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但是他们又是其中的弱势群体。当他们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随着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增多,教会学生如何在消费中维权非常有必要。
在一次习作课上,大家都在静静地写作文,小超同学却急得满头大汗,只见他不停地加笔芯、摁自动笔按钮。我走过去问他怎么了,谁知他“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原来他星期天刚买的两支自动笔、一盒笔芯,一支老是卡笔芯,另一支才写了几个字,笔头处就裂开了。看着别人奋笔疾书,自己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他急坏了。我帮他向同学借了笔,他才平复了情绪,开始写作。我拿着他买的笔细细研究,发现这两支笔根本就是不合格产品,一支笔头处的塑料太薄,所以一写笔就裂了。还有一支笔头和笔身根本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笔芯一写就断。
下课后,我把笔还给小超,说修不好了。小超一脸沮丧,旁边的同学开始七嘴八舌,原来,相似的情况还真不少:圆规才用就坏了,买的书本缺页,新圆珠笔写不出字……小李过来一拍小超的肩膀,说:“兄弟,自认倒霉吧!”我说:“怎么能自认倒霉呢,应该去换啊。”小超低着头说:“不敢,老板要骂人的。”问到其余同学,他们也都说不敢去换。同学们的这些话引起了我的警觉,看来,他们对自己的消费者权益一无所知。
在接下来的思品课上,我精心设计,模拟了逛商场购物的各种环节,带领同学们一起逛商场。我先给学生预设任务,要买一种食品和一种文具。
在食品选购区,同类食品按不同的价格区分开来,让学生自行选择。随后,我开始点评,我先选了两个同样买薯片的学生进行比较,他们买的薯片净含量不一样,价格不一样。问他们购买理由,一个说要多吃点,一个说便宜。其余学生也是意见不统一,我就让学生计算物品的净含量和价格的比例。由此,他们明白了,买食品不是越便宜越好,一定要搞清楚商家的“噱头”,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我又指着一个学生选中的话梅说:“我绝对不会买和他一样的商品。”学生不得其解,我让学生展开亮眼大搜索,比较几种话梅的商品标签,自己发现问题。原来那个同学选择的是“三无”产品,我告诉同学们,买食品尤其要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安全标志。在明白了购买要点之后,第二次的选择中,学生明显老练很多,他们对商品细细研究,并向我问清楚商品情况,然后进行选择,几乎都买到了合格产品。
在文具区中,我设置了不同功能、不同外观的各种文具让学生选择,并且扮演营业员的角色。在这一次的选择中,很多学生购买了外观漂亮、功能较多、价格较高的文具。有的学生向我询问产品功能,我这个“营业员”很不耐烦,一律不给解释,他们也都不敢再问了。在评价时,我让学生解释买此产品的原因,由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最后,他们发现,有的文具功能很多,但很多功能使用频率并不一定高,而且容易损坏;他们也发现,实用才是王道。有同学很委屈地说,买得不合理,那是因为我这个“营业员”没有解释清楚。我反问:“遇到这样的营业员,你们该怎么办呢?”我随即出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内容:“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并告诉学生:“你们消费是受法律保护的,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坚持让营业员解释清楚,也可以向工商部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反映情况。”
在最后的收银区中,同学们扮演收银员和消费者,轮流上台模拟结账情景,并相互进行评价。在活动中,同学们总结出了两个常见问题:不取购买商品的小票;没有把商品与小票仔细核对。我告诉同学们:“消费凭证非常重要,这是维权投诉的重要依据,要不然,买到了不合格的产品将投诉无门。”
在逛完商场后,我们随即回到了小超的话题中,对于小超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同学们纷纷说要去退换,不能吃亏。我支持学生的意见,并出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告诉学生,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五条中明确规定,消费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第四十条中也规定,当商品存在缺陷,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经营者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有了法律的保驾护航,同学们强烈要求小超去进行退换,有许多同学自告奋勇要陪伴小超一同前往。
两天以后,小超喜滋滋地告诉我,经过一番周折,他终于换到了新笔。看来带领学生“逛商场”这堂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维权知识,更让同学们增强了维权意识,保障了他们应有的权益。
