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背景下,清华大学顺应了信息化时代教学发展的趋势,开发了智能型教学工具 “雨课堂”。本文重点介绍了雨课堂的功能和特点以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雨课堂等教学工具开展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等院校在信息化背景下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教学工具;智能型;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93-4;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07-02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已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正如夏鲁惠在《教学信息化必须面向教改实际》一文[1]中所指出的,我国高校教学信息化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互联网+网络课程+平台”阶段,主要是满足高校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和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需要;二是“互联网+网络视频教学+师生互动”阶段,主要是着眼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以及网络学习的需要;三是“前不久清华大学宣布推出的智能教学工具——雨课堂,将 PPT、MOOC、手机微信融为一体,预示着我国高校教学信息化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就是‘互联网+黑板+移动终端’”。
一、雨课堂的功能和特点
雨课堂是一个主要面向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工具,从软件系统的角度上,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手机端、桌面电脑端和远程服务器。其中,手机端和桌面电脑端直接服务于师生教学,远程服务器则用于支撑系统的运行和教学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及决策[2]。
“雨课堂”是 2016 年“学堂在线”公司和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一起推出的一款免费教学工具,目的是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全程连接师生,实现教学全周期的数据采集。仅用现有的设备即可实现智慧教室。它具有以下功能特点:全天候、大数据、个性化、零投入[3]。
全天候指没有时间限制,无论何时都可以连接,永远不会下线的课堂。大数据是可以收集大量全面的学生学习行为、状态方面的数据。现在的慕课的课程、微课、网络教学等不足以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全部记录下来,而雨课堂可以更容易把课堂的全部学习行为记录下来,让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
个性化指它可覆盖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使用“雨课堂”工具,可以推送幻灯片、课内限时习题、实时问答互动支持弹幕,帮助学生预习、巩固知识并进行学习情况反馈等;学生所有的学习行为数据可被自动完整采集,生成实时个性化报表,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量化学生学习效果,使教师更好的“因材施教”。
零投入是指几乎零成本,部署快,易用。
“雨课堂”本质是我们常用的 PPT 软件的一个小插件,体积小,功能强大而易用。只需 2010 及以上版本的PPT 和微信就可以使用。使用“雨课堂”制作幻灯片时,可以方便快速的插入视频,不用先做 MOOC,就可以随时取用名校课程视频资源(顶尖大学的慕课)、网络视频(目前支持土豆、腾讯、优酷),制作完成后,只需要用 “微信”即可推送到学生端,其它的操作和平常做 PPT 几乎无异。它的简单灵活可让教师更好的把控混合教学的程度。只要有意愿开展混合式教学,就可使用“雨课堂”。对于喜欢大量互动、活泼课堂的师生可以进行重量级的翻转课堂。对于喜欢传统教学的师生,可以进行轻量级的翻转课堂,即便仅仅是传统课堂,也可以用以增进师生互动。
二、混合式教学及其模式
混合式教学(Blending teaching)由知名学者 Badurl Khan提出,指的是将网络化资源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的功能同时,又要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混合式教学是教与学的一种提升,这种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一方面能够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我知识储备量、提升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能力[4]。
目前,国内高校所开展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通常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借助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开展混合式教学。
翻转课堂的核心是颠倒我们传统课堂中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的顺序,也就是把传统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在课下通过观看教学课件、视频、练习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出疑问;传统课堂课下遇到的问题或者是难懂的内容则通过教师在课上的解疑答惑、交流互动、协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完成,从而实现知识更好的内化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对于教师个人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课堂控制能力和充足的知识储备,教师也很难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监控。
慕课(MOOC)实质是精品化、低成本、生成式、可以广泛共享的在线微课程,通常是名师主讲的5至15分钟左右的短小视频,任何国家或地区的人都可以随时观看、互动交流,有的还提供就业推荐、学分认证等服务。慕课的基本理念是要把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促进教育公平。但传统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集体聆听互相感染的气氛、活跃愉快的气氛以及临时生成的问题,慕课都没有。现在,慕课制作成本非常高,且不足以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全部记录下来。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教学或学习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通常还包括相应的教学设计、练习评测、素材课件等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种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微课内容少,效果立竿见影,但同时也存在着知识碎片化,不系统等问题,不适合长期教学。
