磊说:“听说是男教练,姓汪,20岁,上海人。”  朱平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