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问是师生在课堂上对话交流的方式之一,是学生在回答了教师的提问后,教师为了突出某一重点或难点的理解,继续对学生进行深度提问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的追问,能再次激发学生的思维,点燃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把学生的思维往深度和广度推进,使学生逐步养成深入思考、严谨求真的学习态度。
经调查发现,教师在课堂实施追问时,仍存在一些典型的误区:1.没有思考价值的追问。比如学生在回答某一问题后,教师习惯性追问“对不对?是不是?”,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2.缺少有针对性的追问。教学过程中的盲点处、争议处、错误处,教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就错过了追问的最佳时机,影响教学效果。3.没有把握好追问的深度。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无从下手,容易产生挫败感,失去继续探究的信心。
因此,摒弃习惯性、盲目性的追问,找准追问的时机、切入点显得尤为重要,巧妙地进行追问,才能收获精彩的课堂。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点做法:
一、疑惑处追问,引领学生走出迷茫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思维的火花,是解决问题的钥匙,质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低年级的孩子小小的脑袋里,装着许许多多“为什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的心理进行追问,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小括号》,在探究新知的环节,我出示情境图:有10个星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还剩多少个?大部分学生用10-2-3的方法计算,我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思考片刻,一个稚嫩又充满自信的声音响起:“我有不同的方法,先算出一共剪掉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2+3=5,10-5=5”,同学们听了也纷纷赞同这种方法。我也微笑地点点头,问道:“你们会把这两个算式连在一起写吗?”学生的答案几乎都是10-2+3。对于出现的这种情况,我没有立刻否定,反而高兴地说:“既然大家都认为是对的,那算出来的结果肯定也是5吧?”“不对,不对,10-2=8,8+3=11,所以10-2+3=11”反应最快的小光也满腹疑惑,摸着小脑袋在思考。
這时,我追问道:要先算式子中的2+3,你有什么好方法?这一问可热闹了,晶晶第一个走上讲台,在式子2+3的下面画一横线,有模有样地解释道:“这样画了一横线,表示第一步先算2+3。”受到晶晶的启发,有的孩子画一个圈儿或方框表示先算2+3。看着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顺势引出“小括号”,引导他们比较哪种表示方法更好,孩子们都赞同用小括号更简洁明了。
上面的例子中,我通过追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促使学生创造出许多数学符号来表示先算部分,打破了学生固有的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一个新的运算规则: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错误处追问,引导学生迷途知返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数学的智慧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错误,教师及时捕捉追问,即会生成宝贵的课堂动态资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果。
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整十数除法》,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做例题840÷50时,学生的答案几乎都是840÷50=16……4。针对这种集体性的错误,我并不急着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笑眯眯地对学生说:“同学们真棒,会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个结果正确吗?你想到用什么方法验证?”经过我的提醒,同学们回忆起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纷纷在本子上动起笔来。过了一会儿,最快完成的小军兴奋地举起小手,说:“50×16+4=804, ”随即又重新检查了一次竖式,皱起头,低声嘀咕着:哪里出错了呢?
