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蒙城,庄子故里,四千多年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最近十年来,该县以创建“学在蒙城”品牌为抓手,积极打造区域性教育中心,续写出教育兴县、科学发展的辉煌篇章,得到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扬。
“学在蒙城”品牌取得的成果
十年前,该县县委、县政府以打造区域性教育中心为目标,以“学在蒙城”品牌创建为抓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加强教育各项基础建设。通过十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学在蒙城”品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一是区域性教育中心初步形成。蒙城县城现有人口近25万,在校学生达到10万人左右,除本县学生外,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来自亳州市其他县区和皖北各市,蒙城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皖北区域性教育发展中心。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79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7所、普通中学61所、小学349所、幼儿园3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在校学生274483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1295人、普通中学94951人、小学131116人、幼儿园16626人、特殊教育学校489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师11800余人。蒙城一中为皖北地区第一所省级示范高中,蒙城六中为省级示范初中,蒙城县职高、庄周职高均为国家级重点职高。蒙城特殊教育学校、蒙城教师进修学校均为省级示范学校,城关三小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示范学校,也属皖北唯一;蒙城电大(教学点)为全国先进单位。2010年,全县普通高考报名10258人,本科达线4960人,达线率为48.4%,高出全省平均本科达线率19.5个百分点;职对口高考本科达线62人,全县高考本科线突破五千人大关。蒙城一中、蒙城六中先后被中国科大、合肥六中确定为生源基地。
“学在蒙城”中也涌现了一大批学校带头人,如:蒙城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杨同贺,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城乡各学校听课、评课;蒙城一中的校长马腾飞上任后,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每天早上都是7点钟准时去学校,节假日从不休息;再如:蒙城二中的杨景泰校长、蒙城四中的唐军捷校长(全国模范教师、十佳校长)、蒙城六中的白学军校长、蒙城八中的杨超校长、亳州师专附属小学的张宁校长、蒙城三小的马丽校长、蒙城城关六小的刘伟校长、岳坊中心小学的李作岭校长、楚村中学的王明强校长、楚村小学的马健校长、蒙城特教学校的高伟校长、坛城中学的张效敏校长、三义中学的李爱国校长,许疃中学的鹿亚章校长、小涧中学的邹传友校长、马集中心小学的代明乾校长、辛集中心学校的黄青年校长、双涧中心小学的郁振乾校长、庄周职高的刘毅校长、乐土中学的邵剑波校长、大兴小学的陈振伦校长、力巴小学的慕飞校长、范集中心校的王政校长、柳林中心校的杨新民校长、坛城小学的张健校长、许疃小学的周强校长、庄周小学的张占军校长、亳州师专附属小学的张宁校长、陈桥初中的范劭军校长、力巴中学的丁延德校长、岳坊中学的李文团校长、教育电视台的杜艳秋台长等都是教学的骨干、教育管理的精英,都为“学在蒙城”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是为地方科学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科学发展,人才为本。“学在蒙城”品牌的创建有效地促进了该县“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的实施,为十年来该县经济社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一方面,区域性教育中心的确立、学生数量的增长直接扩大了县城的消费,带动了该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仅就房地产一项,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现在该县县城住房销售价格明显高出亳州市其他县区。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培育的大量技能型人才直接推动了本县工业化进程。全县工业化水平已由10年前的10%增长到目前的65%。
立足科学发展确定
“学在蒙城”品牌战略
十年前,蒙城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也是财政穷县,在加速崛起、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探索出穷县办大教育的新路,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全县上下统一了科学发展、人才为本、教育优先、科教兴县的认识,果断作出创建“学在蒙城”品牌的战略决策,作为蒙城教育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指南。
一是把“学在蒙城”作为一个县城的名片。作为一个有着特定历史文化的城市,要在新形势下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学在蒙城”作为全新的城市名片,对外树立良好的科学发展新形象,对内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激励一代又一代蒙城人为振兴蒙城教育、建设美好家园而奋发进取。
二是把“学在蒙城”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发展观。“学在蒙城”既要体现蒙城县委、县政府“科教兴县、人才兴县”的价值取向和战略决策,又要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渴盼知识技能的理想愿望。坚持科学发展、教育先行,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切实提高教师政治生活待遇,使尊师重教真正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使学校真正成为当地设施最好、环境最美的地方,努力以教育的大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是把“学在蒙城”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劲动力。“学在蒙城”品牌的打造既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办教育、支持教育的积极性,也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全面激活教育内部的活力。为此,该县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使之成为教育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县城民办教育学生人数已占学生总数的30%以上。县教育局开辟了引进高学历和专家型人才的“绿色通道”,建立了“公开选拔——挂职锻炼——综合考察——择优聘任”教育后备干部培训机制,创建了“标准化创建学校与县域外名校结对子”教育开放体制等,这些都为蒙城教育的可持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扎实地推进
“学在蒙城”品牌创建工作
