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伦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哈佛商学院的约翰·科特教授和同事詹姆斯·核斯克特教授在他们合著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公布了他们从1987年~1991年对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调查研究成果,结果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并预言在近10年内,企业文化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而IBM咨询公司也曾在1993年~1995年对《财富》500家大型企业的37家进行了认真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文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作和成功。企业伦理作为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系统,决定企业文化的道德倾向,鼓励企业管理人员从伦理角度进行经营决策,体现对企业内外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不损害他们的权益。
一、企业伦理与企业绩效
美国沃顿商学院的两名学者托玛斯·邓飞和大卫·海斯,从公司伦理的角度研究发现,公司在履行其社会责任时,比如,在灾难救助中体现自己的竞争优势,比平时的慈善捐赠更有效。他们称之为“直接公司人道主义投资”,即公司利用其核心竞争力和专业特长,在发生灾难时,积极参与救助活动。他们的研究成果发现,进行灾难救助的公司,从表面和短期来看,似乎有损于股东的价值,但从长远来看,公司参与人道主义行为,会获得社会的赞扬,提高企业的形象,有助于形成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结果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增加了股东价值。
2003年,Hill & Knowlton/Harris互动式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当美国人了解到一个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消极举动时,高达91%的人会考虑购买另一家公司的产品/服务,85%的人会把这方面的信息告诉他的家人、朋友;83%的人会拒绝投资该企业;80%的人会拒绝在该公司工作。 因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1999年的人类发展报告《有人类面孔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 with a Human Face)中写到:“在新世纪,全球化的挑战并不是要阻止全球市场的扩张。这种挑战是要为一个更强大的——在本土的、国家的、地区的和全球的——管治方式订一些规条和制度,从而维护全球市场的益处和竞争,同时也为人类,社群和环境资源提供足够的空间,以确保全球化是为人类服务而不仅是为赚钱而运作的。”
道德在本质上是讲效益的,它的产生本身是经济原理的运用,是社会为了自己和每个人的利益而创立的必要的工具 。经济学家盛洪也认为,道德本身也是效益的产物。他在《经济学精神》一书中说:“经济学可以证明,那些历史地形成的道德规范是有效率的。一个人最有效率的行为或对策,就是遵从道德的行为或对策。由于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采取合作态度、替他人着想以及自律精神不仅是有道德的,而且是有效率的。”
总之,企业伦理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它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商誉,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企业伦理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商誉,从而有助于企业取得和维持杰出的组织业绩,并获得长期的绩效。而且,可以帮助经理人员减少管理监督的层次,又不至于失去控制,减少管理人员的压力,使其全面考虑企业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良好的企业伦理可使其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在社会上、市场上的角色、功能、责任和义务,为其正确处理企业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正确的指导原则,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而有利于绩效的取得和提高。
二、企业伦理的重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伦理的重塑,是一种人的重塑。对外,企业伦理的使命在于协调企业与市场领域中相关利益主体(包括企业、个人、自然环境等利益相关者);对内,企业伦理的使命在于协调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管理层与被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前者,企业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实际上是社会治理企业、治理经济社会的道德规范;后者,企业员工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是企业对内部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进行治理的道德规范。
不过,不论企业对内还是对外的道德规范,其源泉和价值实体都是人际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规律,道德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优良的企业道德规范,必定是通过企业中人际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规律,经由道德的终极目的推导出来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际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规律是:每个人的一切行为,只有为己利他或损人利己才可能是恒久的,才可能超过他行为总和的一半;而无私利他、单纯利己、纯粹害人、纯粹害己之和也都只能是偶尔的,只能少于他行为总和之一半。简言之,每个人的行为,必定恒久为己利他或损人利己,而只能偶尔无私利他、单纯利己、纯粹害人、纯粹害己 。因此,企业伦理规范体系必须遵循这个规律。企业伦理的规范体系是由基本的道德规范——为己利他,最高的道德规范——无私利他和最低的道德规范——纯粹为己组成。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伦理的基本要求就是“为己利他”,要以不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底线道德原则,按市场经济的道德原则和游戏规则参与竞争。具体说,要对客户和消费者提供合理的产品价格、及时交货,提供方便、经济、安全的产品,以及周到的售后服务;发布的广告一定要真实可靠,不能误导客户和消费者,并实行质量保证制度;对供应商则应该格守信誉,严格执行合同;对竞争者则应当进行正当、公平竞争;对政府和社区应该执行国家的法令、法规,照章纳税,保护环境,提供就业机会;对所有者应努力提高投资收益率,促使股票升值;对员工应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条件,对其进行教育培训,提供合理的报酬以及调动和晋升机会,并与其分享利润。