(沈敏,江阴市祝塘中心小学,214415)
在一次习作课上,大家都在静静地写作文,小超同学却急得满头大汗,只见他不停地加笔芯、摁自动笔按钮。我走过去问他怎么了,谁知他“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原来他星期天刚买的两支自动笔、一盒笔芯,一支老是卡笔芯,另一支才写了几个字,笔头处就裂开了。看着别人奋笔疾书,自己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他急坏了。我帮他向同学借了笔,他才平复了情绪,开始写作。我拿着他买的笔细细研究,发现这两支笔根本就是不合格产品,一支笔头处的塑料太薄,所以一写笔就裂了。还有一支笔头和笔身根本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笔芯一写就断。
下课后,我把笔还给小超,说修不好了。小超一脸沮丧,旁边的同学开始七嘴八舌,原来,相似的情况还真不少:圆规才用就坏了,买的书本缺页,新圆珠笔写不出字……小李过来一拍小超的肩膀,说:“兄弟,自认倒霉吧!”我说:“怎么能自认倒霉呢,应该去换啊。”小超低着头说:“不敢,老板要骂人的。”问到其余同学,他们也都说不敢去换。同学们的这些话引起了我的警觉,看来,他们对自己的消费者权益一无所知。
在接下来的思品课上,我精心设计,模拟了逛商场购物的各种环节,带领同学们一起逛商场。我先给学生预设任务,要买一种食品和一种文具。
在食品选购区,同类食品按不同的价格区分开来,让学生自行选择。随后,我开始点评,我先选了两个同样买薯片的学生进行比较,他们买的薯片净含量不一样,价格不一样。问他们购买理由,一个说要多吃点,一个说便宜。其余学生也是意见不统一,我就让学生计算物品的净含量和价格的比例。由此,他们明白了,买食品不是越便宜越好,一定要搞清楚商家的“噱头”,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我又指着一个学生选中的话梅说:“我绝对不会买和他一样的商品。”学生不得其解,我让学生展开亮眼大搜索,比较几种话梅的商品标签,自己发现问题。原来那个同学选择的是“三无”产品,我告诉同学们,买食品尤其要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安全标志。在明白了购买要点之后,第二次的选择中,学生明显老练很多,他们对商品细细研究,并向我问清楚商品情况,然后进行选择,几乎都买到了合格产品。
在文具区中,我设置了不同功能、不同外观的各种文具让学生选择,并且扮演营业员的角色。在这一次的选择中,很多学生购买了外观漂亮、功能较多、价格较高的文具。有的学生向我询问产品功能,我这个“营业员”很不耐烦,一律不给解释,他们也都不敢再问了。在评价时,我让学生解释买此产品的原因,由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最后,他们发现,有的文具功能很多,但很多功能使用频率并不一定高,而且容易损坏;他们也发现,实用才是王道。有同学很委屈地说,买得不合理,那是因为我这个“营业员”没有解释清楚。我反问:“遇到这样的营业员,你们该怎么办呢?”我随即出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内容:“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并告诉学生:“你们消费是受法律保护的,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坚持让营业员解释清楚,也可以向工商部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反映情况。”
在最后的收银区中,同学们扮演收银员和消费者,轮流上台模拟结账情景,并相互进行评价。在活动中,同学们总结出了两个常见问题:不取购买商品的小票;没有把商品与小票仔细核对。我告诉同学们:“消费凭证非常重要,这是维权投诉的重要依据,要不然,买到了不合格的产品将投诉无门。”
在逛完商场后,我们随即回到了小超的话题中,对于小超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同学们纷纷说要去退换,不能吃亏。我支持学生的意见,并出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告诉学生,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五条中明确规定,消费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第四十条中也规定,当商品存在缺陷,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经营者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有了法律的保驾护航,同学们强烈要求小超去进行退换,有许多同学自告奋勇要陪伴小超一同前往。
两天以后,小超喜滋滋地告诉我,经过一番周折,他终于换到了新笔。看来带领学生“逛商场”这堂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维权知识,更让同学们增强了维权意识,保障了他们应有的权益。
(沈敏,江阴市祝塘中心小学,21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