“学在蒙城”品牌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需要各级教育部门长期不懈的努力。作为该县教育主管部门,该县教育局在局长、党组书记荀凤鸣的带领下,党组一班人敬业务实,十年如一日地苦心经营。
一是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工作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学在蒙城”品牌创建工作汇报,对创建工作实行财政优先投入,问题优先解决,每年召开一次教育工作大会,大力表彰在“学在蒙城”品牌创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单位。“学在蒙城”品牌创建深入人心,成为全县上下的一致行动。
二是坚持教研督导制度。县教育局专门成立由荀凤鸣局长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教育教学调研组,定期对全县25个学区各学校进行督导巡视,采取召开座谈会、听课评课、检查教案作业、教学质量检测、查阅资料记录、领导班子民主测评、报帐员汇报、教导主任述职、校长论坛、教师才艺展演等多种形式,对各学区工作全面督导,帮助全县中小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督导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蒙城教育的科学决策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该县教育科学规范的督导制度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各级媒体先后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三是建立“六率并重”的综合评价机制。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校长工作成绩的评价,不再“以学生文化课成绩论英雄”,取而代之的是“普及率”、“巩固率”、“合格率”、“优秀率”、“特长率”及“提升率”六率并重的综合评价体系,这种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着眼于学校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
四是建立“以奖代补、鼓励为主“的激励机制。在标准化学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绿色校园创建、平安校园创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等工作中,制定并实施了“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学校积极投身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内涵的建设之中,激励更多的教师积极投身于为人师表、育人教书的神圣事业。
“学在蒙城”
品牌创建工作的启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回顾蒙城十年教育,总结“学在蒙城”品牌创建的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
“学在蒙城”品牌创建主体在学校。针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县教育局提出了“学校校校有特色、教师个个有特技、学生人人有特长”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该县各学校充分挖掘学校和地方文化资源,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因素,以创建特色校园文化为切入点,着力打造特色学校,涌现出坛城中学的“书香校园”、板桥中学的“小主任文化校园”、城关中心校的“古诗文诵读校园”、小涧中心校的“红色校园”、漆园中心校的“儒雅校园”等一大批特色学校,为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出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学在蒙城”品牌创建基础在教师。蒙城县教育局充分发挥蒙城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技术优势,积极培训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十年来,共举办校长、中层干部、教师培训班28期,培养了5600余名校长和特长教师,保证了城乡各学校开足开齐开好课程,能够正常组织文体活动以及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真正让学校成为最富有生机的地方,成为师生舒心生活、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地方。
“学在蒙城”品牌创建关键在创新。该县教育局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开放式办学思路,扎扎实实开展“百所学校与县域外名校结对子”活动,蒙城一中、亳州师专附小,蒙城乐土中心小学、蒙城特校等百余所城乡中小学校积极响应,分别与怀远一中、上海颛桥小学、芜湖镜湖小学、苏州特教学校等省内外知名学校结成了对子。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取长补短,为蒙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引来了源源不断的宝贵“活水”。
“十年铸一剑,教育成品牌”,相信蒙城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延伸阅读
皖北教育奇葩——蒙城一中
1933年建校的蒙城一中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1978年被命名为阜阳地区重点中学,199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示范高中,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研究实验学校”、“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安徽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安徽省网络示范学校”、“安徽省先进集体”、“安徽省文明单位标兵”、“安徽省十佳文明学校”、“安徽省花园式学校”、“安徽省教育工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现有1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万多名,在职教职工431人,其中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126人,一级教师109人,硕士研究生20人,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占地近500亩(其中新校区334亩),教学用房面积约85000㎡,校园绿化面积52626㎡,图书馆藏书近20万册,学校规划整齐、布局科学、布置合理、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多功能餐厅、学生公寓、体育馆、天文台、生物标本室、多媒体教室、可视语音室、微机室、健身室、现代实验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自从校长马腾飞于2000年底上任以来,蒙城一中在教研、教管、教绩等方面年年硕果累累——有一个国家级课题、6个省级教研课题、教师新近出版多部专著,每年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达60余篇。
近10年来,蒙城一中为各类本科院校共输送14472人,总数位居安徽省第四名;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共输送19人,位列全省中学第一,并先后有300多名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重点大学录取……
为体现公办学校的优越性,蒙城一中开办了“东方宏志班”,并设立了“优秀贫困生资助基金”,每年受助学生千余名,金额高达百万元。
