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难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l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门见山是一种态度,杂志主题在首页的序言即可一览无余。但比主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解读,乃至解构主题。
  两难发生在即将行动的时刻。是前进还是后退?走这一条路还是那一条路?因为两个方向都未知、两条路都不好走、两方面都舍不下,内心无法抉择,抑或内心所想与外部环境相背离,于是人就被命运截住运势,生生定在原地。因而在文学上,两难也就是一种极具审美感受的情境。它因蓄力未发而充满张力,又有着将破未破的临界感。
  日常生活中,两难可能产生于迷惑。现在被提起得很频繁的选择困难症——选这一个好还是那一个好,或者第三个更好?貌似左右为难,其实往往哪一个都不错,做哪一种选择都无伤大雅,只要撒得开手,放得下心。不过是平淡人生中普遍的心理焦虑被放大了而已。像这种时候,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果断做出选择,然后坦然接受就可以了,以免左顾右盼,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此外,两难可能产生于疑惑。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行路,走的是一条单行道,只有去路,不能回头。因此总会遇见新鲜的人事,身处陌生的环境。年纪轻的人,心境开阔、乐于发现世界、勇于突破自我的人尤甚。前方条条道路,哪一条都没有走过,每一条路上会遇见些什么都是未知。比如学生时代学文还是学理,上哪个大学,读什么专业,要不要出国,毕业以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工作,如果工作选择哪个城市、哪个行业,诸如此类,烦不胜烦。并且人生不能重来,下了决定之后。一系列连锁反应会随之而来,就算过后觉得不尽如人意,也只能慢慢积蓄能量,在下一次选择的时候再调整前进的方向。身陷此类情境,就得在未知而不定的世界中首先把握住自我,弄明白自己最适合的、最愿意坚持的是什么,同时收集足够的有效信息以对各种可能做出比较分析,并具备勇往直前的意志和韧性。
  两难还可能产生于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对于个体而言,世界,尤其是社会,是先“我”而在的,有着早已形成的环境与规则,又是由千千万万个成长变化中的“我”组成的。因而也就不断处于发展与更新当中。若两者步调不一、速率不同,个体与全体、自我与他者、现时与过去就难免有龃龉的时候。也许是个体需求与社会既有规则、价值观的不协调,也许是个人的选择与他人的期望不相符。这样的情形,在社会变革时期更常出现。如巴金的《家》中所描写的那个新旧社会交替时期,一代青年在新的民主自由人权思想与旧的封建礼教的冲突之中挣扎煎熬,最终三弟觉慧选择出走、前去追求新的生活,而作为长房长孙的大哥觉新则选择了撑起整个大家庭。另一面又暗中支持着觉慧的追求。今天的社会因为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的飞速发展、多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处在快速的变动当中。不同价值观间的冲突常有显现。是如老一辈期望的选择安稳的生活,还是追随自己的兴趣?是坚持理想,还是妥协于现实的世俗和平庸?正因为没有谁是孤身一人,牵扯的方面多了,做决定时难免瞻前顾后、举棋不定,陷入两难。不同的人心中天平倾斜的方向不同,最后做出的选择也就不同。
  两难是我们都会遇到的人生困境,有的人向左走,有的人向右走,有的人进一步,有的人退一步,还有的人呆在原地久久苦恼不得脱离。前路不止一条,选择不止一种,但不论如何,分析时明智、决定时果断、行路时勇敢、最终承担得起责任,是为可取的态度。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感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关系,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架起师生间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经常用表扬和激励的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我有很多的期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每一位老师都会有独特的方法,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无论哪种方法都
【摘要】素质教育强调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公正、客观地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程标准 评价 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