三、運用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
基于雨课堂的面向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混合式学习模型,可以划分为课前网络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实践三个部分。
混合式教学方法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主”,即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课下学生在雨课堂手机微信端完成基本概念、定理、规律的理解,课上教师开启雨课堂平台,在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的背景下,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 课堂教学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即问题引导、讨论互动、问题解决及能力迁移。问题引导环节,是在学生已经观看和学习了教师发送的预习材料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该环节是互动环节的基础。讨论互动环节,可以称为知识内化的第一环节。可以将课堂上的学生按照座位次序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人数在 10人左右。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环节,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并给出小组内的解决方案。问题的讨论时间按照课堂需要解决的知识点的数量、难度划分,由任课教师通过雨课堂软件进行计时。时间到后,各个小组派出 1 名成员到讲台上来讲解本小组的解决方案。当小组代表在讲解时,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发送弹幕的形式予以评价。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当小组成员发表过观点后,任课教师要对其予以点评,指出优点、缺点,促进学生吸收知识点。在课堂上勇于提出观点的学生要给予平时成绩加分的鼓励政策。问题解决环节。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的指导,最终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问题解决环节结束后,学生完成了学习知识、深化理解、知识内化三个学习过程,但没有起到能力迁移的作用。这部分要求任课教师,解决一个问题后,通过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学到的知识逐步迁移到其他能够运用该知识点的情景中去。
综上所述,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组织能力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总之,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是网络技术与教学方法共同发展的成果。混合式教学方法融合了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的双重优势,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思考如何讲解知识点的基础上,思考如何组织学生互动、如何关注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秩序。雨课堂的应用,让课堂教学更具有高效性、针对性、延展性。
参考文献
[1]夏鲁惠.教学信息化必须面向教改实际[N].光明日报,2016(13).
[2]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05-15(5).
[3]罗秀秀,陆群凤,邹佳峻,梁凌玲.混合式教学模式浅淡[J].教育现代化,2017(24).
[4]楊静,刘佳,郭丹.基于雨课堂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9):168-169.
【关键词】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教学工具;智能型;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93-4;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07-02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已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正如夏鲁惠在《教学信息化必须面向教改实际》一文[1]中所指出的,我国高校教学信息化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互联网+网络课程+平台”阶段,主要是满足高校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和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需要;二是“互联网+网络视频教学+师生互动”阶段,主要是着眼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以及网络学习的需要;三是“前不久清华大学宣布推出的智能教学工具——雨课堂,将 PPT、MOOC、手机微信融为一体,预示着我国高校教学信息化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就是‘互联网+黑板+移动终端’”。
一、雨课堂的功能和特点
雨课堂是一个主要面向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工具,从软件系统的角度上,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手机端、桌面电脑端和远程服务器。其中,手机端和桌面电脑端直接服务于师生教学,远程服务器则用于支撑系统的运行和教学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及决策[2]。
“雨课堂”是 2016 年“学堂在线”公司和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一起推出的一款免费教学工具,目的是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全程连接师生,实现教学全周期的数据采集。仅用现有的设备即可实现智慧教室。它具有以下功能特点:全天候、大数据、个性化、零投入[3]。
全天候指没有时间限制,无论何时都可以连接,永远不会下线的课堂。大数据是可以收集大量全面的学生学习行为、状态方面的数据。现在的慕课的课程、微课、网络教学等不足以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全部记录下来,而雨课堂可以更容易把课堂的全部学习行为记录下来,让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
个性化指它可覆盖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使用“雨课堂”工具,可以推送幻灯片、课内限时习题、实时问答互动支持弹幕,帮助学生预习、巩固知识并进行学习情况反馈等;学生所有的学习行为数据可被自动完整采集,生成实时个性化报表,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量化学生学习效果,使教师更好的“因材施教”。
零投入是指几乎零成本,部署快,易用。
“雨课堂”本质是我们常用的 PPT 软件的一个小插件,体积小,功能强大而易用。只需 2010 及以上版本的PPT 和微信就可以使用。使用“雨课堂”制作幻灯片时,可以方便快速的插入视频,不用先做 MOOC,就可以随时取用名校课程视频资源(顶尖大学的慕课)、网络视频(目前支持土豆、腾讯、优酷),制作完成后,只需要用 “微信”即可推送到学生端,其它的操作和平常做 PPT 几乎无异。它的简单灵活可让教师更好的把控混合教学的程度。只要有意愿开展混合式教学,就可使用“雨课堂”。对于喜欢大量互动、活泼课堂的师生可以进行重量级的翻转课堂。对于喜欢传统教学的师生,可以进行轻量级的翻转课堂,即便仅仅是传统课堂,也可以用以增进师生互动。