“求实创新铸辉煌”,蒙城一中全体教职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努力打造将学校打造成一流的现代化示范高中,创建中华名校。
“学在蒙城”品牌取得的成果
十年前,该县县委、县政府以打造区域性教育中心为目标,以“学在蒙城”品牌创建为抓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加强教育各项基础建设。通过十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学在蒙城”品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一是区域性教育中心初步形成。蒙城县城现有人口近25万,在校学生达到10万人左右,除本县学生外,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来自亳州市其他县区和皖北各市,蒙城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皖北区域性教育发展中心。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79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7所、普通中学61所、小学349所、幼儿园3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在校学生274483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1295人、普通中学94951人、小学131116人、幼儿园16626人、特殊教育学校489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师11800余人。蒙城一中为皖北地区第一所省级示范高中,蒙城六中为省级示范初中,蒙城县职高、庄周职高均为国家级重点职高。蒙城特殊教育学校、蒙城教师进修学校均为省级示范学校,城关三小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示范学校,也属皖北唯一;蒙城电大(教学点)为全国先进单位。2010年,全县普通高考报名10258人,本科达线4960人,达线率为48.4%,高出全省平均本科达线率19.5个百分点;职对口高考本科达线62人,全县高考本科线突破五千人大关。蒙城一中、蒙城六中先后被中国科大、合肥六中确定为生源基地。
“学在蒙城”中也涌现了一大批学校带头人,如:蒙城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杨同贺,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城乡各学校听课、评课;蒙城一中的校长马腾飞上任后,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每天早上都是7点钟准时去学校,节假日从不休息;再如:蒙城二中的杨景泰校长、蒙城四中的唐军捷校长(全国模范教师、十佳校长)、蒙城六中的白学军校长、蒙城八中的杨超校长、亳州师专附属小学的张宁校长、蒙城三小的马丽校长、蒙城城关六小的刘伟校长、岳坊中心小学的李作岭校长、楚村中学的王明强校长、楚村小学的马健校长、蒙城特教学校的高伟校长、坛城中学的张效敏校长、三义中学的李爱国校长,许疃中学的鹿亚章校长、小涧中学的邹传友校长、马集中心小学的代明乾校长、辛集中心学校的黄青年校长、双涧中心小学的郁振乾校长、庄周职高的刘毅校长、乐土中学的邵剑波校长、大兴小学的陈振伦校长、力巴小学的慕飞校长、范集中心校的王政校长、柳林中心校的杨新民校长、坛城小学的张健校长、许疃小学的周强校长、庄周小学的张占军校长、亳州师专附属小学的张宁校长、陈桥初中的范劭军校长、力巴中学的丁延德校长、岳坊中学的李文团校长、教育电视台的杜艳秋台长等都是教学的骨干、教育管理的精英,都为“学在蒙城”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是为地方科学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科学发展,人才为本。“学在蒙城”品牌的创建有效地促进了该县“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的实施,为十年来该县经济社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一方面,区域性教育中心的确立、学生数量的增长直接扩大了县城的消费,带动了该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仅就房地产一项,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现在该县县城住房销售价格明显高出亳州市其他县区。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培育的大量技能型人才直接推动了本县工业化进程。全县工业化水平已由10年前的10%增长到目前的65%。
立足科学发展确定
“学在蒙城”品牌战略
十年前,蒙城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也是财政穷县,在加速崛起、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探索出穷县办大教育的新路,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全县上下统一了科学发展、人才为本、教育优先、科教兴县的认识,果断作出创建“学在蒙城”品牌的战略决策,作为蒙城教育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指南。
一是把“学在蒙城”作为一个县城的名片。作为一个有着特定历史文化的城市,要在新形势下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学在蒙城”作为全新的城市名片,对外树立良好的科学发展新形象,对内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激励一代又一代蒙城人为振兴蒙城教育、建设美好家园而奋发进取。
二是把“学在蒙城”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发展观。“学在蒙城”既要体现蒙城县委、县政府“科教兴县、人才兴县”的价值取向和战略决策,又要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渴盼知识技能的理想愿望。坚持科学发展、教育先行,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切实提高教师政治生活待遇,使尊师重教真正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使学校真正成为当地设施最好、环境最美的地方,努力以教育的大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是把“学在蒙城”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劲动力。“学在蒙城”品牌的打造既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办教育、支持教育的积极性,也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全面激活教育内部的活力。为此,该县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使之成为教育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县城民办教育学生人数已占学生总数的30%以上。县教育局开辟了引进高学历和专家型人才的“绿色通道”,建立了“公开选拔——挂职锻炼——综合考察——择优聘任”教育后备干部培训机制,创建了“标准化创建学校与县域外名校结对子”教育开放体制等,这些都为蒙城教育的可持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扎实地推进
“学在蒙城”品牌创建工作
“学在蒙城”品牌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需要各级教育部门长期不懈的努力。作为该县教育主管部门,该县教育局在局长、党组书记荀凤鸣的带领下,党组一班人敬业务实,十年如一日地苦心经营。