企业对外道德规范体系的主要功能在于协调企业与企业之外利益主体的关系,减少企业与社会大系统的摩擦与冲突,为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争取最优的发展环境。企业对外应当遵循以下道德规范。
1.直面竞争
面对稀缺的资源,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直面竞争,以积极的姿态,利他不损人的手段去参与竞争,否则,就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企业伦理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是让企业逃避竞争,做市场经济中的谦谦君子,而是鼓励和警示企业:一方面不要以损人利己的方式,破坏生态环境的方式去攫取本位利益,另一方面期望企业在社会领域,奉行无私利他的道德精神,关注一切与人类同胞命运息息相关的利益,不要把企业沦落为赚钱的机器,利润的偏痴狂。
直面竞争是企业伦理的基本精神,企业求德择善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纯粹为了尽义务,而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只有直面竞争,才能在竞争过程中不断获利;只有在经济活动中持久地依德行动,才能永保竞争优势。当然,直面竞争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在于:企业因参与市场竞争而发生的边际成本支出等于边际收益的均衡点上。这个均衡点不仅决定了企业经济行为的道德基础和伦理限度,而且也决定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植根土壤与“条件极值”,这是企业增进全社会利益和自己利益的逻辑与现实的切入点 。
2.诚信无欺
诚信无欺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传达与自己的思想相符合、相一致信息的行为,以及传达与自己的实际行动相符合、相一致的信息的行为,是企业在竞争中“心口一致” 、“言行一致”的行为。诚信理念的制度化其实就是社会的信用制度。诚信无欺的价值在于,可以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强交换效益,最终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企业的利益。西方格言说:“诚实是最好的策略”。因为诚信对交易双方,对于市场中的利益主体都有利,而欺骗则会增大彼此的交易成本。因此,诚信无欺,应该成为企业对外行为的道德规范,当然,也应该成为企业内部治理的道德准则。
而且,为了让企业在法律规范下参与竞争,进行创获财富的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诚信体制。一方面,要建立企业家、经理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信任,另一方面,则应该要建立企业家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任。其关键就是要重新确定“商业游戏”的本质,告别从前的“零和游戏”。就是说,如果一个社会,一个企业缺乏诚信的品质,那这个社会,这个企业就是一个生存成本巨大,缺乏竞争和发展能力的社会和企业。
3.慈善救助
企业行为不仅仅是经济行为,不仅仅是谋利行为,在市场中在经济领域中,固然应该为己利他“惟利是图”,但在社会领域,则应当奉行“无私利他”的原则,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对弱者的人道救助行动。这就是倍受公众关注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世界银行认为: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欧盟则把社会责任定义为“公司在资源的基础上把社会和环境关切整合到它们的经营运作以及它们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积极参与社会人道救助行动,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的共识。据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KPMG调查,1998年,美国前一百大企业只有35%发布社会责任年报,2001年时比率已经上升至45%。这些社会责任报告,除了随着财务年报公布之外,网站上也随时更新讯息。例如宝碱、壳牌在网站上皆另设有“社会责任专区”。其它国家的企业甚至比美国更积极。例如日本前一百大企业中,有72%发布企业责任报告。调查显示,2001年时,英国前一百大企业中,近半数的企业提供相关信息。法国政府则要求,企业上市时,必须提供企业伦理及社会责任相关信息,1999年法国前一百大企业中,还只有四家符合此规定,到2001年已有21家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4.保护自然环境
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局限在积极参与社会人道救助方面,还应该体现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这是企业社会责任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著名企业杜邦的员工都铭记这样一句名言,“尽量不要在地球上留下脚印”。就是说,既要尽量少用不可再生的资源,也要把所有有害排放物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对环境造成伤害。保护自然环境是处理企业与自然环境生态关系的道德规范,这标志着人类的道德进步和道德完善,标志着新时代人类处理环境、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与新举措。