我顺势追问道:“是啊,哪里出错了,是竖式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摇摇头。我继续追问:“那是商写错了?还是余数写错了”这一问,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商和余数上,他们围绕着生成的课堂问题展开讨论:
生1:“我认为商是对的,50×16=800,如果再加上余数40就是
等于被除数840了。”
生2:“4是在十位上,所以余数是40。”
生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商不变,没有说余数
不变,要看清楚在余数在哪个数位上。”
师:“对,刚才在列竖式时,为了方便计算,被除数和除数同
时缩小10倍,商不变,但余数4是缩小10倍计算后余下的,正确的余数要把4扩大10倍。
生4:“我明白了,比如书上那道练习9200÷700,商还是13,
余数应该是100。”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谁不允许学生犯错,就将错过最富有成就的学习时刻”。如果教师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怕学生犯错影响教学进度,直接给学生灌输方法,必然难以触及问题的实质,抑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错误的眼睛,在这些错误的地方因势利导,层层追问,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粗浅处追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数学学习是一个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尚未成熟的小学生可能会在某个知识粗浅的地方驻足。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转折点,精心设疑追问,发展学生思维的意识,帮助他们养成遇事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关键处追问,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教学的关键处,包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实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教学难点是大多数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决定教学的成功。在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的追问,是使学生活跃思维、激发兴趣的催化剂。
总之,问题追问技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互动交流,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而且有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和思考,从而促使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能力。
经调查发现,教师在课堂实施追问时,仍存在一些典型的误区:1.没有思考价值的追问。比如学生在回答某一问题后,教师习惯性追问“对不对?是不是?”,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2.缺少有针对性的追问。教学过程中的盲点处、争议处、错误处,教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就错过了追问的最佳时机,影响教学效果。3.没有把握好追问的深度。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无从下手,容易产生挫败感,失去继续探究的信心。
因此,摒弃习惯性、盲目性的追问,找准追问的时机、切入点显得尤为重要,巧妙地进行追问,才能收获精彩的课堂。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点做法:
一、疑惑处追问,引领学生走出迷茫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思维的火花,是解决问题的钥匙,质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低年级的孩子小小的脑袋里,装着许许多多“为什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的心理进行追问,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小括号》,在探究新知的环节,我出示情境图:有10个星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还剩多少个?大部分学生用10-2-3的方法计算,我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思考片刻,一个稚嫩又充满自信的声音响起:“我有不同的方法,先算出一共剪掉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2+3=5,10-5=5”,同学们听了也纷纷赞同这种方法。我也微笑地点点头,问道:“你们会把这两个算式连在一起写吗?”学生的答案几乎都是10-2+3。对于出现的这种情况,我没有立刻否定,反而高兴地说:“既然大家都认为是对的,那算出来的结果肯定也是5吧?”“不对,不对,10-2=8,8+3=11,所以10-2+3=11”反应最快的小光也满腹疑惑,摸着小脑袋在思考。
這时,我追问道:要先算式子中的2+3,你有什么好方法?这一问可热闹了,晶晶第一个走上讲台,在式子2+3的下面画一横线,有模有样地解释道:“这样画了一横线,表示第一步先算2+3。”受到晶晶的启发,有的孩子画一个圈儿或方框表示先算2+3。看着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顺势引出“小括号”,引导他们比较哪种表示方法更好,孩子们都赞同用小括号更简洁明了。
上面的例子中,我通过追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促使学生创造出许多数学符号来表示先算部分,打破了学生固有的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一个新的运算规则: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错误处追问,引导学生迷途知返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数学的智慧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错误,教师及时捕捉追问,即会生成宝贵的课堂动态资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果。
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整十数除法》,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做例题840÷50时,学生的答案几乎都是840÷50=16……4。针对这种集体性的错误,我并不急着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笑眯眯地对学生说:“同学们真棒,会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个结果正确吗?你想到用什么方法验证?”经过我的提醒,同学们回忆起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纷纷在本子上动起笔来。过了一会儿,最快完成的小军兴奋地举起小手,说:“50×16+4=804, ”随即又重新检查了一次竖式,皱起头,低声嘀咕着:哪里出错了呢?
我顺势追问道:“是啊,哪里出错了,是竖式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摇摇头。我继续追问:“那是商写错了?还是余数写错了”这一问,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商和余数上,他们围绕着生成的课堂问题展开讨论:
生1:“我认为商是对的,50×16=800,如果再加上余数40就是
等于被除数840了。”
生2:“4是在十位上,所以余数是40。”
生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商不变,没有说余数
不变,要看清楚在余数在哪个数位上。”
师:“对,刚才在列竖式时,为了方便计算,被除数和除数同
时缩小10倍,商不变,但余数4是缩小10倍计算后余下的,正确的余数要把4扩大10倍。
生4:“我明白了,比如书上那道练习9200÷700,商还是13,
余数应该是100。”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谁不允许学生犯错,就将错过最富有成就的学习时刻”。如果教师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怕学生犯错影响教学进度,直接给学生灌输方法,必然难以触及问题的实质,抑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错误的眼睛,在这些错误的地方因势利导,层层追问,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粗浅处追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数学学习是一个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尚未成熟的小学生可能会在某个知识粗浅的地方驻足。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转折点,精心设疑追问,发展学生思维的意识,帮助他们养成遇事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关键处追问,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教学的关键处,包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实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教学难点是大多数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决定教学的成功。在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的追问,是使学生活跃思维、激发兴趣的催化剂。
总之,问题追问技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互动交流,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而且有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和思考,从而促使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