一是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工作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学在蒙城”品牌创建工作汇报,对创建工作实行财政优先投入,问题优先解决,每年召开一次教育工作大会,大力表彰在“学在蒙城”品牌创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单位。“学在蒙城”品牌创建深入人心,成为全县上下的一致行动。
二是坚持教研督导制度。县教育局专门成立由荀凤鸣局长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教育教学调研组,定期对全县25个学区各学校进行督导巡视,采取召开座谈会、听课评课、检查教案作业、教学质量检测、查阅资料记录、领导班子民主测评、报帐员汇报、教导主任述职、校长论坛、教师才艺展演等多种形式,对各学区工作全面督导,帮助全县中小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督导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蒙城教育的科学决策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该县教育科学规范的督导制度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各级媒体先后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三是建立“六率并重”的综合评价机制。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校长工作成绩的评价,不再“以学生文化课成绩论英雄”,取而代之的是“普及率”、“巩固率”、“合格率”、“优秀率”、“特长率”及“提升率”六率并重的综合评价体系,这种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着眼于学校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
四是建立“以奖代补、鼓励为主“的激励机制。在标准化学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绿色校园创建、平安校园创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等工作中,制定并实施了“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学校积极投身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内涵的建设之中,激励更多的教师积极投身于为人师表、育人教书的神圣事业。
“学在蒙城”
品牌创建工作的启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回顾蒙城十年教育,总结“学在蒙城”品牌创建的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
“学在蒙城”品牌创建主体在学校。针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县教育局提出了“学校校校有特色、教师个个有特技、学生人人有特长”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该县各学校充分挖掘学校和地方文化资源,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因素,以创建特色校园文化为切入点,着力打造特色学校,涌现出坛城中学的“书香校园”、板桥中学的“小主任文化校园”、城关中心校的“古诗文诵读校园”、小涧中心校的“红色校园”、漆园中心校的“儒雅校园”等一大批特色学校,为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出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学在蒙城”品牌创建基础在教师。蒙城县教育局充分发挥蒙城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技术优势,积极培训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十年来,共举办校长、中层干部、教师培训班28期,培养了5600余名校长和特长教师,保证了城乡各学校开足开齐开好课程,能够正常组织文体活动以及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真正让学校成为最富有生机的地方,成为师生舒心生活、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地方。
“学在蒙城”品牌创建关键在创新。该县教育局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开放式办学思路,扎扎实实开展“百所学校与县域外名校结对子”活动,蒙城一中、亳州师专附小,蒙城乐土中心小学、蒙城特校等百余所城乡中小学校积极响应,分别与怀远一中、上海颛桥小学、芜湖镜湖小学、苏州特教学校等省内外知名学校结成了对子。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取长补短,为蒙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引来了源源不断的宝贵“活水”。
“十年铸一剑,教育成品牌”,相信蒙城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延伸阅读
皖北教育奇葩——蒙城一中
1933年建校的蒙城一中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1978年被命名为阜阳地区重点中学,199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示范高中,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研究实验学校”、“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安徽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安徽省网络示范学校”、“安徽省先进集体”、“安徽省文明单位标兵”、“安徽省十佳文明学校”、“安徽省花园式学校”、“安徽省教育工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现有1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万多名,在职教职工431人,其中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126人,一级教师109人,硕士研究生20人,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占地近500亩(其中新校区334亩),教学用房面积约85000㎡,校园绿化面积52626㎡,图书馆藏书近20万册,学校规划整齐、布局科学、布置合理、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多功能餐厅、学生公寓、体育馆、天文台、生物标本室、多媒体教室、可视语音室、微机室、健身室、现代实验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自从校长马腾飞于2000年底上任以来,蒙城一中在教研、教管、教绩等方面年年硕果累累——有一个国家级课题、6个省级教研课题、教师新近出版多部专著,每年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达60余篇。
近10年来,蒙城一中为各类本科院校共输送14472人,总数位居安徽省第四名;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共输送19人,位列全省中学第一,并先后有300多名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重点大学录取……
为体现公办学校的优越性,蒙城一中开办了“东方宏志班”,并设立了“优秀贫困生资助基金”,每年受助学生千余名,金额高达百万元。
“求实创新铸辉煌”,蒙城一中全体教职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努力打造将学校打造成一流的现代化示范高中,创建中华名校。