二、混合式教学及其模式
混合式教学(Blending teaching)由知名学者 Badurl Khan提出,指的是将网络化资源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的功能同时,又要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混合式教学是教与学的一种提升,这种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一方面能够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我知识储备量、提升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能力[4]。
目前,国内高校所开展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通常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借助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开展混合式教学。
翻转课堂的核心是颠倒我们传统课堂中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的顺序,也就是把传统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在课下通过观看教学课件、视频、练习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出疑问;传统课堂课下遇到的问题或者是难懂的内容则通过教师在课上的解疑答惑、交流互动、协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完成,从而实现知识更好的内化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对于教师个人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课堂控制能力和充足的知识储备,教师也很难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监控。
慕课(MOOC)实质是精品化、低成本、生成式、可以广泛共享的在线微课程,通常是名师主讲的5至15分钟左右的短小视频,任何国家或地区的人都可以随时观看、互动交流,有的还提供就业推荐、学分认证等服务。慕课的基本理念是要把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促进教育公平。但传统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集体聆听互相感染的气氛、活跃愉快的气氛以及临时生成的问题,慕课都没有。现在,慕课制作成本非常高,且不足以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全部记录下来。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教学或学习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通常还包括相应的教学设计、练习评测、素材课件等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种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微课内容少,效果立竿见影,但同时也存在着知识碎片化,不系统等问题,不适合长期教学。
三、運用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
基于雨课堂的面向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混合式学习模型,可以划分为课前网络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实践三个部分。
混合式教学方法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主”,即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课下学生在雨课堂手机微信端完成基本概念、定理、规律的理解,课上教师开启雨课堂平台,在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的背景下,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 课堂教学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即问题引导、讨论互动、问题解决及能力迁移。问题引导环节,是在学生已经观看和学习了教师发送的预习材料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该环节是互动环节的基础。讨论互动环节,可以称为知识内化的第一环节。可以将课堂上的学生按照座位次序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人数在 10人左右。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环节,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并给出小组内的解决方案。问题的讨论时间按照课堂需要解决的知识点的数量、难度划分,由任课教师通过雨课堂软件进行计时。时间到后,各个小组派出 1 名成员到讲台上来讲解本小组的解决方案。当小组代表在讲解时,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发送弹幕的形式予以评价。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当小组成员发表过观点后,任课教师要对其予以点评,指出优点、缺点,促进学生吸收知识点。在课堂上勇于提出观点的学生要给予平时成绩加分的鼓励政策。问题解决环节。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的指导,最终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问题解决环节结束后,学生完成了学习知识、深化理解、知识内化三个学习过程,但没有起到能力迁移的作用。这部分要求任课教师,解决一个问题后,通过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学到的知识逐步迁移到其他能够运用该知识点的情景中去。
综上所述,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组织能力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总之,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是网络技术与教学方法共同发展的成果。混合式教学方法融合了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的双重优势,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思考如何讲解知识点的基础上,思考如何组织学生互动、如何关注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秩序。雨课堂的应用,让课堂教学更具有高效性、针对性、延展性。
参考文献
[1]夏鲁惠.教学信息化必须面向教改实际[N].光明日报,2016(13).
[2]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05-15(5).
[3]罗秀秀,陆群凤,邹佳峻,梁凌玲.混合式教学模式浅淡[J].教育现代化,2017(24).
[4]楊静,刘佳,郭丹.基于雨课堂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9):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