企业的发展既是一个不断向自然界索取物质能量、向人类社会贡献物质财富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向自然界排放各种废弃物或有害物质的过程。考虑自身现在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本性和企业创获财富的动力,因此,企业无论是在决策过程中,还是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往往只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着眼。这样,最易造成严重的资源损害和环境的污染,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和生命,损害自然界的利益。为此,企业伦理必须把保护自然环境纳入自己的规范体系。当然,在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不能无限夸大企业的社会责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一、企业伦理与企业绩效
美国沃顿商学院的两名学者托玛斯·邓飞和大卫·海斯,从公司伦理的角度研究发现,公司在履行其社会责任时,比如,在灾难救助中体现自己的竞争优势,比平时的慈善捐赠更有效。他们称之为“直接公司人道主义投资”,即公司利用其核心竞争力和专业特长,在发生灾难时,积极参与救助活动。他们的研究成果发现,进行灾难救助的公司,从表面和短期来看,似乎有损于股东的价值,但从长远来看,公司参与人道主义行为,会获得社会的赞扬,提高企业的形象,有助于形成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结果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增加了股东价值。
2003年,Hill & Knowlton/Harris互动式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当美国人了解到一个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消极举动时,高达91%的人会考虑购买另一家公司的产品/服务,85%的人会把这方面的信息告诉他的家人、朋友;83%的人会拒绝投资该企业;80%的人会拒绝在该公司工作。 因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1999年的人类发展报告《有人类面孔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 with a Human Face)中写到:“在新世纪,全球化的挑战并不是要阻止全球市场的扩张。这种挑战是要为一个更强大的——在本土的、国家的、地区的和全球的——管治方式订一些规条和制度,从而维护全球市场的益处和竞争,同时也为人类,社群和环境资源提供足够的空间,以确保全球化是为人类服务而不仅是为赚钱而运作的。”
道德在本质上是讲效益的,它的产生本身是经济原理的运用,是社会为了自己和每个人的利益而创立的必要的工具 。经济学家盛洪也认为,道德本身也是效益的产物。他在《经济学精神》一书中说:“经济学可以证明,那些历史地形成的道德规范是有效率的。一个人最有效率的行为或对策,就是遵从道德的行为或对策。由于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采取合作态度、替他人着想以及自律精神不仅是有道德的,而且是有效率的。”
总之,企业伦理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它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商誉,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企业伦理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商誉,从而有助于企业取得和维持杰出的组织业绩,并获得长期的绩效。而且,可以帮助经理人员减少管理监督的层次,又不至于失去控制,减少管理人员的压力,使其全面考虑企业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良好的企业伦理可使其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在社会上、市场上的角色、功能、责任和义务,为其正确处理企业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正确的指导原则,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而有利于绩效的取得和提高。
二、企业伦理的重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伦理的重塑,是一种人的重塑。对外,企业伦理的使命在于协调企业与市场领域中相关利益主体(包括企业、个人、自然环境等利益相关者);对内,企业伦理的使命在于协调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管理层与被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前者,企业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实际上是社会治理企业、治理经济社会的道德规范;后者,企业员工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是企业对内部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进行治理的道德规范。
不过,不论企业对内还是对外的道德规范,其源泉和价值实体都是人际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规律,道德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优良的企业道德规范,必定是通过企业中人际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规律,经由道德的终极目的推导出来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际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规律是:每个人的一切行为,只有为己利他或损人利己才可能是恒久的,才可能超过他行为总和的一半;而无私利他、单纯利己、纯粹害人、纯粹害己之和也都只能是偶尔的,只能少于他行为总和之一半。简言之,每个人的行为,必定恒久为己利他或损人利己,而只能偶尔无私利他、单纯利己、纯粹害人、纯粹害己 。因此,企业伦理规范体系必须遵循这个规律。企业伦理的规范体系是由基本的道德规范——为己利他,最高的道德规范——无私利他和最低的道德规范——纯粹为己组成。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伦理的基本要求就是“为己利他”,要以不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底线道德原则,按市场经济的道德原则和游戏规则参与竞争。具体说,要对客户和消费者提供合理的产品价格、及时交货,提供方便、经济、安全的产品,以及周到的售后服务;发布的广告一定要真实可靠,不能误导客户和消费者,并实行质量保证制度;对供应商则应该格守信誉,严格执行合同;对竞争者则应当进行正当、公平竞争;对政府和社区应该执行国家的法令、法规,照章纳税,保护环境,提供就业机会;对所有者应努力提高投资收益率,促使股票升值;对员工应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条件,对其进行教育培训,提供合理的报酬以及调动和晋升机会,并与其分享利润。
企业对外道德规范体系的主要功能在于协调企业与企业之外利益主体的关系,减少企业与社会大系统的摩擦与冲突,为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争取最优的发展环境。企业对外应当遵循以下道德规范。
1.直面竞争
面对稀缺的资源,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直面竞争,以积极的姿态,利他不损人的手段去参与竞争,否则,就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企业伦理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是让企业逃避竞争,做市场经济中的谦谦君子,而是鼓励和警示企业:一方面不要以损人利己的方式,破坏生态环境的方式去攫取本位利益,另一方面期望企业在社会领域,奉行无私利他的道德精神,关注一切与人类同胞命运息息相关的利益,不要把企业沦落为赚钱的机器,利润的偏痴狂。
直面竞争是企业伦理的基本精神,企业求德择善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纯粹为了尽义务,而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只有直面竞争,才能在竞争过程中不断获利;只有在经济活动中持久地依德行动,才能永保竞争优势。当然,直面竞争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在于:企业因参与市场竞争而发生的边际成本支出等于边际收益的均衡点上。这个均衡点不仅决定了企业经济行为的道德基础和伦理限度,而且也决定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植根土壤与“条件极值”,这是企业增进全社会利益和自己利益的逻辑与现实的切入点 。
2.诚信无欺
诚信无欺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传达与自己的思想相符合、相一致信息的行为,以及传达与自己的实际行动相符合、相一致的信息的行为,是企业在竞争中“心口一致” 、“言行一致”的行为。诚信理念的制度化其实就是社会的信用制度。诚信无欺的价值在于,可以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强交换效益,最终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企业的利益。西方格言说:“诚实是最好的策略”。因为诚信对交易双方,对于市场中的利益主体都有利,而欺骗则会增大彼此的交易成本。因此,诚信无欺,应该成为企业对外行为的道德规范,当然,也应该成为企业内部治理的道德准则。
而且,为了让企业在法律规范下参与竞争,进行创获财富的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诚信体制。一方面,要建立企业家、经理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信任,另一方面,则应该要建立企业家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任。其关键就是要重新确定“商业游戏”的本质,告别从前的“零和游戏”。就是说,如果一个社会,一个企业缺乏诚信的品质,那这个社会,这个企业就是一个生存成本巨大,缺乏竞争和发展能力的社会和企业。
3.慈善救助
企业行为不仅仅是经济行为,不仅仅是谋利行为,在市场中在经济领域中,固然应该为己利他“惟利是图”,但在社会领域,则应当奉行“无私利他”的原则,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对弱者的人道救助行动。这就是倍受公众关注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世界银行认为: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欧盟则把社会责任定义为“公司在资源的基础上把社会和环境关切整合到它们的经营运作以及它们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积极参与社会人道救助行动,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的共识。据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KPMG调查,1998年,美国前一百大企业只有35%发布社会责任年报,2001年时比率已经上升至45%。这些社会责任报告,除了随着财务年报公布之外,网站上也随时更新讯息。例如宝碱、壳牌在网站上皆另设有“社会责任专区”。其它国家的企业甚至比美国更积极。例如日本前一百大企业中,有72%发布企业责任报告。调查显示,2001年时,英国前一百大企业中,近半数的企业提供相关信息。法国政府则要求,企业上市时,必须提供企业伦理及社会责任相关信息,1999年法国前一百大企业中,还只有四家符合此规定,到2001年已有21家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4.保护自然环境
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局限在积极参与社会人道救助方面,还应该体现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这是企业社会责任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著名企业杜邦的员工都铭记这样一句名言,“尽量不要在地球上留下脚印”。就是说,既要尽量少用不可再生的资源,也要把所有有害排放物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对环境造成伤害。保护自然环境是处理企业与自然环境生态关系的道德规范,这标志着人类的道德进步和道德完善,标志着新时代人类处理环境、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与新举措。
企业的发展既是一个不断向自然界索取物质能量、向人类社会贡献物质财富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向自然界排放各种废弃物或有害物质的过程。考虑自身现在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本性和企业创获财富的动力,因此,企业无论是在决策过程中,还是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往往只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着眼。这样,最易造成严重的资源损害和环境的污染,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和生命,损害自然界的利益。为此,企业伦理必须把保护自然环境纳入自己的规范体系。当然,在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不能无限夸大企业的社会责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